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明修栈道的成语典故

明修栈道的成语典故

发布时间: 2020-12-11 17:23:44

❶ 谁知道明修栈道,暗度陈沧这个成语的典故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话说项羽灭了秦,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各路起义将领到各地称王。先前与众王的约定——先攻入秦都咸阳者为王——也背弃了。这引起了刘邦的极大不满,但慑於项羽的威势,不得不隐忍不发,领兵入川,烧了出入巴、蜀的栈道,将自己封闭在其中,称为汉王。后来刘邦得大将韩信,有其相助,终有出头之日。

韩信拜为大将后,随即升帐阅兵,定出军律数条,号令帐外。大小将士,因他兵权在握,也只好勉强听他的了。韩信亲自监督操练,口讲指画,如何排列阵势,如何整齐步伐,如何奇正相生,如何首尾相应,如何可合可分,如何可常可变。种种兵法规制,都是刘邦手下将士如樊哙、周勃、灌婴等也都不知道的。众人见识了韩信操兵,才知道他确有才学,不是寻常人可比的。於是众人都生出敬畏之心,遵守韩信号令。自他操练兵起,没有几日,已是军容严整,壁垒一新了。刘邦这时已有与项羽相抗的心思,又见韩信将军容整治得如此齐整,於是召韩信前来商议。两人心意相通,於是定於汉王元年八月吉日,出师东征。当时出种的栈道已被烧毁,不能行军。汉王刘邦早已同张良定下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这次又问韩信该如何进兵。韩信说的与张良不谋而合。刘邦高兴地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於是派了兵士几百人,装作去修建栈道,自己却同韩信率领三军,悄悄地从南郑出发。留了丞相萧何守住川地,徵税收粮,接济军饷。

这时正是仲秋,天高气爽,将士们也都想要东归,於是日夜兼程,从故意道小径直奔陈仓。

雍王章邯,原本奉了项羽的密嘱,堵住汉中,作为第一道门户,防止刘邦出川。章邯时常派兵巡察,就怕刘邦出击。不过他算差了一著,总以为刘邦要想东出,必须经过栈道,而栈道被烧毁还没重修,不能通行,所以章邯安下心来,一点儿也不加防备。这天有探马来报,说汉兵已有数百人,在修理栈道。章邯笑著说:“栈道那麼长,烧毁的时候容易,再修筑却是万难啊!就这麼几百人,又当什麼事?刘邦想要东进,当时又何必烧掉栈道,真是笨得可以了!”又有人报说,刘邦已拜年韩信为大将。章邯不知道韩信是什麼人,就又派人探听消息,派出去的人回来报说了。章邯听说韩信曾经钻入胯下,就又大笑说:“胯下匹夫,也配做大将麼?刘邦这麼糊涂,怪不得看他做事哥笑。以前烧栈道,已是失策;现今修栈道,又只派了几百人,我倒要看他到何年何月才能修完。”於是更加轻视刘邦,全不把他放在心上。

到了八月中旬,忽然有急报传到,说是汉军已到了陈仓。章邯怀疑情报不准,跟左右人说:“栈道还没修好,汉军又从哪出来,难道能插翅高飞麼?”话虽这样说,但也不得不再派人去探听明白。没过多久,就有陈仓的沈兵逃到废邱,报称刘邦亲率大军,打下了陈仓,杀死守将。章邯这才有惊慌起来,自己想:“汉军没经过栈道,是怎麼走的?难道另外有小径,可到陈仓?还是我亲自领兵,前去截击。”於是领兵数万,直奔陈仓。两军相遇,便即交战。汉军是积愤已深,各自奋不顾身,勇猛冲杀。章邯的兵士,却大多是秦的降军,勉强归附的,怎肯为章邯拼死力,送了性命?所以战没多久,章邯的军队就溃败,四散奔逃。章邯只好收拾残军败走,奔往好畤,汉军从后追杀,不肯罢休。后来章邯因为吃了败仗,走投无路,拔剑自杀了。刘邦继续率大军进击。驻守关中东部的司马欣和北部的董翳,也都相继投降。号称三秦的关中地区,就被刘邦全部占领,为他日后称霸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❷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语典故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指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引申意: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不备的策略,也比喻暗中进行活动。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而根据《史记*淮阴侯列传》、《曹相国世家》以及《樊郦灌滕列传》等记载所述,韩信兵出关中时并无明修栈道“的描述,实际上应为樊哙、灌婴等人率兵从祁山道佯攻陇西地区,韩信部从故道(又名陈仓道)奇袭陈仓,从而夺取了关中之地。”明修栈道“一说最早出自元代戏文,之前并无此记载(如有相关史料佐证,请明示!)。相关谜语“夜游宝鸡城”。
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古代一种非常规的用兵法则,是一种军事谋略,在历史上曾有许多非常成功的战例。
所谓“栈道”,是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陈仓,是古代县名(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是汉中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就向各诸侯分封领地,其中把巴蜀、汉中三郡分封给刘邦,立为汉王。
刘邦在去领地途中令部下烧毁了栈道,他这是向项羽表白没有向东扩张的意图。刘邦待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后,便抓住时机迅速挥师东进,其野心是要与项羽一争,韩信便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陈仓是刘邦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两地之间有险山峻岭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
刘邦按韩信的计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将——樊哙带领一万人去修五百里栈道,并以军令限一月内修好。当然,这样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
正是这一点,迷惑麻痹了陈仓的守将。陈仓的雍王章邯万万没想到刘邦的精锐部队摸着无人知晓的小道翻山越岭偷袭了陈仓。
刘邦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顺利挺进到关中,站稳了脚跟,从此拉开了他开创汉王朝事业的大幕。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引申开来,是指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人不备的策略,也比喻暗中进行活动。有时也可将“明修栈道”省略掉,把“暗度陈仓”单独来使用。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恃强凌弱,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统辖梁、楚九郡,他“计功割地”,分封了18位诸侯王。并违背楚怀王“谁先攻入关中,谁就做关中王”的约定,把刘邦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称为汉王。而把实际的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封给了秦的三个降将,用以遏制刘邦北上。刘邦心中十分怨恨,想率兵攻击项羽,后经萧何、张良一再劝阻,这才决定暂且隐忍不发。
天下分封已定,张良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国再事韩王成。刘邦赐金百镒,珠二斗。而张良把金珠悉数转赠给项伯,使他再为汉王请求加封汉中地区。项伯见利忘义,立即前去说服项羽。这样, 刘邦建都南郑(今陕西南郑县东北),占据了秦岭以南巴、蜀、汉中三郡之地。
同年七月,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褒城)。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这样,就可以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了。刘邦依计而行,烧掉了沿途的栈道。张良此计,可谓用心良苦,它为刘邦的巩固发展和日后东进,取得了重要的保证。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略定三秦,刘邦倚据富饶、形胜的关中地区,便可以与项羽逐鹿天下了。一个“明修”,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项羽闻知刘邦平定三秦,怒不可遏,决定率兵反击。张良早已料到这一点,于是寄书蒙蔽项羽,声称:“汉王名不符实,欲得关中;如约既止,不敢再东进。”同时,张良还把齐王田荣谋叛之事转告项羽,说是“齐国欲与赵联兵灭楚,大敌当前,灭顶之灾,不可不防啊。”意在将楚军注意力引向东部。项羽果然中计,竟然无意西顾,转而北击三齐诸地的毫无生气的腐朽力量。张良的信从侧面加强了“明修栈道”的效果,把项羽的注意力引向东方,从而放松了对关中的防范,为刘邦赢得了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时间。
不久,项羽于彭城杀死了韩王成,使张良相韩的幻梦彻底破灭。同年冬,张良逃出彭城,躲过楚军的追查,终于回到刘邦的身边,受封为成信侯,此后便朝夕相随汉王左右,成为画策之臣。明代李贽曾评论此事说:项羽此举,“为汉驱一好军师。”的确,项羽杀了韩王成客观上帮了刘邦的大忙。

❸ 暗度陈仓成语典故

暗度陈仓的故事,成语暗度陈仓的典故
【出处】(元代)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
【释义】度:通“渡”;陈仓:古代的地名,今陕西宝鸡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比喻正面迷惑敌人,而暗中从侧翼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历史典故】
秦朝被推翻的时候,势力最强的项羽企图独霸天下,他对一般将领都没有什么顾忌,唯独对刘邦不放心。早些时候,他曾与刘邦约定:谁先攻下秦都咸阳,谁就在关中为王。结果,首先进入咸阳的是刘邦。项羽不愿意让刘邦当关中王,也不愿意让他回到家乡,便故意把巴、蜀和汉中三个郡分给他,封他为汉王,想把他关进偏僻的山里去。自己则自封为西楚霸王,占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广大肥沃之地,以彭城为都城。
刘邦的确有独霸天下的野心,可是慑于项羽的威势,只得听从支配,暂时领兵西上,开往南郑,并且接受张良的计策,把一路走过的几百里栈道全部烧毁。烧毁栈道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防御,更重要的是为了迷惑项羽,使他以为刘邦真的不打算出来了,从而放松对刘邦的戒备。
刘邦到了南郑,发现了一个有才能的人——韩信,于是便拜他为大将,请他策划向东发展、夺取天下的军事部署。
韩信的第一步是,夺取关中,打开东进的大门,建立兴汉灭楚的根据地。于是派出几百名官兵去修复栈道。守着关中西部的章邯听到了这个消息,觉得他们自己烧了之后,再来修复,这么大的工程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完成,所以根本没有重视。可是,不久章邯便接到急报,说刘邦的大军已攻入关中,陈仓被占,守将被杀。章邯证实消息后,慌忙领兵抵抗,已经来不及了,号称三秦的关中地区一下子被刘邦占领了。
原来韩信表面上派兵修复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的姿态,实际上和刘邦统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章邯不备取得了胜利。这就叫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成长心语】
暗度陈仓不只是一种战争谋略,还是一种指导生活的处世智慧,在适当的时候,我们需要将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起来,制造一种迷惑人心的假象,这样更容易成功。蒙蔽别人最关键的在3lian.com/zl于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和目的。不能让人发现,更不能让人预见,所以诈者蒙蔽他人时,常玩的把戏便是声东击西。假装瞄准一个目标煞有介事地佯攻一番,其实暗自瞅准别人不留心的靶子,然后伺机施以致命打击。有时似乎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的心思,实际上是在骗取他人的注意和信赖,目的在于突然发难而出奇制胜。这时,暗度陈仓便成了一种易于成功的哲学。

❹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一百字左右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请他策划向东发展、夺取天下的军事部署。韩信的第一步计划是,先夺取关中,打开东进的大门,建立兴汉灭楚的根据地。于是派出几百名官兵去修复栈道。

这时,守着关中西部的章邯听到了这个消息,不禁笑道:“谁叫你们把栈道烧毁的!你们自己断绝了出路,现在又来修复,这么大的工程,只派几百个士兵,看你们哪年哪月才得完成。”

因此,章邯对于刘邦和韩信的这一行动,根本没有引起重视。可是,不久章邯便接到紧急报告,说刘邦的大军已攻入关中,陈仓(在今陕西宝鸡市东)被占,守将被杀。

章邯起初还不相信,以为是谣言,等到证实的时候,慌忙领兵抵抗,已经来不及了。章邯被逼自杀,驻守关中东部的司马欣和北部的董翳也相继投降。

号称三秦的关中地区于是一下子被刘邦全部占领了。原来韩信表面上派兵修复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的姿态,实际上却和刘邦统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章邯不备取得了胜利。

(4)明修栈道的成语典故扩展阅读: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一个汉语成语,是指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

相关人物:

1、韩信

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却得不到任用。不得已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后经萧何保举拜为大将,而韩信也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

刘邦彭城兵败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又平定了魏国。之后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在刘邦派人收取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同时派人降服了燕国。

之后派兵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楚骑兵,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刘邦成皋兵败后夺去韩信兵马命其拿下齐国,之后韩信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

韩信开始进攻楚国,项羽被迫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刘邦听从张良、陈平的计策撕毁鸿沟协议追击项羽反被项羽击败。汉五年,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项羽自刎。

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之后被人诬告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2、章邯

秦朝著名将领,上将军。秦二世时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受命率骊山刑徒及奴产子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部,屡战屡胜。

又陆续攻灭义军田臧等部于荥阳直逼陈,迫陈胜遁走。后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魏咎、田儋、项梁,移师渡河攻赵。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漳纡之战中再次被项羽击败而投降,随项羽入关。

项羽分关中之地给秦人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为雍王、塞王、翟王,号称“三秦”。楚汉战争中,章邯在汉王元年(前206)八月,与刘邦军屡战不利,退保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

汉王二年(前205年)六月,城破自杀。

❺ 暗度陈仓的成语故事!!!

暗度陈仓的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时,项羽凭借强大的实力,违背先入关中者为王的回约定,自立为西答楚霸王,把汉中和巴蜀一带封给先入关中的刘邦。刘邦听从谋士张良的计策,到汉中时,人马过后,烧毁沿途的栈道,表明自己不再回关中了。项羽从此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命士兵修复原来烧毁的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进攻关中的样子,实际上却带领主力部队抄小道趁守将不备袭击了陈仓,进而攻人咸阳,占领了关中,揭开了楚汉大战的序幕。

❻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句成语出自那个典故

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❼ 成语典故:锦衣夜行,楚河汉界,霸王别姬,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锦衣夜行是项羽说的,意思是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
当时项羽率兵西进回,屠戮咸阳城答,杀了秦降王子婴,烧了秦朝的宫室,大火三个月都不熄灭;劫掠了秦朝的财宝、妇女,往东走了。有人劝项王说:“关中这块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业。”但项王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象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别人谁知道呢?”

楚河汉界:项羽和刘邦定约,平分天下,鸿沟以西的地方划归汉,鸿沟以东的地方划归楚。

❽ 暗度陈仓成语故事

暗度陈仓
àn dù chén cāng
[释义] 度:通“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语出]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近义] 暗送秋波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暗中活动
[成语故事]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成功战例。

秦朝末年,政治腐败,群雄并起,纷纷反秦。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咸阳。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刘邦此次脱险后,只得率部退驻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关中。其实刘邦一天也没有忘记一定要击败项羽,争夺天下。公元前206年,已逐步强大起来的刘邦,派大将军韩信出兵东征。出征之前,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关中守军闻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各个关日要塞加紧防范,阻拦汉军进攻。

韩信“明修栈道”的行动,果然奏效,由于吸引了敌军注意力,把敌军的主力引诱到了栈道一线,韩信立即派大军绕道到陈仓(今陕西宝鸡县东)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打败章邯,平定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❾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成语故事

栈道这种常见于险峻山区的道路形式,是在陡峭的悬崖上用木材架设的通道,在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今人所见关于栈道最早的记载是在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以范睢为相,开凿栈道,在悬崖绝壁间穴山为孔、插木为梁,铺木板联为栈阁,形成独特的山间栈道,是一个早于万里长城的巨大土木工程,在二千多年前是人类历史上的杰出创举。如今尚有迹可寻的栈道主要有子午道、骆谷道、褒斜道、陈仓道等,均系古代自长安翻越秦岭、前往南方诸省的驿道。

与古长城相比,栈道的主要作用在于沟通,如《战国策·秦策》中秦丞相范睢所言:“栈道千里,通于蜀汉。”在中国,古栈道与大运河、长城一并,被列为古代三大杰出建筑,在军事防备、物资运输、民间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和合思想,对今天的旅游审美有着重要的启示。旅游是集自然美、社会美、形式美、艺术美为一体的综合性审美活动,对人与环境亲密无间的结合,对沟通人际关系,对人类消除焦虑感、抑郁感,恢复心气平和,意义甚大。可见旅游的美学本质就是追求和谐,而古栈道文化体现出来的和合精神对当前更好地开展文化旅游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❿ 明修栈道的成语典故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众诸侯王从鸿门戏水之下,各就各国。汉王刘邦原本就有十万人马,因项羽嫉妒他的功劳太大,怕他兵马多了,威胁自己。因此夺走七万,只给了三万。但因刘邦心胸开阔,待人宽厚,临行前,楚霸王和其他诸侯国的士兵,凡是敬仰刘邦的,又偷偷跟着跑来的也有好几万。刘邦就统领这些人马兵丁,高举写有“汉”字的旗帜,从今长安县杜陵以南进人蚀中,即子午谷之子午道,经宁陕、石泉、洋县等地,到汉中就国。张良本是奉韩王成之命;送刘邦到关中的,理应随刘邦到汉中。可是项羽有意拆散刘邦的力量,要张良回韩国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仍去辅佐韩王成。张良深知刘邦胸怀大志,能够统一天下,受项羽的排挤压制,被封到一个小小的、偏僻的汉中为王,自己应该竭尽全力帮助他。因此就向韩王请假,愿护送刘邦到汉中,亲眼看一看汉中的山川地形。
张良送刘邦就国,从子午道入,本在汉中以东,理应先进汉中城。但张良是一位军事战略家,历来十分注意观察山地形。他同刘邦一起沿汉中盆地北缘,顺秦岭山脉南麓而行,绕道汉中城不进,却先到了汉中城西的褒中。
张良送刘邦来到褒中后,去褒谷口观看道路地形。看过后,对刘邦说:“大王,你何不将这条栈道烧毁?”刘邦不解其意,反问道:“烧毁这条栈道,我怎能出得去呢?”张良说:“若不烧掉这条道路,它的北口就在雍王章邯的大门上!你还没有打出去,他就打进来了。 ”张良接着说:“项羽不是怀疑你会再进攻他吗?烧掉了这条栈道,就等于向项羽表明你无能力抵抗他的进攻,也不准备再打回关中和他争夺天下。这样就可以麻痹项羽,使他解除戒备。然后大王以汉中这块地方为基地,屯兵养马,广积粮草,养精蓄锐,再图来日。”
刘邦听后,恍然大悟,连连称赞张良真是深谋远虑,远见卓识。就命张良从这条褒斜栈道返回去侍奉韩王成的时候,于路途之上边走边烧,把这条人称“五百里”的褒斜栈阁之道化为了灰烬,只留下一些悬崖陡壁上的石桩石窟窿。张良烧的这条栈阁之道,就是南起褒谷口,经过今陕西留坝县的马道、武关驿,北转下南河、江口,再入红崖河、太白县城、五里坡,出眉县斜谷关的穿山古道。张良烧绝褒斜栈道的事,被项羽、章邯知道后,心中大喜。他们料想刘邦不会东山再起,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