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公务员近义成语辨析

公务员近义成语辨析

发布时间: 2020-12-01 19:34:12

① 公务员中常见成语辨析300例及近义词辨析

正因为申论测试没有确定的答案,这给了考生以发挥的空间,不同的考生完全可以较充分地展示各自不同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有利于选拔者挑选到满意的人才。

② 我想找一些近义词或者公务员考试常考的词语的辨析汇总。因为本人的语文水平不高。请高手帮忙啊

1.安定--安宁--安谧--安静--平静--清静

安定:生活形势等平静正常,稳定。生活安定。

安宁:秩序正常,没有骚扰。边境安宁。

安谧:安宁,安静。主要指环境气氛。

安静:没有声音,安稳平静。

平静:着重指平稳,没有不安与动荡。常形容心情、表情、势态等。

清静:着重指不嘈杂、不杂乱。

2.安顿--安放--安置--安排

安顿:安稳,使人或事物有着落,着重指安排妥当,使有确实的着落。

安放:使物件处于一定的位置,是具体的动作。

安置:使人或事物有着落。着重指使工作、生活等有适当的位置。多是处理人事工作的活动。

安排:着重于分清先后、主次、轻重缓急、有条有理地处理人和事。多指工作上的处理活动。

3.懊悔--懊恼--懊丧--沮丧--颓丧

都是形容词,因未满足心愿而悔恨、烦恼。

懊悔:着重指后悔,是心里恨自己不该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

懊恼:着重指烦恼,心里不痛快,是对别人或自己的言行感到烦恼。

懊丧:形容因做事或环境不利而失意,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懊丧:着重指烦恼而丧气,心中郁闷。

4.沮丧--颓丧

沮丧:沮,气色败坏。着重指受挫折后灰心失望。

颓丧:颓,委靡不振。着重指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5.傲慢--高傲--骄傲

都是形容词,都有自高自大或自豪自尊之意。

傲慢:着重指态度上轻慢,目中无人。也可用于褒义,表示自尊而不可侮。

高傲:贬义着重指思想情绪上把自己看得过高。用于褒义时表示自豪而又高尚。

骄傲:泛指满足已有的成绩,自以为了不起。用于褒义时多表示自豪。也可以作名词。如:李白、杜甫和他们的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6.把持--操纵--控制

都有按自己的意图掌握住、支配。

把持:是贬义词,指公开独占权位。对象常是政权、权力、职位以及地区、单位等。

操纵:中性词。指掌管、使用机器等。引申指用不正当手段暗中支配、控制人或社会性的较重大的事物。

控制:中性词。只指不让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对象常是速度、数字、交通、生产以及思想、感情等。

7.把握--掌握

都是动词。用自己能力,把某种事物抓住、控制住。对象可以是某些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把握,对象多是具体事物。有时作“有”的宾语,表示对事情能做得到或做得好的信心、力量或根据,是名词。如:有把握。

掌握:比“把握”多一层意思,即不仅能把握住,而且能充分支配运用并控制。对象多指抽象事物,如政策、命运、方法、知识、技术、专业、语言、情况等。

8.颁布--公布

都是动词。公开发布。对象多是宪法、纲领、法律、法令、条例等。

颁布:着重指向下颁发。颁布者一般是高级领导机关或成员。颁布的内容常是法令等。

公布:着重指向公众发布。公布者除了高级领导机关或成员外,还可以是一般机关单位、团体。公布的内容,除了法令等以外,还可以是方案、草案、名单、账目、成绩、结果、数字、事实等。

9.包含--包括--包罗

都是动词。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

包含:指“内里含有”。着眼于事物的内在关系。对象常是抽象的事物。包容含有。

包括:着重指“总括”。着眼在数量、范围上列举各部分或其中一部分。对象不限于抽象的事物。

包罗:着重指网罗很多或一切,着眼于广大的范围、众多的事物。

包涵:原谅、宽恕。

10.保持--维持

都是动词。使事物继续存在下去,保住不变。

保持:着重指使持续不变,时间延续较长,对象是水土、水平、传统、荣誉、警惕、联系等。

维持:指有一定限度地或暂时维护,使不改变原样和现状。对象是秩序、现状、生活、生命、治安等。

11.保存--保留

都是动词。存留下来,不使改变。有时可换用。如“李白的诗保存(留)下来的有九百多首”、“这座城市还保留(存)着一些古代建筑。”

保存:着重于“存”,跟“亡”(无)相对,使继续存在,不使失去。

保留:着重于“留”,跟“去”相对,不去掉,不使离开原体。保留还有两个意义:①暂时搁置,如“不同意见暂时~,下次再讨论”;②不公开拿出来,如“教师毫不~地教学生”。这跟“保存”有区别。

12.保卫--捍卫

保卫:着重于“卫”:尽力防守住,使得到安全,不受侵犯。手段多指用武力或强大的力量。对象多是重大的抽象的事物,或者是重要人物、众人。

捍卫:着重于“卫”:抵御各种外来势力,确保安全,比“保卫”语义重。色彩较庄重。对象不能是人。

13.宝贵--珍贵

都是形容词。极有价值,很贵重,象珍宝似的。

宝贵:除了可以形容某些具体东西以外,最常见的是形象抽象事物,如生命、经验、意见、贡献、遗产、财富等。

珍贵:指宝贵、稀少、珍奇。可形容某些抽象的事物(如友谊等),常用来形容具体的东西,如纪念品、文物等。

14.饱满--丰满

都是形容词。表示充实、充足、足够。

饱满:饱满常用于形容人的精神、精力、感情、情绪充足。有时形容风力充足,如“风力饱满,船就象生了翅膀一样”。

丰满:常用于形容人体胖得匀称好看,有时形容鸟的羽毛齐全好看。

15.暴发--爆发

都是动词。突然猛烈的发生。有时通用。如“我极力压住感情的爆发(暴发)”。

暴发:暴发使用范围较窄,常用于洪水,有时指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与“户”字连用,或突然兴起。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本义是弹药爆炸。比喻“象弹药一样突然、迅猛地发生”。使用范围较广,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16.残酷--残忍

残酷:着重指冷酷无情。多形容敌人的行为。有时形容生活、环境、斗争、战争、战斗等,这时着重指环境恶劣、无情。

残忍:着重指心肠狠毒、忍心。多形容敌人的本性及行为。

17.抱怨--埋怨

抱怨:都是动词。因不满而责怪别人。抱怨责怪的程度较重。用于人时少用于自己对自己。

埋怨:责怪的程度较轻。除用于人外,可用于事物。

18.卑鄙--卑劣

卑鄙:都是言行恶劣,不道德。卑鄙比“卑劣”的程度轻,如卑鄙无耻。

卑劣:卑劣比“卑鄙”程度重,即卑鄙而恶劣。

19.比赛--竞赛

同为动词。互相比上下,比高低,比胜负的活动。

比赛:比赛常用于文艺、体育、娱乐等方面。可以带宾语。

竞赛:指竞争,力争优胜。常用于生产劳动、经济建设、军事等方面。不能带宾语。

20.必须--必需

必须: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示“一定要”。作状语,后面可以跟上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也可以作于主语前面。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可作谓语,如“阵地战也必需”,多作定语,如“必需的素质”。

21.庇护--袒护

同为动词。偏向,掩护。

庇护:指包庇,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掩护。语义较重。

袒护:指偏袒、偏向,是出于私心或偏爱而无原则地保护、支持一方面。语义较轻。

22.辨正--辨证--辩证

辨正:辨明是非,纠正谬误。如“辨正发音”,可写作“辩正”。

辨证:辨析考证,如“经学者多方辨证”。亦为中医术语,“辨证医治”。

辩证:哲学术语,如“辩证唯物主义”。亦同“辨证”第一义。

23.摈弃--抛弃--放弃

同为动词。丢掉不要。

摈弃:指很坚决地排除、扔掉,语义较重。对象以抽象的事物居多,如思想、观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等。一般用于书面语体。

抛弃:坚决扔掉。语义较“摈弃”轻。对象除抽象的事物外,还常是具体事物和人。

放弃:不要,不再保留。对象常是抽象事物(如主张、权利、机会等)和具体事物(如阵地、财产等)。

24. 不免--难免--未免

同由于某原因而导致不如意的结果。常换用,如“脱离实际,难免(不免)要犯错误”。不免:指免不了。后面只跟肯定形式。副词,一般作状语。

难免:指不容易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词,意思未变。形容词,除作状语以外,还可以作谓语(常放在“是……的”中间)。

未免:指人对过分的事情不以为然,委婉地给以否定的评价。如“这样说未免太简单了”。

25.部署--布置

同为动词。指安排人力、任务、活动、事情等。

部署:一般指有规模地、全面地、原则地安排、配置。

布置:多指具体安排、配置。布置还指在某个场所摆设、陈列东西。

26.不至--不致--不止

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决不至于不知道”。

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如“决不致犯错误”。

不止:表示数量范围超出“不只”;常同“还有”、“甚至”等连用,表示递进关系。

27.草率--轻率

同为形容词。形容做事的态度缺乏思考,粗心大意。

草率:着重指在过短的时间里草草地了事,不细致、粗枝大叶。可以说“~从事”。

轻率:着重指不慎重,随随便便。常形容说话、行动、对人的态度。

28.诧异--惊讶--惊诧--惊奇--惊异

同为形容词。对不寻常的、意外的见闻感到很奇怪。有时可换用。

诧异:常用于书面语体。

惊讶:常用于口头语体。

惊诧:虽然也常用于书面语体。但是程度比“诧异”等词都重。

惊奇:口头语体与书面语体都常用。比其余的几个词更强调“奇”字,更突出奇怪的意思。

惊异:虽然也常用于书面语体,但是比其余的几个词更强调“异”字,觉得异乎寻常。程度比“惊奇”重。

29.场合--场所

同为名词。人们活动的处所或地点。有时可换用,如“在公共场合(场所)要遵守秩序”。场合,只指人们在一定情况下活动的处所。常说“公开场合”、“正式场合”、“外交场合”等。

场所:只指具体的处所或地点,也可以是人们活动的,也可以不是人们活动的。

30,苍茫--苍莽

苍茫: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引申为模糊不清。

苍莽: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31.常常--时常--经常

同为副词。屡次发生地,反复进行地。

常常,多半是强调次数多。

时常:不象“常常”那样强调次数多,指有一些时候常发生。

经常:有时指“常常”、“时常”,因此用“常常”、“时常”的地方,多可以换用“经常”;有时还指接连地、有规律地,强调一贯性,常说“经常不断”;还可作形容词:日常地、非临时性的,如“经常的工作”、“经常费用”等。

32.陈规--成规

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如“陈规陋习”。

成规: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如“墨守成规”。

33.撤消--取缔--取消

同为动词。废除、去掉某种组织等。

撤消:有时写作“撤销”,多指用命令撤掉;有时表示正撤回、取消。对象常是机构、单位、职务、决议、命令、处分、制度、意见等。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极少的情况下也可例外,如“他撤消了自己的意见”。

取缔:是强行除掉,用权力、法令禁止和限制。一般用于政府对不合法的言论、活动、书刊等。

取消:泛指废除、去掉,不一定是通过命令,也不一定是强制的,也不限于上级对下级。色彩不如“撤消”郑重,多用于一般场合,对象较广,可以是办法、建议、资格、权力、限制等。

34.陈列--陈设

同为动词。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陈列:着重指一定条理排列、展出,供人参观。对象常是模型、纪念品、文物、展览品等。带有郑重色彩。

陈设:着重指按一定审美观点摆设、布置、供人观看、欣赏。对象是家庭用品等,不带郑重色彩。

35.成果--结果--效果

同为名词。好的成效、好的结局。

成果:只指好的结果,常用“大、小、伟大、丰硕、巨大”等词来形容。范围较窄,一般指人们长期辛勤工作的收获。

结果:中性词。兼指好的和坏的。可用“好”、“坏”等来形容。范围较广,可以指主观上所作所为的结局,也可以指客观上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结局。

效果:中性词。但以指好的结果居多。坏的结果较少。可以用“好、坏、大、小”来形容。范围较窄,常指主观上所作所为的结果。

36.迟疑--踌躇--犹豫

同为动词。拿不定主意。

迟疑:从时间角度说,在应该拿定主意的时候拿不定主意。

踌躇:着重指行动,是在具体行动上拿不定主意。多用于书面语体。

犹豫:泛指拿不定主意,多指内心活动,也指行动,书面语体和口头语体都常用。

37.充斥--充满--充溢

同为动词。某间由不满(或空)到满的变化,填满,装满。

充斥:贬义词,带厌恶色彩,指到处都塞满。

充满:中性词,泛指填满或充分具有,对象较广,可指人、具体或抽象事物。

充溢:比“充满”的程度重,装得满满的,或指充分流露出来。具有形象色彩,象水装得很满或过满那样。常用于文学语体。

38.充分--充足--充沛--充实--充裕

同为形容词。足够,不缺乏。

充分:着眼于程度或限度方面,有时指足够,常形容理由、信心等抽象事物;有时指尽量、完全,常形容休息、利用等行动,多作状语。

充足:着重指数量足够,能满足需要。常形容物品、资金、光线、空气等具体的东西;有时也形容理由、论据等抽象的事物。

充沛:不仅足够,而且丰富、旺盛。一般形容精力、感情等。

充实:着眼于内部,是“虚空”的反面。一般只形容内容、知识、力量、人员等。还可以作动词,使充实、加强之义。

充裕:不仅足够,而且宽裕。一般只形容时间、资金、物资、经济等。

39.憧憬--向往

同为动词。对某种事物或境界因爱慕而追求,渴望得到或达到。

憧憬,褒义词,想象理想中的美好的事物。一般用于书面语体。

向往:中性词,一心想着,充满希望。对象不一定是好的事物,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常用。

40.矗立--耸立--屹立

同为动词。高高地立起。

矗立:着眼于直。是直而高地立着。一般用于物,不用于人。

耸立:着眼于高。高得突出地立着。

屹立:着眼于稳固。原指山稳固而高高地独立着,后来比喻其他东西或人坚定不动地独立着,因此常说“屹立不动”。可以用于物,也可以用于人。

41.创建--创见

创建:动词,创立。

创见:名词,独到的见解。

42.创立--建立--树立

同为动词。造成新的事物。

创立:创造性的建立,着重指开创,造成前所未有的事物。一般用于褒义。对象常是抽象的、重大的,如国家、政权、组织、学说、体系、事业等。

建立:泛指造成新的事物。用于抽象意义,是“使产生、使形成”;用于具体意义是“建造”。对象较广,可以是抽象的重大的,也可以是友谊、联系、威信等。还可以是具体的,如厂矿、电站、基地等。

树立:着重指积极地使形成、确立起来。多用于褒义,少用于贬义,对象常是某些抽象的事物,除了思想、信心、威信等之外,多是风格、作风、典型榜样、旗帜等。

43.窜改--篡改

窜改:对文本、文件、成语、古籍等的改动。常常指错误地改易、变更。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历史、理论、政策、学说、精神、指示、经典著作(的精神)等。常指用假的、错误的,取代或曲解真的、正确的东西。

44.叮咛--叮嘱--嘱咐

同为特意告诫对方记住。

叮咛:词义比“嘱咐”重,是反复嘱咐。

叮嘱:词义更重,是反复多次嘱咐,语重心长,多用于长对幼、上对下,

嘱咐:告诫对方记住。比“叮咛”、“叮嘱”词义轻。

45.度过--渡过

度过:经过、通过一段时间,用于时间方面。如青年时代、季节、节日、岁月等。

渡过:常用于有水面的空间。如江、河、湖、海或难点、难关、危机、困难时期等。

46.断定--确定

断定:着重指由推理、判断而下结论。

确定:着重指毫不含糊地、明确地决定。

47.对比--对照

对比:多指比高低、上下、大小、优劣等,在这一个意上,既可以用于相反或相对的事物(如男女、新旧、大小、强弱、轻重、长短、冬夏、今昔等),也可以用于并列的事物(如产品、速度、效果、力量、人心等)。

对照:有时表示相对、映衬,在这个意义上,多用于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有时表示互相比照、参看、参照,在这个意义上,用于相关联的事物(如文白对照、言文对照等)。

48.恶果--后果

恶果:贬义词。专指坏的结果和坏的下场。程度比“后果”重。

后果:中性词。有时泛指将来产生的结果,但更多的时候是指坏的结果。这时它的前面常加贬义形容词。

49.遏止--遏制

遏止:着重于“止”,使停止,不再进行。对象常是来势凶猛而突然的重大事物。如战争、进攻、暴动、潮流等。

遏制: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或不使随便活动。对象常是自己的某种情绪(喜怒哀乐等),有时是敌人或某种力量。

50.法制--法治

法制:名词,法律制度。

③ 2012公务员考试常见近义成语辨析集

1 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3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 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
7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 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
11 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常误用为贬指.
12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 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14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6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7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8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20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21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2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
23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
24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
25 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另有“举案齐眉”.
26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27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28 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易理解相反.
29 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与“死有余辜”同义.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30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31 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
32 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与此类似的还有“泰然自若”.
33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相混.
34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误指吞吞吐吐.
35 首鼠两端:形容迟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36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
37 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
38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39 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40 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④ 公务员考试中常用成语,近义词,虚词辨析

1.文不加点
【错误理解】对于此成语,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情况,容易理解成“文章没有标点”,这就大错特错了!
【正确释义】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比喻作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出自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2.差强人意
【错误理解】不能让人满意。
【正确释义】原指能振奋人的意志,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资治通鉴·汉记》:“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汉 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3.不刊之论
【错误理解】不能刊登的言论。
【正确释义】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严复《原强》:“学问之士,倡其心理,事功之士,窃之为术,而大有功焉。故曰:民智者,富强之愿。此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
4.不忍卒读
【错误理解】读物没什么可看的。
【正确释义】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闽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联,一字一泪,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
除了以上成语,高频易错成语还有不足为训、望其项背、目无全牛等等,这些成语的意思你都了解吗?近几年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填空这一部分呈现高频词汇增多的趋势,这对我们考生来说是一个好的消息,但是我们该如何积累更高效,中公教育专家在这里给大家一些小建议:
第一:反复研读真题,真题中所有出现过的成语都要熟练掌握,不仅要懂得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
第二:成语要一组一组的积累,形似、意近放在一块记忆。比如,当我们做题看到“南辕北辙”,我们能联想到含义与之相近的“背道而驰”“针锋相对”“分道扬镳”,就放在一块儿积累。
第三:勤查字典,只要是感觉比较模糊的词语就要查字典,准确记忆,才能在近义词同时出现时准确区分。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