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五个带解释的成语是什么意思

五个带解释的成语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0-11-30 10:31:56

『壹』 解释5个词语的意思

极目——远望,尽目力所及
前瞻后顾——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时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同瞻前顾后”。
巧妙绝伦——绝伦:无与伦比。精巧美妙到了极点。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交头接耳—— 交头:头靠着头;接耳:嘴凑近耳朵。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

『贰』 五个成语带解释

乐极生悲
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眉开眼笑
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哭丧着脸
心里不愉快,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
惊喜欲狂
既惊又喜,高兴得都要发疯了。形容喜出望外,过于兴奋的情壮。
皆大欢喜
人人都高兴满意。
欢欣鼓舞
欢欣:欣喜;鼓舞:振奋。形容高兴而振奋。

『叁』 5个成语,带解释和造句,要难度较高的

【鱼水相逢】(1)比喻夫妇和乐。(2)比喻君臣相得。 【鱼沉雁渺】比喻音信全无。 【鱼目混珠】比喻用假货充真货。 【鱼米之乡】指靠近水边的肥沃地方。 【鱼肉乡民】土豪劣绅,仗势欺侮自己的乡人。 【鱼沉落雁】比喻女子容貌美丽。 【鱼贯而入】排成一列依次前进。 【鱼雁往返】指书信往返。 【鲁鱼亥豕】指文字因形近而传写错误。 【浑水摸鱼】在混乱的局势中得小便宜。 【漏网之鱼】喻罪犯没有被逮捕归案。 【缘木求鱼】喻劳而无功,绝不可得。 【鲍鱼之肆】比喻恶劣之环境或小人聚集之所。

『肆』 带马的成语 5个 要带解释

1.【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2 .【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3.【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4.【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5.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6.【汗马功劳】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
7.【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
8.【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9.【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10.【招兵买马】征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11.【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
12.【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13.【指鹿为马】形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14.【秣马厉兵】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15.【马耳东风】形容一个人对别人所说的话漠不关心,听过就忘。
16. 【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17. 【马革里尸】形容军人英勇地战死在沙场上。
18. 【马首是瞻】指完全听从领导人的指挥来行动。
19.【马齿徒长】只喻只是年龄徒然加大,但没有大作为。
20.【塞翁失马】(1)比喻人因祸得福。(2)形容祸福无常,不能遽下定论。

『伍』 五个有寓意的成语并解释

画蛇添足、自相矛盾、买椟还珠、掩耳盗铃、井底之蛙,具体解释如下:

一、画蛇添足

拼音:huà shé tiān zú

释义:语出《战国策·齐策二》。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后以“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二、自相矛盾

读音是zì xiāng máo dùn

含义: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

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三、买椟还珠

意思:买来装珍珠的木匣却退还了其中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

【拼音】mǎi dú huán zhū

【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白话释义:有一个楚国人在郑国卖珠宝,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连结,用翡翠装饰,用翠鸟羽毛连缀。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

四、掩耳盗铃

释义: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吕氏春秋·自知》中记述说,春秋时晋国贵族范氏被灭,百姓都跑到范氏家中拿东西,有人拿了一口钟,想背走,但钟太大,无法背走,便用锤子砸,结果钟发出巨大响声,那人担心别人听到来争夺,便捂着耳朵继续砸钟。

五、井底之蛙

意思是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意思是井底的青蛙,不可能和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士,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道,是因为受到教养的束缚。

『陆』 写出5个成语,并准确解释它们的意思。

百里挑一、两小无猜、相亲相爱、如鱼得水、皆大欢喜。详细意思如下:
一:百里挑一[ bǎi lǐ tiāo yī ]
1. 【解释】: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
2.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姑爷年纪略大几岁,并没有娶过的,况且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一的。”
3. 【示例】:对报名参军的人挑选很严格,可以说是百里挑一。
4. 【语法】:偏正式;作定语;形容人才出众。
二:两小无猜[ liǎng xiǎo wú cāi ]
1. 【解释】:猜:猜疑。男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没有猜疑。
2. 【出自】:唐·李白《长干行》诗:“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意思: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
3. 【示例】:我很怀念当年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时光。
4.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三:相亲相爱[ xiāng qīn xiāng ài ]
1. 【解释】: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2. 【出自】:明·王世贞《鸣凤记·拜谒忠灵》:“与严家大相自幼往往来来,嘻嘻哈哈,同眠同坐,相亲相爱,就是一个人相交,不放下怀。”
3. 【示例】:想起昨天晚上,还是有说有笑,相亲相爱的何等有趣,今天晚上变了这个情形。 ◎清·吴趼人《情变》第五回
4.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夫妻间。
四:如鱼得水[ rú yú dé shuǐ ]
1. 【解释】: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2.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意思: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一样。)
3. 【示例】:若使他回来了,我们就应该,如鱼得水欢喜的了不得,那里还有功夫在这里纳闷呢!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
4.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
五:皆大欢喜[ jiē dà huān xǐ ]
1. 【解释】:皆:都。人人都高兴满意。
2. 【出自】:《金刚经》:“皆大欢喜,信守奉行。”(意思:大家都欢欢喜喜,接受教诲,虔敬奉行。)
3. 【示例】:正在皆大欢喜间,忽然太后密诏了清帝的本生父贤王来宫。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六回
4.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人都高兴满意。

『柒』 100个带解释的成语有哪些

  1. 黯然失色: 黯然,阴暗的样子。“黯然失色”,形容相比之下暗淡无光,大为逊色的样子。

  2. 按部就班: 部,门类;班,次序。“按部就班”,指按其门类,就其次序,比喻学习要循序渐进,做事要遵循规章。

  3. 按兵不动: 指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按,压住、搁下。

  4. 暴殄天物: 任意糟蹋东西。殄,灭绝;天物,自然界的宝贵生物。

  5. 别出心裁: 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6. 筚路蓝缕: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意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辛。

  7. 变本加厉:厉,通砺,在这句成语里当“更加深一层”或“更加严重” 讲。

  8. 病入膏肓: 病到了无可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膏肓,中医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认为此二者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9. 不可名状: 名,说出;状,形容、描述。“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10. 不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

  11. 不毛之地:“不毛之地”形容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12. 不胫而走: 胫,小腿。“不胫而走”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传播流行。

  13. 不落窠臼: 窠、巢同义,但“窠臼”与鸟巢无关,含义是“现成格式、老套子”。

  14. 沧海桑田 :沧海,蓝色的海洋。“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15. 重蹈覆辙: 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覆辙,翻过来的老路。

  16. 出奇制胜: 制,取得。“制胜”,取胜。

  17. 川流不息: 行人、车马等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川,河流。

  18. 发愤图强: 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发愤:决心努力。

  19. 飞扬跋扈: 意气举动超越常轨,不受约束。跋扈,蛮横。

  20. 分道扬镳: 镳,马嚼子。“扬镳”义为“策马”。“分道扬镳”,比喻志趣不同而分路。

  21. 纷至沓来: 连续不断的到来,纷纷到来。沓,多而重复。

  22. 甘之如饴: 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苦、痛苦。饴,饴糖。

  23. 各行其是:是,正确的。“其是”,自以为正确的。所以,这句成语含有贬义。

  24. 攻城略地: 掠、略二字都有“夺取”义,但夺取的对象不同:掠,夺取人、财、地;略,夺取土地。

  25. 故步自封: 故步,取自“邯郸学步”的故事,本义为“原来走路的姿势”,在这句成语里比喻成规旧套。“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盲目自得。

  26. 骨鲠在喉: 鲠,鱼刺。“骨鲠在喉”,比喻有话憋在心里不吐不快。

  27. 蛊惑人心: 迷惑、毒害人心。蛊,毒虫,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

  28. 鬼蜮伎俩: 蜮,传说中在水里害人的怪物。“鬼蜮”即鬼怪。

  29. 汗流浃背: 浃,音jiā,义为“透彻”。“浃背”,湿透脊背。

  30. 好高骛远: 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鹜,鸭子,无“追求”义。比喻不切实际,不踏实。

  31. 和蔼可亲: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蔼,和气、态度好。

  32. 怙恶不悛: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悛,悔改。

  33. 皇皇巨著: 皇皇,形容盛大。“皇皇巨著”,形容著作浩大。

  34. 既往不究咎: 咎,本义为“过失、罪过”,引申为“责备”。“不咎” 即不责备。

  35. 岌岌可危: 岌岌,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

  36. 竭泽而渔: 渔,捕鱼。“竭泽而渔”直译为“排尽湖水捕鱼”, 比喻一味索取而不留余地。

  37. 噤若寒蝉: 噤,闭口不言。寒蝉,秋后的蝉,寒蝉是不叫的。这句成语用“寒蝉”作比喻,形容不敢作声。

  38. 金碧辉煌: “金”和“碧”,是国画的两种颜料:金黄色的泥金和翠绿色的石绿。用它们画出来的画,鲜亮耀眼。“金碧辉煌”通常用于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

  39. 精兵简政: “精简”不是“减少”,而是去掉不必要的,留下必要的,从而使机构精干,人员素质更高。“精简”的真谛在于精干。

  40. 苦心孤诣: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诣,到。

  41. 脍炙人口: 脍,切得很薄的肉片;炙,烤肉。“脍炙人口”,比喻优美的诗文或美好的事物得到人们交口称赞。

  42. 老奸巨猾:十分奸诈狡猾。猾,狡猾。

  43. 励精图治: 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励,振奋。

  44. 礼尚往来: 尚,崇尚,讲究。“礼尚往来”,指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

  45. 寥寥无几: 形容非常少。寥寥,稀少。

  46. 鳞次栉比: 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整齐地排列。栉,梳篦。

  47. 伶牙俐齿: 伶俐,聪明灵活。“伶牙俐齿”,形容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48. 流言蜚语: 蜚,同“飞”。流言、飞语,均指毫无根据的话。“流言蜚语”多指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49. 流芳百世: 美名流传百世。流芳,流传美名。

  50. 毛骨悚然: 悚,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51. 美轮美奂: 轮,轮囷,古代的圆形谷仓,形容高大的样子。奂,众多。“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的高大宏丽,其他用法要慎重。

  52. 弥天大谎: 弥天,满天,形容“谎言已达到极致”。

  53. 靡靡之音: 低级趣味的音乐。靡靡,颓废淫荡。

  54. 绵里藏针: 形容柔中有刚,或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绵,丝绵。

  55. 明火执仗):仗,兵器。“明火执仗”,指点燃火炬,手拿武器,比喻强盗行为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

  56. 名副其实: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

  57. 名贯九州: 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所以“九州”是“天下”的同义词。大禹时代的“天下”,即华夏大地。

  58. 墨守成规: 墨守,墨翟之守,说的是墨子与公输般较量攻守的故事,本义为“固守”,后来演变成“守旧”。成规,久已通行的规则或方法。“墨守成规”,比喻因遁守旧不知变通。

  59. 呕心沥血: 呕心,费尽心思;沥血,滴血。“呕心沥血”,竭尽心血。

  60. 旁征博引: 旁,广泛;征,搜集。“旁征博引”,形容做文章广泛搜集和引用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61.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兰”是“兰”的简化字,不是“蓝”的简化字,“蓝”简化作“蓝”。蓝,蓼蓝,一种草本植物,叶汁可作蓝色染料。青,靛青,从蓼蓝叶汁中提炼出来的青色染料,颜色比蓝深,所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成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超过前人。

  62. 罄竹难书: 罄,器皿中空,用尽;竹,竹简,古代的书写材料;罄竹,把竹简用光了。“罄竹难书”,多用以形容罪大恶极,比喻罪恶事实多得写不完。

  63. 人才济济: 济济,读作jǐjǐ,义为“众多的样子”。类似的成语还有“济济一堂”。

  64. 如愿以偿: 偿,归还、抵补,引申为“满足”。“如愿以偿”表示自己的愿望实现了。

  65. 弱不禁风: 禁,承受。

  66. 色彩斑斓: 斑,斑点或斑纹;斓,多彩。“斑斓”,形容灿烂多彩。

  67. 山青清水秀: 清,清明洁净。“山清秀水”,山水清净秀丽。

  68. 少安毋躁: 少,音shǎo,暂时。毋,不要。“少安毋躁” 的意思是:耐心等待,不要急躁。

  69. 水乳交融: 融,融合。比喻关系融洽或结合紧密。

  70. 所向披靡: 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靡,顺风倒下。

  71. 危如累卵: 累,堆积。“累卵”,一层层堆积起来的蛋,比喻局势极不稳定。

  72. 委曲求全: 曲意迁就,以求事成。曲,委曲己意。

  73. 相形见绌: 跟另一些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绌,不够、不足。

  74. 向隅而泣: 独自在一旁哭泣,比喻非常孤立或因得不到机会而失望、难过。隅,角落。

  75. 心无旁骛: 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旁骛”,没有杂念,比喻专心致志。鹜,鸭子,无“追求”义。

  76. 心心相印: 印,印证。“心心相印”原为佛教术语,本义为“以心印证佛法”。演化为成语,形容思想境界和感情完全一致。

  77. 莘莘学子: 许多学生。莘莘,众多。

  78. 虚左以待: 空着左边的尊位恭候贵客,指特意留待他人。左,古礼主人居右,宾客居左,因以左为尊。

  79. 烜赫一时:名声、气势在一个时期内很盛。烜,盛大。

  80. 湮没无闻: 被埋没而无人知晓。湮,埋没。

  81. 奄奄一息: 形容气息微弱的垂死之状。奄奄,气息微弱。

  82. 偃旗息鼓: 偃,本义为“人倒地若卧”,引申为“隐匿”。“偃旗息鼓”,指放倒旗帜,停止敲鼓,形容隐蔽行动,也指停止战争或停止行动。

  83. 摇摇欲坠: 形容极不稳固,就要掉下来或垮台。坠,掉下。

  84. 贻笑大方: 遗、贻二字,都有“留下”的意思,但使用时有所分工:表示“死人留下”用“遗”,表示一般留下用“贻”。“大方”,专家、方家。“贻笑大方”,让行家里手见笑。类似的成语还有:“贻害无穷”、“贻害后学”。

  85. 倚老卖老: 倚,仗恃。“倚老”,倚仗年纪大。

  86. 饮鸩止渴: 鸩,传说中的一种鸟,用它的羽毛泡酒,可以致人死命。

  87. 源远流长: 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88. 越俎代庖: 厨子没做饭,掌管祭祀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俎,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器具。

  89. 优哉游哉: 优,本义为“吃饱了”,引申为“有余、悠闲”。“优哉游哉”,形容悠闲自在。

  90. 优柔寡断: 优,由“悠闲”引申为“犹豫”。

  91. 再接再厉: 厉,通“砺”,即磨刀石,作动词用,表示“磨砺”。

  92. “再接再厉”源自唐代诗人孟郊描写斗鸡情景的诗句:斗鸡在再次厮斗之前[再接],先在地上磨喙[再厉]。“再接再厉”,比喻做事要不断努力。

  93. 责无旁贷: 贷,借贷,要求贷方守信,不可推卸还贷的责任。“旁贷”,推卸给别人。

  94. 仗义执言: 执言,说公道话。

  95. 真知灼见: 灼,本义为“火烧”,引申为“明白、透彻”。“真知灼见”,建立在真知基础上的正确而深刻的见解。

  96. 针砭时弊: 砭,古代治病的石针,“针砭”在这句成语里作动词,当“指出”讲。

  97. 振聋发聩: “振”和“发”同义,都是“唤起”的意思;“聋” 和“聩”也同义,都是“听不见声音”。“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精神麻木的人。

  98. 众口铄金: 众人异口同声的议论,足能熔化金属,形容社会舆论的力量很大。铄,熔化。

  99. 纵横捭阖: 以辞令打动别人,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分化和争取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捭阖,开合。捭,分开。

  100. 自出机杼: 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富有新意。机杼:织布机,又用来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

『捌』 要五个成语以及解释,其中还有一个成语的故事,谢谢

(一)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三)亡羊补牢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释读】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四)盲人摸象

【典故】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出处】
《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解释】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五)守株待兔

【典故】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释读】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玖』 帮我找5个有内涵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就其中一个说典故 及喜欢的理由 再用这个成语造句

1.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解释: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不同。

造句:这个问题的答案前后不同,而且自相矛盾.

2. 后来居上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解释: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
造句:你等着看好了,我们会后来居上的。

3.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解释: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造句: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4.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造句:运气不是偶然的,不闻鸡起舞,难见财神微笑。

5.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解释: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造句: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