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成语误用类型
1. 常见九种类型成语误用
常见九种类型成语误用
1、张冠李戴 2、望文生义 3、重复赘余 4、自相矛盾 5、不分轻重 6、不辨色彩 7、不合逻辑 8、不当修饰 九、对象用错
一、张冠李戴
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例: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
二、望文生义
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确定其意义,导致误用。
例: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三、重复赘余
与成语相同的意思在句子的上下文中已有表述,导致语意重复。
例:遗憾的是,因临时有事我末能去黄浦码头送行,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与陶先生和张老失约,一直耿耿于怀,迄今也未能忘记。(“耿耿于怀”就是“一直”“未能忘记”的意思)
四、自相矛盾
有些成语在运用中,它自身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是一回事,前后矛盾。
例: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从上文的语意趋势来看,末一分句要表达是“你这样做是强迫我”的意思,但“差强人意”的意思是“这勉强让我满意”,前后矛盾,应当改为“强人所难”)
五、不分轻重
句中的成语与上下文描述的情景相比,夸大其辞,轻重失调,大词小用,言过其实。
例:刚一起跑,高三(2)班的夏丰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后起之秀”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此大词小用)
六、不辨色彩
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
例: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
七、不合逻辑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但从逻辑推理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
例:这位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他环节,如插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及了。(“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与上文不构成转折关系)
八、修饰不当
成语的修饰不当主要表现在修饰语中心词之间搭配。
例: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莘莘学子”是集体概念,与数量短语“一位”不能搭配)
九、对象用错
即指该成语是用来描绘甲类事物的,却被张冠李戴地用到乙类事物上去。
例:您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有些成语专指特定对象,例如:“鳞次栉比”形容房屋等建筑物多;“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形容书籍多;“相敬如宾”形容夫妻;“天伦之乐”形容一家人;“凤毛麟角”指的是罕见珍贵的人才或事物;“一挥而就”指写字、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改弦更张”指对制度和方法的改革变更;等等
2. 八种成语误用的类型
常见八种类型成语误用 1、张冠李戴 2、望文生义 3、重复赘余 4、自相矛盾 5、不分轻重 6、不辨色彩 7、不合逻辑 8、不当修饰
3. 成语误用的10大类型
望文生义
曾几何时,李世民率兵在这里大战窦建德。而今这里已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了。
曾几何时,是刚刚不久的意思。现代汉语里,也指曾经,但是不是过往很久的历史。而是用在形容时间过的很快。这里用曾几何时,显然不好。曾几何时,很多人一看就认为是“曾经”的意思。的确有那么点“曾经”的意思,但是不能太久了。
(这个词应该是汉语里最容易用错的词语)
错用对象
张明和张勇两兄弟,感情非常好,一直相敬如宾。
相敬如宾是形容夫妻感情,这里用来形容兄弟感情,显然用错了。
褒贬误用
校运会接力赛时,张明和张勇狼狈为奸,终于为班级争得了接力赛冠军。
狼狈为奸是贬义,用在这里当然不对。
谦敬错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想听听科学院吴教授的一孔之见。
一孔之见是自己发表意见时的谦辞,只能用在自己身上。
重复或矛盾
对待安全生产,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
根本和釜底抽薪语义重复。
不合逻辑
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不以为然,是说不认为……是对的。这个词也是容易望文生义的。
夸大其词
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的时间。
不合语境
列队时,张明以192cm的身高,当仁不让的站在了排头。
当仁不让,是指遇事不退让。得有退让的可能,才能用这个成语。列队时,按身高排,没什么让不让的。
形近混淆
张明在校篮球队担任中锋,其进攻意识和防卫意识都非常良好,是校队里举重若轻的人物。
举重若轻 和 举足轻重 混淆了
搭配不当
典礼上,风琴手刘莉和李敏的歌声交相辉映,久久回荡。
交相辉映指光、色的映照,用于形容歌声不好,而且这里还人(刘莉)与歌声(李敏的歌声)交相辉映,显然是搭配不当。
4. 高中成语误用类型120例
吐哺握发--周公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
5. 常见成语误用的几种形式
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
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演化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是我国语言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成语的正确使用也已成为中考考查的热点题型。而对成语的运用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要求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如果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会提高我们语言的运用能力,从而使自己表述的语言增添亮色。
那么如何解答好此类试题呢?应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抓好关键,关键是要能识别“误用”成语,拨云见日。误用成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 主观臆断,缘文生义
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只根据字面牵强附会,生吞活剥地简单地理解成语的涵义,结果导致这些成语大大背离了本意,甚至驴唇不对马嘴,比如“七月流火”本指“天气转凉”很多时候都被误理解为 “盛夏时节,天上下火”; “屡试不爽”──多数情况误认为“没有成功,其实意为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有每每都成功的意思。而成语突出的特点是意义的整体性,我们在使用时必须透过字面深入了解其本质的内涵,不能简单从字面了解大意,或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去理解,不然就很容易产生错误。
例1 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2011年浙江省余姚市)
例2 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
例3 学生应多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断章取义,反复斟酌。(2011年湖南省郴州市)
例1中“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近似于不敢苟同、满不在乎 。而在这里应该是指老师不把它放在心上,应该用“不以为意 ”
例2中“味同嚼蜡”是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近似平淡无味、兴味索然。
例3 中“断章取义” 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近似穿凿附会、望文生义。
二、 前后重复,画蛇添足
成语在运用中相当于一个词,就要和句中其他词语相搭配,虽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的,但还要防止与句中其他词语意义重复,否则就成了画蛇添足,进而造成使用失当。而那种比较隐蔽的语意重复–不表现为字面上的重复,是成语使用中的一种常见而疑难的错误类型。学生在解答成语辨析题时需要观其形、明其义,辨其用法,联系语境,考虑成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是否有意义重复的现象。
例1 长江中下游地区正遭遇着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做好抗旱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2011年湖北省黄冈市)
例2 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201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例1中“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而在句中本来已含有生活的意思,造成前后语意上的重复。
例2中的“翻来覆去”是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也形容来回翻动,多指睡不着觉。在这里与“好几遍”语意上重复。
三、 不合逻辑,自相矛盾
在成语运用中,成语自身意义尽管准确,但它有时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一致,因而造成句子前后意思自相矛盾。
例1 放学后,山村的校园里人已经很少了,真是人声鼎沸。(2011年云南省德宏州)
例2 他性格孤傲,常常妄自菲薄,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2011年云南省曲靖市)
例3 小王在李老师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一篇文章,可谓是妙笔生花。(2011年广东省肇庆市)
例1中的“人声鼎沸”通常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用在这里,前后矛盾,不恰当。
例2中的“妄自菲薄”的意思是随便看轻自己,与“孤傲”、“自负”相矛盾。
例3中的“妙笔生花”是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而小王的文章是在帮助下才完成的,前后意思自相矛盾。
四、 功能混乱,张冠李戴
成语适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假如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误用。
例1 一味地照搬他人的经验来发展本地区经济,无异于守株待兔。(2011年江苏无锡市)
例2 有些正值风华正茂的儿童沉迷在网吧里,浪费了时光,荒废了学业,真让人痛惜。(2011年广东省梅州市)
例3 在王平同学上次作文时因用词不当丢了丑以后,我决心吃一堑,长一智,苦下功夫遣词造句,一定不要犯他那样的错。?摇?摇(2011年四川省遂宁市)
例1中的“守株待兔”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用在这里,显然不合适。
例2中的“风华正茂”是指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用来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不适用于形容儿童。
例3中的“吃一堑,长一智”是经受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分智慧的意思,是从自己的角度说的,不是指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所以使用有误。
五、 不辨色彩,不合语境
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谦敬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谦敬色彩上分为谦辞和敬辞。在使用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1. 褒贬误用,情感错位
成语是有感情色彩的,使用成语时,须要使成语的感情色彩和语境的色彩保持一致,语境褒则褒,语境贬则贬,中性语境则使用中性词,否则会造成误用,比如“粉墨登场”多数情况误认为“出台”“上场”,误当褒义词,其实这个成语是贬义词,表示讥讽,用来讽刺某些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例1 近阶段,毒黄瓜、瘦肉精、塑化剂……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惴惴不安。(2011年江苏省连云港市)
例2 “我读经典”系列读书活动深受我市青少年欢迎,同学们趋之若鹜,从中吸取文化精髓。(2011年湖南省益阳市)
例3 为迎接中国——亚欧博览会这一规格高、规模大、影响广的重要展会,我市召开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决定投资10亿元,力争让首府改头换面,发生巨大变化。(2011年新疆乌鲁木齐市)
例1中的“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此处不合语境,感情色彩有误。
例2中的“趋之若鹜”意思是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正当的事物。是贬义词,不适合此时的语境色彩。
例3中的“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用在这里不舍适。
2. 敬谦错位,主客混淆
成语同样也有谦敬色彩。谦辞是向人表示谦卑和自谦的一类词语,敬辞是向人表示尊重和恭敬的一类词语。如“雕虫小技”“东涂西抹”“贻笑大方”“敝帚自珍”等;有的则用于称对方(敬称),如“鼎力相助”“如坐春风”等。如将其混淆,就可能造成误用。所以在遣词用句的时候要注意得体有礼,对别人要敬,对自己要谦,要让词语的谦敬色彩与语境保持协调一致。
例1 何可欣在比赛中失误意外掉杠,比赛结束后潸然泪下,她的队友宽慰她说:“没关系,大家相信你的实力。不管出了什么问题,大家都会鼎力相助的。”
例2 下面,我们就欢迎王市长作抛砖引玉的重要指示。
例3 李明祝贺习作发表的张凯说:“你续写《祥林嫂》真是狗尾续貂!”
例1 中的“鼎力相助”敬辞,指别人的大力相助。
例2中的“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是谦辞。
例3中的“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用在自己的作品,表示谦虚,是谦辞。
从各地中成语考查来看,中考考虽然从不同的侧面考查了成语运用,但归纳起来还是集中在固定的几个方面。成语误用现象在实际生活应用中非常普遍,并且考生在此也经常失分。所以,以2011年中考成语考查为例,谈谈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6. 高考成语最容易误用的十种情况分析
成语误用有以下几种情况:望文生义、褒贬误用、对象不当、不合情景、误解词义 、重复用语、自相矛盾、搭配不当等。 1、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语素意义,则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辨析:“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而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这个成语的词义与所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例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辨析:“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把“降价的烽火”理解为“火中取栗”的“火”显然是望文生义。而且“火中取栗”也带有贬义,用在本句不合适。 2、误用褒贬因为平时使用不够规范或没有搞清楚成语的来龙去脉,往往容易把褒义词语当作贬义词语,把贬义词语当成褒义词语,造成判断或使用错误。例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辨析:命题者从感情色彩上设误来进行考查。“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本句对“新上任的领导”有所褒扬,故“处心积虑”的运用,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例2: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辨析:“殚精竭虑”指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它不是贬义词,所以在这个句子中使用正确。例3: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辨析:“雨后春笋”是褒义词,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而本句是指垃圾食品厂大量出现,所以这个成语属于褒词贬用的错误类型。 3、对象不当有些成语的使用必须适合特定的对象,有的专指人,有的专指物,有的专指景,等等。在复习时要善于记住典故,辨清对象。例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美轮美奂。辨析: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轮”:高大。“奂”:众多。这个成语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例2: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辨析:“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它与前面的主语“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无从搭配,属于用错对象。例3: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最高水平攀登。辨析:“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它所述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本句用来指刊物不恰当,属于对象用错。 4、不合情境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言情境,比如气氛有严肃紧张、庄严肃穆或轻松愉快等不同,比如地方有局促狭小或宽敞明亮等区别……成语的使用如果没有照顾到这些,就容易犯不合语境的错误。例1: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辨析:句中的“安步当车”,是慢慢行走、就当着坐车的意思,而本句中描述的抢险形势很紧急,抢险队员不可能有“安步当车”的闲情逸致。因而,成语与语境出现矛盾,“安步当车”使用不当。例2: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辨析:“车水马龙”是说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辆很多,来往不绝。而句中所叙述的摊前不过几米或十几米,无法形成车如水、马如龙的壮观景象,所以不合语句中的情境。 5、用错谦敬例: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辨析:“蓬荜生辉”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自述,不能用于他人,否则于人不敬,因此本句犯了用错谦词的错误。另外,“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一句中,“居室”和“蓬荜”意义相同,因为“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省略,就此而论,又犯了语义重复的错误。删去“蓬荜”才正确。 6.重复用语例: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辨析:“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希望回答对你有用
7. 高考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
望文生义型错误成语往往是由典故总结引申而来,当我们不知道这些典故或者由来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望文生义,直接通过字面意思来解读成语。如“万人空巷”,直接字面意思就是巷子没人,是空的。而实际意思确是家家户户都从巷子里出来庆祝,欢迎,街上人很多。与其字面意思恰恰相反。 2/7 对象误用型错误有些成语所指特定的对象,使用范围仅限所指对象,使用在其他地方便不合适。如“罄竹难书”,语句: 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一生做的好事罄竹难书。而“罄竹难书”却是用来形容罪行累累,多的写不完。 3/7 敬、谦词误用型错误中国人在用词方面一向比较讲究,对自己喜欢用谦词,对他人用敬词,而生活中常犯敬、谦词颠倒的错误。如 “蓬荜生辉”,语句:今天因为我的到来蓬荜生辉。“蓬荜生辉”一般是指客人到来,主人说因为客人的到来,是自己家蓬荜生辉,而不能说是因自己的到来,使主人家蓬荜生辉。 4/7 语意重复型错误每个成语都有其特定的意思,如果不理解很容易犯语义重复的错误。如“记忆犹新”,语句:那感人的场面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印象非常深刻。“记忆犹新”本就是还记得非常清楚,印象很深刻的意思,与后面的重复。 5/7 语境不合型错误汉语讲究一定的语境,而成语更甚,语境不合,也非常容易导致误用。如“安步当车”,语句:为快速到达目的地,救援官兵们只能安步当车。这里安步当车使用就不合语境,“安步当车“多形容不紧不慢的行走,与救援不符
8. 成语误用的几种常见类型
成语误用常见的有八种类型:
1、张冠李戴 2、望文生义 3、重复赘余 4、自相矛盾
5、不分轻重 6、不辨色彩 7、不合逻辑 8、不当修饰
9. 高中成语误用辨析
高中是高级中学(high school)的简称,我国中学分为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其中高中属于高级中等教育的范畴。高级中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更高等的教育机构,上承初中,下启大学,一般为三年制。
10. 成语误用有哪八种类型
1、张冠李戴 2、望文生义 3、重复赘余 4、自相矛盾 5、不分轻重 6、不辨色彩 7、不合逻辑 8、不当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