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给于重利用之成语

给于重利用之成语

发布时间: 2020-12-01 12:33:33

① 重什么于什么成语

重归于好
【拼音】chóng
guī

hǎo
【释义】归于:回到;好:和好专.指彼此重新和好.
【用法】作谓语、定语属、宾语;用于人或组织等
【相近词】言归于好
【相反词】分道扬镳
【同韵词】寒蝉僵鸟、屯粮积草、拔葵啖枣、妻贤夫祸少、三步两脚、视如珍宝、海涯天角、心精手巧、磨棱刓角、还年却老、.
【歇后语】《丰收桥》的情人
【英语】hangupthehatchet
【成语示列】他们摒弃前嫌,重归于好

② 类似于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成语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很高兴为你解答本题,没问题的话,请及时点击右上角的采纳满意哈~

③ 关于重什么于什么的成语

安土重迁
发音 ān tǔ zhòng qiān
释义 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版,不愿轻易迁移权。
出处 《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示例 自古道:“安土重迁。”说了离乡背井,那一个不怕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
近义词 恋恋不舍 安居乐业
反义词 背井离乡 志在四方

④ 重于泰山的成语典故

【出自】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宋·苏轼《制科策》:“天下有事,则匹夫之言,重于泰山。”《东周列国志》六五回:“子鲜之誓,重于泰山矣。”
典故溯源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成语故事
汉武帝时,诞生了我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他就是司马迁。
少年时,司马迁受父亲影响,很是阅读古人的书籍。20岁时,他到各处去游历,搜集了很多古代名人的资料。后来,他被任命为郎中,可以常随皇帝出游。
元年前110年(西汉元封元年),汉武帝第一次封禅泰山,司马迁的父亲作为史官,本应来泰山参加封禅,但是他却因故留在洛阳。他对参加封禅视为他政治生命中的一件大事。不能东行参加封禅大典,令他异常遗憾和失望,终于忧锁成疾,卧床不起。
这时,恰好司马迁外游归来与父亲相见,于是他握着司马迁的手流着泪说:“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官吏,远祖还有大功于夏,是百官之长,后世逐渐衰弱,难道天将灭绝于我吗?你如果能继任太史官职,那就能继承祖业了。现在汉朝的天子继承了数千年来封禅泰山的大统,封禅于泰山,而我却不能随行,这是命中注定的呀!我死之后,你一定会继任太史官职的,做了太史不要忘了我所渴望的著书立说的意愿。”
父亲死后不久,司马迁接替他的职务做了太史令。做了太史令后,司马迁翻阅了很多图书,做了大量笔记。公元前104年,他开始写作《史记》。然而就在这时,不幸的事发生了。
这一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最后,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吆喝一声,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审问下来,把司马迁定了罪,应该受腐刑(一种肉刑)。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只好受了刑罚,关在监狱里。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因此想到了自杀,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才写出来的。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
这样,司马迁为了完成历史著作的人物,忍受痛苦,发愤编写。后来,终于获释出狱。出狱后,他在给好友任安的《报任安书》中,表达了他受刑之后的痛苦心情,并提到写作《史记》的意图和完成的决心。就在这篇著名的书信之中,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不能轻易死去,我之所以忍辱负重,蒙着奇耻大辱而活下来,完全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著作。
司马迁凭借者坚强的毅力,发愤写作,经过十三个寒暑的努力,终于写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通史——《史记》。《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共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内容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
《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他和他的著作《史记》在我国的史学史、文学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小传
司马迁(公元前145-前90?),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后来,司马迁因为替抗击匈奴的大将李陵投降匈奴辩护,被汉武帝认为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因而被判腐刑。在狱中,开始撰写《史记》《史记》共130篇,52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

⑤ 成语 重什么于什么

重归复于好

【拼音】chóng guī yú hǎo
【释制义】归于:回到;好:和好。指彼此重新和好。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人或组织等
【相近词】言归于好
【相反词】分道扬镳
【同韵词】寒蝉僵鸟、屯粮积草、拔葵啖枣、妻贤夫祸少、三步两脚、视如珍宝、海涯天角、心精手巧、磨棱刓角、还年却老、......
【歇后语】《丰收桥》的情人
【英语】hangupthehatchet
【成语示列】他们摒弃前嫌,重归于好。
【其它使用】
◎ 在否定”文革”的教育中部队党委倡导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强调各自多做自我批评,团结一致向前看,几十名有旧怨的同志解开了疙瘩,重归于好。
◎ 如”和解”不等于”和平解决”,而是不再争执、重归于好的意思;”神勇”不是”神的勇敢”,而是特别的超出一般的勇敢;”神圣”更不是”神仙和圣人”,而是”极其崇高和庄严”的意思。
◎ 1981年11月的一个周末,好莱坞当时红极一时的娜塔利·伍德正和丈夫罗伯特·瓦格纳在洛杉矶海湾一艘游艇上度假,他们是在1962年离婚,十年之后又重归于好,重新开始爱情生活的。

⑥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打四个字成语

泰山鸿毛:【基本解释copy】: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拼音读法】:tài shān hóng máo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鸿毛泰山:【基本解释】: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拼音读法】:hóng máo tài shān

【使用举例】:若必选择死所,而谓~,轻重有异,则虽值当死之事,恐亦不能死矣。(章炳麟《敢死论跋语》)

【近义词组】:鸿毛泰岱

【使用方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人死的价值轻重悬殊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⑦ 形容一个东西很重的成语有哪些

重如泰山、重于泰山

一、重如泰山

【解释】: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译文】: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正义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已而死就比鸿毛还轻。

二、重于泰山

【解释】: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译文】: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正义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已而死就比鸿毛还轻。

(7)给于重利用之成语扩展阅读

重如泰山近义词:价值连城、无价之宝

一、价值连城

【解释】:连城:连在一起的许多城池。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译文】:“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知道这件事以后,就派人给赵王送信,原用十五座城换玉璧。”

二、无价之宝

【解释】: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出自】:唐·鱼玄机《赠邻女》诗:“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译文】:“求无价宝很容易,得到有情人却十分难得。”

⑧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打成成语是

轻于鸿毛 [qīng yú hóng máo]
轻于鸿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qīng yú hóng máo,意思是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做的不值得。[1]
中文名
轻于鸿毛
拼音
qīng yú hóng máo
释义
比喻毫无价值。比喻做的不值得
出处
《报任少卿书》
解释
于:比。鸿毛:大雁的毛。
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做的不值得。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2],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示 例】 梅伯死轻于鸿毛,有何惜哉?(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回)
语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贬义。[3]
【反义词】 重于泰山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太史令司马迁为实现父亲的遗愿继续编著《史记》,因李陵事件被施以酷刑。他强忍痛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对死的认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参考资料
[1] 轻于鸿毛.在线成语词典 [引用日期2017-08-11]
[2] 重于泰山.网络 [引用日期2012-12-11]
[3] 轻于鸿毛的故事.www.chengyuwan.com [引用日期2013-07-13]

⑨ 关于“重()于()”的成语有哪些

词典中符copy合要求的只有:重归于好

⑩ 形容重归于好的成语

云淡风轻 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亦作“风轻云淡”

万里无云 湛湛蓝天,没有一丝云彩。形容天气晴朗。

秋高气和 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风轻云净 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同“风轻云淡”。

碧空万里 形容天气晴朗。

碧空如洗 蓝色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形容天气晴朗。

冰雪严寒 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知地知天 了解地形,了解气候。

云迷雾锁 形容天气昏暗,气氛阴森。

雨僝云僽 谓不好的天气把人折磨。

铄石流金 高温熔化金石。形容天气酷热。

折胶堕指 极言天气寒冷。

日丽风清 阳光明丽,清风送爽。形容天气晴和。

日丽风和 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飘风苦雨 形容天气恶劣。

焦沙烂石 将沙烧焦,石烧烂。形容天气非常酷热。

焦金烁石 使金石熔化枯焦。形容天气酷热。

和风丽日 谓天气温暖而晴朗。

寒风侵肌 形容天气寒冷

风轻云淡 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亦作“风轻云净”、“云淡风轻”。

惨雨酸风 犹言凄风苦雨。指令人伤感的天气。亦以喻不安定的局势。

雪窖冰天 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雪虐风饕 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五黄六月 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天寒地冻 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十冬腊月 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秋高气爽 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人间重晚晴 原指人们珍视晚晴天气,后多用以比喻社会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凄风苦雨 形容天气恶劣。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虹销雨霁 彩虹消失,雨后天睛。

皓月千里 范围极为广阔的千山万水都处于皎洁的月光照射之下。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暗和。

风和日丽 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春暖花开 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比喻大好时机。

流金铄石 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快要熔化

苦雨凄风 形容天气恶劣。比喻情景凄苦悲凉

焦金流石 金属烧焦,石头熔化。形容天气干旱酷热

风雨交加 大风暴雨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滴水成冰 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薄暮冥冥 傍晚时天气昏暗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