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上钩心情好成语
⑴ 姜太公钓鱼猜一成语
愿者上钩复,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制当。
出处:《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释义“姜太公”,即西周初的姜尚,又称姜子牙。姜太公用直钩不挂鱼饵垂钓,愿意上钩的鱼,就自己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别人设下的圈套。
(1)鱼上钩心情好成语扩展阅读:
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传说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
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
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⑵ 与“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相关的成语有哪些
1心甘情愿xīn gān qíng yuàn完全出于自愿,是很乐意的。
2沽名钓誉 gū míng diào yù 沽:捞内取,故意做作以谋取容;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
3 太平盛世 tài píng shèng shì 比喻非常兴盛安定的社会。
4 天下太平tiān xià tài píng,意思是指处处平安无事,整个社会祥和安宁,比喻国泰民安。
5沽名钓誉 gū míng diào yù,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⑶ 形容鱿鱼嘴谗必会上钩的成语
钓名沽誉: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沽:买。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⑷ 求一个四字成语:一个人在那里钓鱼,鱼还没和别人说我钓到鱼了,然而鱼马上上钩了,被他这一说
谜底:愿者上钩。
愿者上钩
yuàn zhě shàng gōu
【解释】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版
【出处】《武王伐权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负命者上钩来!’”
【用法】作宾语、分句;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近义词】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例句】这有何妨,~。(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四出)
【英译】willingly fall into the snare
【成语故事】商朝末年,姜子牙隐居在渭水边,他在渭水边用笔直的鱼钩,不挂鱼饵,鱼钩离水面还有三尺高开始钓鱼。有人笑他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他则念念有词地说:“不想活的鱼儿自己上钩吧。”结果周文王听说后亲自请他辅助朝政,消灭商朝。
⑸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成语吗
是成语
词目: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读音:jiāng tài gō版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
释义:姜太公权:姜尚,字子牙,西周初年帮助武王伐纣的功臣之一。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用法:作宾语、分句;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相近词:心甘情愿
⑹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成语启示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成语告诉我们要使别人臣服自己,首先必须提升自己,使自己具有很强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来相助。
⑺ 一个人钓鱼下面有3条鱼什么成语
一个人钓鱼下面有3条鱼什么成语——愿者上钩。
愿者上钩
yuàn zhě shàng gōu
【解释】回比喻心甘情答愿地上当。
【出处】清·邗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贾老爷若是爱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爱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也不在这里。”
【结构】复句式
【用法】作宾语、分句;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近义词】心甘情愿
【例句】据传说他[姜太公]心肠好人公正,鱼若从水中跳出三尺吞他的饵,那是鱼自己的过错。普通说‘~’便是此意。 ◎林语堂《苏东坡传》第六章
【英译】the fish rising to Jiang Taigong's hookless and tless line
【成语故事】商纣王残暴统治,百姓十分痛苦。姜尚退隐在渭河边,经常河边钓鱼,他钓鱼的方式很特别,钓杆很短,钓线只有三尺长,钓钩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人们讥笑他,他说“愿者上钩”。后来姬昌前来请他出山辅佐他推翻商纣王的残暴统治。
⑻ 故意先让对方占点便宜,故意钓鱼上钩,然后再反击。这可以用什么成语
可以叫欲擒故纵
⑼ 疯狂猜成语等到鱼儿上钩时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太公:指周初的吕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⑽ 等着鱼儿上钩来 (打成语一)灯谜大全及答案
揭竿而起
jiē gān ér qǐ
[释义]
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专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属反抗。指人民起义。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例句]
在中国历史上,农民无数次揭竿而起,结果大多都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