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贝成语
Ⅰ 词海拾贝的成语
学海无涯
xué hǎi wú yá
【解释】学海:知识。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
【出回处】明·张岱《小答序》:“学海无边,书囊无底。世间书怎读得尽。”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于人。多用以形容知识浩淼;学也学不完。一般作分句。
【正音】涯;不能读作“wā”。
【辨形】涯;不能写作“崖”。
【近义词】学无止境、知也无涯
【反义词】不学无术
【例句】书山有路勤为径;~苦做舟。
Ⅱ 成语拾贝是什么意思
“拾贝”指精心收集自己感兴趣并值得保存的东西。
Ⅲ 与博海拾贝相似的成语。。。
难如登天 海中捞月
海底捞针 海底捞月
水中捞月 竹篮打水
徒劳无益 徒劳无功
缘木求鱼
Ⅳ 哪个懂成语的来哪个晓得有叫什么“*海拾贝”的成语
艺海拾贝
《艺抄海拾贝》是书名,是由秦牧所作。本书侧重地谈了文选艺术的创作方法,作家艺术家的生活积累和思想、艺术修养,艺术风格多样化等文艺理论上的重要问题。许多篇目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有的问题还有较系统的论述。这些文章或者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写,或者采用比喻,阐发作者对文艺问题的见解,把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读来颇引人入胜。作者所说的“寓理论于闲话趣谈之中”,概括了该书的写作风格。全书文笔自然流畅,极富文采。读者在美的享受之中,领略到文艺创作的真谛,获得有益的知识。
Ⅳ 关于拾贝的成语
拾人牙慧 [shí rén yá huì]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专比喻拾属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出 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明用故事;却暗翻前局;方不是拾人牙慧。”
例 句
1. 写论文要有创见,不可~。
Ⅵ 词海拾贝摘抄成语
1.近墨者黑 2.黄雀在后 3.更进一步 4.溃于蚁穴
Ⅶ 有关泛海拾贝成语
抄学海无涯
xué hǎi wú yá
【解释】学海:知识。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
【出处】明·张岱《小序》:“学海无边,书囊无底。世间书怎读得尽。”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于人。多用以形容知识浩淼;学也学不完。一般作分句。
【正音】涯;不能读作“wā”。
【辨形】涯;不能写作“崖”。
【近义词】学无止境、知也无涯
【反义词】不学无术
【例句】书山有路勤为径;~苦做舟。
Ⅷ 成语拾贝是什么意思
拾人牙慧shíényáhuì
1、[释义] 牙慧:咀嚼后吐出来的饭菜渣滓。比喻袭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
2、[语出]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明用故事;却暗翻前局;方不是拾人牙慧。”
3、[辨形] 慧;不能写作“惠”。
4、[近义] 拾人涕唾 人云亦云
5、[反义] 标新立异 独辟蹊径
6、[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
7、[结构] 动宾式。
8、典故:
(1)东晋时候,有一个名叫殷浩的人。因为他曾经当过“中军”的官职,所以被人称为“殷中军”。他曾被任命为“建武将军”,统领扬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的兵马,后因作战失败被罢官,并流放到信安(今浙江省境内)。
(2)殷浩很有学问,他爱好《老子》、《易经》,并能引经据典谈得头头是道。 殷浩有个外甥,姓韩,名康伯,非常聪明,也善于谈吐,殷浩很喜欢他,但对他的要求却十分严格。殷浩被流放时,康伯也随同前往。
(3)有一次,殷浩见他正在对别人发表言论,仔细一听,康伯所讲的,完全是抄袭自己的片言只语,套用自己说过的话,没有他个人的创见,却露出自鸣得意的样子,很不高兴,说:“康伯连我牙齿后面的污垢还没有得到,就自以为了不起,真不应该。”
Ⅸ 词海拾贝四个字成语
近墨者黑 黄雀在后 更进一步 溃于蚁穴
黄雀在后 [huáng què zài hòu]
基本释义
比喻伺机专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属顾之忧。
贬义
出 处
汉·刘向《说苑》:“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此三者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例 句
所谓“援湘”北军不肯开赴前方作战,仅负警戒后方之责,显然具有“~”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