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剖析近义词成语

剖析近义词成语

发布时间: 2020-12-13 07:52:34

㈠ 所有近义词成语

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扬眉吐气-慷慨激昂
如坐针毡-芒刺在背
一箭双雕-一石两鸟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过河回拆桥答-鸟尽弓藏 (兔死狗烹)
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举手之劳-吹灰之力
目中无人-旁若无人
画蛇添足-狗尾续貂
敲山震虎-打草惊蛇
推波助澜-火上浇油
掩耳盗铃-一叶障目
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弃暗投明-改邪归正
水中捞月-竹篮打水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半途而废)

㈡ 近义词辨析,成语解题技巧

1/5 看词义抓住近义成语中不同的语素或整个成语的含义,分析各自的侧重点、范专围的大小、词义的轻重属。 2/5 看对象近义成语适用对象不同,有的适用与人,有的适用与物 3/5 看褒贬近义成语感情色彩有不同,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 4/5 看语体有的成语用于书面,有的用于口语。 5/5 看功能近义成语语法功能不同,不可互用。

㈢ 急需成语的近义词,以及解析.........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35541331.html?si=4
【原文】兼并易能也,唯坚凝之难焉。齐能并宋,而不能凝也,故魏夺之;燕能并齐,而不能凝也,故田单夺之;韩之上地,方数百里,完全富足而趋赵,赵不能凝也,故秦夺之。故能并之而不能凝,则必夺;不能并之又不能凝其有,则必亡。能凝之,则必能并之矣。得之则凝,兼并无强。古者汤以薄,武王以滈,皆百里之地也,天下为一,诸侯为臣,无它故焉,能凝之也。故凝士以礼,凝民以政;礼修而士服,政平而民安。士服民安,夫是之谓大凝。以守则固,以征则强,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注释】上地:即上党,在今山西长治市北。 【译文】兼并是容易进行的,唯有坚固和凝聚才是困难的。齐国能兼并宋国,但不能凝聚宋国的人民,所以魏国又夺走了。燕国能兼并齐国,但不能凝聚齐国的人民,所以田单又夺走了。韩国上党的土地,方圆百里,完整富足而归顺了赵国,赵国不能凝聚其人民,所以秦国又夺走了它。所以能兼并而不能凝聚其人民,那就会被夺走;不能兼并别人又不能凝聚自己人民的,那就必然会灭亡;能凝聚人民的也就能兼并别人了。兼并得到了就能凝聚,所以兼并没有强迫。古时候商汤王以毫地,周武王以镐地,都是方圆百里的地方,却使天下统一,诸侯称臣,没有别的原因,就是能凝聚人民。所以,凝聚读书人要以社会行为规范,凝聚要人民以政治;社会行为规范得到修整而读书人就会心悦诚服,政治平等而人民就会安居乐业;读书人心悦诚服、人民安居乐业,这就称之为大的凝聚。用来守护就能坚固,用来征战就能强大,令行禁止,王者的事业也就完备了。

令行禁止【解释】: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出处】:《管子·立政》:“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示例】:以一新进小生,摧抑豪猾,乡中十余万人,~,赌盗之风顿息。 ◎清·梁启超《诗话》【近义词】: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反义词】:温文尔雅、和风细雨【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7143756.html
退避三舍 ( tuì bì sān shè )

解 释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 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用 法 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而要设法解决它。

近义词 委曲求全

反义词 针锋相对、锋芒毕露

灯 谜 一再让住房

英 文 retreat to avoid a conflict <fink out; keep somebody at arm's length>

典 故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卧薪尝胆

成语
【发 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释 义】 薪:是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 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卧薪:睡在干柴上。尝胆:尝苦胆。

【语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 例】 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必须~,刻苦训练。

【近义词】 发愤图强、宵衣旰食

【典 故】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报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 (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示例:倘用~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四回

近义词:声东击西

反义词:围城打援

歇后语:孙膑救邯郸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英文:besiege Wei to rescure Zhao (relieve the besieged by besieging the base of the besiegers)

----------------------------------------------------------------------------------

共敌不如分敌①,敌阳不如敌阴②。

【注释】

①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句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

②敌阳不如敌阴:敌,动词,攻打。句意为 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

【按语】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 时,孙子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解析】

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 就要躲过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对弱小的敌人,就抓住时机消灭它,就象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所以当齐救赵时,孙子对田忌说:“想理顺乱丝 和结绳,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纠纷,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对敌人,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可以自解。”

【探源】

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这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两足并在他脸上刺字,企图使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到齐国。这是一段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

且说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以握 拳去打,排解争斗,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直攻魏国。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田忌依计而行。果然,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又后十三年,齐魏之军再度相交于战场,庞涓复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刎。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故事】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折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叁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围魏救赵
是孙膑指挥齐军打败庞涓率领的魏军,援救赵国的著名战役。自此,孙膑便闻名天下了。

指鹿为马 (zhǐ lù wéi mǎ)
解释:指着鹿,故意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 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示例:东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
近义词: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反义词:是非分明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故意颠倒黑白

【历史典故】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近义词:颠倒黑白

清代李渔《怜 香伴·拷婢》“你说的话虽不是指鹿为马,却也是以羊易牛。”

【关联人物】
·赵高

赵高弄权
胡亥做了皇帝后,赵高对胡亥说:“陛下要注意,诸公子和大臣们正在为沙丘之谋而蠢蠢欲动啊! ”二世一听, 马上紧张起来, 忙问赵高如何应付。赵高见时机已到,便煞有其事地说:“万全之策惟有‘换血’,铲除祸患。这样,陛下就可尽情享受人间乐趣了。”二世一听,乐得手舞足蹈。于是,一场“换血”大行动开始了。大批朝臣先后被杀,连二世的骨肉兄弟和同胞姐妹们都惨死在屠刀之下。最后连李斯都遭五刑腰斩,合家灭门。李斯一死,赵高便顶替他做了丞相,其族人、亲信都安插到了权要部门。赵高当了丞相后,成了秦朝的实际独裁者。渐渐地,他就想踢开二世自己做皇帝,但又担心群臣不顺从,于是就导演了一幕“指鹿为马”的闹剧。从此,群臣更加害怕赵高。

秦相李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在我国历史上声名显赫,功绩卓著。公元前247 年,李斯来到秦国,当上了秦王政的侍卫,后任命为长史,又拜为客卿,协助秦王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他继续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屡建奇功。公元前210 年,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保全自己的利益,附和赵高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帝。赵高篡权后又施展阴谋,诬陷李斯“谋反”,将其腰斩于市,并夷灭三族。

·扶苏
扶苏(?~公元前210 年),秦始皇长子,是秦朝统治者中最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他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贬到上郡监蒙恬军。秦始皇死后,赵高等人害怕扶苏即位执政,便伪造诏书,指责扶苏在边疆和蒙恬屯兵期间,“为人不孝”、“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上书直言诽谤”,逼其自杀。

【现实意义】
顺从性是与独立性相对的一种意志品质,顺从性强的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意见。缺乏主见、易受暗示或慑于权势、权威的情况下,常会表现出这种顺从现象。
赵高“指鹿为马”以考验群臣的这出戏就是应用了心理学上的顺从现象。秦二世虽然提出质疑,但毕竟年幼,还要听听群臣之见。而群臣当中,一些人回避矛盾、不吭声,这种保持沉默的态度无异于为虎作伥、助纣为虐,他们因此得以摆脱困境。不少人说是马来顺从赵高,这中间的确有人是为讨好赵高,阿谀逢迎,跟着他讲假话,但也少不了上面所说“顺从性强”的人。他们在思维和实施行为的过程中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因而不加分析和批判地接受别人的意见,人云亦云或是附和多数人的意见。这种“随大溜”的情况,心理学上称为“从众现象”,即服从多数人的意见。如此,一些人慑于权势而不表态,一些人阿谀奉承讲假话,又带动了一些顺从者及从众的人也跟着颠倒黑白。这样,赵高“指鹿为马”的谎言就占了上风。在当时的气氛下,顶着压力讲真话的人是要有点勇气的,而且事后都被“暗中治之以法”,吃了苦头。
顺从现象在人的催眠状态下表现得最明显,此时,医生往往利用病人无条件的顺从来消除其心理矛盾、纠正其错误观念,达到治疗目的。清醒状态下人还是需要多一些独立思考精神,少一些顺从心态,

㈣ 近义词成语大全的辨析,含例句

锲而不舍
qiè ér bù shě

成语解释: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成语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911cha.com
成语繁体:锲而不舍
成语简拼:QEBS
成语注音:ㄑㄧㄝ ˋ ㄦˊ ㄅㄨˋ ㄕㄜ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锲而不舍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锲,不能读作“qì”;而,不能读作“ěr”。
成语辨形:锲,不能写作“契”。
成语辨析:锲而不舍和“持之以恒”都可形容有“恒心”。但是锲而不舍是带有比喻性;更加形象;而“持之以恒”是直陈性的。
近义词:坚持不懈、坚韧不拔
反义词:半途而废、知难而退
成语例子:夫固谓一人锲而不舍,则行美于本性矣。(章炳麟《菌说》)
英语翻译:work with perseverance
日语翻译:ねばり强(づよ)いことをする。 根気(こんき)が続(つづ)くこと
俄语翻译:неустáнная деловитность
其他翻译:<拉>Gutta cavat lapidem, non vi, sed saepe cadendo.
成语谜语:常雕
成语故事:战国末期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荀况在《劝学》中教育人们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个词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不停地雕刻,就连金属和石头那么硬的东西都可以镂穿。其中“镂刻”是一种精细的雕刻方式。

㈤ 分析的近义词是什么成语

分析的同义词
下为在实际语言应用场景中对应同义词语的应用范例和释义说明(同义词权威性及收录量行业领先)。

chan fa
1、阐发
示例:针对鲍威尔伪人道主义地讨论犹太人“解放”问题,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在批评中阐发了自己的“解放观”。

chan ming
2、阐明
示例:在此情况下,应该与您要向其报告的每个人(无论在组织图表中是否带虚线)坐下来面谈,并阐明各自的预期。

㈥ 解释成语,近义词!

悲痛欲绝


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指极度悲哀,万分伤心的样子
横七竖八
释义: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
近义词
推测
抬头
来由

㈦ 学习方法:怎样辨析近义成语

1/5
看词复义
抓住近义成语中制不同的语素或整个成语的含义,分析各自的侧重点、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轻重。

2/5
看对象
近义成语适用对象不同,有的适用与人,有的适用与物
3/5
看褒贬
近义成语感情色彩有不同,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
4/5
看语体
有的成语用于书面,有的用于口语。
5/5
看功能
近义成语语法功能不同,不可互用。

㈧ 近义词成语及解释

近义词成语及解释:
难分难解 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
南征北战 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年富力强 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年轻力壮 壮:健壮。年纪轻,体力强。
鸟语花香 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能工巧匠 指工艺技术高明的人。
能说会道 形容很会讲话。
鸟尽弓藏 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满山遍野 布满山岭田野。形容数量多或范围广
卖官鬻爵 鬻:卖。形容政治腐朽,统治阶级靠出卖官职来搜刮财富。
门当户对 旧时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结亲很适合。
漫山遍野 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摩肩接踵 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摩拳擦掌 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冥思苦想 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盲人瞎马 盲人骑着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良师益友 能给人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龙腾虎跃 腾:飞腾;跃:跳跃。像龙在飞腾,像虎在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
龙行虎步 形容帝王的仪态,比喻威仪庄重,气度不凡。
......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