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代替语言的成语
❶ 语言行动一体有什么成语
言行一致
拼音: 来yá自n xíng yī zhì 简拼: yxyz
近义词: 言而有信、心口如一、表里如一 反义词: 言不由衷、心口不一、表里不一
用法: 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解释: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出处: 宋·赵善璙《自警篇·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例子: 我~,表里如一,事实具在,我虽死不移。(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谒后语: 卖什么吆喝什么
谜语: 运;双簧;齐声唤;同心干;说到做到
❷ 言语与行动不一致的一个成语或俗语
言行不一
【拼音】:án xíng bù yī
【解释】: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出处】:《逸周书·官人》:“言行不类,始终相悖。”
【示例】:为人处世要言行一致,不可~。
【近义词】:言而无信
【反义词】:言行一致
【语法】:作宾语、定语;指不讲信用
言而无信
【拼音】:yán ér wú xìn
【解释】: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出处】:《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示例】:老孙若不与你,恐人说我~。★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一回
【近义词】:言而不信、自食其言、背信弃义
【反义词】:一言为定、一诺千金、言而有信
【歇后语】:口传家书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不讲信用
言不由衷
【拼音】:yán bù yóu zhōng
【解释】: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示例】:旋复下一通令,洋洋洒洒,约一二千言,小子因他~,不愿详录。★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八回
【近义词】: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口蜜腹剑
【反义词】:由衷之言、言之有信、出自肺腑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心口不一致
口是心非
【拼音】:kǒu shì xīn fēi
【解释】: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汉·桓谭《新论·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示例】:俺哥哥原来是~,不是好人了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三回
【近义词】:阳奉阴违、言不由衷
【反义词】:言为心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歇后语】:老虎念经;戏台上赌咒
【语法】:作定语、宾语;指言行不一
❸ 比喻语言、行动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的成语是什么
自相矛盾
❹ 形容语言行动简单爽快是什么成语
雷厉风行抄
léilìfēngxíng
[释义] 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
[语出] 清·李渔《蜃中楼》:“大丈夫做事;雷厉风行。”
[正音] 行;不能读作“hánɡ”。
[辨形] 厉;不能写作“历”。
[近义] 大张旗鼓 闻风而动
[反义] 积重难返 拖泥带水 和风细雨
[用法] 含褒义。一般用于执行政策、法令、命令的迅速和坚决。也用于办事严格、迅速。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闻风而动”;都有行动迅速的意思。但~还有果断、坚决、严格的意思;“闻风而动”只偏重在迅速、敏捷。
[例句] 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行。"
[英译] boldandresolute
❺ 语言和行动有条不紊是什么成语
井井有条 [jǐng jǐng yǒu tiáo]
生词本
基本释义
井井:形容有条理。形容说话办回事有条有理。
褒义
出 处
荀况《答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例 句
这次会议的接待工作做得~,应该归功于小王同志。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井然有序 清清楚楚 头头是道 层次分明 有条有理 有条不紊 齐齐整整
反义词
乱七八糟 杂乱无章
❻ 比喻语言、行动前后不一致的成语是
三心二意、朝三暮四、朝秦暮楚、自相矛盾、两面三刀。
❼ 形容“语言行动简单爽快”的成语有哪些
1、言简意赅
释义: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回章简明扼要。
读音:[ yá答n jiǎn yì gāi]
例句:有效的沟通并不只是说话就行的,应该是言简意赅,也就是用最少的话把意思表达清楚。
2、言之有物
释义:物:内容。文章或讲话有具体内容。
读音:[ yán zhī yǒu wù]
例句:我们写作文,首先要求的是言之有物,感情真实。
3、惜墨如金
释义:惜:爱惜。爱惜墨就象金子一样。指不轻易动笔。
读音:[xī mò rú jīn ]
例句:我们应该效法他惜墨如金的创作态度,不宜草率行文。
4、要言不烦
释义: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读音:[ yào yán bù fán]
例句:相较之下,要言不烦的演讲比长篇大论,更能打动人心。
5、三言两语
释义:几句话。形容话很少。
读音:[sān yán liǎng yǔ ]
例句:这件事很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❽ 关于语言的成语
【语言无味】指说的话枯燥无味或庸俗无聊。
【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憎:厌恶。形容说话枯燥无味,面貌使人厌恶
【不可名状】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不堪言状】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不言之化】化:教化。不通过语言进行教育而收到的感化作用。
【璧坐玑驰】形容文章的语言精采美妙。
【撮科打哄】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插科打诨】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诙谐逗趣的话。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撮科打閧】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閧,同“哄”,喧闹。
【插科使砌】砌,拼凑;捏造。指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引人发笑。
【词严义正】词:言词,语言;严:严谨;义:道理;正:纯正。指言辞严厉,道理纯正。
【辞严义正】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词言义正】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大辩若讷】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单传心印】佛教禅宗,不依经纶、语言、文字传教,以心传心,触机而发,故称其单传心印。泛指单线秘传,口授心记。
【跌荡放言】跌荡:放纵不拘;放:粗放,豪放。行为放纵,语言豪放。
【打打闹闹】指喧嚷地争吵和打架或用语言和行动来开玩笑。
【恶言泼语】泼:蛮横。用恶毒和蛮横的语言说话。
【恶语伤人】用恶毒的语言污蔑、伤害人。
【恶语相加】把恶毒的语言加到别人身上。
【发科打诨】以滑稽的动作和语言引人发笑。
【发科打趣】科:古戏曲用语;打趣:用诙谐的言语凑趣助兴。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人发笑或拿人开玩笑。
【发蒙振聩】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发聋振聩】聩:耳聋。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发人深思】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风言醋语】散布嫉妒性的中伤语言。
【浮言虚论】浮夸的语言,虚饰的言论。指大话、空话。
【贵不可言】极其高贵,以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旧时相面的人卜测人的前程时常说的话。
【膏唇歧舌】歧舌:卖弄口才,说话反复无常。极力用语言打动人。
【膏唇拭舌】膏:用油脂涂抹;拭:擦去。用膏涂嘴唇,用布巾揩舌头。形容用尽语言之所能以打动人心。
【感戴莫名】感戴:感恩戴德;莫名:说不出来。感激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甘言好辞】甘言:甜美动听的语言;好辞:逢迎讨好的言辞。甜美动听的逢迎之辞。
【甘言媚词】甘言:甜美的语言;媚词:柔美的词句。甜美的语言,柔美的词句。指妇女节对意中人说的体贴温存的话。也指说奉承话,对人献媚。
【甘言巧辞】甘言:甜美动听的语言;巧辞:逢迎讨好的言辞。甜美动听的逢迎之辞。
【胡啼番语】胡、番:古时指外族或异域。旧时指外族或外国的语言。
【好言甘辞】好言:甜美动听的语言;甘辞:逢迎讨好的言辞。甜美动听的逢迎之辞。
【简截了当】指语言、文字简明,清楚,直截了当。
【警愦觉聋】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聩的人觉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艰苦涩滞】涩:干涩;滞:不通畅。形容语言不畅,文法不通。
【诘屈磝碻】形容语言生硬难懂。
❾ 形容行动和语言一致是什么词
这个词语是:言行一致。
【解释】言行一致,成语,作主语、谓语、宾语,意内思是说的容和做的完全一个样。指人表里如一。
【出处】出自宋·赵善璙《自警篇·诚实》:“力行七年而后成,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❿ 用成语代替句子 使语言更简洁
风雨同舟生死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