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蹶结尾的成语

蹶结尾的成语

发布时间: 2020-12-08 01:55:09

A. 形容情绪低落,精神萎靡的成语

形容情绪低落,精神萎靡的成语有:无精打采、一蹶不振、心灰意冷、灰心丧气、萎靡不振。

一、无精打采

1、拼音:wú jīng dǎ cǎi

2、释义: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3、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无精打采,自向房内躺着。(译文: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各自回房间躺着。)

二、一蹶不振

1、拼音:yī jué bù zhèn

2、释义: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3、出处:西汉·刘向说苑·说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译文:因为一次吃食物噎到就不再进食,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

三、心灰意冷

1、拼音:xīn huī yì lěng

2、释义:形容失望至极,失去了进取之心。

3、出处:清·吴樾《与妻书》:吾知其将死之际,未有不心灰意冷。(译文:我明白他在将要死亡的那一刻,没有不感到伤心失望的。)

四、灰心丧气

1、拼音:huī xīn sàng qì

2、释义: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3、出处:明·吕坤《呻吟语·下·建功立业》:是以志趋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译文:所以,意志不坚定、害怕被别人议论的人,常常会灰心丧气,最终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五、萎靡不振

1、拼音:wěi mǐ bù zhèn

2、释义: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3、出处:宋·马永卿《元城先生语录》上卷:至嘉祐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缓,委靡不振。(译文:到了嘉祐末年,天下的事好像得到了缓解,但仍显得意志消沉。)

B. 一蹶不振的成语解释

词目:一蹶不振
拼音:yī jué bù zhèn
释义:蹶:栽跟头;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C. 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之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的成语是什么

一蹶不振

yī jué búzhèn 【释 义】蹶:栽跟头;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回不起来。比喻答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出 处】西汉·刘向《说苑·说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 【示 例】可惜,到了这二十世纪的中叶,说什么也~了。(梁斌《红旗谱》四十二) 【用 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近义词】一败涂地、一败如水 、一跌不振、 【反义词】东山再起、死灰复燃 【歇后语】关公败走麦城;老婆婆翻跟头。

D. 形容“受了一次打击就爬不起来”的成语有哪些

一蹶不振 、一败涂地、一败如水、萎靡不振、狼狈不堪

E. 形容被困难打倒的成语

蹶不振、意志消沉、心灰意懒、心灰意冷

F. 蹶字开头的成语

一蹶不振、
屯蹶否塞、
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艰难竭蹶、
百足之虫,至断不蹶、
狼艰狈蹶

G. 描写挫折的成语

百折不摧 受到无数挫折都不屈服、动摇。形容意志坚强。
出处:宋·苏辙《祭亡兄端明文》:“义气外强,道心内全,百折不摧,如有待然。”
百折不回 折:挫折。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出处: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百折不挠 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出处: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百折不屈 受到无数挫折都不屈服、动摇。形容意志坚强。
出处:清·恽敬《〈卓忠毅公遗稿〉书后》:“一旦竟成其名,史书及府县志纪录则有之,必不能千百年之后,人人变色动容,有一百折不屈之人,如在其心,如出其口,如忠毅、方学士、铁尚书者也。”
百折不移 屡遭挫折亦不改变其操守。
出处:明·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即其可名状者言之,则本之一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
暴腮龙门 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出处:《太平御览》卷四十引《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巨灵迹犹在,去长安九百里。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暴腮龙门。”
鼻青眼肿 鼻子发青,眼睛肿起。形容脸部伤势严重。亦比喻遭受严重打击、挫折的狼狈相。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众人齐上,把一个德行之儒做下了个胯下之客,打得鼻青眼肿。”
成败利钝 利:锋利,引伸为顺利、成功;印:不锋利,引伸为挫折。成功或失败,顺利或不顺利。指做事情可能有的各种情况或结果。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惩前毖后 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出处:《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颠沛流离 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出处:《诗经·大雅·荡》:“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汉书·薛广德传》:“窃见关东困极,人民流离。”
反面教员 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
出处:李娴娟等《血染的爱》:“出了最大的反面教员,我们的党可以从这场血淋淋的惨痛的教训中汲取教益。”
丰屋之戒 指高大其屋,将有覆家之祸,应引以为戒。
出处:《易·丰》:“《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高亨注:“‘丰其屋’,言贵族在位之时,如鸟得以飞翔于天空,故能大其屋也。”
覆车之鉴 覆:倾覆;鉴:镜子。把翻车作为镜子。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出处:《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注引王隐《蜀记》:“隗器凭陇而亡,公孙述据蜀而灭,此皆前世覆车之鉴。”
覆车之戒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出处:《晋书·庾纯传》:“纯以凡才,备位卿尹,不惟谦敬之节,不忌覆车之戒矣。”
覆舟之戒 推翻船的教训。比喻失败的教训。
出处:明·陈子龙《陈涉论》:“后之人主,亦知邱民之可畏,而覆舟之戒始信。”
后车之戒 对后面跟上来的车子的警戒。比喻以前的失败或挫折,可以作为以后做事情的借鉴或教训。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五十二回:“秦王道:‘孤当初不听先生们之谏,致有此难,将来后车之戒,孤当谨重。’”
稽古振今 指考查古事作为借鉴,以振兴现代。
出处:清谭嗣同《报贝元微书》:“稽古振今,士风一奋。”
见噎废食 比喻遇到偶然挫折就停止应作的事。
鉴前毖后 指把过去的错误引为借鉴,以后谨慎行事,避免重犯。
鉴往知来 鉴:审察或引为教训;往:过去;来:未来。根据以往的情形便知道以后怎样发生变化。
出处:《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看破红尘 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出处:汉·班固《西都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枯木再生 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出处:宋·苏辙《陈汝义学士南京谢表》:“岂谓圣恩未弃,见桑榆,枯木再生,重沾雨露。”
枯枝再春 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出处:明·无名氏《白兔记·团圆》:“姻缘本是前生定,故令个白兔来引,艰辛,今喜得枯枝再春。”
拉捭摧藏 拉:摧折;捭:两手排击;摧藏:挫伤。指摧伤挫折。
出处:晋·左思《吴都赋》:“莫不衄锐挫芒,拉捭摧藏。”
命途多舛 舛:不顺,不幸。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饯别序》:“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前车可鉴 鉴:引申为教训。指用前人的失败作为教训。
出处:《清史稿·刘韵珂传》:“洋人在粤,曾经就抚,迨给银后,滋扰不休,反覆性成,前车可鉴。”
前车之鉴 鉴:镜子,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出处:《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
前覆后戒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出处: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
前危后则 前人的危亡,后人应引以为戒。犹言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前辙可鉴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同“前车之鉴”。
先声后实 声:声势;实:实力。比喻先用声势挫折敌方士气,然后交战。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一跌不振 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同“一蹶不振”。
出处: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房次律为宰相,当中原始乱时,虽无大功,亦无甚显过,罢黜盖非其罪。一跌不振,遂至于死。”
一蹶不兴 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同“一蹶不振”。
出处:孙中山《兴中会章程》:“乃以庸奴误国,涂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
一蹶不振 蹶:栽跟头;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出处:汉·刘向《说苑·说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
以人为镜 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出处:《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於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以往鉴来 用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办事的借鉴。
出处:《三国志·魏书·杨阜传》:“愿陛下动则三思,虑而后行,重慎出入,以往鉴来。”
以噎废飡 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
以噎废餐 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
出处:《南史·贺琛传》:“卿又云‘百司莫不奏事,诡竞求进’。今不许外人呈事,于义可否?以噎废餐,此之谓也。”
殷鉴不远 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出处:《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引古证今 用古代的经验教训,证明现实中的事情。
出处:《南齐书·高逸传》:“儒家之教,宪章祖述,引古证今,于学易悟。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锁相袭。”
引以为戒 引:用;戒:鉴戒。指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作为警戒,避免重犯。
出处:《国语·楚语下》:“人之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
怨天尤人 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知往鉴今 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重起炉灶 指事情遭受挫折后,再从头做起。
出处:郭沫若《北伐途次》:“每遭一次顿挫,总要使前功尽弃,又来重起炉灶。”
酌古御今 指择古之善者以为治今的借鉴。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强志足以成务,博见足以穷理,酌古御今,治繁总要,此其体也。”
观今宜鉴古 宜:应该;鉴:镜子。观察当今的社会,应以古代为镜子加以借鉴。
出处:《增广贤文》:“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墙倒众人推 旧时比喻在一个人受挫折的时候,大家乘机打击他。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他虽好性儿,你们也该拿出个样儿来,别太过逾了,墙倒众人推。”
吃一堑,长一智 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出处:明·王阳明《与薛尚谦书》:“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失败为成功之母 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前人失脚,后人把滑 比喻吸取人家失败的教训,小心谨慎,免得再失事。
出处:明·叶盛《水东日记》卷七:“仁庙素苦足疾,中官翼之,犹或时失足。汉顾赵曰:‘前人失脚,后人把滑。’”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比喻只要基础或根本还存在,暂时遭受损失或挫折无伤大体。

H. 一蹶不振的蹶怎么读

一蹶不振的蹶读jué。一蹶不振,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jué bù zhè,意思是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出自汉·刘向《说苑·说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

译文:一个噎着的原因,就不吃谷食,一个挫折的原因,但确不愿意远行。

【近义词】一败涂地、一败如水

【反义词】东山再起、死灰复燃

(8)蹶结尾的成语扩展阅读

近义词

一败涂地,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bài tú dì,意思是指形容彻底失败,无法收拾局面。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

译文:天下正乱,诸侯并起,现在处置的不好,一次失败。我不敢爱惜自己,恐怕不能少,不能保全父兄子弟,这件大事,希望互相推举选择可以的。

反义词

东山再起,汉语成语,拼音是dōng shān zài qǐ,意思是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译文:隐居会稽东山,年过四十又出任桓温司马,屡经升迁为中书、司徒等重要职责,晋室依赖使国家转危为安。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