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祖的成语故事
1、烛光斧影来
中文名:烛影斧自声
外文名:Candle shadow sound of axe
性质:篡权
2、黄袍加身
【成语】: 黄袍加身
【拼音】: huáng páo jiā shēn
【注音】ㄏㄨㄤˊ ㄆㄠˊ ㄐㄧㄚ ㄕㄣ
【解释】: 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3、杯酒释兵权
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㈡ 关于晋朝祖逖的一个成语故事是什么
闻鸡起舞
〖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㈢ 关于祖逖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闻鸡起舞 最有名的一个了
㈣ 历史成语故事和人物 (如:闻鸡起舞--祖逖)越多越好!
闻鸡起舞___祖逖
望梅止渴___曹操
指鹿为马___赵高
四面楚歌___项羽
映雪读书___孙康
凿壁偷光___匡衡
㈤ 名人报效祖国的成语故事
李白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还在他5岁的时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开始摇头晃脑地大声背诵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两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书上的内容背锝滚瓜烂熟。由于李白总是把功课作得很好,所以老师非常喜欢李白,经常在小朋友们面前夸奖他。可是,李白当时也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身上难免有一些缺点。有一天,老师还在讲课呢,他却听着听着就走神了,一双大眼睛盯着窗外,脑子里竟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妈妈给他讲的金色鲤鱼的故事。李白想:“那些小鱼穿着金色的鳞片衣服,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真是太好看了。可是,它们的美丽会不会引来坏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呀,多可怜。”瞧,李白开始陷入他自己编织的幻想的世界里。老师看见李白愣愣的模样,知道他没有认真听课,就停下课来,很生气的说:“李白,你站起来重复一遍我刚才讲的话。”李白一下子清醒了,慌忙站起来,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同学们都在笑话我吧!”李白的脸刷的红了,他感到难为情极了。放学回家的路上,李白还在生自己的气呢。忽然,他发现一条清澈的小溪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老婆婆磨得很认真很卖力,大滴大滴的汗珠从老婆婆的额头上滚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着继续磨那根大铁棒了。李白看见老婆婆这么辛苦地磨铁棒,觉得非常好奇。于是他跑上前去,来到老婆婆的身旁,一边轻轻地拉着老婆婆的衣角,一边很有礼貌地说:“婆婆,您好。请问您磨这根大铁棒干什么呢?”老婆婆继续专心地磨着她的铁棒,头也不回地说:“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细细的绣花针哩。”李白瞪大了眼睛,嘟着嘴说:“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转头看了看李白,见他一脸不相信的样子,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来,慈祥地对李白说:“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个深奥的道理,使劲地点了点头。这件事给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来凡是读书碰到困难,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教导,便抖擞精神,鼓起勇气,坚持不懈地奋力拼搏。有一段时间,他为了专心读书,甚至搬到一所道观中去安心苦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他以后取得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功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诗仙”下凡
㈥ 成语故事数典忘祖
数典忘祖
shǔdiǎnwàngzǔ
[释义] 数:数说;典:史册。数说着典籍;却忘记了自己祖宗版的事。后权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现在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语出]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枚祖籍慈溪;为兄部民;因生长杭州;数典忘祖。”
[正音] 数;不能读作“shù”。
[辨形] 典;不能写作“点”。
[近义] 崇洋媚外
[反义] 饮水思源
[用法] 用作贬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①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中国的古代文化;可不能~啊!
②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祖国说得一无是处。
[英译] forgetone’sownorigins
[成语故事]
《左传·昭公十五年》载:一次,晋大夫籍谈出使周朝。宴席间,周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说列举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职掌呢?
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根本,也常用来讥刺对本国历史的无知。
㈦ 数典忘祖的成语故事
数典忘祖_成语解释
【拼音】:shǔ diǎn wàng zǔ
【释义】: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出处】:《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例句】:我们要重视中国历史知识的学习,免得出现~的笑话。
㈧ 祖逖胸怀大志的成语故事
祖逖之誓 [zǔ tì zhī shì]
基本释义
颂扬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壮志之典
㈨ 数典忘祖成语故事
出自于《左传·昭复公十五年》。制
春秋时,晋国以荀躒和籍谈为使节出使周王室。周景王设宴款待二人,宴席中所用的酒壶是鲁国进贡的,景王于是问起:“各诸侯国都会进贡一些物品给王室,为什么独独晋国没有?”籍谈回答:“每个诸侯国都曾领受王室的赠予,所以必须进献宝贵的器物回馈王室的恩典。由于晋国地处深山边塞,与王室距离遥远,皇恩根本无从顾及,我们又穷于应付戎狄,哪有什么东西可用来贡献呢?”景王听了颇不以为然,于是细数从晋国祖先开始,周朝王室曾经赠予的种种赏赐,并责问籍谈:“你的先人是负责掌管国家典籍的,为什麽你会忘了这些史事呢?”籍谈听了便无话可说。等荀躒与籍谈离开后,周景王又评论籍谈说:“我看像籍谈这么忘本的人,后代子孙应该不会有什么出息吧!竟然会列举一堆典故来评论事情,却反而将自己祖先掌管典籍这件事给忘了!”后来“数典忘祖”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忘本。
㈩ 有关姓何祖先的成语故事
何郎傅粉
何郎 : 1.三国魏驸马何晏仪容俊美,平抄日喜修饰,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人称"傅粉何郎"。后即以"何郎"称喜欢修饰或面目姣好的青年男子。见《世说新语.容止》﹑《三国志.魏志.曹爽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2.借作驸马的美称。 3.指南朝梁诗人何逊。何逊青年时即以文学着称,为当时名流所称道。 4.借指才高的年轻男子。
傅粉 : 〈书〉搽粉。
掷果潘安,偷香韩寿,傅粉何郎” 指的都是美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