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离离的成语有哪些
㈠ 离离原上草全诗
“离离原上草”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话释义: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晴翠:草原明丽翠绿;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1)含有离离的成语有哪些扩展阅读:
赏析: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
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
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㈡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写草木茂盛的词语有哪些
“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㈢ 离离原上草开头20个成语接龙
草木皆兵、兵临城下、下里巴人、人山人海、海阔天空、空前觉后、后来居上、上下一心、心想事成、成人之美、美不胜收、收回成命、命中注定、定倾扶危、危机四伏、伏虎降龙、龙马精神、神清气爽、爽心悦目、目中无人
㈣ 离离的词语解释
【名称】:离离
【拼音】:lí lí
【注音】:ㄌㄧˊ ㄌㄧˊ
㈤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个是什么成语
生生不息
shēng shēng bù xī
【解释】生生:中国哲学术语,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不已:没回有终止。答不断地生长、繁殖。
【出处】《周易·系辞上》:“生生之谓易。”宋·周敦颐《太极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例句】在天地,则气化流行,~。(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道》)
㈥ 荒草离离词语解释
离离 [ lí lí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lí lí ]
1.盛多貌。《诗·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实离离。”毛 传:“离离,垂也。”郑玄 笺:“其实离离,喻其荐俎礼物多於诸侯也。”孔颖达 疏:“言二树当秋成之时,其子实离离然垂而蕃多,以兴其 杞 也其 宋 也二君於王燕之时,其荐俎众多。”《文选·张衡<西京赋>》:“神木灵草,朱实离离。”薛综 注:“离离,实垂之貌。”前蜀 贯休《经弟妹坟》诗:“泪不曾垂此日垂,山前弟妹冢离离。”宋 叶适《哀巩仲至》诗:“君文蚤贵重,蜀 锦载胡车,离离三千首,雅正排淫哇。”
2.浓密貌。三国 魏 曹操《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唐 陈昌言《白日丽江皋》诗:“郁郁长堤土,离离浅渚毛。”明 高启《与杜进士寅登白莲阁对雨》诗:“远愁高树共离离,风逆潮声上浦迟。”清 陈梦雷《青青河畔草》诗:“离离万丈松,青青河畔草。”李瑛《战斗的城》诗:“如今,我看见当年签约的楼阁,早埋进离离的荒草。”
3.井然有序貌。《尚书大传》卷三:“《书》之论事也,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若参辰之错行。”三国 魏 何晏《景福殿赋》:“皎皎白间,离离列钱。”隋 虞世基《讲武赋》:“始轩轩而鹤举,遂离离以雁行。”宋 苏轼《寄蕲簟与蒲传正》诗:“兰溪 美箭不成笛,离离玉筯排霜脊。”
4.旷远貌;空貌。宋 苏轼《郭熙画秋山平远》诗:“离离短幅开平远,漠漠疎林寄秋晚。”明 唐寅《金粉福地赋》:“碧琐离离,素女窥月中之影;白榆历历,青龙伏天上之形。”
5.明亮貌;光鲜貌。五代 齐己《还人卷》诗:“金梭札札文离离,吴 姬 越 女羞上机。”明 唐寅《七夕赠织女》诗:“神云矫矫月离离,帝子飃颻即故期。”孙世伟《克庵寄示莅闽以来诗稿哀时感物忧谗畏讥赋此以志同声之感并呈朴庵》:“西维星象离离变,南海秋潮暗暗沉。”
6.引申为光彩、光荣。清 曾国藩《彭母曾孺人墓志铭》:“离离令问,匪迩伊遥。”
7.清晰貌;分明貌。唐 李白《扶风豪士歌》:“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王琦 注:“即水清石见之意。”明 李东阳《赤壁图歌》:“奸雄僭窃何足数,青史离离后人看。”
8.隐约貌。唐 卢纶《奉和户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诸公并见示》:“乱萤光熠熠,行树影离离。”唐 李贺《长歌续短歌》:“夜峯何离离,月明落石底。”明 张居正《人日对雪赠朱镇山》诗:“九逵密如绣,双阙影离离。”
9.若断若续貌;相连貌。隋 卢思道《孤鸿赋》:“行离离而高逝,响噰噰而相续。”唐 元稹《善歌如贯珠赋》:“吟断章而离离若间,引妙啭而一一皆圆。”宋 苏轼《文与可飞白赞》:“离离乎其远而相属,缩缩乎其近而不隘也。”元 杨谦《不碍云山楼歌》:“海之山兮离离,障我流兮东之。”
10.懒散疲沓貌。《荀子·非十二子》:“劳苦事业之中,则儢儢然,离离然。”杨倞 注:“离离,不亲事之貌。”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儢儢离离,谓不耐烦苦劳顿,嬾散疏脱之容也。”
11.飘动貌;摇荡貌。《文选·张衡<思玄赋>》:“拽云旗之离离兮,鸣玉鸾之譻譻。”张铣 注:“离离,飞貌。”唐 白居易《杂兴》诗之一:“东风二月天,春雁正离离。”明 方孝孺《游石镜山》诗:“离离莫云合,矫矫孤鴈鸣。”清 洪亮吉《游幕府山十二洞及泛舟江口记》:“随波离离,影界水陆,下拂鱼尾,上憇鸟足者,名曰葑田。”
12.轻细貌。唐 谢偃《乐府新歌应教》诗:“细细轻裙全漏影,离离薄扇讵障尘。”
13.悲痛貌;忧伤貌。《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曾哀凄欷,心离离兮。”王逸 注:“离离,剥裂貌。”唐 韩愈《秋怀诗》之五:“离离挂空悲,戚戚抱虚警。”清 孙枝蔚《寄怀方尔止》诗:“离离怕见花枝动,蔼蔼长教酒盏亲。”
14.独特貌;孤独貌。唐 卢照邻《病梨树赋》:“愍兹珍木,离离幽独。”唐 常建《客有自燕而归哀其老而赠之》诗:“离离一寒骑,嫋嫋驰白天。”清 刘火炤《泗州道上》诗:“极目离离土一丘,汉 皇陵庙此山头。”
15.象声词。唐 李德裕《唐故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刘公神道碑铭》:“落槭槭之霜叶,叫离离之晚鸿。”唐 温庭筠《罩鱼歌》:“风颸颸,雨离离,菱茭刺,鸂鶒飞。”清 金人瑞《境智二童子》诗:“满口离离含黑墨,杏花坛上读书回。”
㈦ 成语:萋萋离离
没有这个成语。有一个
荒草萋萋。
正确的释义:形容杂草丛生的样子。萋萋,形容词.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造句:这里荒草萋萋渺无人烟,是动物和昆虫的乐园!
㈧ 离离原上草用草来接成语一只往后接
草长莺飞cǎo zhǎng yīng fēi
[释义] 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语出]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版:“暮春三月权,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分句;形容春天的景象
[例句]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㈨ 解释几个词语 1、称道不置的置2、离离原上草的离3、相得益彰的彰4、持就火炀之的炀
1、称道不置的置:停止。
2、离离原上草的离:繁盛的。
3、相得益彰的彰:显著。
4、持就火炀之的炀:烘干,烘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