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成语解释及翻译
㈠ 成语解释!谢谢帮忙翻译一下!
可歌可泣
开放分类: 成语、文化、语言、俗语、词汇
词 目 可歌可泣
发 音 kě gē kě qì
释 义 可:值得;歌:歌颂,赞扬;泣:流泪。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出 处 《周易·中孚》:“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明·海瑞《方孝孺临麻姑仙坛记跋》:“国初方列之概,无异平原复生。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示 例 《长恨歌》一篇,有声有色,~。(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四)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悲喜交集
反义词 歌功颂德
歇后语 唱戏的淌眼泪
灯 谜 哀乐
例 句 航天英雄的感人事迹,可歌可泣。
编辑词条扣人心弦
扣人心弦 ( kòu rén xīn xián )
解 释 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用 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沁人心脾、动人心弦
反义词 无动于衷、微乎其微
灯 谜 切脉
英 文 exciting <soul-stirring; thrilling>
出处:魏巍《东方》第二部第七章:“据说这人最不爱讲话,但那天的几句话,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感动得自己当时流下了眼泪。”
示例:那种景象多么~! ★秦牧《花城·古董》
歇后语:肚子里弹吉它
日文:感动(かんどう)させる,心(こころ)を打つ,ぞくぞくさせる
德文:fesselnd
编辑词条夸夸其谈
夸夸其谈
拼音 kuā kuā qí tán
解 释 形容说话、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出 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在内夸夸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同坐下。”
用 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指说话或写文章。
示 例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满足于一知半解。”
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近义词 娓娓而谈、侃侃而谈、高谈阔论
反义词 守口如瓶、默不做声、噤若寒蝉
理直气壮
直:正确、合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气势就盛
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 ( jǔ yī fǎn sān )
解 释 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出 处 先秦·孔子《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 例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4回:“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的效验。”
近义词 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反义词 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浅尝辄止
㈡ 初中全部文言文的重点词语解释
1、《论语》十则(七年级上册)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 案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1、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罔:迷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齐: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6、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7、弘毅: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口技(七年级下册)
一、解释加点的词 答案
1、京口有善口技者 擅长
2、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 宴:举行宴会
3、施八尺屏障 设置:安放
4、少顷 少顷:一会儿
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只 闻:听见
6、其夫呓语 呓语:说梦话
7、满坐寂然 “坐”同“座”
8、妇抚儿乳 抚:抚摸 。乳:喂奶
9、众妙毕备 毕:全
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意:心情 。少:稍微。 舒:松弛。稍稍:渐渐
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
12、虽人有百手 虽:即使
13、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1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大腿 。 走:跑
15、群响毕绝 毕:全 。 绝:尽、消失
3、桃花源记(八年级上册)
一、 词语解释
缘溪行 沿着 落英缤纷 落花
甚异之 诧异 豁然开朗 开阔的样子
俨然 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 老人小孩 怡然 喜悦的样子
具答之 详尽 咸来问讯 都
率妻子邑人 妻子儿女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 再 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 邀请 处处志之 作标记
欣然前往 高兴的样子 无问津者 渡口
4、三峡(八年级上册)
一、解释 答案
1、重岩叠嶂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 上
3、乘奔御风 奔:这里指快跑的马
4、素湍绿潭 湍:急流的水
5、不见曦月 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6、霜旦 下霜的早晨
7、飞漱 冲刷
8、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9、或王命急宣 或:有时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即使
11、良多趣味 良:真,实在
5、陋室铭(八年级上册)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 斯:这
3、惟吾德馨 德馨: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 何:什么。
6、爱莲说(八年级上册)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答案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 宜:应当。
7、记承天寺夜游(八年级上册)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想到。 遂:于是。 至:
到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
5、月色入户 户:窗户
8、小石潭记(八年级下册)
一、词语:
1. 水尤清冽 尤:格外。
2.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道路。见:出现。
3. 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5. 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6.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居:停留。
7. 隶而从者 隶:跟从。
8.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9. 下见小潭 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 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13.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 似与游者相乐 乐:逗乐。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16. 记之而去 去:离开。
、岳阳楼记(八年级下册)
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2) 越明年 越:到了
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乃:于是。制:规模。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在;其:它的。
5)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我;以:来。
6) 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那。胜状:胜景。
7) 衔远山,吞长江 衔:衔接。
8)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涯:边。晖:日光。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10) 前人之述备矣 述:描述。备:详尽
1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
12) 迁客骚人 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 霪雨霏霏 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 连月不开 开:放晴。国:京城。
15)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薄:迫近。去:离开。
16)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景:日光。集:栖止。
17) 岸芷汀兰;此乐何极 芷: 小草;汀:小洲。极:穷尽。
18) 宠辱偕忘 宠:荣耀。偕:一起。
19) 把酒临风 把:持。
20)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 或异两者之为 或:或许。为:指两种心情。
22) 庙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24) 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 微:没有;斯:这。归:归依。
25) 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26) 不以物喜 以:因为。心旷神怡 怡:愉快。
27)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8)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9)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30)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3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这是什么缘故呢?
3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34)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35) 【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2)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
10、醉翁亭记(八年级下册)
一、词语解释:
1. 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 环:环绕。环:包围。
2.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
3.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飞泻。
4. 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
5. 名之者谁 名:给……命名。
6. 饮少辄醉 辄:就。
7.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8.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9. 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集。
10.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回家。从:跟从。
11. 吾谁与归 归:归依。
12.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芳:香花。秀:繁荣滋长。
13. 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4. 休于树 于:在。
15. 山肴野蔌 肴:野味。蔌:菜蔬。
16. 宴酣之乐 酣:尽兴的喝酒。
17. 非丝非竹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8. 弈者胜 弈:下棋。
19. 觥筹交错 觥:酒杯。筹:酒筹。
20. 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21. 树林阴翳 翳:遮盖。
22. 鸣声上下 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
23. 太守谓谁 谓:是。
11、送东阳马生序(八年级下册)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买
2、援疑质理 援:提出 质:询问
3、益慕圣贤之道 慕:仰慕
4、俟其欣悦 俟:等到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 汤:热水 覆:蒙盖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再:两顿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跑 逾约:超过期限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肢体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报” 穿着
12、马说(八年级下册)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 策:驾驭 道:方法
2、执策而临之 策:鞭子 临:对着
3、其真无马邪 其: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 其: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喂 材:才能
7、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这样
8、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 等:一样
9、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千里:日行千里
13、与朱元思书(八年级下册)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 风烟俱净 俱:全,都
2、 从流飘荡 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比得过 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 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 叫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到 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经营 反:通“返” 返回
9、横柯上蔽 柯:树干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答案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望峰
窥谷
14、出师表(九年级上册)
崩殂 死(皇帝)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实在;时
盖追先帝殊遇 原来是;优待,厚遇 以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 发扬扩大 陟罚臧否 善恶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显示;治 是以先帝简拔 因此
以遗陛下 给予 悉以咨之 都;询问
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疏远 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躬耕 亲自 猥自枉屈 降低身份
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由是感激 感动,激动
遂许先帝 于是;答应 二十有一年 通“又”,表余数
夙夜忧叹 早晚 恐托付不效 实现
深入不毛 不长草(的地方) 庶竭驽钝 差不多;比喻才能平庸
托臣以以讨贼兴复之效 重任 以彰其咎 表明,显扬;过失
咨诹善道 询问 临表涕零 流下眼泪
句子翻译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家会有司论其刑赏。 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
必能使行和睦,优劣得所。 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因此我很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陛下也应自行谋划,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考察,采纳正确的意见。
关键问题
本文中诸葛亮主要向刘备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15、愚公移山(九年级下册)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 案
1、方七百里,高万仞。 方:指面积,方圆。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苦于。迂:曲折,绕远。
3、聚室而谋。 谋:商量。
4、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你们。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通“直”。
6、杂然相许。 杂然:纷纷,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8、且焉置土石。 且:况且。焉,疑问代词。置:安放。
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反:通“返”。
10、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1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12、何苦而不平? 苦:愁。
1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
1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二、翻译下列句子。 答 案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2、且焉置土石?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4、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 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的,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非真智。
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 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
16、:鱼我所欲也(九年级下册)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如
4、贤者能勿丧耳 不丢掉
5、蹴尔而与之 用脚踢
6、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通“辨”,辨别。
7、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什么益处
8、妻妾之奉 侍奉
9、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10、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从前。
11、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放弃。
12、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性,天性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6、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三、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 舍生而取义
比喻
2、“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3、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3、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 因为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损人格。
4、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年级下册)
一、词语解释
舜发于 被任用 人恒过 常;犯过失
傅说举于 被选拔 衡于虑 同“横”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责任,担子;这 而后作 奋起
苦其心志 使┅┅痛苦 征于色 颜色
劳其筋骨 使┅┅劳累 发于声 吟咏叹息
锇其体肤 使┅┅饥饿 而后喻 了解
空乏其身 使┅┅贫困 法家拂士 同“弼”
乱其所为 使┅┅错乱 入则 在里面。指国内
所以动心忍性 用来;使┅┅惊动;使┅┅坚韧; 出则 在外面。指国外
曾益其所不能 增加。曾同“增”
二、 翻译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经这样的人
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 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使他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行拂乱其所为 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人恒过,然后能改 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三、中心内容
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8、邹忌讽齐王纳谏(九年级下册)
一、词语解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谏。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高。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 服:穿戴。窥: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复: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认为••••••美。私: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爱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 面刺: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议论。市朝: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进:偶然进谏。
二、翻译下列句子。 答 案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三、回答下列问题。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19、曹刿论战(九年级下册)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 案
1、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攻打
2、肉食者鄙。 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3、又何间焉? 间:参与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 案
4、小惠未 ,弗敢专也 :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指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虽:即使。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可以凭借
9、既克,公问其故。 克:战胜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振作。再:第二次。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测:估计。伏:埋伏。
二、翻译句子 答 案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
3、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云打一仗。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6、本文的成语是什么?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
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㈢ 求初一、初二课本上的成语100个,并带着翻译
第一册
潜移默化 危言耸听 光怪陆离 故弄玄虚 风烛残年 风流倜傥 人迹罕至版
碌碌无为 烟波浩淼 风雨如权晦 精彩纷呈 眼花缭乱 明察秋毫 无师自通
受宠若惊 自告奋勇 扣人心弦 不屈不挠 茅塞顿开 道听途说 一鸣惊人
第二册
玉树琼枝 杞人忧天 讳疾忌医 防微杜渐 病入膏肓 误入歧途 不惑之年
高风亮节 娓娓动听 循循善诱 蹑手蹑脚 万籁俱寂 锐不可当 沧海桑田
呕心沥血 亘古未有 并行不悖 姹紫嫣红 牵肠挂肚 纷至沓来 一见如故
第三册
小心翼翼 异想天开 见风使舵 趋炎附势 盛气凌人 阿谀奉承 窈窕淑女
耳闻目睹 死不瞑目 酣然入梦 苛捐杂税 狼吞虎咽 意味深长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重峦叠嶂 交头接耳 惟妙惟肖 默默无闻 千里迢迢 金蝉脱壳
第四册
坦荡如砥 忍俊不禁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爱莫能助 无人问津 一丝不苟
亭亭玉立 心旷神怡 比翼双飞 无可厚非 含辛茹苦 敝帚自珍 不求甚解
挑拨离间 打抱不平 血气方刚 洗耳恭听 炉火纯青 叹为观止 离经叛道
㈣ 成语(解释,出处及翻译,简单故事)简洁最好
1.出奇制胜
出处: 《孙子·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典故: 奇:奇兵,奇计;制:制服。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例子: 统率所部,~,将法人所占越南各城,迅图恢复。(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2. 亘古奇闻
出处: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从来稀有,亘古奇闻。”
典故: 亘古:从古代到现代;奇:稀有不常见的。从古到今很少听到或见到的事情。
3.奇货可居
出处: 《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典故: 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例子: 可是他们把票子当做~,非要足了钱不肯放回。(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五章)
4. 奇葩异卉
出处:《西京杂记》卷三:“奇树异草,靡不具植。”
典故: 珍奇难得的花草。
例子: 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丛林中,有许多~。
5.百步穿杨
出处: 《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典故: 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例子: (关羽)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
6. 百感交集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典故: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例子: 我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能参加这样的盛会,~,思绪万千。(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7.百家争鸣
出处: 《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
典故: 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例子: 没有~,就没有学术的繁荣和发展。
8.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出处: 《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典故: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例子: 测绘工作常是~,因此一定要十分准确,绝不能粗心大意。
9. 发引千钧
出处: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典故: 一根头发系着千钧重的东西。比喻极危急。
10. 东方千骑
出处: 汉·乐府《陌上桑》诗:“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典故: 旧指女子的如意郎君。
例子: ~从骊驹,岂不下山逢故夫。(梁·简文帝《采菊篇》诗)
11. 横扫千军
出处: 唐·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典故: 横扫:扫荡、扫除。把大量敌军象扫地似地一阵子扫除掉。
例子: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如卷席。(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词)
12.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出处: 《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典故: 处女: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13.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典故: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例子: “~”,是错觉的一例。(毛泽东《论持久战》)
14.跋山涉水
出处: 《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典故: 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例子: 同样的青春,同样的年龄,有人~,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魏巍《路标》)
15. 逼上梁山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
典故: 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例子: 可以说差不多的人都是~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
16.调虎离山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典故: 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例子: 这自然是~之计,邓和武汉派都是不同意的。(郭沫若《海涛集·南昌之一夜》)
17.笔下生花
出处: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典故: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例子: 晚唐诗人杜牧才气过人,~,创作了许多诗文佳品,尤以《阿房宫赋》传诵千古。
18.闭月羞花
出处: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引动这撩云拨雨心,想起那闭月羞花貌,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
典故: 闭: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例子: 此时鲁小姐卸了浓装,换了几件雅淡衣服,蘧公子举眼细看,真有沉鱼落雁之容,~之貌。(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
19.柳暗花明
出处: 唐·武元衡《摩河池送李侍御之凤翔》:“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洒换离颜。”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典故: 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例子: 十二月十三日之晨,我心酸肠断,以为从此要尝些人生失望与悲哀的滋味,谁知眼前有这种~的美景。(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一》
20.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出处: 元·无名氏《大战邳彤》:“主公,便好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典故: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例子: 常言道:“~”,事到其间,道在人为。少不得你我打点礼物,早差人上东京,央及老爷那里去。(《金瓶梅词话》第四十八回
㈤ 常用成语300个,300个成语及翻译,三百个成语解释
字数超出网络限制
先100吧
满意请采纳
1: 好高鹜远——骛:通“务”,追求。指不切实际的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2: 有恃无恐——因为有倚仗就无所畏惧或顾忌。含贬义
3: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讲话等表达的详尽细致、充分彻底。淋漓:畅快的样子。尽致:到达极点
4: "愤世嫉俗——不满黑暗的世道,憎恶不合理的社会习俗"
5: 涣然冰释——涣然:流散的样子。冰释:冰块消融。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6: 庸人自扰——庸人:平凡的人;自扰:自己搅乱自己。指本来无事而去自找麻烦
7: 引吭高歌——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8: "老奸巨猾——深历世故,十分奸诈狡猾的人"
9: 略见一斑——喻指大致看到了事物的某个方面,斑:斑纹
10: 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味儿。形容心境、语言或文章等枯燥无味
11: "绵里藏针——喻外表看来温柔,软弱,实则内心刻毒强硬"
12: 一语破的——一语:一句话。的:箭靶。比喻一句话就说到问题的实质
13: 买椟还珠——椟:木匣子。还:退还。比喻没有眼光,不识货,取舍失当
14: 匠心独运——匠心,巧妙的心思。形容创造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的创作构思
15: 安之若素——素:平常。指身处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
16: "刚愎自用——固执己见,对阻止、劝告或建议不耐烦"
17: 弱不禁风——弱得受不住风吹。形容人体质虚弱
18: 门可罗雀——罗:张网捕捉。形容门前冷落,宾客往来稀少
19: 动辄得咎——辄:就。咎:罪过。一有举动就会获罪或受到责备
20: 莫衷一是——莫:不能。衷:折衷,判断。是:对。不能断定哪个对,哪个不对。也指意见纷纭,分歧很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21: "为虎作伥——为老虎引路的鬼。比喻给坏人做帮凶,为坏人效劳"
22: 痴心妄想——根本办不到的空想。比喻不切实际的希望
23: 不三不四——不想这个不像那个。形容不伦不类,不像样子。形容品行不端,不正派
24: 事半功倍——事:所要做的事情,指措施。功:功效。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25: "委曲求全——勉强迁就,以求保全;顾全大局,暂时忍让"
26: "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盛行于一时,一地,成为一种风气"
27: 汗牛充栋——意为书多得堆满屋子,用牛运时,牛马累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作极多。充:装满。栋:栋宇、房屋
28: 文过饰非——文、饰:掩饰。过、非:过错。指以各种理由或借口掩饰过失、错误
29: 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的一天。黄花:菊花。古人多于重阳节赏菊,过了节令再赏菊就没兴味。后多用来比喻过时的事物
30: "如法炮制——本指依照成法,炮制药剂。后比喻照样处理"
31: 满面春风——比喻人脸上呈现出愉悦和蔼的面容。形容人心情愉快,满脸笑容
32: 侃侃而谈——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谈话
33: 包罗万象——包:包括。罗:网罗。万象:各种景象。形容内容非常丰富,应有尽有,无所不包
34: 鬼鬼祟祟——行事暧昧而不光明
35: 阴谋诡计——想达到某种目的的坏计谋、巧妙的策略或狡猾的计划;尤指不怀好意或应受指责的奸计
36: 迫在眉睫——迫:近。眉睫:眉毛和睫毛,比喻眼前。比喻事情已临近眼前,非常紧迫
37: 鳞次栉比——意为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一个接一个地排列着。形容密集、整齐排列的样子。栉:梳子
38: "绝无仅有——再也找不出来,极为罕见"
39: 细大不捐——细: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舍弃。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
40: 融会贯通——融会:融合。贯通:全面透彻地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道理融合贯穿,从而获得对事物全面、透彻的理解和领悟
41: "众口铄金——铄金:熔化金属。众口一词,足能熔化金属。比喻谣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42: 返璞归真——璞:朴素。归:回到。真:纯真。去掉外表的装饰,返回到质朴、纯真的状态
43: 韬光养晦——韬:隐藏。光:光芒,锋芒。晦:晦迹,即隐藏踪迹。指隐藏自己的才能、锋芒,不使外露
44: 生灵涂炭——生灵:生民,指百姓。涂:烂泥。炭:炭火。指百姓陷入沼泽与炭火中。形容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45: 忍俊不禁——忍俊:克制自己不外露。禁:忍住。原指热衷于某事,不能克制自己。后指忍不住发笑
46: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而众多。轮:高大。奂:众多
47: 志同道合——志趣相投、观点一致。志:志向。道:方向
48: 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
49: 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50: 蔚为大观——蔚:草木繁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形容事物丰富多彩,形成盛大壮观的景象
51: "居心叵测——心存险诈,难以预测"
52: 锱: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泛指很小的数量。较:计较。指办事认真,一丝不苟。也指很少的钱、很小的事情也要计较。形容小气、气量小
53: 虚与委蛇——虚:不真实,假意。与:跟。委蛇:敷衍。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54: 咸与维新——咸:都。与:参与。维:语助词。新:革新。指一切受恶劣习俗影响或犯罪的人都可改过自新。也泛指一切都需要改革更新
55: 老马识途——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56: "惘然若失——神情颓丧,好像失去所爱所恋的样子。"
57: 空前绝后——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形容非常难得、独一无二
58: "雷厉风行——如迅雷,似疾风,形容办事果断、有力、迅速"
59: "各行其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对的,根本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60: "任劳任怨——工作不辞劳苦,不怕受埋怨"
61: 耳濡目染——濡:沾染。因经常听到看到而不知不觉受到影响
62: "鞭长莫及——本意为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喻虽有力,力量亦达不到"
63: 变本加厉——本意谓比原来更加发展。后谓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多指缺点、错误)
64: "蒙昧无知——愚昧,不通事理"
65: 踌躇满志——踌躇:得意的样子。形容从容自得、心满意足
66: 弥天大谎——彻头彻尾的谎言
67: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和心思。殚:竭尽
68: 美不胜收——胜:尽。美好的东西太多了,看不完,接受不尽
69: 如数家珍——家珍:家中收藏的珍宝。如同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形容对所讲述的东西非常熟悉
70: "披星戴月——披星光,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或昼夜赶路,辛劳奔波"
71: 欣欣向荣——欣欣:草木生机旺盛的样子。荣: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72: "铤而走险——指没有办法,只得冒险"
73: 异想天开——异:奇异。天开:天门打开。形容想法奇异,不切合实际
74: 息息相关——息:呼吸进出的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息相互关连。形容关系或联系非常密切
75: 纷至沓来——接连不断地到来
76: 振聋发聩——聩:耳聋。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都听得见。比喻高超的言论能够使麻木糊涂的人觉醒
77: 不胫而走——胫:小腿。走:跑。没有腿而能够跑。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就能到处流传
78: 声情并茂——声:声音。情:情感。茂:美好,盛美。形容演唱时音色优美,感情丰富动人
79: 事必躬亲——凡事都亲自去做
80: 求全责备——责:要求。备:完备。指对人或事要求完美无缺
81: 戒骄戒躁——要避免和戒除骄傲自满及浮躁的思想作风
82: 设身处地——设:设想。身:自身。设想自身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中。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83: 闻一知十——指听到一点就能推知很多。形容非常聪明,善于类推
84: 良莠不齐——莠:狗尾草,比喻坏人。指好人、坏人混在一起
85: 过犹不及——过:过分。不及:不够。事情做的过了头就像做的不够一样,都不合适
86: 破釜沉舟——形容不顾一切,下定决心一拼到底
87: 危言危行——只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88: "黄粱一梦——比喻虚幻的梦想。典出唐?沈既济《枕中记》,说卢生在梦中享尽了荣华富贵,醒来时,蒸的黄粱米饭尚未熟,只落得一场空"
89: "虎视眈眈——像老虎要扑食那样注视着。形容贪婪地盯着,随时准备攫取"
90: "草菅人命——菅:一种野草。杀人如同除草,任意害人性命"
91: 举一反三——反:类推,推论。指举出一件事,就可以触类旁通,类推出许多同类事理出来
92: "天网恢恢——天的禁网虽然广大而宽疏,但为恶者却极少能漏脱"
93: 麻木不仁——麻痹无知觉。比喻人对自身以外的事物漠不关心或反应迟钝
94: 汗流浃背——形容满身大汗。亦形容万分恐惧或惭愧
95: "寥寥无几——形容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96: 满腹经纶——形容人很有才学和智谋
97: "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奋刻苦,认真负责"
98: 事倍功半——事:所要做的事情,指措施。功:功效。形容费力大,收效小
99: 栉风沐雨——用风梳头发,用雨水洗头。形容人辛苦的四处奔波。栉:竖立。沐:洗头
100: 醍醐灌顶——醍醐:从牛乳中提炼出的纯酥油,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灌:浇。顶:头顶。比喻给人灌输智慧,使之从迷惑中醒悟或彻底觉悟
㈥ 一千个成语及翻译
千篇一律
中文发音: qiān piān yī lǜ。
成语解释:比喻文章、题材、写法等公式化回。也泛指事物只有一答种形式;毫无变化。
成语出处: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千篇一律,诗道未成,慎勿轻看,最能易人心手。”
成语造句:她又开始说起千篇一律的恳求的话语来了。(沙汀《磁力》)
成语辨析:~和“千人一面”都可指文章或描写的人物都是一个样。但“千人一面”只能指文章或描写的人物;~还可指题材、写法等。语义范围较宽。
成语使用: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发音技巧:一,不能读作“yì”。
书写技巧:律,不能写作“虑”。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歇后语:八股文的格式
近义词:如出一辙、千人一面
反义词:千差万别、形形色色
㈦ 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的翻译和一词多义,多词一义,古今异义,成语、课后感
翻译:
我小时候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有时天气特别冷,砚台里的墨结成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有所放松。抄完,跑着赶快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借书给我,我才有机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书籍。到成年的时候,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
有大师、名人交游,向他们请教,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那位前辈德高望重,向他请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态度一直极为严肃。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恭恭敬敬地求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辩说;等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还能有所收获。
当初从师求学的时候,我背着书籍,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巨谷里。冒着严冬凛冽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皮肤冻裂了我却不知道,到了住所,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很久之后才暖和过来。寄居在旅店里,店主人每天给两顿饭吃,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同住在旅舍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头戴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有白玉环,左边带着佩刀右边挂着香袋子,浑身光彩照耀,就像神仙一样;可是我却穿着旧棉袄,破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没有羡慕他们的意思。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就不感到衣食条件不如他人。我求学时的辛勤艰苦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一词多义:
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动词,担忧、忧虑)
{无冻馁之患矣(名词,忧患、顾虑)
至:{色愈恭,礼愈至(形容词,周到)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动词,到)
自:{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从)
{手自笔录(亲自)
和:{久而乃和(暖和)
{言和而色夷(温和)
以:{俯身倾耳以请(相当于“而”可不译)
{人多以书假余(把)
{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以衾拥覆(用)
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
{走送之(代“假借于藏书之家”的书)
{当余之从师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慕:{益慕圣贤之道(仰慕)
{略无慕艳意(羡慕)
若:{烨然若神人(动词,好像)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动词,如)
其:{俟其欣悦(代词,他)
{门人弟子填其室(代词,他的)
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介词,向)
{当余之从师也(动词,跟从)
古今异义:
送:{走送之
古义:跑 今义:行
是:{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这,此。今义:判断词
卒:{卒获有所闻
古义:最终。今义:士兵
尝:{尝趋百里外
古义:快步走,奔。今义:表趋向。
汤:{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热水。今义:菜汤。
再:{主人日再食
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继续。
余:{余幼时即嗜学
古义:我。今义:剩下
色:{色愈恭
古义:脸色。今义:颜色
通假字: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四肢)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的意思)
㈧ 初一初二所有成语带翻译
气冲斗牛来:
【拼音】:qì chō自ng dǒu niú
【释义】:气: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出处】:唐·崔融《咏宝剑》:“匣气冲牛斗,山形转辘轳。”宋·岳飞《题青泥赤壁》诗:“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真节报君仇。”
【例句】:兴见马忠是害父仇人,~,举青龙刀望忠便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
㈨ 中考常考成语意思及翻译
01、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泽,形容相形之下显得逊色,也形容神情沮丧,无精打采。
02、暗送秋波:既指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也指含蓄地给另从传递消息。也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03、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04、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05、哀而不伤: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06、不绝如缕:像一根似断未断的细线那样,形容事情十分危急。也用以比喻声音徽弱,或某种技艺后继乏人。
07、不翼而飞:比喻言论或消息流传得极快;也用以指东西丢失。
08、鞭辟入里:形容言辞或文章说理透彻,也形容领会深刻。(鞭辟:鞭策;里:里层)。
09、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10、不怕官,只怕管: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权威。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
1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12、比翼双飞:比喻夫妻恩爱,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13、兵强马壮:形容战斗力量的充足,也比喻势力的强大。
14、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
15、不登大雅之堂:大雅:旧时指对文学、艺术有一套“雅正”标准的人;堂:厅堂。意思是粗俗的文艺作品是不能拿到大雅之人的堂前去观赏的。有时也指没有见过大场面的或不配参与大场面的人。
16、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7、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18、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19、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20、百发百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射一百次,中一百次,形容弹无虚发。泛指射击技术高明,每发必中;也比喻对事惰的预料有充分把握,从不失算。
21、才疏学浅:才识不广,学问不深。常用作谦辞。
22、处之泰然: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可指对事情无动于衷。
㈩ 初二上册的40个成语加翻译
八年级上册成语解释
锐不可当: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示例〗那是~,无坚不摧的。
转弯抹角: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示例〗他说话总是直来直去,从不~。
张皇失措: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示例〗不管风浪多大,他也不会~的。
荡然无存:荡然:完全空无。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示例〗这是秘密的事,他敢在~之下喧扬起来?
长途跋涉: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穷愁潦倒: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穷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读书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鸡零狗碎:形容事物零碎细小,不成系统。
〖示例〗那~的事,恕不细说,但值得大书特书的奇迹,放过未免可惜。
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示例〗她扮演一位英雄的母亲,言谈举止,无不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示例〗定个收入指标,实事求是,~。
销声匿迹: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用于人或事物。
周而复始:周:环绕一圈;复:又,再。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
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褒义词。
〖示例〗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
在劫难逃: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现有时也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贬义词。
束手无策:像捆住了双手,没有一点办法。
〖示例〗船工们面面相觑,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物竞:生物的生存竞争;天择:自然选择。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者生存下来。原指生物进货的一般规律,后也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无动于衷: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示例〗面对集体财产遭到大火的威胁,我们怎么能~呢?
变化多端:端:头绪。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示例〗旧朋友是~,几乎是不剩一个了。
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