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元志人物有关成语
① 咬的成语有哪些
1、咬姜呷醋
【拼音】: yǎo jiāng xiā cù
【解释】: 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礼祠主膳,淡吃齑面;兵职驾库,咬姜呷醋。”
2、咬文嚼字
【拼音】: yǎo wén jiáo zì
【解释】: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出处】: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
② 有关晋文公的成语
重耳说,楚国遍地是人杰,到处物产丰饶,比晋国富多了,我拿什么版报答您呢?楚成权王又说,那你还是报答一下我吧。重耳说,若以您的贤明,让我回国,以后如果晋楚会师中原,交起战来,我将率兵后退九十里地,如果您认为这样还不足以报答,我将只好与您战斗下去!听了重耳的话,楚成王认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会让他复兴晋国,违反天意是要闯大祸的。于是以礼相待,并把重耳送到了秦国。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在晋楚城濮之战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人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还是用“退避三舍”来比喻对人让步或有所回避,以避免冲突。
本题选c。
考点:成语和历史典故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历史成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积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汉语语言的精华。每个历史成语的形成都有一段真实的历史史实,它反映了政治、军事、文化、民间风尚、道德及理想。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历史成语故事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高超的智慧和历久弥新的语言文字。同学们以后在学习中应不断的积累这些历史知识,做到博学多才,胸罗万象。
③ 四字成语
岸谷之变 岸:喻指高位.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白衣苍狗 苍:苍白.浮云像白衣,瞬间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变化不测 测:测量,估计.变化无常,无法预料
变化如神 神:神奇.形容变化迅速而神奇
变幻莫测 幻:变化;变幻:不规则地改变;测:捉摸;莫测:无法推测.变化又多又快,使人不可捉摸
变幻无常 变幻:不规则的变化;常:常规.指事物经常变化,无常规可寻
波谲云诡 谲:变化多端.比喻文章如波云变化多致.也比喻事物变化多端,难以预料
渤澥桑田 渤澥:渤海的古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苍狗白衣 同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苍黄翻覆 苍:青色;苍黄:青色和黄色;反覆:反复无常.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此一时,彼一时 此:这;彼:那.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不能相提并论
大起大落 大幅度地起落.形容变化大
反复无常 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状态,形容情况变来变去没有定准
风云变幻 风云:比喻变化动荡的局势;变幻:变化不定.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局势复杂,变化迅速,难以预料
恍如隔世 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仿佛隔了一世.指因人事、景物变化很大而生的感触
加减乘除 算术的四则运算,借指事物的消长变化
九变十化 指变化多端
冷血动物 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比喻缺乏感情、对人对事冷漠的人
连锁反应 连锁:像锁链似的一环扣一环.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
落叶知秋 看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白虹贯日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白往黑来 比喻变化极大.
白云苍狗 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饱经沧桑 饱:充分.沧桑:沧海变桑田的简缩.泛指世事的变化.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
彼一时,此一时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变化多端 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变化莫测 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变化无常 无常:没有常态.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变化无穷 形容不断变化,没有止境.
变生不测 变: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不测:意外.变故发生于突然之间.
不出所料 事由变化,在预料之中.
不动声色 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不可端倪 端倪:头绪.找不着头绪.形容变化莫测.
沧海桑田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④ 关于历史人物的成语
望梅止渴—曹操 三顾茅庐—刘备 初出茅庐—诸葛亮 指鹿为马—赵高
完璧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图穷匕见—荆轲 卧薪尝胆—勾践
七步之才—曹植 闻鸡起舞—祖逖 江郎才尽—江淹 胸有成竹—文与可
一字千金—吕不韦 毛遂自荐—毛遂 志在四方—毛遂 洛阳纸贵—左思
以人为镜—李世民 曾参杀人—曾参 陈陈相因—司马迁 入木三分—王羲之
怒发冲冠—蔺相如 双管齐下—张璪 囊萤照读—车胤 墨守陈规—墨翟
目不窥园—董仲舒 背水一战—韩信 纸上谈兵—赵括 磨杵成针—李白
乐不思蜀—刘禅 围魏救赵—孙膑 暗渡陈仓—韩信 凿壁偷光—匡衡
破釜沉舟—项羽 刮目相看—吕蒙 黄袍加身—赵匡胤 朽木粪土—孔子
相煎何急—曹植 投笔从戎—班超 紫气东来—老子 始终不渝—魏征
老马识途—管仲 出人头地—苏轼 脱颖而出—毛遂 士别三日—吕蒙
方寸已乱—徐庶 白驹过隙—宋太祖 下笔成章—曹植 东山再起—谢安
髀肉复生—刘备 叹为观止—季札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三寸不烂之舌—毛遂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 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
⑤ 去世的四字成语
僾见忾闻
僾:仿佛,隐约;忾:叹息。仿佛看到身影,听到叹息。形容对去世亲人的思念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祭义》:“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
白首同归
归:归向、归宿。一直到头发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谊长久,始终不渝。后用以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时去世。
出处:晋·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抱恨终天
恨:悔恨;终天:终身。旧指因父母去世而一辈子感到悲痛。现指因做错某事而后悔一辈子。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丹客住了哭,对富翁道:‘本待与主翁完成美事,少尽报效之心,论证知遭此大变,抱恨终天!’”
长眠不起
死亡的别称。
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郑友过一冢,驻马而吟,久不得属,冢中人续之曰:‘下有百年人,长眠不知晓。’”
从容就义
就义:为正义而死。无所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出处:宋·朱熹《近思录》:“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丹心碧血
丹心:红心、忠心。碧血:血化为碧玉。碧:青绿色的宝石,表示血的珍贵。赤诚的忠心,宝贵的鲜血。用以赞扬为国捐躯的重大牺牲。
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元·郑元祐《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鼎成龙去
指帝王去世。
出处:《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鼎成龙升
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龙去”。
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一·象简龙衣联》:“高庙鼎成龙升之日,建文即位,成祖以燕王来,奔而不朝,盖以叔不拜侄也。”
鼎湖龙去
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龙去”。
出处:唐·杜甫《骊山》诗:“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
粉骨捐躯
指粉身碎骨,献出生命。
出处:唐·杜牧《又谢赐批答表》:“势当戮力尽瘁,粉骨捐躯,知无不为,见死宁避!”
赍志而没
赍:怀抱着,带着;殁:死。志愿没有实现就死了。
出处:南朝·梁·江淹《恨赋》:“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赍志而殁
赍:怀抱着,带着;殁:死。指怀抱着未遂的志愿而死去。
出处:南朝·梁·江淹《恨赋》:“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赍志以没
指怀抱着未遂的志愿而死去。同“赍志而殁”。
赍志以殁
指怀抱着未遂的志愿而死去。同“赍志而殁”。
久归道山
早已去世。道山,传说中的仙山。旧时称人死为归道山。
捐躯报国
舍弃身躯,报效国家。
出处:《元史·王戢传》:“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
捐躯赴难
躯:身体。指舍弃生命,奔赴国难。
出处:三国·魏·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捐躯殉国
殉国:为国家的利益而牺牲生命。为了国家而献出生命。
出处:北魏·杨炫兺《洛阳伽蓝记·追光寺》:“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慷慨就义
慷慨:情绪激昂;就义:为正义而死。正气凛然,意气高昂地为正义而死。
出处:李六如《六十年代的变迁》:“现在是四更时分,彭、刘、杨三位,同在制台衙门前慷慨就义了。”
溘然长逝
指死去。
溘然长往
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常作悼念死者用词。
出处:《楚辞·离骚》:“宁溘死以流亡兮。
令原之戚
指兄、弟去世。
出处:《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龙去鼎湖
指帝王去世。
出处: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
披麻戴孝
指长辈去世,子孙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表示哀悼。
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你也想着一家儿披麻带孝为何由,故来这灵堂里寻斗殴。”
山颓木坏
册:泰山;颓: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断。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
出处:《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寿满天年
天年:自然寿数。人活满自然寿数而去世。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三十二:“诸公皆生人道,为王公大人,享受天禄。寿满天年,仍还原所,以俟缘会,又复托生。”
死不瞑目
瞑目:闭眼。死了也不闭眼。原指人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现常用来形容极不甘心。
出处:《三国志·吴书·孙坚传》:“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死于非命
非命:横死。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
出处:《孟子·尽心上》:“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泰山梁木
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死亡。
出处:《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染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同垂不朽
一同流传,永不磨灭。
为国捐躯
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二回:“可怜成汤首相,为国捐躯。”
呜呼哀哉
呜呼:叹词;哉:语气助词。原为表示哀痛的感叹语,旧时祭文中常用。现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出处:《诗经·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左传·哀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香消玉碎
比喻年轻美貌女子死亡。
香消玉损
比喻年轻美貌女子死亡。同“香消玉碎”。
香消玉殒
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0回:“香消玉碎佳人绝,粉骨残躯血染衣!”
一命归西
指死亡。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不留神?好,噗哧一下儿,我不就一命归西了吗!”
一命归阴
指死亡。
出处:清·俞万春《荡寇志》第99回:“兰生一铜人横扫过去,打着穆春腰肋,一命归阴。”
一命鸣呼
指死亡。常含幽默诙谐意味。
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又过半年,忽然刘二感天行时气,头疼发热。正是:‘福无双至从来有,祸不单行自古闻。’害了六七日,一命呜呼,已归泉下。”
一命呜呼
呜呼:叹词,古代祭文末多有此词,后即以此为死亡的代称。指人死亡。
出处: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汤峻岩说:‘杀两个叫花子开张!这两个叫花子就是这样一命呜呼了。’”
饮恨而终
饮恨:心里怀着怨恨和冤屈。内心满怀着怨恨或冤屈死去。
出处:唐·蒋防《霍小玉传》:“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如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
永垂不朽
垂:留传后世;朽:腐烂,磨灭。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出处:《魏书·高祖纪下》:“虽不足纲范万度,永垂不朽,且可释滞目前,釐整时务。”
油干灯尽
比喻很快就要死亡。同“油干灯草尽”。
出处:《荡寇志》第四四回:“孔厚道:‘嫂嫂揣理,小生并非不出力,只我不是神仙,那有灵芝仙药,所用不过树皮草根,油干灯尽,大命已终,如何救得。’”
又弱一个
弱:丧失,减少。又少了一个。表示哀悼人去世。
出处:《左传·昭公三年》:“二惠竞爽犹可,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
与世长辞
辞:告别。和人世永别了。指去世。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仆适自念,以金盆玉碗贮狗矢,真无颜出见同人,行将遁迹山林,与世长辞矣。”
玉碎香残
比喻美貌女子的死亡。
出处: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十七出:“玉碎香残荒郊卧,云抛雨断重泉堕。”
玉碎香消
比喻女子死亡。
出处:明·无名氏《寻亲记》第二十四出:“玉碎香消镜台荒,绿云缭乱懒梳妆。”
远垂不朽
永垂不朽。
出处:明·李贽《与汪鼎甫书》:“所谓水中盐味,可取不可得,是为千古绝唱,当与古文远垂不朽者也。”
月坠花折
月亮落下,鲜花夭折。比喻美女死亡。
出处:清·洪升《长生殿·补恨》:“誓世世生生休抛撇,不提防惨凄凄月坠花折,悄冥冥云收雨歇,恨茫茫只落得死断生绝。”
珠沉玉碎
比喻美女的死亡。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把左手向身后一绰,便要提起那把刀来,就想往项下一横,拼这副月貌花容,作一团珠沉玉碎。”
珠沉玉磒
比喻美女的死亡。同“珠沉玉碎”。
壮志未酬
酬:实现。旧指潦倒的一生,志向没有实现就衰老了。也指抱负没有实现就去世了。
出处:唐·李频《春日思归》:“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⑥ 有什么失的成语
失字有关的成语:
1、若有所失,是一个成语,读音是ruò yǒu suǒ shī,好像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废枕,日渐委悴。”
释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好像丢掉了什么一样心情怅惘,不吃不喝不睡,越来越萎靡不振。”
原著介绍:《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
2、失魂落魄,汉语成语,拼音是:shī hún luò pò,释义: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释义: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子里心神不宁,冻的我身上没有血色。”
原著介绍:《看钱奴买冤家债主》是元代戏曲作家郑廷玉的代表作,简称《看钱奴》,在中国古代十大喜剧中,《看钱奴》是唯一的一部以讽刺艺术为主来描写人情世态的剧作,也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讽刺喜剧,在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大惊失色,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dà jīng shī sè,释义:形容十分慌张,吓得脸色都变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释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忽然看见曹操带着配剑入宫;脸上还带着怒气,皇帝脸色都变了。”
原著介绍:《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4、茫然若失,汉语成语,拼音是máng rán ruò shī,形容心中茫茫然然,像失去了什么。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抚然为间曰:‘命之矣。’集注:“怃然茫然自失之貌”。
释义:《孟子·滕文公上》:“徐辟把孟子的话告诉了夷子。夷子茫然自失地说:‘这都是命。’集注:”好像丢失了什么一样的面貌。”
原著介绍:《孟子》,儒家经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5、哑然失笑,是一个汉语成语,基本释义:见到或听到好笑的事,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赵王元余外传》:“禹乃哑然而笑。”
释义:汉·赵晔《吴越春秋·赵王元余外传》:“禹便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
原著介绍:《吴越春秋》,东汉赵晔撰,是一部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史事为主的史学著作。着录于《隋书·经籍志》和《唐书·经籍志》,皆云赵晔撰,十二卷。然而今本只有十卷。
⑦ 成语志元献计是什么意思
徇私舞弊
xùnsīwǔbì
[释义] 为了个人利益或照顾私人关系而弄虚作假;做回不合法规的事。徇:依从答;舞弊:用欺骗的方法做违反法规的事。
[语出] 明·施耐庵《水浒》:“谁想这伙官员;贪滥无厌;徇私作弊;克减酒肉。”
[正音] 徇;不能读作“xūn”。
[辨形] 徇;不能写作“寻”。
⑧ 比喻“得到好结果”的成语有哪些
1、兵不接刃
【拼来音】:源 bīng bù jiē rèn
【解释】: 作战时兵器没接触。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出处】: 《吕氏春秋·怀宠》:“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
2、苦尽甘来
【拼音】: kǔ jìn gān lái
【解释】:甘:甜,比喻幸福。艰难的日子过完,美好的日子来到了。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忘餐废寝舒心害,若不是真心耐,志诚捱,怎能勾这相思苦尽甘来。”
⑨ 形容品质高尚的成语
德高望重、大公无私、高风亮节、光明磊落、助人为乐
一、德高望重 [ dé gāo wàng zhòng ]
【解释】: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自】:曹禺《王昭君》第三幕:我们家德高望重,呼韩邪单于保护我们、信任我们。
二、大公无私 [ dà gōng wú sī ]
【解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出自】:郭沫若《屈原》第一幕: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着一个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心怀。
三、高风亮节 [ gāo fēng liàng jié ]
【解释】: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出自】: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三:蓝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圣哲与伟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们的高风亮节 。
四、光明磊落 [ guāng míng lěi luò ]
【解释】: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
五、助人为乐 [ zhù rén wéi lè ]
【解释】:帮助人就是快乐。
【出自】: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在我们的新社会里,这种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处处在发生。”
⑩ 关于青春的成语
生机勃勃、朝气抄蓬勃、风华正茂、豆蔻年华、生龙活虎。
一、生机勃勃
白话释义: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
出处:张天民《创业》:“油田一片生机勃勃,繁忙兴旺的景象。”
二、朝气蓬勃
释义:意思是形容充满了生气和活力的样子。
出处: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党的最高领导层就能够实现新老合作和交替,成为更加朝气蓬勃的战斗指挥部。
三、风华正茂
释义:意为外表或面色明亮,通常反映出光明和欢快的内在精神。形容朝气蓬勃,才华横溢。
出处: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译文: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朝气蓬勃,才华横溢。
四、豆蔻年华
释义: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五、生龙活虎
白话释义: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九五:“只见得他如生龙活虎相似,便把捉不得。”
译文:只见得他很有生气和活力,所以才没把他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