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杀人的成语
❶ 与孟子有关的成语
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内》
为富不仁容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
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❷ 关于孟子的成语
关于孟子的成语有:晬面盎背、丛雀渊鱼、鱼与熊掌、得道多助、齐东野语等。
一:晬面盎背[ zuì miàn àng bèi ]
1. 【解释】:指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貎,敦厚之态。指有德性者的仪态。
2. 【出自】: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译文: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植根在心中,它们产生的气色是纯正和润的,显现在脸上,充满在体内,延伸到四肢。四肢不必等他的吩咐,便明白该怎样做了。”
3.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道德修养到家。
二、丛雀渊鱼[ cóng què yuān yú ]
1. 【解释】:比喻不行善政,等于把老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
2. 【出自】:语出《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译文:替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替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
3.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为政等。
三、鱼与熊掌[ yú yǔ xióng zhǎng ]
1. 【解释】: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
2. 【出自】: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鱼是我想要的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四、得道多助[ dé dào ō zhù ]
1. 【解释】: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2. 【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
3.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五、齐东野语[ qí dōng yě yǔ ]
1. 【解释】: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2. 【出自】:《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译文:这不是君子的话,是齐东野人的话。
3.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❸ <<孟子>>中的成语
出自《孟子》一书的名言或成语
1、五十步笑百步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天内时不如地利,地容利不如人和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曾益其所不能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舍生取义
8、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9、王顾左右而言他
10、拔苗助长
1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2、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3、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孟子》一书中比较重要的文章还有《以五十步笑百步》《杀人以梃与刃》《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❹ 孟子的成语有哪些
1.五十步笑百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回(《梁惠王》)
2.引领而望:“如有答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梁惠王》)
3.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 (《梁惠王》)
❺ 成语()()杀人
名称:曾参杀人
拼音:zēng shēn shā rén
解释:比喻流言可畏。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❻ 孟子杀人的那个成语是什么
曾参杀人 (zēng shēn shā rén)
解释:比喻流言可畏。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人版告曾子母曰:‘曾参杀权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示例:这冤怎申,硬叠成~。 ★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
孟子的妈妈在家里织布,这时候慌张地跑进一个邻居来,紧张地对孟母说:“你儿子杀人了,已经被抓住了!”孟母不动声色,继续织布:“我了解我儿子,他不会杀人的。”
过了不久,又有一个邻居跑进来:“孟子杀人了,已经被抓住了。”虽然那时候的法律有连坐的规矩,如果孟子杀人,孟母会同样会被抓去服刑,但是孟母对儿子的信任和了解不是这些邻居可以想象的,孟母继续织布:“我了解我的儿子,他不会杀人的!”
又过了一会,跑进来一大堆邻居:“孟子杀人了,已经被抓住了!”孟母惊慌失措,再信任儿子,也不至于大家一起来捉弄自己吧,何况今天又不是愚人节。孟母二话不说,放下手里的活,爬墙逃跑……
后来,孟母才知道,邻居们都错了,杀人的是一个叫孟梓的人,听过去和孟子一样。
这就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❼ 求5个孟子的成语
1. 却之不恭:“‘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万章》)释:(俗话说),“一再拒绝人家的礼物,这是不恭敬。”为什么呢?
2. 杀人越货:“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憝。”(《万章》)释:(《尚书 康诰》)说,“杀死别人,强夺财物,横强不怕死,这种人,是没有人不痛恨的。”
3. 茁壮成长:“牛羊茁壮长而已矣。” (《万章》)释:(孔子曾经做过管理牲畜的小吏),他说,“牛羊都壮实地长大了。”
4. 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万章》)释:吟咏他们的诗歌,研究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们那一个时代。
5. 一暴(pu)十寒:“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告子章》)释:纵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冷它十天,没有能够再长的。
6. 专心致志:“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告子》)释:假使让弈秋(下棋高手)教授两个人下棋,其中的一个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
7. 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告子》)释:如果两者(生命和义)不能并有,便牺牲生命,而要“义”。
8. 杯水车薪:“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告子》)释:如今行仁的人,好像用一杯水来救一车柴木的火焰,(结果连他们已实行的这点点仁都会消失的)。
9. 言归于好:“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告子》)释:所有我们参加盟会的人订立盟约以后,完全恢复旧日的友好。
10. 以邻为壑:“今吾子以邻为壑。” (《告子》)释:如今你却使水流到临近的国家去。
11. 习焉不察:“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尽心章》)释:如此做去,却不明白其当然;习惯了却不深知其所以然。
12. 独善其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尽心》)释:穷困便独善其身,得意便兼善天下。
13. 不言而喻:“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释:(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至于手足四肢,在手足四肢的动作上,不必言语,别人一目了然。”
14. 引而不发:“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尽心》)释: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
15. 仁民爱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尽心》)释:君子亲爱亲人,因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爱惜万物。
16. 当务之急:“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尽心》)释:智者没有不该知道的,但是急于当前重要工作。(仁者没有不爱的,但是务必先爱亲人和贤者)。
17. 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书》,不如无《书》。” (《尽心》)释: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18. 茅塞顿开:“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尽心》)释:山坡的小路只一点点宽,经常去走它便成了一条路;只要有一个时候不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
19. 言近旨远:“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尽心》)释:言语浅近,意义却深远的,这是“善言”。
20. 同流合污:“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尽心》)释:(这种人)同流合污,(所以说他是贼害道德的人)。
❽ 出自《孟子》的成语
出自《孟子》的成语:
一、百世之师
释义: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示例:孟子把柳下惠和伯夷并称为百世之师,令人感叹的是师承先贤、亲承教化没有机会,实在是有原因的。
二、饿殍遍野
释义:殍:人饿死后的尸体。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示例:玄武帝国九省十八郡,动乱不断,饿殍遍野,各地饥民纷纷揭竿而起,人皆为食。
三、敌众我寡
释义:敌方人数多;我方人数少。多形容双方对峙;众寡悬殊。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示例:虽然敌众我寡,他用的却是以少胜多的计谋取得了胜利。
四、泛滥成灾
释义:泛滥:江河湖泊的水四处溢出。指江河湖泊的水漫溢横流;造成灾害。也比喻有害的思想言行到处传播;成为祸患。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示例:我们要治理好黄河,以防洪水泛滥成灾。
五、负隅顽抗
释义:凭借险要地势;顽强抵抗。负:凭借;依仗;隅:山的角落。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示例:最后牛元峰逃到镇东头的小寨里,指挥着一个多营负隅顽抗,死不投降。
❾ 求出自《孟子》的成语及其解释
(1)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公孙丑》) 释: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2) 此一时,彼一时:“彼一时,此一时也。” (《公孙丑》) 释:那又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3) 舍我其谁:“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公孙丑》) 释:在今日的社会里,除开我,还有谁呢? (4) 为富不仁:“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滕文公》) 释:要发财致富便不能仁爱,要仁爱便不能发财致富。 (5)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滕文公》) 释:若是不等到爹娘开口,不经过媒人介绍,自己便钻洞扒门缝来互相窥望,爬过墙去私会,那么,爹娘和社会人士都会轻视他。 (6) 乱臣贼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滕文公》) 释:孔子著作了《春秋》,叛乱的臣子、不孝的儿子才有所害怕。 (7) 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离娄》) 释: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8) 不虞之誉:“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离娄》) 释: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于苛求的诋毁。 (9) 好为人师:“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 释: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10) 何出此言:“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离娄》) 释:老师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11)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离娄》) 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12) 手舞足蹈:“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离娄》) 释:快乐一发生就无法休止,无法休止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了。 (13) 不为已甚:“仲尼不为已甚者。” (《离娄》) 释:孔子是做什么事都不过火的人。 (14) 左右逢源:“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 (《离娄》) 释:蓄积很深,便能取之不尽,身边左右都可找到知识的来源。 (15) 夜以继日:“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离娄》) 释:抬着头考虑,白天想不好,夜里接着想。 (16) 自怨自艾:“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万章》) 释:三年后,太甲悔过,自己怨恨,自己悔过。(艾,音yi) (17) 先知先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万章》) 释:上天生育人民,就是要先知先觉者来使后知后觉者有所觉悟。 (18) 集大成者:“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万章》) 释:“集大成”的意思,譬如奏乐,先敲钵钟,最后用特磬收束,有始有终的一样。 (19) 却之不恭:“‘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万章》) 释:(俗话说),“一再拒绝人家的礼物,这是不恭敬。”为什么呢? (20) 杀人越货:“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憝。”(《万章》) 释:(《尚书 康诰》)说,“杀死别人,强夺财物,横强不怕死,这种人,是没有人不痛恨的。” (21) 茁壮成长:“牛羊茁壮长而已矣。” (《万章》) 释:(孔子曾经做过管理牲畜的小吏),他说,“牛羊都壮实地长大了。” (22) 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万章》) 释:吟咏他们的诗歌,研究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们那一个时代。 (23) 一暴(pu)十寒:“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告子章》) 释:纵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冷它十天,没有能够再长的。 (24) 专心致志:“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告子》) 释:假使让弈秋(下棋高手)教授两个人下棋,其中的一个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
❿ 形容杀人的成语
跋扈恣睢 指专横强暴,为所欲为。
出处:参见“跋扈自恣”。
暴戾恣睢 暴戾:凶恶、残暴;恣睢:任意做坏事。形容凶残横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暴戾恣雎,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暴虐无道 残暴狠毒,丧尽道义。
出处:《晋书·桓彝传》:“遂肆意酒色,暴虐无道,多所残害。”
残暴不仁 凶狠毒辣,一点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
出处:《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性残不仁,遂以严刑胁应。”
惨无人道 惨:狠毒,残暴。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
出处: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五十二回:“将妃、主等人,一一剖心致祭,惨无人道。”
惨无人理 犹言惨无人道。指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
出处: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告各友邦书》:“严弄峻制,惨无人理。任法吏之妄为,丝毫不加限制,人命呼吸,悬于法官之意旨。”
豺狼虎豹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猛兽。也比喻凶残的恶人。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实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倘若出来个把,我们就坏了。”
豺狼野心 比喻坏人的狠毒用心。
出处: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