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雪的重大的成语
㈠ 形容场面重大的四字成语 至少4个,越多越好
战鼓雷鸣 千军万马 浩浩荡荡 人头攒动 熙熙攘攘 人山人海 车水马龙 热火朝天 踵趾相接 接踵而至 门庭若市.高朋满座.宾客如云.
㈡ 形容“重大”的成语有哪些
1.重若丘山
【拼音】: zhòng ruò qiū shān
【解释】: 比大山还要重。比喻人死得很有价值。也形容意义重大。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三回:“若是驮着腾云,三尺也不能离地,常言道,背凡人重若丘山。若是驮着负水,转连我坠下水去了。”
2.非同小可
【拼音】: fēi tóng xiǎo kě
【解释】: 小可:寻常的。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轻视。
【出处】: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萧令史,我与你说,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3.非同儿戏
【拼音】: fēi tóng ér xì
【解释】: 比喻事情很重要,不是闹着玩的。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但终身大事,一生至一死,非同儿戏。”
㈢ 形容重大的成语
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多用于公文、电报等。
成语典故
出 处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
㈣ 形容重大的成语
岸谷之变 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出处:《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毛传:“言易位也。”郑玄笺:“易位者,君子居下小人处上之谓也。”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出处:《国语·鲁语下》:“士有陪乘,告奔走也。”
变生不测 变: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不测:意外。变故发生于突然之间。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操刀伤锦 操刀和割锦本不是一回事,后人并而为一,比喻才能太低,不能胜任责任重大的事情。
出处:《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於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
此事体大 事体:事情。这事关系重大,牵涉面广。亦作“兹事体大”。
大逆不道 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汉书·杨恽传》:“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
大逆无道 封建时代称犯上作乱等重大罪行。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大权旁落 处理重大事情的权力落到旁人手里(多指领导人被架空)。
出处: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一回:“借光唬百兽,大权叹旁落。”
大书特书 书:写。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出处:唐·韩愈《答元侍御书》:“而足下年尚强,嗣德有继,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而已也。”
大题小作 将磊韪写成小文章。比喻把重大问题当作小事情来处理。
出处:老舍《读〈套不住的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小作,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
大题小做 把大题目作成小文章。比喻把重大的问题当做小事情来处理。
出处:周作人《鬼的生长》:“但是千百年来已非一日,载籍浩如烟海,门外摸索,不得象尾,而且鬼界的问题似乎也多得很,尽够研究院里先生们一生的检讨,我这里只提出一个题目,即上面所说的鬼之生长,姑且大题小做,略陈管见,仁候明教。”
大政方针 重大的政策与措施,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指针。
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八回:“颇欲展施抱负,造成一法治国,所以一经就任,便草就大政方针宣言书,拟向国会宣布。”
丹心碧血 丹心:红心、忠心。碧血:血化为碧玉。碧:青绿色的宝石,表示血的珍贵。赤诚的忠心,宝贵的鲜血。用以赞扬为国捐躯的重大牺牲。
出处:《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元·郑元祐《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地坼天崩 坼:开裂;崩:倒塌。地裂开,天崩塌。原指地震,后多比喻重大变故。
出处:《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后汉书·翟酺传》:“自去年以来,灾遣频数,地坼天崩,高岸为谷。”
恩有重报 好好地报答别人的重大恩惠。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素姐道:‘若得如此,恩有重报。’”
何去何从 去:离开;从:跟随。离开哪儿,走向哪儿。多指在重大问题上选择什么方向。
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厚德载物 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出处:《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讳莫如深 讳:隐讳;深:事件重大。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出处:《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决不待时 指对已判死刑的重犯不待秋后而立即执行。封建时代处决死囚多在秋后,但案情重大者可立即处决,故谓。
荦荦大者 荦荦:明显。指明显的重大的方面。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此其荦荦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
平地风雷 犹言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平地起雷 犹言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千刀万剐 剐:割肉离骨。一刀一刀将罪犯身上的肉割下处死。形容罪恶重大,死也不能抵罪。
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四折:“即日押赴市曹,将他万剐千刀,凌迟处死。”
千钧重负 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出处:《商君书·错法》:“乌获举千钧之重,而不能以多力易人。”
钦差大臣 过去指由皇帝派遣并代表皇帝外出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现在用来讽刺从上级机关派到下面去,不了解情况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人。
出处:清·阮葵生《茶余客话·钦差官使》:“三品以上用钦差大臣关防,四品以下用钦差官员关防。”
人命关天 关天:比喻关系重大。指有关人命的事情关系及重大。
出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人命关天,分甚么首从。”
任重才轻 责任重大,才能薄弱。表示力不胜任。常作谦词。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与参军掾属教》:“任重才轻,故多阙漏。”
任重道悠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同“任重道远”。
出处:《后汉书·皇后纪序》:“任重道悠,利深祸速。”
任重道远 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山崩川竭 山岳崩塌,河川干枯。古代认为是重大事变或其征兆。亦作“山崩水竭”。
山崩水竭 山岳崩塌,河川干枯。古代认为是重大事变或其征兆。同“山崩川竭”。
伤筋动骨 本指身受重伤。后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损害。
出处:元·无名氏《蝴蝶梦》第二折:“打得来伤筋动骨,更疼似悬头刺股。”
上方宝剑 尚方署特制的皇帝御用的宝剑。古代天子派大臣处理重大案件时,常赐以上方宝剑,表示授于全权,可以先斩后奏。现用以比喻来自上级的口头指示或书面文件。
深谷为陵 深谷变成山陵。常喻人世间的重大变迁。
十字路口 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比喻处在对重大事情需要决定怎样选择的境地。
出处:宋·叶梦得《避暑录话·下·旧说崔慎为瓦棺寺僧后身》:“何以不待其末年,执十字路口,痛与百掴,方为快意。”
斯事体大 斯:此;体:体制,规模。这件事性质重要,关系重大。
出处:汉·班固《典引》:“兹事体大而允,寤寐次于圣心。”
天崩地坼 崩:倒塌;坼:裂开。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
出处:《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天崩地解 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天崩地裂 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
出处:《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天崩地塌 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灾难、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一回:“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天崩地坍 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天崩地陷 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天摧地塌 摧:毁坏,犹如天塌地陷。比喻重大事变。亦形容巨大声响。
出处:元·关汉卿《拜月亭》楔子:“你直待白骨中原如卧麻。虽是这战伐,负着个天摧地塌,是必想着俺子母每早来家。”
天高地厚 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出处:《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脊。”《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天塌地陷 天坍塌,地裂陷。比喻重大灾变。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我有了这件东西,说到得了天塌地陷也是瞎话,横竖咱们大清国万万年,我邓振彪也万万年了。”
天旋地转 天地转动。比喻重大的变化。也形容眩晕时的感觉或闹得极凶。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网漏吞舟 网:渔网,比喻法网;吞舟:吞舟的大鱼,比喻大奸。网里漏掉吞舟大鱼。比喻法律太宽,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网。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性命关天 犹言性命交关。形容关系重大,非常紧要。
性命交关 交关:相关。形容关系重大,非常紧要。
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一回:“这个性命交关的事情,不是可以试得的。”
遗大投艰 遗、投:交给。指交给重大艰难的任务。
出处:《尚书·大浩》:“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
遗艰投大 指交给重大艰难的任务。同“遗大投艰”。
雍荣华贵 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雍容华贵 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出处: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姜夫人雍容华贵地走下,盈盈和戚戚恭恭敬敬地陪送出去。”
与民更始 更始:重新开始。原指封建帝王即位改元或采取某些重大措施。后比喻改革旧状。
出处:《庄子·盗跖》:“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汉书·武帝纪》:“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其赦天下与民更始。”
玉毁椟中 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
出处:《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玉毁椟中,是谁之过与?”
再生父母 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
出处:《元史·乌古孙泽传》:“是吾民复生之父母也。”
知小谋大 指能力太差,不能胜任重大的任务。
出处:《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也。”
重生父母 重:重新。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
出处:元·杨景贤《西游记》四本一五出:“重生父母,再长爹娘。”
重于泰山 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主客颠倒 比喻事物轻重大小颠倒了位置。
出处:施蛰存《滇云浦雨话从文》:“由此,从文有了一个固定的职业,有月薪可以应付生活。但这样一来,写作却成为他的业余事务,在他的精神生活上,有些主客颠倒。”
兹事体大 这件事性质重要,关系重大。
出处:汉·班固《典引》:“兹事体大而允,寤寐次于圣心。”
平地一声雷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出处:五代·前蜀·韦庄《喜迁莺》:“凤衔金榜出门来,平地一声雷。”
成败在此一举 举:举动。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上》:“成败之机,在斯一举。”
山雨欲来风满楼 欲:将要。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
出处: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铜山西崩,灵钟应应。”
㈤ 形容影响重大的成语
史无前例
开天辟地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天崩地陷
㈥ 形容重大的成语
1、忙里偷闲:在忙碌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做别的不关重要的事,或者消遣。
2、多端寡要:端:头绪;要:重要。
3、兹事体大:这件事性质重要,关系重大。
4、重中之重:重要之中最重要的事物或事情,形容某件事或事物非常重要。
5、秉要执本: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6、妙言要道: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7、举要删芜:要:主要部分。芜:杂乱。选取重要的,删除杂乱的、没有条理的。多指写文章时应抓住重点。
8、经国大业:经国:治理国家;大业:伟大的事业。极言文章有重要作用。
9、官轻势微:官位不够重要,势力也很小。
10、投闲置散:投、置:安放;闲、散:没有事干。指安排在不重要的职位或没有安排工作。
11、高文典册: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12、百年大计:大计:长远的重要的计划。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
13、非同小可:小可:寻常的。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轻视。
14、不可或缺: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的,稍微缺少一点点都不可以。比喻一点也不能缺少。
15、举足轻重: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16、分守要津:要:重要;津:渡口。分别把守交通要道。
17、无关紧要: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18、不识时务:时务:当前的形势和潮流。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㈦ 形容遇到突如其来的重大变故的成语有哪些
飞来横祸(fēi lái hèng huò)
释义:意外的灾祸。
出处:《后汉书·周荣传》:“若卒遇飞祸,无得殡敛。”
造句:
1、一场飞来横祸,害得钱侃家破人亡,他只身离乡,好不容易流落到这里。
2、我终于意识到我们的爱不过是一场飞来横祸。
3、他们的闯入,虽然使人惊疑不定,却并不是飞来横祸。
4、对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一场飞来横祸。
5、我知道我们的爱就只是飞来横祸。
无妄之灾(wú wàng zhī zāi)
释义:无妄:意想不到的。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
出处:《周易·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造句:
1、强台吹倒了许多人家的住屋,这场无妄之灾,给大家带来惨重的财物损失。
2、做人要本分,不要招来无妄之灾。
3、一场空难,使许多家庭遭受无妄之灾,面临破碎。
4、讲话应该小心谨慎,以免说错话而招致无妄之灾。
5、他们心想这位先生一定遇到了什么无妄之灾。
飞灾横祸(fēi zāi hèng huò)
释义:意外的灾祸。
出处:《后汉书·周荣传》:“若卒遇飞祸,无得殡敛。”
造句:
1、他家发生了火灾,这真是飞灾横祸啊。
2、自己年纪可也不小了,家中又碰见这样飞灾横祸,不知如何了局。
3、这样的飞灾横祸对这样的家庭来说简直是噩耗。
4、也不知道为什么飞灾横祸会降临得这么突然。
5、杨家弟兄算多事,自惹飞灾横祸临。
晴天霹雳(qíng tiān pī lì)
释义:晴天打响雷。比喻突然发生意外的,令人震惊的事件。
出处:宋·陆游《四日夜鸡未鸣起作》诗:“放翁病过秋,忽起作醉墨。正如久蛰龙,青天飞霹雳。”
造句:
1、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惊得他目瞪口呆。
2、这消息恰似晴天霹雳,令人十分震惊!
3、这个消息,对我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4、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简直有如晴天霹雳。
5、听到妹妹因车祸遇难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我一下子就昏了过去。
万箭穿心(wàn jiàn chuān xīn)
释义:犹万箭攒心。形容万分伤痛。
出处:《野叟曝言》第七回:“[璇姑]再听到哥子末后一段说话,真如万箭穿心,竟放声大哭起来。”
造句:
1、你万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
2、你不懂万箭穿心之后的心情。
3、越贪心,越是万箭穿心。
4、他战褛过时,前事未可知,却是万箭穿心再一次。
5、活着,就要活到袒胸露背迎接万箭穿心,犹能举头对苍天一笑的境地。
㈧ 形容"大事"的成语
1、翻天覆地
[拼音]
fān tiān fù dì
[释义]
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指闹得很凶。
[出处]
唐·刘商《胡茄十八拍》诗:“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例句]
沧海桑田,日新月异,五十年之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惊天动地
[拼音]
jīng tiān dòng dì
[释义]
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出处]
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例句]
伟人只在事业上惊天动地,他时常不声不响地深思熟虑。
3、山摇地动
[拼音]
shān yáo dì dòng
[释义]
山和地都在摇动。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强大。
[出处]
宋·吴曾《能改斋漫笔》卷二:“鼓角大鸣,地动山摇。”
[例句]
顷刻间山摇地动,大地震发生了。
4、天翻地覆
[拼音]
tiān fān dì fù
[释义]
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出处]
唐·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例句]
一时间,天翻地覆,直哭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5、天崩地裂
[拼音]
tiān bēng dì liè
[释义]
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
[出处]
《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例句]
只听天崩地裂一声巨响,十几层的高楼霎时夷为平地。
㈨ 表示意义十分重大的成语有哪些
重于泰山、重若丘山、彪炳日月、彪炳千古、流芳千古
一、重于泰山 [ zhòng yú tài shān ]
【解释】: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译文】: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正义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已而死就比鸿毛还轻
二、重若丘山 [ zhòng ruò qiū shān ]
【解释】:比大山还要重。比喻人死得很有价值。也形容意义重大。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三回:“若是驮着腾云,三尺也不能离地,常言道,背凡人重若丘山。若是驮着负水,转连我坠下水去了。”
三、彪炳日月 [ biāo bǐng rì yuè ]
【解释】:彪炳:照耀。形容伟大的业绩照耀千秋万代。
【出自】: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7回:“那史册彪炳日月的事业,全是这两眶子不叫人知的暗泪做出来。”
【译文】:那史册彪炳日月的事业,全部这两眼眶子不叫人知的黑暗泪做出来。
四、彪炳千古 [ biāo bǐng qiān gǔ ]
【解释】: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
【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晋弘农太守郭璞诗,宪章潘岳,文体相辉,彪炳可玩。”
【译文】:晋弘农太守郭璞《诗经》,效法潘岳,文章风格互相辉映,业绩流传。
五、流芳千古 [ liú fāng qiān gǔ ]
【解释】:美名永传于后世。
【出自】:清·佚名《说呼全传》:“恩纶加惠全忠孝,呼氏流芳千古闻”
【译文】:恩情加恩惠都已经做到了,对皇上忠诚,对父母孝顺,呼氏美名永传于后世。
㈩ 形容责任很重大的成语有什么呀能说几个说几个!
1、国家栋梁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真乃国家栋梁。”
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真乃国家栋梁。”
2、千钧重负
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出处: 《商君书·错法》:“乌获举千钧之重,而不能以多力易人。”
3、任重道远
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匹夫有责
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5、分内之事
分内:自己,本分。本分之内的事情。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
出处:《圣谕广训·孝训》:“皆子分内之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