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形容事情有结果的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形容事情有结果的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1-11 01:35:38

❶ 形容事情起因和结果的词语或成语是什么

形容事情起因和结果的词语或成语有以下这些:

  1.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本义是种什么,收获什么的意思。

  2.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是指一点非常微小的误差,结果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毫厘:指长度的小单位,十毫为一厘。失:失误 ,差:差错。

  3. 因小失大的意思是为了小的利益,而失去很大的利益,有得不偿失的意思。

  4. 积少成多是指只要不断积累,就会从少变多。

  5.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是指年轻人办事不老练与牢靠。嘴上没毛是说这个人年纪尚小,还没长胡子。办事不牢是指办事不牢靠。

  6. 唇亡齿寒是指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事物的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7.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指经常流动的水不会发出臭味,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遭到虫蛀。户枢:门轴的意思。蠹:这里是蛀蚀的意思。流水指流动的水,腐:是腐臭的意思。比喻经常运动,生命才会更有活力,生命力才会持久。

  8. 打草惊蛇原指惩罚了别人,也警戒了自己。后喻指做事不密,使人有所戒备。

  9.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比喻付出一份劳动,就会得到一份的收获。它的意思就是只有付出了,才能得到收获。

  10. 春华秋实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华:花。春华就是春天开花,秋实就是秋天结果。


❷ 形容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结果的成语是什么

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❸ 明知道事情的结果但还是要做,用个什么成语来形容

知其不可而为之
[拼音]
zhī qí bù kě ér wéi zhī
[释义]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专有时属也表示倔强固执。
[出处]
《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例句]
杀父杀君者有之,逐兄囚弟者有之,追逐名利者有之,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有之,大言辩辩者有之,贪财好色者有之,自以为是者有之,觉而不醒者有之,病入膏肓者有之,至死不觉者有之。

❹ 表示结果的成语是什么

拔十得五 拔:选拔,推荐。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出处:《新唐书·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
搬石砸脚 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抱薪救焚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同“抱薪救火”。
出处:《三国志·魏志·陶谦传》“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抱薪救火 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出处:《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成败利钝 利:锋利,引伸为顺利、成功;印:不锋利,引伸为挫折。成功或失败,顺利或不顺利。指做事情可能有的各种情况或结果。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乘兴而来 乘:趁,因;兴:兴致,兴趣。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的回去。
出处:《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心见安道邪?’”
春花秋实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活·梦幻·永和银杏》:“杨州钞关官署东隅,有银杏树一株,其大数围,直干凌霄,春花秋实。”
春华秋实 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出处:《三国志·魏志·刑颙传》:“而桢礼遇殊荣,颙反疏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礼贤不足,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后汉书》卷五十二:“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爱登其质。
大计小用 用于大事的计策,结果只用在小事情上。表示计策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孔明连夜驱兵,真出祁山前下寨,收住军兵,重赏姜维。维曰:‘某恨不得杀曹真也!’孔明亦曰:‘可惜大计小用矣。’”
大喜过望 过:超过;望:希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出处:《史记·黥布传》:“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倒果为因 果:结果;因:原因。把结果当成原因,颠倒了因果关系。
出处:鲁迅《坟·科学史教篇》:“日颂当前之结果,于学者独恝然而置之,倒果为因,莫此为甚。”
倒因为果 颠倒因果关系,把原因说成结果。
道头会尾 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同“道头知尾”。
出处:《五灯会元·芭蕉清禅师法嗣·承天辞确禅师》:“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道头会尾,举意知心。’”
道头知尾 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
出处:《朱子语类》卷四九:“惟圣人道头知尾,下学便上达,若教学者,则须循其序也。”
睹始知终 指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出处:汉·袁康《越绝书·德序外传记》:“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负薪救火 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出处:《韩非子·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史记·魏世家》:“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毫厘千里 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互为因果 原因和结果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华而不实 华:开花。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出处:《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东海之中,有水而赤,其中有枣,华而不实,何也。”《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祸福相依 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出处:《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见始知终 指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能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开花结果 原指经播种耕耘后有了收获。现比喻工作有进展,并取得了成果。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开花结果自馨香。”
开花结实 比喻修养、学习、工作等有了成绩,取得效果。同“开华结果”。
开华结果 比喻修养、学习、工作等有了成绩,取得效果。
弄假成真 本来是假装的,结果却弄成了真的。
出处: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
弄巧成拙 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出处:宋·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弄巧反拙 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同“弄巧成拙”。
喷血自污 含血喷人,却先污己口。比喻本欲恶毒地污蔑、攻击他人,结果却先害了自己。
前因后果 起因和结果。泛指事情的整个过程。
出处:《南齐书·高逸传论》:“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
跷足而待 踮起脚跟等待。形容短时间内便能见到事情的结果。
出处:语出《汉书·高帝纪》:“大臣内畔,诸将外反,亡可蹻足待也。”
劝百讽一 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生死未卜 或生或死结果尚难测定。
适得其反 适:正,恰好。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出处:清·魏源《筹海篇·议守上》:“今议防堵者,莫不曰:‘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不知此适得其反也。”
适居其反 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同“适得其反”。
出处:李大钊《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这都是大错特错,唯物史观及于人生的影响乃适居其反。”
收因结果 指了却前缘,得到结果。旧有因果报应之说,指前有因缘则必有相对的后果。
收因种果 指了却前缘,得到结果。旧有因果报应之说,指前有因缘则必有相对的后果。同“收因结果”。
收园结果 旧有因果报应之说,指前有因缘则必有相对的后果。同“收因结果”。
收缘结果 指了却前缘,得到结果。旧有因果报应之说,指前有因缘则必有相对的后果。同“收因结果”。
殊方同致 犹殊途同归。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殊路同归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同“殊涂同归”。
殊涂同归 本指由不同途径达到同一目的地。后比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结果。
出处: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孔颖达疏:“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于一,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
殊涂同会 犹殊途同归。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殊涂同致 犹殊途同归。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殊途同归 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殊致同归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同“殊涂同归”。
顺理成章 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出处:《朱子全书》:“文者,顺理而成章之谓。”
同归殊涂 原指天下万事初虽异,然终究同归于一。后泛指途径不同而结果相同。
出处: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同归殊途 归:归宿;殊:不同;途:道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徒费唇舌 徒:白白地。指白讲了一大套话,结果仍然无济于事。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八回:“九公何苦徒费唇舌,你这乡谈暂且留著,等小弟日后学会再说罢。”
歪打正着 比喻方法本来不恰当,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也比喻原意本不在此,却凑巧和别人的想法符合。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回:“将药煎中,打发晁大舍吃将下去。想歪打正着,又是杨太医运好的时节,吃了药就安稳睡了一觉。”
剜肉成疮 本想割肉医疮,但被割之处反成新疮。比喻行事只顾一面,结果与预想适得其反。
剜肉生疮 犹剜肉成疮。比喻行事只顾一面,结果与预想适得其反。
剜肉做疮 犹剜肉成疮。比喻行事只顾一面,结果与预想适得其反。
亡羊之叹 亡:丢失。叹:叹息。为丢失了羊而叹息。比喻探索学问,徘徊歧路,结果一无所得,空留遗憾。亦作“亡羊歧路”。
无论如何 不管怎样。表示不管条件怎样变化,其结果始终不变。
下回分解 章回小说于每回之末所用的套语。现多用以喻事件发展的结果。
衔华佩实 衔:包含;华:比喻文采;佩:佩带;实:果实,比喻文章的思想内容。形容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草木开花结果。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征圣》:“然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
向天而唾 仰头向着天吐唾沫,唾沫还是落在自己的脸上。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受害的还是自己。
形枉影曲 东西的形状歪斜了,它的影子也就弯曲了。比喻有什么原因就会有什么结果。
出处:《列子·说符》:“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
凶终隙末 凶:杀人;隙:嫌隙,仇恨;终、末:最后,结果。指彼此友谊不能始终保持,朋友变成了仇敌。
出处:《后汉书·王丹传》:“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鲜矣。”
秀而不实 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出处:《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仰面唾天 仰头向着天吐唾沫,唾沫还是落在自己的脸上。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受害的还是自己。
养痈成患 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
出处:《后汉书·冯衍传》李贤注引冯衍《与妇弟任武达书》:“养痈长疽,自生祸殃。”
养痈贻患 痈:毒疮;患:祸害。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姑息坏人坏事,结果自己遭殃。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博善化之虚名,溃败决裂乃至此。养痈贻患,我之谓也夫!”
养痈遗患 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
出处:《后汉书·冯衍传》李贤注引冯衍《与妇弟任武达书》:“养痈长疽,自生祸殃。”
一叶报秋 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同“一叶知秋”。
出处:唐·鲍溶《始见二毛》诗:“百川赴海返潮易,一叶报秋归树难。”唐·柳氏《杨柳枝》词:“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一叶知秋 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以骨去蚁 用肉驱赶蚂蚁,蚂蚁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同“以肉去蚁”。
出处:南朝·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下》:“以骨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以火去蛾 娥喜投火,用火驱赶飞蛾,蛾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出处:《太平御史》卷九四四引《韩子》:“以火去蛾蛾愈多,以鱼殴蝇蝇愈至。”
以肉驱蝇 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出处:明·张居正《答南学院周乾明》:“令人不解宽义,一切务为姑息弛纵,贾誉于众,以致士习骄侈,风俗日坏,间有一二力欲挽之,则又崇饰虚谈,自开邪径,所谓以肉驱蝇,负薪救火也。”
以肉去蚁 用肉驱赶蚂蚁,蚂蚁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以刑致刑 对重罪施以轻刑,则罪犯无所畏惧,其结果将导致不断用刑。
出处:《商君书·靳令》:“罪重刑轻,刑至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又《去强》:“以刑致刑,国治。”《韩非子·饬令》:“罪重而刑轻,刑轻而则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
以鱼驱蝇 鱼腥能招来苍蝇,用鱼驱赶苍蝇,苍蝇更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南朝·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下》:“以鱼驱蝇,蝇愈至。”
异路同归 通过不同的道路,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文子·精诚》:“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异路而同归。”
异涂同归 通过不同的道路,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论儒》:“圣人异涂同归,或行或止,其趣一也。”
异途同归 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因果报应 因果:原因和结果。佛教迷信,认为今生种什么因,来生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出处:《慈恩传》:“唯谈玄论道,问因果报应。”
引虎自卫 引:招引。引来老虎,保卫自己。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严颜在巴郡,闻刘璋法正请玄德入川,拊心而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引狼自卫 犹言引虎自卫。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欲盖弥彰 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出处:《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
欲益反弊 犹言欲益反损。想把事情做好,结果反而弄坏。
出处:金·王若虚《五经辨惑上》:“元凯于此,不独诬经,而其于《左传》,亦所谓欲益而反弊也。”
欲益反损 益:得益;损:损害。原想有所得益,结果反受损害。形容事与愿违。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动而见尤,欲益反损。”
渊鱼丛爵 比喻为政不善,结果驱使人民投向敌方。爵,古同“雀”。
出处:《孟子·离娄上》:“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原始见终 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
出处:汉·王充《论衡˙实知》:“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原始见终。”《三国志·魏书·臧洪传》:“仆虽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
原始要终 原、要:推求。探求事物发展的起源和结果。
出处:《周易·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
造茧自缚 作茧自缚。比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
出处:陶行知《中国大众教育问题》六:“他们帮助敌人造成联合战线攻打他们自己,他们像蚕一样,造茧自缚。”
造因结果 指无论制造何种因缘,必得相应之后果。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世人造因结果的这场公案,原是上天给众生开得一个公共道场。”
治丝益棼 治:整理;益:越发;棼:纷乱。理丝不找头绪,结果越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头,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终成泡影 结果一场空,一无所有。
总角之交 总角:儿童发髻向上分开的结果童年。指童年时期就结交的朋友。
出处:《礼记·内则》:“拂髻,总角。”郑玄注:“总角,收髻结之。”《晋书·何劭传》:“邵字敬祖,少与武帝同年,有总角之好。”
作茧自缚 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出处: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诗:“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宋·陆游《剑南诗稿·书叹》:“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
抹一鼻子灰 比喻本想巴结讨好,结果反倒碰个钉子,落得很没趣。
一问三不知 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
出处:《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再实之根必伤 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根必受伤。比喻过度幸运,反而招致灾祸。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再实之根必伤,掘藏之家必有殃。”
此地无银三百两 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出处: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人阿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阿二不曾偷”。
多行不义必自毙 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出处:《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一叶落知天下秋 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搬:移动。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
出处: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我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曾经说过:‘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就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差:相差;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谬:同“缪”。开始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故《易》曰:‘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魏书·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兴:兴致,兴趣。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的回去。
出处:《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出处:明·烟霞散人《斩鬼传》第四回:“这叫做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待他伤了一个,便容易了。”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
出处:元·李元蔚《将神灵应》第二折:“只因一着错,输了半盘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种什么,收什么。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出处:《涅槃经》:“种瓜得瓜,种李得李。”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倚:倚靠;伏:隐藏。祸中有福,福中有祸。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出处:《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❺ 有什么成语可以表达这个意思 一个人对某人或某事的重视程度决定了事情的发展结果。

有志者事竟成

❻ 表示最后出现某种结果是什么意思的词语

表示最后出现某种结果是什么意思的词语——结局。

您好!很高兴第一时间为您解答,如有问题请及时追问,如果满意,请采纳!

❼ 形容事情起因和结果的词语都有什么

前因后果
自始至终

【发音】 zì shǐ zhì zhōng
【解释】 从开始到末了专。表示一贯到属底。
【出处】
1,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十:"先皇帝与汴军校战,自始至终,马数才万。今有铁马三万五千,不能使九州混一,是吾养卒练士将帅之不至也。"
2,老舍《鼓书艺人》第五回:"自始至终,秀莲唱得很拘谨,好像并不想取悦听众。"

❽ 形容做一件事是有效果的用什么成语

形容复做一件事是有效果的成语:制
1、卓有成效
【拼音】:zhuó yǒu chéng xiào
【释义】:卓:卓越,高超。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出处】:明·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访劝谕著有成效者,县官备礼亲造其庐,重加奖励。”
【例句】:我们要奋发地工作,卓有成效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2、立竿见影
【拼音】:lì gān jiàn yǐng
【释义】: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来,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见到功效。
【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下:“立竿见影,呼谷传响。”
【例句】:你说你莲花化身,清净无为,其如五行变化,~。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八回
3、马到成功
【拼音】:mǎ dào chéng gōng
【释义】: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出处】: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二折:“那老尉迟这一去,马到成功。”
【例句】:只要不轻敌,相信你们一定会~。

❾ 形容事情起因和结果的词语或成语是什么快点,这篇是苏

前因后果:【基本解释】:起因和结果。泛指事情的整个过程。

【拼音读法】:qián yīn hòu guǒ

【使用举例内】:振德说完~容,深叹一声。(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一章)

【近义词组】:来龙去脉

【反义词组】:一支半截

【使用方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用于人或事物的来历与线索

【成语出处】:《南齐书·高逸传论》:“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

❿ 形容一件事有好的开始不好的结局的成语是啥啊(

虎头蛇尾
[释义抄] 头大如虎,尾细如蛇。袭 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出处]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狗尾续貂
[释义] 续:连接。晋代皇帝的侍从官员用作帽子的装饰。指封官太滥。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出处]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第十八卷:“乱离以来;官爵过滥;封王作铺;狗尾续貂。”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