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斧相关的成语
Ⅰ 常见成语和相关主人公
1,抱薪救火(谋士苏代) 2,势如破竹(杜预) 3,高山流水(俞伯牙) 4,望洋兴叹(河伯) 5,负荆请罪(蔺相如) 6,投笔从戎(班超)
7,江郎才尽(江淹) 8,对牛谈琴(公明仪) 9,图穷匕见(荆轲)
10,破釜沉舟(项羽) 11,指鹿为马(赵高) 12,纸上谈兵(赵括)
13,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14,叶公好龙(叶子高) 15,退避三舍(重耳)
16,洛阳纸贵(左思) 17,草木皆兵(秦王苻坚) 18,按图索骥(孙阳)
19,后来居上(西汉汲黯) 20,邯郸学步(寿陵少年) 21,如火如荼(夫差)
22,望梅止渴(曹操) 23,请君入瓮(周兴) 24,胸有成竹(文同)
25,唇亡齿寒(晋献公) 26,鸡鸣狗盗(孟尝君) 27,枕戈待旦(祖逖)
28,精卫填海(精卫) 29,不学无术(霍光) 30,不寒而栗(义纵)
战国:
1.完璧归赵(蔺相如) 2.围魏救赵(孙膑) 3.退避三舍(重耳)
4.毛遂自荐(毛遂) 5.负荆请罪(廉颇) 6.纸上谈兵(赵括)
7.一鼓作气(曹刿) 8.千金买骨(郭隗) 9.讳疾忌医(蔡桓公)
10.卧薪尝胆(勾践) 11.杀妻求将(吴起) 12.惊弓之鸟(更羸)
13.高山流水(俞伯牙)
秦 :
1.一字千金(吕不韦) 2.指鹿为马(赵高) 3.焚书坑儒(秦始皇)
4.穷图匕见(荆轲) 5.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
1.一饭千金(韩信) 2.四面楚歌(项羽) 3.约法三章(刘邦) 4.孺子可教(张良) 5.背水一战(韩信) 6.破釜沉舟(项羽) 7.手不释卷(吕蒙) 8.金屋藏娇(刘彻) 9.暗渡陈仓(韩信) 10.十面埋伏(项羽) 11.投笔从戎(班超) 12.马革裹尸(马援)
13.多多益善(韩信) 14.老当益壮(马援) 15.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16.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1.鞠躬尽瘁(诸葛亮) 2.三顾茅庐(刘备) 3.煮豆燃萁(曹植) 4.刮目相看(吕蒙) 5.初出茅庐(诸葛亮) 6.乐不思蜀(刘禅) 7.七步成诗(曹植) 8.言过其实(马谡) 9.七擒七纵(诸葛亮) 10.宝刀不老(黄忠) 11.才高八斗(曹植) 12.一身是胆(赵云)
13.封金挂印(关羽) 14.单刀赴会(关羽) 15.望梅止渴(曹操)
17.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1.木三分(王羲之) 2.闻鸡起舞(祖逖) 3.东山再起(谢安) 4.洛阳纸贵(左思)
5.草木皆兵(苻坚) 6.凿壁偷光(匡衡) 7.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1.画龙点睛(张僧繇) 2.江郎才尽(江淹)
宋:
1.精忠报国(岳飞) 2.东窗事发(秦qín桧guì) 3.胸有成竹(文与可)
成语与人物
(1)四面楚歌:项羽 (2)破釜沉舟:项羽 (3)约法三章:刘邦
(4)项庄舞剑:刘邦 (5)一饭千金:韩信 (6)胯下之辱:韩信
(7)运筹帷幄:张良 (8)借箸代寿:张良 (9)才高八斗:曹植
(10)煮豆燃萁:曹植 (11)洛阳纸贵:左思 (12)断虀画粥:范仲淹
(13)韦编三绝:孔子 (14)一字千金:吕不韦 (15)东床坦腹:王羲之
(16)学富五车:惠施 (17)一毛不拔:杨朱 (18)一箭双雕:长孙晟
(19)小时了了:孔融 (20)不求甚解:陶潜 (21)如鱼得水:诸葛亮
(22)江郎才尽:江淹 (23)投笔从戎:班超 (24)刮目相看:吕蒙
(25)卧薪尝胆:勾践 (26)家徒壁立:司马相如 (27)杀彘教子:曾参
(28)割席绝交:管宁 (29)图穷匕见:荆轲 (30)呕心沥血:李贺
(31)扑朔迷离:花木兰 (32)举案齐眉:梁鸿 (33)咏絮之才:谢道韫
(34)引锥刺股:苏秦 (35)凿壁借光:匡衡 (36)目不窥园:董仲舒
一些成语和相关主人公
汉语中的不少成语和历史人物有关,“舌粲莲花”便是说的诗人李白。李白有:“天才俊逸之誉,每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之下。时人号曰李白粲花之论。”
1、四面楚歌(项羽) 2、初出茅庐(诸葛亮) 3、望梅止渴(曹操)
4、投笔从戎(班超) 5、画龙点睛(张僧繇) 6、完璧归赵(蔺相如)
7、卧薪尝胆(勾践) 8、三顾茅庐(刘备) 9、程门立雪(杨时)
10、墨守成规(墨翟) 11、一字千金(吕不韦) 12、萧归曹随(萧何、曹参)
13、口蜜腹剑(李林甫) 14、双管齐下(张燥) 15、指鹿为马(赵高)
16、入木三分(王羲之) 17、负荆请罪(廉颇) 18、前度刘郎(刘禹锡)
19、目不窥园(董孝景) 20、铁杵成针(李白) 21、纸上谈兵(赵括)
22、闻鸡起舞(祖逖) 23、图穷匕见(荆轲) 24、背水一战(韩信)
25、痛饮黄龙(岳飞) 26、鸡鸣狗盗(孟尝君) 27、广陵绝响(蔡邕)
28、投鞭断流(符坚) 29、马革裹尸(马援) 30、举案齐眉(孟光)
31、煮豆燃箕(曹植) 32、围魏救赵(孙膑) 33、高山流水(俞伯牙)
34、一诺千金(季布) 35、覆水难收(姜子牙) 36、坦腹东床(王羲之)
37、衣锦夜行(项羽) 38、江郎才尽(江淹) 39、暗渡陈仓(刘邦)
40、洛阳纸贵(左思)
Ⅱ 纸醉金迷成语的故事跟意思
据《清异录·金迷纸醉》中记载,唐昭宗时,有个医生叫孟斧,经常出专入皇宫给皇帝治病,对宫属中的情况很熟悉。唐朝末年,流落到四川,但他仍然十分羡慕帝王的奢侈生活和宫廷的豪华,生活起居都极力模仿宫廷生活的样式,就连住所也仿效着宫廷的装饰。他的住宅里有一个小房间,窗明几净,所有的家具都包上一层金纸,满屋金光闪闪,光彩夺目。他的一个要好的朋友见了,回去就对人说:“只要在那个房间里稍坐一会,就能令人陶醉沉迷。”
“纸醉金迷”(或“金迷纸醉”)比喻追求骄奢淫逸、腐朽糜烂的生活方式。
Ⅲ 成语纸醉金迷的主人公是谁
唐朝时有一个高明的医生叫孟斧。当时他住在国都长安,经常被请到宫中帮皇帝和内妃子们治病。因为经常出容入皇宫,所以他对皇宫的一切很熟悉,尤其孟斧看到皇宫里的人们总是过着荒淫奢侈的华丽生活,更是印象深刻。后来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叛变攻打长安,他吓得急忙逃出长安,躲到四川。
在四川,孟斧因为想念皇宫中的生活,就根据记忆,模仿皇宫的装饰布置自己的家。他把家中布置的跟皇宫一样华丽,其中有一间光线很好的房间,孟斧把房间里所有东西的表面,全部都糊上一层黄金作成的薄纸。在阳光的照射下,满屋子金光闪闪,让人觉得像是住在金子做成的屋子里。所有到过这屋子的人都说:“在这个屋子里休息一会儿,就会沉迷陶醉在满屋的金纸里。”
Ⅳ 打一成语(和赌有关)!
题主的“打一成语”就是谜面?如果是的话,猜测就是“孤注一掷”这个成语哦,因为孤注一掷就是凭运气最后一搏,这种心理活动与“赌博”一致,所以是与“赌”有关才成语哦!
Ⅳ 历史成语有哪些
历史成语及其相关的历史人物
煮豆燃萁(曹植) 破釜沉舟(项羽) 纸上谈兵(赵括) 背水一战(韩信)
指鹿为马(赵高) 围魏救赵(孙膑) 卧薪尝胆(勾践) 负荆请罪(廉颇)
闻鸡起舞(祖逖) 三顾茅庐(刘备) 望梅止渴(曹操) 完璧归赵(蔺相如)
惊弓之鸟(更赢) 程门立雪(杨时) 毛遂自荐(毛遂) 胸有成竹(文与可)
草船借箭(诸葛亮) 铁杵成针(李白) 精兵简政(毛泽东) 四面楚歌(项羽)
草木皆兵(符坚) 赤壁之战(周瑜) 约法三章(刘邦) 老马识途(管仲)
滥竽充数(南郭) 老骥伏枥(曹操) 逼上梁山(林冲) 草船借箭(诸葛亮)
明镜高悬(秦始皇) 开门见山(寓公) 名落孙山(孙山) 悬梁刺股(苏秦)
班门弄斧(梅之滨) 纸醉金迷(孟斧) 按图索骥(伯乐) 暗箭伤人(公孙子都)
百步穿杨(养由基) 杯弓蛇影(杜宣) 鞭长莫及(伯仲) 病入膏肓(缓)
不寒而栗(火纵) 车水马龙(马皇后) 出尔反尔(孟子) 出人头地(欧阳修)
唇亡齿寒(宫之奇) 打草惊蛇(王鲁) 大义灭亲(石 鹊 ) 东窗是发
东山再起(谢安) 分道扬镳(元志) 风声鹤唳(符坚) 汗流浃背(曹操)
鹤立鸡群 鸡鸣狗盗(孟尝君) 骄奢淫逸(州吁) 口蜜腹剑(李林甫)
口若悬河(郭象) 鹿死谁手(石勒) 洛阳纸贵(左思) 门庭若市(邹忌)
南辕北辙(季梁) 怒发冲冠(蔺相如) 破镜重圆(徐德言) 骑虎难下(杨坚)
巧取豪夺(米芾) 日暮途远(伍子胥) 如火如荼(夫差) 投笔从戎(班固)
兔死狗烹(范蠡) 退避三舍(垂耳) 望洋兴叹(河伯) 嫣然一笑(宋玉)
偃旗息鼓(赵云) 阳春白雪(宋己) 叶公好龙(叶公) 夜郎自大(夜郎)
一败涂地(刘邦) 一筹莫展(蔡幼学) 一鼓作气(曹 ) 一箭双雕
一目十行(萧纲) 一窍不通(纣王) 一丘之貉(杨恽) 一日千里(周穆王)
以德报怨(孔子) 以身试法(王尊) 越俎代庖(许由) 亦步亦趋(颜回)
易如反掌(褚遂良) 朝三暮四(狙公) 中流砥柱(大禹) 趾高气扬(屈瑕)
众叛亲离(邹吁) 自惭形秽(王济) 捉襟见肘(曾参) 鞠躬尽瘁(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精忠报国(岳飞) 江郎才尽(江郎) 凿壁偷光(匡衡)
乐不思蜀(刘禅)
Ⅵ 关于奢华的成语
乘轻驱肥 乘好车,驱良马。形容生活奢华。
出处:《晋书·傅咸传》:“古者大夫乃不徒行,今之贱隶乘轻驱肥。”
黜奢崇俭 革除奢华,崇尚俭仆。
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嘉庆某年,御制《观龙舟诗》。命词臣赓和。众皆窘于水嬉嬉字韵,独钱唐陈太史嵩庆句云:‘万国鱼龙呈曼衍,九重珠玉戒荒嬉。’盖上方以‘黜奢崇俭论’示廷臣也。”
膏梁锦绣 膏、梁: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食物;锦绣: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形容富贵人家衣食精美的奢华生活。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于膏梁锦绣之中,意如‘槁木死灰’一般。”
膏粱锦绣 膏粱:肥肉和细粮,指美味佳肴;锦绣: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形容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于膏粱锦绣之中,意如槁木死灰一般。”
膏粱文绣 指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亦泛指精细贵重的东西。
出处:语本《孟子 ·告子上》:“《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绣也。”岐注:“膏粱,细粱如膏者也;文绣,绣衣服也。
击钟鼎食 打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或富人生活奢华。
出处: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三国·魏·嵇康《卜疑》:“宁聚货千亿,击钟鼎食;枕藉芬芳,婉脔美色乎?”
夸多斗靡 夸:夸耀;斗:竞争;靡:奢华。原指写文章以篇幅多、辞藻华丽夸耀争胜,后也指比赛生动豪华奢侈。
出处:唐·韩愈《送陈秀才彤序》:“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
馔玉炊珠 食品贵如玉,燃料贵似金。原形容物价昂贵,生活艰难;后形容生活奢华。
出处:语出《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Ⅶ 与钱有关的成语
油钱香分、一字千金、钱过北斗、一食万钱、见钱眼开
一、油钱香分
白话释义:旧指布施版给庙宇道观的权香火钱。
朝代:清
作者:曹雪芹
出处:《红楼梦》第八一回:“得人家油钱香分也不计其数。”
二、一字千金
白话释义:一字千金”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
朝代:西汉
作者:司马迁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翻译:秦相吕不韦叫门客著《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出布告,称有能增减一字的,就赏给千金
三、钱过北斗
白话释义:北斗;北斗星。形容钱财很多。
朝代:清
作者:吴敬梓
出处:《儒林外史》:“赵氏在家掌管家务,真个是钱过北斗
四、一食万钱
白话释义:一顿饭要花掉很多钱。
朝代:晋
作者:唐房玄龄
出处:《晋书》卷三十三〈何曾列传〉
五、见钱眼开
白话释义:见到钱财,眼睛就睁得大大的。形容人非常贪财。
朝代:清
作者:李宝嘉
出处:《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现在这位中丞;面子上虽然清廉;骨底子也是个见钱眼开的人。”
Ⅷ 关于含有一个故事的成语10个
1、纸醉金迷(唐朝)
解释:原意是让闪光的金纸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成语故事:唐朝时有一个高明的医生叫孟斧。当时他住在国都长安,经常被请到宫中帮皇帝和妃子们治病。因为经常出入皇宫,所以他对皇宫的一切很熟悉,尤其孟斧看到皇宫里的人们总是过着荒淫奢侈的华丽生活,更是印象深刻。
后来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叛变攻打长安,他吓得急忙逃出长安,躲到四川。在四川,孟斧因为想念皇宫中的生活,就根据记忆,模仿皇宫的装饰布置自己的家。
他把家中布置的跟皇宫一样华丽,其中有一间光线很好的房间,孟斧把房间里所有东西的表面,全部都糊上一层黄金作成的薄纸。在阳光的照射下,满屋子金光闪闪,让人觉得像是住在金子做成的屋子里。所有到过这屋子的人都说:在这个屋子里休息一会儿,就会沉迷陶醉在满屋的金纸里。
2、糟糠之妻(东汉)
解释: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成语故事:东汉时,有一个叫宋弘的人。他学识渊博,为人正直,很得汉光武帝刘秀的赏识,被封为太中大夫。
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死了丈夫。刘秀和她谈论了满朝的大臣,想看看她爱慕哪一位,以便给她改嫁。湖阳公主说:“满朝大臣,只有宋弘才貌双全。”为此,刘秀召见了宋弘,对他说:“俗话说,一个人地位高了,就要改交一批富朋友;发了财就要停妻另娶,这可是人之常情啊!”
宋弘回答说:“我听说,一个人在贫贱时交的朋友是不能忘记的;和自己共患难的结发之妻是不能抛弃的。”刘秀见此情形,对湖阳公主说:“看来没有什么希望使宋弘停妻另娶了。”
3、一箭双雕(南北朝)
解释: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成语故事:南北朝时,北周有个叫长孙晟的武将,善于射箭,又智谋超人。他曾被派遣护送公主到西北突厥族去成婚。突厥族国王摄图很器重他,把他留了下来,常让他随自己一起去打猎。
一次,摄图看见两只大雕在空中争夺一块肉,便交给长孙晟两支箭,请他将雕射下来。长孙晟跨马前奔,拉开弓,只听嗖的一声,一箭竟穿过两只大雕的胸脯。雕顿时双双落下。这个成语原指射箭技术高超。现指一举两得。
4、以卵击石(春秋战国)
解释: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成语故事: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的皮肢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
墨子说:“我不相信你的话!”说完,他继续朝北走去。但不久,他又回来了,因为北边的淄水泛滥,无法渡过河去;名叫“曰”的那人得意地对墨子说:“怎么样?我说你不能往北走嘛!遇到麻烦了吧?”
墨子微微一笑,说:“淄水泛滥,南北两方的行人全都受阻隔。行人中有皮肤黑的,也有皮肤白的,怎么都过不去呀?”“曰”听后支吾着说不出话来。
墨子又说:“假如天帝在东方杀了青龙,在南方杀了赤龙,在西方杀了白龙,再在中央杀了黄龙,岂不是让天下的人都动弹不得了吗?所以,你的谎言是抵挡不过我的道理的,就像拿鸡蛋去碰石头,把普天下的鸡蛋全碰光了,石头还是毁坏不了。”
“曰”听了羞傀地走了。
5、忧心如焚(西周)
解释:如焚:象火烧一样。心里愁得象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
成语故事:西周从周厉王起一撅不振,政权越来越不稳定。到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当政时,情况更是糟糕。他统治期间,对百姓加重剥削:再加上地震与旱灾,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
幽王又骄奢淫逸,根本不把人民生活放在心上。他重用太师尹氏,让他掌管朝廷大权,致使政治日趋混乱,国势日趋衰败,人心离散。
当时,有个名叫家父的大臣对这种状况非常忧虑,希望周幽王能看到政治上的危机,保持周王朝的天下。于是他写了一首诗,一方面揭露大师尹氏的罪恶,一方面表达老百姓的忧愤。
这首诗共十节,第一节写道:“巍峨的终南山啊,层峦迭嶂岩石垒垒。太师尹氏威名显赫,人民的眼睛都盯着你看。心里忧愁得像火在煎熬,但也不敢将你笑谈。
眼看王业已衰国运将断,为何你却看不见!”周幽王不听家父等人的劝谏,后来申侯联合大戎等攻周,他终于被杀死在骗山脚下,西周也因此而灭亡。
6、卧薪尝胆(春秋)
解释: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
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也成功取得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败后自杀。后来,越国又趁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
7、有志者事竟成(东汉)
解释: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成语故事:有一次,刘秀派耿合去攻打占据山东青州十二郡的豪强张步。张班兵强马壮,是耿合的一个劲敌。张步听说耿合率兵来攻。就派大将军费邑等分兵把守历下、祝阿、临淄,准备迎击。
耿合先攻下祝阿,以后用计相继攻下历下和临淄。张步着急起来,亲自带兵反攻临淄,于是在临淄城外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的大血战。在战斗中,耿合大腿中了一箭,可是他勇敢地用佩刀砍断箭杆,带伤仍坚持战斗。
刘秀闻讯,亲自带兵前来支援。在援兵还未到达的时候,部将陈俊认为张步兵力强大,建议暂时休战,等到援兵来后再发动进攻。可是耿合却认为不能把困难留给别人,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耿合终于把张步打得大败。
几天后,刘秀来到临淄,慰劳军队。他在许多将官面前夸奖耿合说:“过去韩信破历下开创基业,现在将军攻克祝阿,连战连捷,两功相仿,从前你在南阳曾建议请求平定张步,我当时以为你口气太大,恐怕难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啊!”
8、众叛亲离(春秋)
解释: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
成语故事:春秋时,卫国第十三代君主卫桓公有两个兄弟,一个是公子晋,一个是公子州吁。州吁有些武艺,喜欢打仗。他见哥哥桓公是个老实人,便阴谋篡位。
就在公元前719年,卫桓公动身上洛阳去参加周天子平王的丧礼,州吁在西门外摆下酒席,给他送行。他端着一杯酒,对桓公说:“今天哥哥出门,兄弟敬你一杯。”我很快就会回来,兄弟太费心了!
卫桓公说。接着,卫桓公也斟了一杯酒回敬。州吁趁卫桓公不备突然拔出匕首,把卫桓公杀了。州吁杀了卫恒公,做了卫国国君。他害怕国内人民反对,便借对外打仗的办法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他拉拢陈国、宋国、蔡国,一起去攻打郑国。但由于郑国严密防守,进攻以失败告终。
鲁国的国君隐公听到这些情况后,问大夫众仲说:“州吁这样干,能长久得了吗?”众仲回答说:“州吁只知道依仗武力。到处兴风作乱,老百姓是不会拥护他的;他为人十分残忍,杀戮无辜,谁还敢去亲近他呢?
这样老百姓反对他、亲信的人也会逐渐离开他,他的政权怎么会长久呢?”众仲接着又说:“兵,就像火一样。一味地用兵,而不知道加以收敛和节制,其结果必定是玩火自焚。依我看,失败的命运正等着他呢!”果然,不到一年,卫国的老臣石醋,借助陈国的力量,把州吁杀了。
9、养虎为患(远古)
解释: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
成语故事:远古的时候,地广人稀。那时的人们除了种地之外,靠山近水的大都以渔、猎为生。每当北风吹来,大雪飘飘之际,人们便进山打猎。这次进山他们收获不小,竟用陷阱连着捕获了一雄一雌两只猛虎。
大家将两只猛虎绑住,一个猎人便循着猛虎的踪迹,在深山的洞穴里找到了一只小虎崽。这只小虎崽还刚刚睁开双眼,连奶还没有断,他睁着双眼看着猎人,一点也不害怕。
猎人看到小虎崽毛绒绒、胖乎乎。憨态可掬,分外喜爱。猎人一时高兴便将小虎意抱回了家中。猎人的妻子和小孩看到猎人带回一只小虎崽,觉非觉好玩,小孩子去抚摸小虎崽,小虎崽更不怕他,就与他玩耍开了。
小虎崽在猎人家人的饲养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长大,变成了一只大老虎。但它并不伤人,吃饱了便在村里村外闲逛,逛累了就找个树阴趴下睡一觉,这样,人虎处得十分融洽,虎见人不避,人见虎也不躲,都习以为常。
春风吹拂,冰消雪化,河水解冻了,人们收起猎具,开始下河捕鱼了。
猎人沿河捕鱼,十几天后才回家,可到家一看,不禁大吃一惊,他发现家中饲养的那只老虎嘴角上残留着血溃,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却都不见了。猎人感到一种不祥正向他逼近,他被一种巨大的恐惧笼罩了。还没等他回过神来,那只老虎猛地向他扑去,只几口便将他咬死了。
10、坐观成败(汉朝)
解释:冷眼旁观人家的成功或失败。
成语故事:汉武帝晚年,身体很不好,人也开始昏庸起来。他宠信奸臣江充。江充利用汉武帝怀疑有人要谋害他的心理,说武帝得病,是那些恨他的官吏和百姓在地下埋了木头人暗加诅咒的结果。于是,武帝便派江充去调查这件事。
江充心狠手辣,借机诬陷平时和自己作对的人,把他们一个个全杀了,前后竟杀了几万人。当时,太子刘据和江充也是对头。
于是,江充向在甘泉宫养病的汉武帝诬告太子宫中也埋有大量的木头人,想置太子于死地。太子忍无可忍,发兵把江充杀了。江充的同党急忙去向汉武帝禀告,并欺骗武帝说太子起兵造反。武帝信以为真,便派丞相刘屈嫠带兵去捉拿太子。
太子被逼率军抵抗,双方激战了好几天,刘据兵败逃走,后来在湖县被杀。
刘据在发兵抵抗丞相的部队时,用的是“皇上病重、奸臣作乱”、特来肃清权奸的名义,他曾亲自到当时负责守卫京城的北军使者护军任安的营寨中,授给他兵符,要他发兵支持自己。任安拜受了兵符,却不发兵,闭寨不出。这是因为他吃不准交战双方谁是谁非。
后来,汉武帝带病回京,他知道了这个情况后,起先认为任安只是假装接受了兵符,并没有依附太子,就没追究他。任安军队里有一个管理钱粮的小官,他以前曾受过任安的鞭打。怀恨在心,向武帝告发任安,说任安曾答应太子出兵,听从太子的命令,因此任安是太子的支持者。
武帝看了这封告发信,说:“任安是个资格很老的大臣了!他老奸巨滑,眼见战事发生,却脚踏两只船,坐观成败,准备哪一方打赢,就投靠那一方,如此怀有二心的人,留他不得!”于是,武帝下令逮捕了任安,把他杀了。
(8)孟斧相关的成语扩展阅读
成语出处:
如“功败垂成”出自晋阳之战,“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
“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吴下阿蒙”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Ⅸ 成语中的主人公
背水一战
【成语故事】西汉三年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军攻打赵国,赵王刘内歇和大将陈余率容20万大军在井陉口迎战。陈余不听谋士李左车的建议,与韩信硬拼,韩信用计将其引至河边,然后派兵轻取赵军大营,杀死陈余,活捉刘歇,消灭赵国
草船借箭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
破釜沉舟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毛遂自荐
【成语故事】战国时赵孝成王九年,秦兵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平原君赵胜到楚国去求救,平原君的门客毛遂主动自荐随同前去。平原君与楚王谈判半天没有成效,毛遂手拿宝剑走上宫殿,陈述利害关系,终于打动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的侵略
Ⅹ 猜成语图片答案一张白纸 一个黄金
纸醉金迷
zhǐ zuì jīn mí
【解释】原意是让闪光的金纸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出处】宋·陶谷《清异录·居室》:“(痈医孟斧)有一小室,窗牖焕明,器皆金饰,纸光莹白,金彩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醉;不能读作“zú”。
【辨形】纸;不能写作“祗”。
【近义词】灯红酒绿、醉生梦死、花天酒地
【反义词】粗茶淡饭、质朴无华
【辨析】~与“灯红酒绿”有别:~侧重形容奢华;“灯红酒绿”侧重于形容淫乐。
【例句】十七岁的诺贝尔到欧美各国去学习;他勤奋刻苦;从不为那里~的生活所动。
【英译】liveinluxury
【成语故事】唐朝时有一个高明的医生叫孟斧。当时他住在国都长安,经常被请到宫中帮皇帝和妃子们治病。因为经常出入皇宫,所以他对皇宫的一切都很熟悉,尤其孟斧看到皇宫里的人们总是过着荒淫奢侈的华丽生活,更是印象深刻。后来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叛变攻打长安,他吓得急忙逃出长安,躲到四川。
在四川,孟斧因为想念皇宫中的生活,就根据记忆,模仿皇宫的装饰布置自己的家。他把家中布置得跟皇宫一样华丽,其中有一间光线很好的房间,孟斧把房间里所有东西的表面,全部都糊上一层黄金做成的薄纸。在阳光的照射下,满屋子金光闪闪,让人觉得像是住在金子做成的屋子里。所有到过这屋子的人都说:“在这个屋子里休息一会儿,就会沉迷陶醉在满屋的金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