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广告成语大调查报告

广告成语大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 2020-12-03 11:15:34

1. 五年级下册调查报告作文6篇:成语

照本宣科 zhào复běnxuānkē [释义制] 照:按照;本:书本;文本;宣科:原指道士诵读经文。照着本子念条文。比喻不能随意发挥;死板地照现成文章或书本宣读。 [语出] 元·关汉卿《西蜀梦》:“也不用僧人持究;道士宣科。” [辨形] 照;不能写作“昭”。 [近义] 照猫画虎 照葫芦画瓢 [反义] 断章取义 添油加醋 [用法] 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2. 商家乱用成语的调查报告。

所以说不应该这样这是一种商家宣传的手段,虽说运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但是胡乱的运用也会造成不良后果,容易引起小朋友对意思的曲解

3. 商家乱用的成语的调查报告的结果怎么写

其本意是 号召力强。 成语岂能随意改动 生活中随处可见被人们改过的“成语”作广告词。这里却是形容的 是搞白色石灰起家的了,走在建材商店有“家涂四壁”,容易被人们所记忆。这里却变成了立体音响发音效果好了,而这些成语也就是被改的成语的广告。 正因为以上这些原因;药店中有“咳不容缓”,所以说改动成语深深危害了周围的人们,流传下来的成语全被修改成了人们产品销售的推广广告,短时间改内会给人一种新颖时尚的感觉。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许多商家随意的改动成语作为广告。 其实改动成语包括两种,就是直接改动成语中的个别字: 1。也就是这些被改动后使人觉得的溜口的广告;某食品广告为“大吃一斤”原成语为 大吃一惊 ?。某服装店为“衣衣不舍”原成语为 依依不舍 ;某蚊香广告为“默默无蚊”原成语是 默默无闻 ,但是成语的意思却完全变了味。第二种就不那么明显了,并用谐音字代替,便乱改成语;美容店有“趁早下斑。可这些广告有大部分都是改动成语词语的; 这些广告常常是人们所意料不到的,表示一个人从无道有的一个过程. 改动成语非常简单方便。 这样的广告非常多 刚刚上小学的 的那些小学生,以假乱真使人出错。 3. 改动成语是建立在原有成语的基础上的:一呼四应,在人群中广泛流传的,成语的字没有改变关于随意改动成的调查报告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了。 某个石灰厂的广告更是 白手起家 。 4;?.其所带来的坏处远远多于他的 好处。(本人收集了一大批广告改动的成语,还沾沾自喜的把这些被改的成语写到作业里面? 综合一下有几个原因,看到那些被 改的成语的广告后认为这些改的的成语就是正宗流传下来的成语。 我认为改动成语的广告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多于正面影响的比例是10000。 2,使人分不清楚哪些成语是正确的哪些成语是错误的. 改动成语被商家默认为一种合法的广告手段了. 改动成语,人们的创新精神也随处可见,常常会看到一些小学生甚至是大人们都会把一些成语写错。如以下几个广告,可以减少广告设计的成本;服装店有“可可伊衣”: 一个音响店为一个立体音响组合做的广告为,读起来是多么的溜口;家店城的冰箱有“领鲜一步”,尤其是从广告方面来看,一个 个被改动的成语的广告对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请勿痘留”。 最经典的一 个广告就是某牙刷广告:1,一到写作业时候,久而久之就把这些错误的改动的成语存进脑子里了。可见,是多么的新颖 ,它是把原模原样的成语用在特定的广告中:第一种就非常的明显,改动成语的 广告它唯一的好处就是促进该产品的 销售。 电视上播放的这些广告多了会使人们的大脑产生混乱。然而其带来的坏处却很多,虽然读音一样字却不一样,详请见附表) 许多商家为了使自己的广告能被别人记住,意思就更大大的不一样了,名为一毛不拔。其本意大家 都知道。会被广泛流传。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本是形容人吝啬的词却被用来形容牙刷质量好了,而换取而来的却是一个鲜红的“叉”,改动成语广告的现象在愈演愈烈

4.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调查报告

· 防微杜渐 · 一网打尽 · 一木难支
· 一发千钧 · 三生有幸 · 三折其回肱
· 一事无成 · 一暴十寒 · 三令五申答
· 大公无私 · 一暴十寒 · 一败涂地
· 士别三日 · 一丘之貉 · 上行下效
· 一钱不值 · 上下其手 · 一字千金
· 一饭千金 · 一鸣惊人 · 四面楚歌
· 九牛一毛 · 朝三暮四 · 守株待兔
· 洛阳纸贵 · 巧取豪夺 · 司空见惯
· 小时了了 · 买椟还珠 · 火树银花
· 内助之贤 · 天涯海角 · 井底之蛙
· 尸位素餐 · 亡羊补牢 · 名落孙山
· 口蜜腹剑 · 鸡鸣狗盗 · 一字千斤
·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 宾至如归
1.问题的提出

..有人说,姓氏是一种文化,于是我作了一次调查。

5. 关于成语的名人故事的研究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我们课上老师提出了很多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我们对此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几个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做了一次调查。

二、 调查方法

1. 查阅有关成语的书籍,总计报刊,上网浏览,关注新闻,了解成语中名人故事的来源。

2. 走访有关部门,了解名人的故事怎么变成成语的。

3.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三、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 体 内 容

新闻
成语故事的来源
是根据三代真实的故事或虚构的故事,然后由后人总结出来,起一个字成语,成语来源于一个个经典故事中的故事情节

报纸
历史上的成语名人姓名
卧薪尝胆(勾践) 负荆请罪(廉颇)

完璧归赵(蔺相如) 洛阳纸贵(左思)

网络
有关成语
百步穿杨 闻鸡起舞 画龙点睛 约法三章

书籍
历史上的成语
邯郸学步 守株待兔 望梅止渴 塞翁失马 掩耳盗铃

……
……
………………

四、 结论

1. 我国的成语多不胜数,渊源流长,许多名人的故事都随着时间的消逝都变成了成语。成语中记录了他们当年的辉煌历史,这些成语中有些名人的故事,也可以当作我们的反面教材和正面教材,可以使我们学到许多有益的知识,反面教材可以使我们吸取到教训,使我们以后都不要重蹈覆辙。

2. 在历史长河中名人的成语数不胜数,如抱薪救火,爱屋及乌,风雨同舟,赴汤蹈火……名人中的成语给了我们许多可学的知识,我们为他们面感到自豪,他们的辉煌历史值得我们学习。

3. 我国的成语是奇特的,它们是由一个故事变成的,这些故事有的出自一本书。这些成语都是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应该多看,学好

6. 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成语中的历史人物

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研究报告

一、提出问题
我们学过许多成语中的名人故事,专有三顾茅庐的刘备属,也有毛遂自荐的毛遂。于是,我就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成语故事的书籍、报刊和教科书。
2、上网查询资料。
3、问问身边的人,听他们说说成语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爸爸的讲述
有哪些成语中有名人故事
凿壁偷光、指鹿为马
毛遂自荐、破釜沉舟
上网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暗度陈仓——韩信
一饭千金——韩信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西施、昭君、貂蝉、玉环
书籍、报刊、教科书
名人都有过那哪些成语故事
蔺相如完整的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刘备三次去请诸葛亮出山为他当军师。

四 、结论
1、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有很多,我写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部分。
2、成语中的名人一般在春秋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
3、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有的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的歌颂了一位英雄。

7. 滥用中国成语调查报告正文

关于随意改动成的调查报告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也随处可见,尤其是从广告方面来看,是多么的新颖 ,读起来是多么的溜口。可这些广告有大部分都是改动成语词语的,虽然读音一样字却不一样,意思就更大大的不一样了,流传下来的成语全被修改成了人们产品销售的推广广告。某服装店为“衣衣不舍”原成语为 依依不舍 ;某蚊香广告为“默默无蚊”原成语是 默默无闻 ;某食品广告为“大吃一斤”原成语为 大吃一惊 „„
这些广告常常是人们所意料不到的,在人群中广泛流传的。也就是这些被改动后使人觉得的溜口的广告。可见,一个 个被改动的成语的广告对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
我认为改动成语的广告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多于正面影响的比例是10000:1.其所带来的坏处远远多于他的 好处,改动成语的 广告它唯一的好处就是促进该产品的 销售。然而其带来的坏处却很多,常常会看到一些小学生甚至是大人们都会把一些成语写错,而这些成语也就是被改的成语的广告。
其实改动成语包括两种:第一种就非常的明显,就是直接改动成语中的个别字,并用谐音字代替。第二种就不那么明显了,它是把原模原样的成语用在特定的广告中,成语的字没有改变,但是成语的意思却完全变了味。如以下几个广告:
一个音响店为一个立体音响组合做的广告为:一呼四应。其本意是 号召力强。这里却变成了立体音响发音效果好了。
某个石灰厂的广告更是 白手起家 。其本意大家 都知道,表示一个人从无道有的一个过程。这里却是形容的 是搞白色石灰起家的了。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最经典的一 个广告就是某牙刷广告,名为一毛不拔。本是形容人吝啬的词却被用来形容牙刷质量好了。
这样的广告非常多
刚刚上小学的 的那些小学生,看到那些被 改的成语的广告后认为这些改的的成语就是正宗流传下来的成语,一到写作业时候,还沾沾自喜的把这些被改的成语写到作业里面,而换取而来的却是一个鲜红的“叉”。
电视上播放的这些广告多了会使人们的大脑产生混乱,使人分不清楚哪些成语是正确的哪些成语是错误的,久而久之就把这些错误的改动的成语存进脑子里了,以假乱真使人出错,所以说改动成语深深危害了周围的人们。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许多商家随意的改动成语作为广告? 综合一下有几个原因:

1. 改动成语,短时间改内会给人一种新颖时尚的感觉。会被广泛流传。 2. 改动成语是建立在原有成语的基础上的,容易被人们所记忆。 3. 改动成语非常简单方便,可以减少广告设计的成本。 4. 改动成语被商家默认为一种合法的广告手段了。 正因为以上这些原因,改动成语广告的现象在愈演愈烈。
成语岂能随意改动
生活中随处可见被人们改过的“成语”作广告词,走在建材商店有“家涂四壁”;药店中有“咳不容缓”;服装店有“可可伊衣”;家店城的冰箱有“领鲜一步”;美容店有“趁早下斑,请勿痘留”。(本人收集了一大批广告改动的成语,详请见附表)
许多商家为了使自己的广告能被别人记住,便乱改成语,形成许多危害

8. 成语调查报告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父亲孔宙,做过太山都尉。孔融少时成名(著名的孔融让梨讲的就是他的故事),几次辞谢了州郡的辟举,于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后汉书·孔融传》,以下引文凡未另注明者均出自此处),开始步入仕途。中平初(185年),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东汉郡国名,治所在今山东昌乐西)为相,因颇有政声,时人又称他为“孔北海”。兴平二年(195年),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孔融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这时曹操专权,他与曹操政治上颇有分歧,每多乖忤,终于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被曹操所杀。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悬赏征募他的文章,誉为建安七子之首,叹为"扬(雄)、班(固)俦也"(《典论·论文》)。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在艺术上,文句整饬,辞采典雅富赡,引古论今,比喻精妙,气势充沛。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荐祢衡表》力荐青年才士祢衡,要求"令衡以褐衣召见",称赞祢衡"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仇",盛夸他"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与曹公论盛孝章书》引经据典,反复论证,从人情友道、宰相惜贤等方面讽谕曹操解救被孙权围困的盛孝章,义不容辞;至于讽刺曹丕纳袁熙妻为妾,比喻为"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与曹公书》);嘲弄曹操远征乌桓,可以把从前"肃慎氏不贡□矢,丁零盗苏武牛羊"一并查究;反对曹操禁酒,则发怪论说"尧非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难曹公表制酒禁书》)等;都可见文如其人,以才气取胜。所以曹丕论其文"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乎杂以嘲戏"(《典论·论文》)。《临终诗》抒泄忠悃孤愤之情:"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风格与无名氏古诗相近。题一作《折杨柳行》(《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八),亦可见当时古诗与乐府五言往往相混。其六言诗3首叙汉末董卓作乱及曹操迁许史事,为咏史一类,而语言通俗,叙史简明。此外,《古文苑》载有孔融《杂诗》2首,但《文选》李善注引屡作李陵诗,真伪莫定。而其诗亦近无名氏古诗一类,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系入《李陵录别诗》。曾作《郡国姓名离合诗》分扣“鲁国孔融文举”六字,在灯谜界被尊为文人诗谜的开山作。
孔融著述,《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今存其集都是明、清人辑本,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 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

1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被迫臣服于吴以后,力图报复,他“悬胆于户,出入尝之”,又“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攻之以水”,以激励自己不忘复兴大事。这就是著名的“卧薪尝胆”故事。在勾践的发愤努力下,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终于积聚了强大的力量,具备了灭吴的能力.
2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不耻下问.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孔圉,勤奋好学,而且很谦虚。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所以,后来人们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称他为“孔文子”,似乎是有点评价过高了。他想来想去,觉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请教。

子贡说:“那个孔文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子贡听孔子这样一说,猛然省悟,顿时感到心悦诚服。

破釜沉舟 项羽
《孙子兵法·九地》:“焚舟破釜,若驱群羊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孙子兵法》所说的“焚舟破釜”虽然也表示誓死决战的意义,但尚未形成后世常谈的典故故事。至《史记》所载“项羽破釜沉舟”事,才具备了典型性:项羽前锋军救巨鹿,初战少利,项羽便率大军渡过漳河,破釜沉舟以激厉士气。终于杀苏角,虏王离,大败秦军于巨鹿之野。
后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决心,义无返顾。
明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无救于事。”(见《史忠正公集》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地区)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近义词
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

反义词
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

歇后语
项羽砸锅

用法
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示例
1.只要我们有~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2.战士们毫不畏惧,怀着破釜沉舟的决心,英勇地冲向敌人.
3.部队迅速接受的外线作战的方针,决心以破釜沉舟的精神,多打胜仗,搞好群众工作,开创新的根据地.

提示
"釜"不可写成"斧".

典故

历史背景: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时候,在吴中(今江苏省苏州市)的项梁、项羽起而响应。项梁的父亲,也就是项羽的祖父,是楚国名将项燕。项羽从小死了父亲,是在叔叔项梁的照顾下长大的。他小小年纪便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叔父教他书法,他不用功;让他去学习剑术,他也不肯努力。项梁很生气就骂他没有出息。但项羽却说:“念书写字,顶多记记姓名罢了;剑术学好了也只能和几个人对打,我要学那种一人敌万人的本领。”项梁听项羽这么一说,认为侄子胸有大志,就教项羽学习兵法。项梁本人因善于结交朋友,碰到人家有什么大事,他都赶去帮忙,当地的百姓都很喜欢他,他也就成了吴中豪杰的领袖,连地方官也要敬他几分。

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时,经过吴中,许多人前来观看。站在两旁的百姓,一见这威风凛凛(lǐn)、豪华壮丽的皇帝车驾奔驰而来,都呆呆地站着,大气也不敢喘(chuǎn)。只有站在人群里比别人高出一头的项羽,瞪着浓眉下一双有神的大眼,脱口说道:“这有什么了不起,谁都可以取代他!”项梁吓得赶快捂住项羽的嘴悄悄地警告道:“你在这儿胡说八道,让别人告发了可是要灭九族的呀。”回到家里,项羽埋怨叔父说:“平日您总是让我练习武艺,学习兵法,让我念念不忘家国之恨,今天您怎么这样胆小怕事呢?”项梁说:“我们是要干一番大事业,不能心急气躁。要想报仇,就必须学会等待时机。”

就在这一年,秦始皇在回咸阳的路上病死。第二年,二世继位,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消息传来以后,项梁和项羽万分高兴和激奋,他们感到为楚国报仇的时机已经到来了,就杀掉了当地的郡守,召集起8000子弟兵,起兵反秦。

过了不久,有消息传来,陈胜被秦将章邯打败,项梁赶快率领江东8000子弟兵,渡过长江,向西面前线挺进。一些零散的反秦队伍,如陈婴、英布、吕臣等率领的武装,都纷纷投奔到项梁的队伍中来,使这支部队一下子增长到六七万人。但是这时陈王已经被叛徒庄贾杀死,张楚政权已经四分五裂。在这个紧要关头,项梁在薛县(今山东省滕县南)召开各路起义军首领会议,商量要公推一个起义军的首领。这时候,有个叫范增的70多岁的老头子赶来献计,他对项梁说:“秦灭六国,楚最不幸。楚怀王被骗到秦国,死在秦国,楚国人至今怀念着他。您从江东起兵,有很多人前来投奔您,这是因为您家世世代代是楚国的大将,人们希望您恢复楚国。您如果拥立楚怀王的后代为?王,就一定能够号召更多的老百姓。”

项梁觉得范增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人四处寻访楚怀王的后代。没过多久,大家找到一个楚怀王的孙子熊心,这时他才13岁,正替人家当放羊娃。于是项梁带领大家把熊心立为楚王,为了顺应楚人怀念故国的心情,仍称他做“楚怀王”。这个消息传开以后,果然又有很多人赶来参加项梁的队伍。

项梁把楚怀王安置在盱眙(今山东省盱眙县东北),自己带兵继续西进。他在东阿(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打败章邯,又在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东北)东面大破秦军,接着又攻下了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南)。这时候,原先齐、赵、燕、魏等国的旧贵族,也都在自己的土地上立了王,恢复了自己国家的名称,秦朝的天下眼看就要完蛋了。项梁命令项羽和不久前来投奔他的刘邦带兵急速西进。项羽和刘邦杀死了秦朝的大将李由。章邯见形势危急,赶快请秦朝政府派援军,乘着项梁得胜后骄傲自满,没有防备的机会,偷袭定陶,杀死了项梁。项梁一死,起义军的队伍受到很大损失,项羽、刘邦、吕臣等只好撤退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一带,采取守势。

再说秦将章邯击破了项梁率领的楚军主力之后,认为楚军元气大伤,用不着担心了,于是把项羽他们撇开不管,带领大军北渡黄河,攻打当时自称赵王的赵歇。赵王和他的谋臣张耳、陈余没有防备秦军的进攻,一战就败,只好退到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固守。章邯派大将王离和涉间把巨鹿城围困得如铁桶一般,秦军在城外布成了铁墙般的防线,章邯自己则率领主力运输粮草,供应王离的围城大军。

赵军被围困得顶不住了,赶紧派人四处求救,燕齐两国授赵大军早就赶到了,但一见秦军势力强大,谁也不肯充当那碰石头的鸡蛋,都缩头缩脑地远离秦军驻扎。

再说楚怀王接到赵王求援的书信,赶紧准备援军,派宋义为上将军,叫他带着次将项羽、末将范增北上救赵。

宋义率领大军由彭城出发,将士们休整了几个月,现在听说要去和秦军的主力拼杀,一个个摩拳擦掌,斗志很旺。但是宋义却是一个胆小怕事、自私自利的小人,他用甜言蜜语取得怀王的信任,骗取了兵权,但他根本就不想到城下和秦军拼命。当他走到安阳(今山东省曹县东)的时候,便号令全军原地休息,这一住就是40多天,他自己每天在大帐中饮酒作乐,从不提出兵援赵的事。

项羽实在忍耐不住,便来见宋义:“救兵如救火,现在赵王危险,我们应该立即率兵渡过黄河,与赵王来个里应外合,就一定能够大败秦军!”宋义斜着眼看了项羽一下,慢吞吞地说:“你哪里懂得兵法的妙用!我们的目标是消灭秦军,我的主意是先让秦赵拼个你死我活,我们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在战场上冲锋打仗,我比不上你,要说出谋划策,你可就比我差远了。”项羽遭到一场抢白,强压着火儿没发作,怒哼哼地走出了军帐。

宋义冲着他的背影冷笑着,随即起草了一道命令,公布于全军说:“将士们打起仗来应该像虎狼那样凶猛,可谁要是不服从命令,一概都得砍头。”这显然是冲着项羽来的,叫他乖乖地服从命令。

项羽本是个火暴脾气,怎么会咽下这口气?一天早晨,他全副武装,大步跨进宋义军帐,再次要求立即出兵救赵。宋义大发脾气,喊:“我的军令已下,难道你要以头试令吗?”项羽大吼一声:“我要借头发令!”宋义本是个草包,顿时吓得软成一团,项羽一剑斩下他的脑袋。将士们听说杀了宋义,都立刻表示愿意服从项羽的指挥,并拥立项羽代理上将军一职。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项羽担任了援赵大军的主帅,下令士兵每人带足三天的口粮,然后又下令砸碎全部行军做饭的锅。将士们都愣了,项羽说:“没有锅,我们可以轻装前去,立即挽救危在旦夕的赵国!至于吃饭嘛,让我们到章邯军营中取锅做饭吧!”大军渡过了漳(zhāng)河,项羽又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都砸沉,同时烧掉所有的行军帐篷。战士们一看退路没了,这场仗如果打不赢,就谁也活不成了。

项羽指挥楚军很快包围了王离的军队,同秦军展开了9次激烈的战斗,渡河的楚军无不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个个如下山猛虎,个个都奋勇拼杀。沙场之上,烟尘蔽日,杀声震天。楚军将士越斗越猛,直杀得山摇地动,血流成河。经过多次交锋,楚军终于以少胜多,把秦军打得大败,杀死了秦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被打得走投无路,放火自焚(fén)而死,章邯带着残兵败将急忙后退。那些旧贵族派来的援军,看到项羽大获全胜,又是佩服,又是害怕。从此项羽就做了上将军,诸侯的军队都归他统率。

章邯带领残兵败将后退了几十里,派人到咸阳去求援兵。但赵高正忙着夺位,一个援兵也没派,章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就率领剩下的秦军投降了项羽。

巨鹿这一场恶战,项羽的楚军击败了秦军的主力,强大的秦王朝已经无力抵挡农民起义军的进攻了。不久,刘邦的队打进咸阳,推翻了秦朝的统治。项羽立即带兵西进,却跟刘邦争夺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词典

9.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调查报告

【成语】: 看杀卫玠

【拼音】: kàn shā wèi jiè

【解释】: 卫玠:晋人,字叔宝,版风采极佳,为众人权所仰慕。卫玠被人看死。比喻为群众所仰慕的人或形容美男子。

【出处】: 《晋书·卫玠传》:“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

【举例造句】: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明·李贽《初潭集·师友十》

【拼音代码】: kswj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为群众所仰慕的人或形容美男子

【故事】:魏晋时期,西晋美男子卫玠由于其风采夺人,相貌出众而被处处围观,最终因心理压力大而病死,当时人因此说其被看死。卫玠,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

成语名人【卫玠】

10. 成语故事的调查报告,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调查报告,成语

挖空心思 [wā kōng xīn sī] 生词本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比喻想尽一切办法。 贬义出处《花边文学·考场三丑》(鲁迅)近反义词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