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聊斋典故里的成语

聊斋典故里的成语

发布时间: 2020-12-09 18:22:17

㈠ 出自聊斋志异的成语有哪些

1.铁案如山:形容证据确凿,定的案象山那样不能推翻。
《聊斋志异·胭脂》:“铁案如山,宿遂延颈以待秋决矣。”
2.神摇意夺:形容不能自持。
《聊斋志异·画壁》:“朱注目久,不觉神摇意夺,恍然凝思,身忽飘飘"
3.深信不疑:非常相信,没有一点怀疑。
《聊斋志异·梦狼》:“慰藉翁者,咸以为道路讹传,惟翁则深信不疑。”
4.伤天害理:形容做事凶恶残忍,丧尽天良。
《聊斋志异·吕无病》:“堂上公以我为天下之龌龊教官,勒索伤天害理之钱"
5.若有所失: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聊斋志异·黄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废枕,日渐委悴。”
6.强颜欢笑: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
《聊斋志异·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柴俯不对。女肘之,柴始强颜欢笑。

㈡ 聊斋志异狼二则含有一个成语是什么

成语:缘木求鱼。出自《聊斋志异 狼三则》中的第一则。

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成语示例
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缘木求鱼,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
《狼三则》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并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屠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夫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突出狼的贪婪。
第一则

原文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歘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译文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窥视着屠夫担子上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缩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在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才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有个人在树上吊死的样子,(屠夫)大吃一惊。(他)小心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一样。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这真是可笑啊!
第二则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第三则

原文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shàn)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shǐ)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户乌能作此谋也!

译文
有一个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田间休息处,他就跑进去躲藏在里面。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两只爪子。于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捆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
(如果)不是屠夫,谁有这个办法呢?

分析
《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狼三则》。
《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
蒲松龄是同情人民疾苦,憎恶贪官污吏的作家,在《聊斋志异》另一篇故事《梦狼》中,把贪官写成牙齿尖利的老虎,把衙役写成吃人血肉的狼;它们大吃大嚼,造成“白骨如山”的惨象。作者“窃叹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梦狼》),认为他们“可诛”“可恨”(《王大》)。《狼三则》形象地揭露狼的贪婪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本则所写屠户遇狼,始而迁就退让,几乎被吃,继而奋起杀狼,使自己转危为安的生动曲折过程,更是突出了这一主题。《狼三则》的故事是富有深意的,可以说是对《梦狼》的补充,实际上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如此,对付现实生活中阶级敌人也必须如此。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以夺取胜利。

道理总结
对于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屈服,不能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
对付野兽必须如此,对付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必须如此。要敢于斗争和坚持,取得胜利。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勇敢地面对,勇敢机智地进行斗争;因为退缩,忍让是没有出路的。
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害己终,自取灭亡。
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猾奸诈,最终都会失败。
对付能把狡诈奸猾的狼杀死的"屠夫",那就敬而远之吧。
永远不要向恶势力低头
在面对困难时,不应坐以待毙,而应该充分利用有限的客观条件,积极开动脑筋,变被动为主动,摆脱困境。

㈢ 聊斋志异打一成语疯狂看图猜成语

命悬一线 悬崖勒马 马勒戈壁 千钧一发
【解释】: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马:收内住缰容绳,使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书生悬崖勒马,可谓大智矣。”
【示例】:您铸成大错在前,已经对不起天地祖宗,赶快~吧!
◎华而实《汉衣冠》三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㈣ 聊斋志异打成语

鬼话连篇

【拼音】: guǐ huà lián piān

【解释】: 鬼话:不真实的话。连篇:一篇接一篇。满口说的全是蒙骗人的胡言乱语。

【出处】: 蔡东藩《前汉演义》第四回:“鬼话连篇,捏造出许多洞府,许多法术。”

【举例造句】: 他最爱瞎掰,经常鬼话连篇。

【拼音代码】: ghlp

【近义词】: 谎话连篇

【反义词】:实话实说

【歇后语】: 酆都城里说大书

【灯谜】: 阎王爷作报告

【用法】: 作状语、定语、宾语;指谎话连篇

【英文】: a bunch of malarkey

㈤ 聊斋志异中的全部成语都有哪些

聊斋志异的成语

  • 傲骨嶙嶙
  • 暗无天日
  • 岸然道貌
  • 盎盂相敲
  • 变化不穷
  • 不容内置辩
  • 传为笑谈容
  • 阐幽明微
  • 齿牙馀惠
  • 涤故更新
  • 道貌岸然
  • 顿足失色
  • 砥志研思
  • 恶籍盈指
  • 恩同山岳
  • 恶作剧
  • 返哺之恩
  • 蜚短流长
  • 忿火中烧
  • 伏首贴耳
  • 匪伊朝夕
  • 付之梨枣
  • 官虎吏狼
  • 鼓舌掀簧
  • 故态复作
  • 顾影弄姿
  • 昏昏欲睡
  • 汗流浃踵
  • 汗流接踵
  • 豁然顿悟
  • 恍如梦寐
  • 呼天吁地
  • 憨状可掬
  • 急不可待
  • 健步如飞
  • 急不择路
  • 饥肠辘辘
  • 鸡飞蛋打
  • 金光盖地
  • 斤斤自守
  • 僵李代桃
  • 精神焕发
  • 强颜欢笑
  • 快人快事
  • 旷世无匹
  • 了不长进
  • 卵覆鸟飞
  • 略高一筹
  • 屡试不爽
  • 庐山面目
  • 略胜一筹
  • 面目全非
  • 面如灰土
  • 朴讷诚笃
  • 品头题足
  • 切肤之痛
  • 若隐若现
  • 若有所失
  • 俗不可耐
  • 爽然自失
  • 声色狗马
  • 声色犬马
  • 伤天害理
  • 深信不疑
  • 神摇意夺
  • 矢志不移
  • 铁案如山
  • 温文尔雅
  • 问罪之师
  • 笑不可仰
  • 心怀忐忑
  • 形迹可疑
  • 言不由中
  • 以耳代目
  •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 羊入虎群
  • 与世长辞
  • 月夕花晨
  • 意兴索然
  • 雁影分飞
  • 欲言又止
  • 言之凿凿
  • 早出暮归
  • 自愧弗如
  • 众口纷纭
  • 祖龙之虐
  • 自鸣得意
  • 朱门绣户
  • 罪孽深重
  • 众说纷纭
  • 指矢天日
  • 枝叶扶苏
  • 钻穴逾隙

㈥ 聊斋志异的成语

道貌岸然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声色犬马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声色狗马,昼夜荒淫,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朱门绣户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娘子朱门绣刻户,妾素无葭莩亲,虑致讥嫌。”
声色狗马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声色狗马,昼夜荒淫,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略胜一筹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小生所以忝出君上者,以起处数语,略高一筹耳。”
温文尔雅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伤天害理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堂上公以我为天下之龌龊教官,勒索伤天害理之钱,以吮人痈痔者耶?”
强颜欢笑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柴俯不对。女肘之,柴始强颜为笑。”
若隐若现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珠儿》:“李惊,方将诘问,则见其若隐若现,恍惚如烟雾,宛转间已登榻。”
鸡飞蛋打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霞》:“人之无良,舍其旧而新是谋,卒之卵覆鸟亦飞,天之所报亦惨矣。”
俗不可耐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铤,可三四两许,秀才掇内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恶作剧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
二八女郎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瞳人语》:“见车幔洞开,内坐二八女郎,红妆艳丽。”
言之凿凿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言之凿凿,确可信据。”
饥肠辘辘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若有所失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废枕,日渐委悴。”
深信不疑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慰藉翁者,咸以为道路讹传,惟翁则深信不疑。”
神摇意夺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画壁》:“朱注目久,不觉神摇意夺,恍然凝思,身忽飘飘,如驾云雾。”
羊入虎群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窃意羊入虎群,狼藉已不堪矣。”
铁案如山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铁案如山,宿遂延颈以待秋决矣。”
形迹可疑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房文淑》:“邓以形迹可疑,故亦不敢告人,托之归宁而已。”
返哺之恩 《春秋运斗枢》:“飞翔羽翮为阳,阳气仁,故乌反哺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君如念妾,还祈以楼宅相假,使妾得以返哺之私。”
切肤之痛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带一名于纸尾,遂成附骨之疽,受万罪于公门,竞属切肤之痛。”
朴讷诚笃 《聊斋志异·蕙芳》:“马生其名混,其业亵,蕙芳奚取哉?于此见仙人之贵朴讷诚笃也。”
面目全非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举手则面目全非。”
屡试不爽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冷生》:“言未已,驴已蹶然伏道上,屡试不爽。”
自鸣得意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姊妹相逢无他语,惟各以阃威自鸣得意。”
暗无天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老龙船户》:“剖腹沉石,惨冤已甚,而木雕之有司,绝不少关痛痒,岂特粤东之暗无天日哉!”
蜚短流长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造言生事者,蜚短流长,所不堪受。”
众说纷纭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君无二心,妾岂不知?但众口纷纭,恐不免秋扇之捐。”
与世长辞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仆适自念,以金盆玉碗贮狗矢,真无颜出见同人,行将遁迹山林,与世长辞矣。”
精神焕发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生觉丹田火热,精神焕发。”
憨状可掬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种梨》:“乡人馈馈,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
官虎吏狼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顾影弄姿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二姊葛氏,为人狡黠善辨,顾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忌与埒。姊妹相逢无他语,惟各以阃威自鸣得意。”
急不可待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蛾》:“逆害饮食,但思鱼羹,而近地则无,百里外始可购致。时厮骑皆被差遣。生性纯孝,急不可待,怀赀独往。”
傲骨嶙嶙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叶生》“行踪落落,对影长愁;傲骨嶙嶙,搔头自爱。”
罪孽深重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鲁公女》:“罪孽深重,死无归所。”
雁影分飞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甚而雁影纷飞,涕空沾于荆树,鸾胶再觅,变遂起于芦花。”
盎盂相敲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一·青蛙神》:“且盎盂相敲,皆臣所为,无所涉于父母。”
心怀忐忑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巧娘》:“听松声谡谡,宵虫哀奏,中心忐忑,悔至如烧。”
健步如飞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丽人牵坐路侧,自乃捉足,脱履相假,女喜着之,幸不凿枘,复起从行,健步如飞。”
众口纷纭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君无二心,妾岂不知?但众口纷纭,恐不免秋扇之捐。”
昏昏欲睡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是秋入闱复落,邑邑不得志,颇思郎言,遂取前所指示者强读之,未至终篇,昏昏欲睡,心惶惑无以自主。”
笑不可仰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芳云又掩口语姝,两人皆笑不可仰。”
卵覆鸟飞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霞》:“人之无良,舍其旧而新是谋,卒之卵覆而鸟亦飞,天之所报亦惨矣!”
涤故更新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夫人之所以惧者,非朝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譬之昨死而今生,须从此涤故更新;再一馁,则不可为矣。”
枝叶扶苏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种梨》:“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不容置辩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三生》:“吾合休矣。既而俘者尽释,惟某后至,不容置辩,立斩之。”
矢志不移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仲叔尚廉利其嫁,屡劝驾,邵氏矢志不摇。”
略高一筹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小生所以忝出君上者,以起处数语,略高一筹耳。”
匪伊朝夕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我有志,匪伊朝夕。”
月夕花晨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程为人风雅绝伦,议论潇洒,李悦焉。越日折柬酬之,欢笑益洽。从此月夕花晨,未尝不相共也。”
欲言又止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语甚凄楚,惊问之,欲言而止者再。”
急不择路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张是夜越莽穿榛,急不择途;及明,困殆已极。”
岸然道貌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斤斤自守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锦瑟》:“生斤斤自守,不敢少致差(蹉)跌。”
恶籍盈指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龙飞相公》:“此非所能效力,惟善可以已之。然君恶籍盈指,非大善不可复挽。”何垠注:“恶籍盈指,犹言恶事纪载已满,不胜指也。”
以耳代目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王具白请教之意。僧笑曰:‘是谁多口,无目何以论文?’王请以耳代目。”
恩同山岳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务浼君子。但泉下搞骸,舌不得缩,索不得除,求断屋梁而焚之,恩同山岳矣。”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语出汉·淮南王刘安举家升天的传说。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祖龙之虐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书痴》:“异史氏曰:‘天下之物,积则招妒,好则生魔:女之妖,书之魔也。事近怪诞,治之未为不可;而祖龙之虐,不已惨乎!其存心之私,更宜得怨毒...
钻穴逾隙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果报》:“安丘某生通卜筮之术,其为人邪荡不检,每有钻穴逾隙之行,则卜之。”
故态复作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八大王》:“今老将就木,潦倒不能横飞,故态复作,我自不懈耳。”
品头题足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生]遥见有女子憩树下,恶少年环如墙堵。众曰:‘此必阿宝也。’趋之,果宝也。审谛之,娟丽无双。少倾人益稠。女起遽去。众情颠倒...
问罪之师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葛巾》:“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
鼓舌掀簧 清·胡泉《貂裘换酒·题〈聊斋志异〉》词:“笔墨久抛荒,懒劳神雕虫小技,鼓舌掀簧。”
砥志研思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娘》:“程入闱,砥志研思,以求必售。”
快人快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附各本序跋题辞〈陈序〉》:“维时雪停段君,踊跃付梓,快人快事,其有古人不见我之思乎?”
庐山面目 清·段雪亭《遗稿例言》:“苟非自作聪明,即欲省其铅椠,致令庐山面目,渐失其真。”
了不长进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酒狂》:“甥了不长进,今且奈何。”
僵李代桃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彼逾墙钻隙,固有玷夫儒冠;而僵李代桃,诚难消其冤气。”
瓯饭瓢饮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曾友于》:“汝父母皆不知,我岂惜瓯饭瓢饮乎?

㈦ 形容聊斋志异的成语

1.铁案如山:形容证据确凿,定的案象山那样不能推翻。《聊斋志异·胭脂》:“铁案如山,宿遂版延权颈以待秋决矣。”2.神摇意夺:形容不能自持。《聊斋志异·画壁》:“朱注目久,不觉神摇意夺,恍然凝思,身忽飘飘"3.深信不疑:非常相信,没有一点怀疑。《聊斋志异·梦狼》:“慰藉翁者,咸以为道路讹传,惟翁则深信不疑。”4.伤天害理:形容做事凶恶残忍,丧尽天良。《聊斋志异·吕无病》:“堂上公以我为天下之龌龊教官,勒索伤天害理之钱"5.若有所失: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聊斋志异·黄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废枕,日渐委悴。”6.强颜欢笑: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聊斋志异·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柴俯不对。女肘之,柴始强颜欢笑.

㈧ 关于聊斋的成语

1.铁案如山:形容证据确凿,定的案象山那样不能推翻。《聊斋志异·胭回脂》:“铁案答如山,宿遂延颈以待秋决矣。”2.神摇意夺:形容不能自持。《聊斋志异·画壁》:“朱注目久,不觉神摇意夺,恍然凝思,身忽飘飘"3.深信不疑:非常相信,没有一点怀疑。《聊斋志异·梦狼》:“慰藉翁者,咸以为道路讹传,惟翁则深信不疑。”4.伤天害理:形容做事凶恶残忍,丧尽天良。《聊斋志异·吕无病》:“堂上公以我为天下之龌龊教官,勒索伤天害理之钱"5.若有所失: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聊斋志异·黄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废枕,日渐委悴。”6.强颜欢笑: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聊斋志异·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柴俯不对。女肘之,柴始强颜欢笑.

㈨ 出自《聊斋志异》的成语有什么

1.铁案如山:形容证据确凿,定的案象山那样不能推翻。《聊斋志异·胭脂》:“铁案如山,宿遂延颈以待秋决矣。”2.神摇意夺:形容不能自持。《聊斋志异·画壁》:“朱注目久,不觉神摇意夺,恍然凝思,身忽飘飘"3.深信不疑:非常相信,没有一点怀疑。《聊斋志异·梦狼》:“慰藉翁者,咸以为道路讹传,惟翁则深信不疑。”4.伤天害理:形容做事凶恶残忍,丧尽天良。《聊斋志异·吕无病》:“堂上公以我为天下之龌龊教官,勒索伤天害理之钱"5.若有所失: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聊斋志异·黄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废枕,日渐委悴。”6.强颜欢笑: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聊斋志异·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柴俯不对。女肘之,柴始强颜欢笑.

㈩ 聊斋志异打一成语是什么成语玩命猜

应该是鬼话连篇。
聊斋里面讲的都是鬼狐妖魅,取的是这意思。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