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画和字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故事
一、滥竽充数: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
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
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胆的。心想,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连脑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溜走了。
二、画蛇添足:
战国时,楚国一位祠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人多酒少,很难分配。于是有人提议来画个蛇比赛。谁先画好,谁就先喝这壶酒。于是,大家在地上画蛇。
第一个把蛇画好的人,看见其他人都还在画,便左手拿过酒壶,右手提着画笔,替蛇画上了几只脚。正当他画蛇脚的时候,另一个人已经画好了蛇,夺过他手中的酒壶说:“蛇是没有脚的,你添上脚画的就不是蛇了。”说罢,张口就喝酒。
三、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画家叫文兴可,善于画竹子。他在自己的住房周围,栽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常去观察竹子的不同姿态与变化。
因而对竹子的形象非常 熟悉,所以 他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宋史·文同传》里说:“当时人们纷纷请他画竹子,送去的绢,堆了一大堆,他有时厌烦地把它们扔在地上。”
当时,文兴可的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兆补之写了一首诗赞扬他的绘竹艺术,其中 有两句:“ 兴可画竹时,胸有成竹。
四、按图索骥:
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五、爱毛反裘:
魏国国君魏文侯外出游玩,看见有个人反穿着皮袄而又背着柴草,就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让毛朝里而皮朝外呢?”背柴草的人回答:“我这是因为爱惜毛。”魏文侯说:“你难道不知道,如果皮磨损破了,毛也就无处附依了吗?”成语“爱毛反裘”由此故事引申而来。
② 有没有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一天,他在金陵安乐专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属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像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有画上眼睛。游客看了,觉得缺少神韵,很是惋惜,就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补上去。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吓唬人。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成语】: 画龙点睛
【拼音】: huà lóng diǎn jīng
【解释】: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出处】: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近义词】: 锦上添花、点石成金
【反义词】: 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点金成铁
【用法】: 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写文章等。
【举例造句】:最后的这段话十分精彩,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③ 成语故事儿童画
[对牛弹琴]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yì),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dú)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现在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④ 古代著名诗人、画家有关的成语故事名称
历史故事成语: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赞同19| 评论
⑤ 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
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出自西汉刘向的《战国策·齐策二》。
(5)有画和字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故事扩展阅读
揭示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多此一举,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3、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4、凡事都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多此一举,否则会弄巧成拙。
⑥ 关于画画的成语故事
画蛇添足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贵族准备祭祀祖先。他准备了很多的祭祀物品,有牛有羊,有酒有肉,还请了很多人来帮忙。祭祀完成后,为了感谢来给他帮忙的人,他就把一壶祭祀用的好酒赏赐给了这些为他服务(serve)的人。这几个人看着这壶酒,打开酒壶盖,一股醇香扑鼻而来。但是,他们发现贵族只是赏了他们几个这一壶酒,而他们却有好几个人。这壶美酒虽然是佳酿,但还是太少了,不方便分着喝。于是其中一个人就提议说:“这只有一壶酒,的确是不可多得的美酒,只是太少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喝的话,大概一人只能喝一口,谁也不能喝得过瘾,谁也品不出这酒的味道来。我看还不如只让一个人喝个痛快,不如我们大家来个比赛,谁赢了这壶酒就归谁。我们就比赛画蛇吧,看谁先画好,谁就痛快的喝掉这壶酒,行不行?”
大家听了这个主意,都想自己快点把蛇画好,可以独享这壶美酒,于是就齐声答应了。比赛一开始,这几个人就赶紧蹲在地上,拿起事先准备好的笔,急急忙忙地画起蛇来。其中有一个人很擅长画蛇,不一会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得意洋洋地放下画笔,从桌上拿起了酒壶(flagon)准备品尝美酒一饮而尽。这时,他忽然看见其他几个人仍然手忙脚乱地蹲在地上画着蛇。为了显示自己画得又好又快,他便自作聪明起来。左手端着酒壶,右手又拿起了画笔,准备给已经画好的蛇添上些东西。他心里得意地想着:“你们看,我画得多好,我还可以给蛇添上脚呢。”可是,当他正在得意洋洋给蛇画脚的时候,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了。那个人立刻把酒壶抢过来毫不客气地说:“你先画好了蛇,但是又给蛇添上了脚,蛇是没有脚的,那么你画的也就不是蛇了,又怎么能说是你先画好的呢?”说完后,端起酒壶,将酒一饮而尽。
⑦ 自己做的成语故事绘本有图也有画
【成语】: 蜂狂蝶乱
【拼音】: fēng kuáng dié luàn
【解释】: 旧指男女间行为放荡或欢爱之事。
【出处】: 明·王玉峰《焚香记·允谐》:“那淫奔坞,多少蜂狂蝶乱,毕竟傍谁虚度。”
【拼音代码】: fkdl
【近义词】:蜂迷蝶恋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⑧ 儿童画成语故事
“不知四体正困惫。”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偏正式,常用作自谦之词回 【反义词】工工整答整 【例句】清·李渔《意中缘·先订》:随意书写。形容字写得很潦草。 【出处】唐·卢仝《示添丁》诗:“僻处蛮乡,泥人啼哭声呀呀,不过信笔涂鸦;作谓语;涂鸦,涂抹诗书如老鸦;信笔,随便乱涂乱画,无师讲究信笔涂鸦 xìn bǐ tú yā 【解释】信:听凭,随意、定语:比喻字写得很拙劣。忽来案上翻墨汁。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含贬义
⑨ 有关画饼充饥的成语故事
画饼充饥
画个饼来解除饥抄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拼音]
huà bǐng chōng jī
[出处]
宋·李清照《李清照集·打马赋》:“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骥之志。”
[例句]
如果基础不好,想考个好成绩也只能是画饼充饥而已。
[近义]
望梅止渴 纸上谈兵 聊以自慰 充饥画饼 ...
[反义]
名副其实 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