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成语形容李清照
Ⅰ 与李清照有关的成语
李清照的诗词名句大全,关于李清照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作者: 李清照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出自南宋诗人
李清照
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浪花泪,心儿醉。隔转空头花容悴。思君如流水,长空细细马蹄碎。君若见,梦中定相会。滚滚长江水,浪淘英雄泪。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酒栏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Ⅱ 精忠报国这个成语形容李清照吗
用精忠报国来形容宋代民族英雄岳飞。
希望帮到你
Ⅲ 形容李清照的词或成语
李清照:小溪、白云、波光等等婉约的词语, 清幽婉约.秀外惠中.
秀外惠中
Ⅳ 关于李清照的成语故事
绿肥红瘦
发音:lǜ féi hóng shòu
解释:描写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专的景象。
出处:绿属肥红瘦出自宋代李清照《如梦令》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形容花已逐渐开败,而草木枝叶正盛的暮春景色,是李清照前期作品。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风鬟雾鬓
拼音:fēng huán wù bìn
解释:形容女子头发美丽或头发蓬松散乱
出处:风鬟雾鬓出自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词:“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永遇乐·落日熔金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熔金 一作:镕金)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Ⅳ 哪个成语故事是关于李清照和赵明诚的
1、青少年 冰雪聪明 ,豆蔻年华,婉约动人,文采飞扬,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旦粻测救爻嚼诧楔超盲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2、婚后 情投意合,如胶似漆,两情相悦,比翼齐飞,夫唱妇随,志同道合,结发夫妻,情深意重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南渡后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棒打鸳鸯,黯然神伤,鹣蝶情深, 无依无靠,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Ⅵ 形容“李清照的生平”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李清照的生平”的成语如下:
1、年少:冰雪聪明
2、婚后:情投意合
3、南渡:黯然神伤
4、改嫁:虚情假意
5、晚年:郁郁寡欢
Ⅶ 李清照写项羽的成语
李清照写项羽的成语:
如果说李清照写过关于项羽的成语,大概要下述词中归纳版提炼:
一、夏日绝权句
李清照 :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
二、热门都说《乌江》那首诗,实际上,李清照还有一首关于项羽的诗:
霸气震神州,凌云志未酬。 乌江夜若渡,两汉不姓刘。
Ⅷ 关于李清照的成语故事有( ) ( )
风鬟雾鬓
拼音:
fēng
huán
wù
bìn
简拼:
fhwb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
联合式;作版谓语、定语权;形容女子头发美丽
解释:
形容女子头发美丽或头发蓬松散乱
出处:
宋·李清照《永遇乐》词:“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例子:
如今憔悴,~,怕见夜间出去。(宋·李清照《永遇乐》词)
绿肥红瘦
拼音:
lǜ
féi
hóng
shòu
简拼:
lfhs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
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出处:
宋·李清照《如梦令》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Ⅸ 用成语来概括李清照..
1、青少年 冰雪聪明 ,豆蔻年华,婉约动人,文采飞扬,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2、婚后 情投意合,如胶似漆,两情相悦,比翼齐飞,夫唱妇随,志同道合,结发夫妻,情深意重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3、南渡后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棒打鸳鸯,黯然神伤,鹣蝶情深, 无依无靠,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4、改嫁 趁虚而入,冒天下之大不韪,断弦再续,虚情假意,大义灭亲 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管制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几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5、晚年 郁郁寡欢,无依无靠,殚精竭虑,颠沛流离,触景生情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 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戕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Ⅹ 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李清照的生平
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李清照的生平:命运多舛
命运多舛
拼音:mìng tú ō chuǎn
解释: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饯别序》:“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辨析:“命运多舛”多被误读为“命运多桀(jié)”,成语“桀骜不驯”中的“桀”读jié,应注意。
简介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生平: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
由于家庭的原因,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忌",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期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舟(一作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