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战国策成语及意思

战国策成语及意思

发布时间: 2021-01-18 21:37:10

A. 关于《战国策》的成语故事

一、门庭若市 [ mén tíng ruò shì ]

【解释】:庭:院子;若:象;市:集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出自】:西汉 刘向《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译文】:许多臣民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口和院子里好像闹市一样

【典故】:战国时,齐国的相国邹忌,身材高大容貌端庄。他为劝说齐威王放开言路,鼓励群臣进谏,就给齐威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早晨,他穿好朝服.戴好帽子,对着镜子端详一番,然后问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较起来,谁长得英俊。“你英俊、极了,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呢?”妻子说。

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听了妻子的活,并不太敢相信自己真的比徐公英俊,于是他又去问他的爱妾,爱妾回答说:“徐公怎能比得上你呢?”

第二天,邹忌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邹忌又问了客人,客人说:“徐公哪有你这样俊美呢?”过了几天,正巧徐公到邹忌家来拜访,邹忌便乘机仔细地打量徐公,拿他和自己比较。结果,他发现自己实在没有徐公漂亮。

于是,他对齐威王说:“我本来不如徐公漂亮,但妻、妾、客人都说我比他漂亮,这是因为妻偏护我,妾畏惧我,客人有事求我,所以他们都恭维我,不说真话。而我们齐国地方这么大,宫中上下,谁不偏护你,满朝文武,谁不畏惧你,全国百姓谁不希望得到你的关怀,看来恭维你的人一定更多,你一定被蒙蔽得非常严重了!”

邹忌又劝谏说:“现在齐国地方千里,城池众多,大王接触的人也比我多得多,所受的蒙蔽也一定更多。大王如能开诚布公地征求意见,一定对国家有益。”

齐威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说“无论是谁,能当面指出我过失的,给上赏;上奏章规劝我的,给中赏;在朝廷或街市中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中的,给下赏!”命令一下,群臣前去进谏的,一时川流不息,朝廷门口每天像市场一样热闹。

二、旷日持久 [ kuàng rì chí jiǔ ]

【解释】:旷:荒废,耽误。荒废时间,拖得很久。

【出自】:西汉 刘向《战国策·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译文】:现在得到强大的赵国的军队,以杜燕将,旷日持久,几年,让士大夫我儿子的力量,全部在沟垒。

【典故】:战国时期,有个名叫荣蚠的人,被燕国封为高阳君,并派他为统帅,带领军队攻打赵国(今河北南部、山西北部一带)。荣蚠很会打仗,赵王得到消息后,非常害怕,立即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国相赵胜想出一个办法,说道:“齐国的名将田单,善勇多谋。我国割三座城池送给齐国,以此作条件,请田单来帮助我们带领赵军作战,一定可以取得胜利。”

但大将赵奢不同意这么做,他说:“难道我们赵国就没有大将领兵了吗?仗还没有打,就先要割三座城池给齐国,那怎么行啊!我对燕军的情况很熟悉,为什么不派我领兵抵抗呢?”

赵奢还进一步分析道:“第一,即使田单肯来指挥赵军,我国也不可能一定取胜,也可能敌不过荣蚠,那就是白请他来了;第二,如果田单确实有本领,但他未必肯为我国出力,因为我国强大起来,对他们齐国称霸不是很不利吗?因此,他不可能会为我国的利益而认真地对付燕军。”

接着,赵奢又说:“田单要是来了他一定会把我们赵国的军队拖在战场上,‘旷日持久’,荒废时间。这样长久地拖下去,几年之后,会把我国的人力、财力、物力消耗掉。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赵孝成王和国相赵胜还是没有听赵奢的意见,仍然割让三城,聘请齐国的田单来当赵军的统帅。

结果,不出所料,赵国投入了一场得不偿失的消耗战,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只夺取了燕国一个小城,却没有获得理想的胜利。

三、四分五裂 [ sì fēn wǔ liè ]

【解释】: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出自】:西汉 刘向《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译文】:张仪为秦国连横游说魏襄王说:‘魏国向南亲近楚国与齐国而不,那齐国攻打城东;东边和齐国而不与赵,那趟从北面进攻;不符合在韩国,这是韩国攻打他的西;不亲附楚国,那么楚国就会攻打魏国的南:这就是四分五裂的方法。’

【典故】:战国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其他诸侯国害怕秦国强大就采取“合纵”的办法联合抗秦。秦惠王任用魏国人张仪为相,到各国宣扬“连横”的策略,离间六国,威胁和引诱六国依附秦国。在张仪的活动下,六国联盟马上四分五裂。

四、食不甘味 [ shí bù gān wèi ]

【解释】: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出自】:西汉 刘向《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译文】:秦王害怕,睡不安,吃不香。

【典故】:战国后期,有齐、秦、燕、楚、赵、魏、韩七国,其中七雄之一的秦国是最为强大,它经常侵犯其他国家有一年,秦惠文王派使者去见楚威王,要挟说:“ 如果楚国不服从秦国,秦国就要出兵伐楚。楚威王闻听大怒,下令把秦国使者驱逐出境。但楚威王又因实力不足而焦虑不安,如果强秦发兵入侵该如何办呢?

恰在这时说客苏秦(曾任赵国相国、武安侯)前来拜他劝楚威王与赵、魏等国联合起来抗秦。楚威王一听,十分高兴,说:“非常感谢你的妙计,我正为这件事‘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呢,现在就按你的计策去做。”

五、扶老携幼 [ fú lǎo xié yòu ]

【解释】: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出自】:西汉 刘向《战国策·齐策四》:“夫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译文】:你走了数百里,搀着老人,领着小孩,迎接您在半路上。

【典故】:春秋时候,齐国有一位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食客,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出门的时候还有车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鱼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

有一天,孟尝君的朋友介绍一个叫做冯谖(音:宣)的人到孟尝君家,孟尝君问他的朋友:“这个叫冯谖的人有什么专长呀?”朋友想了很久说:“好像没什么专长耶!”孟尝君听了之后,就不怎么理会冯谖,家里的佣人看到孟尝君不理冯谖,以为主人瞧不起冯谖,通通把冯谖当下等的客人招待。

冯谖心里很不高兴,天天发牢骚:“既然大家都瞧不起我,我干脆离开算了!”孟尝君知道以后,就把冯谖由下等的客人升为上等的客人,还送给冯谖的母亲吃的和用的东西,冯谖心想:“孟尝君对我这么好,我一定要找机会报答他!”

有一次,孟尝君派冯谖到薛地去讨债,冯谖就假装是孟尝君下的命令,叫所有欠孟尝君钱的人不用还钱,替孟尝君买了个“义”的好名声!而孟尝君却不知是为其好,并怪罪冯谖。

后来孟尝君被齐王国君解除了相国的官位,回到薛地去住的时候,薛地的人民都热烈地欢迎孟尝君。人们带着老人,甚至连孩子也抱了出来,出城百里相迎。孟尝君笑道:“先生给我买的‘义’,我看到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门庭若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旷日持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四分五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食不甘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扶老携幼

B. 有哪些成语出自《战国策》及出处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一尘不染——圣人具有三者之德,而无一尘之累.
大庭广众——以敞大众.
两败俱伤——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南辕北辙——犹至楚而北行也.
亡羊补牢——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曰:今日不出,明日
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羽毛未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引锥剌股——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足.
门庭若市——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反璞归真——颜斶知足矣,归反于璞,则终身不辱也.
狡兔三窟——狡兔有叁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
窟.
狐假虎威——虎得狐,狐曰:子勿敢食我,天帝使我长百兽,字若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
行,子随我后,百兽见我敢有不走者?虎以为然,遂与之偕行,兽见皆走,虎不知兽之畏
己,以为畏狐也.
惊弓之鸟——弓弦响,惊密林之鸟.
安步当车 《战国策·齐策四》
不遗余力 《战国策·赵策》
不翼而飞 《战国策·秦策》
侧目而视 《战国策·秦策》
反璞归真 《战国策·齐策》
高枕无忧 《战国策·魏策一》
汗马功劳 《战国策·楚策》
狐假虎威 《战国策·楚策一》
画蛇添足 《战国策·齐策二》
挥汗成雨 《战国策·齐策一》
狡兔三窟 《战国策·齐策四》
门庭若市 《战国策·齐策一》
亡羊补牢 《战国策·楚策四》

请及时采纳

C.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及解释

我补充一些有出处的,有解释:
安步当车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用慢步行走当做坐车。《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不遗余力 ——不遗余力的意思: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
不翼而飞——比喻物品突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战国策·秦策三》:“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侧目而视 ——形容憎恨或畏惧而又愤恨;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易误解为尊敬。《战国策·秦策一》“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
反璞归真 ——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战国策. 齐策》记载: “反璞归真, 则终生不辱”高枕无忧 ——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也比喻放松警惕。《战国策·齐策四》:“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汗马功劳 ——比喻征战劳苦。原指在战争中立下的大功劳。现泛指大的功劳。《战国策·楚策》
狐假虎威 ——用来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战国策·楚策一》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战国策·齐策二》
挥汗成雨—— 挥:洒,泼。形容人多。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也形容出汗多。《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狡兔三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险,你只有一处安身之所,不能高枕无忧啊。《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门庭若市——指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战国策·齐策一》的:“群臣进谏,门庭若市。”亡羊补牢——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D.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惊弓之鸟、安步当车、不遗余力、不翼而飞、反璞归真、高枕无忧、汗马功劳、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挥汗成雨、狡兔三窟、门庭若市、亡羊补牢 。
1、惊弓之鸟
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出自:战国·佚名《战国策·楚策四》:“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翻译:滥用武力的军队容易动,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
示例:绍闻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一回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2、安步当车
解释: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出自:战国·佚名《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翻译:晚点吃饭等饿了再吃就会觉得美味,慢步走不累而且平稳就象车一样,不求有多好,只要没作错什么就是好,一直保持清静,这样是自己最喜欢的娱乐方式。
示例:每日到局只要把照例的公事办完,立刻回公馆吃饭,一到下午,便一个人安步当车,出门逍遥自在去了。 ——清·李宝嘉《中国现在记》第七回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中性,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
3、不遗余力
解释:遗:留;余力:剩下的力量。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出自:战国·佚名《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翻译:秦国攻打我国,把所有的力量全部使出来,必然会感到疲倦然后回去。
示例:委员和事,调停惟赖孔方;绅士责言,控诉不遗余力。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回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全力以赴。
4、门庭若市
解释:庭:院子;若:象;市:集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出自:战国·佚名《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翻译:许多臣民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口和院子里好像闹市一样。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家庭、商业、服务场所。
5、高枕无忧
解释: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出自:战国·佚名《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翻译:侍奉秦国,楚国和韩国一定不敢行动,没有楚韩的担忧,大王就可以无忧无虑,国家必须不担心了。”
示例:孔明已死,我等皆高枕无忧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
翻译:孔明已经死了,我们都高枕无忧了。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用于劝告、指责等场合。

E.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有哪些

  1. 扺掌而谈《战国策·秦策一》:“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

  2. 交浅言深《战国策·赵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3. 肩摩毂击《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4. 痛入骨髓《战国策·燕策三》:“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5. 卧不安席《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6. 画蛇添足《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

  7. 狐假虎威《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8. 南辕北辙《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9. 伤弓之鸟《战国策·楚策四》;《晋书·苻生载记》:“伤弓之鸟,落于虚发。”

  10. 兵临城下《战国策·齐策二》:“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11. 无可奈何《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弛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史记·周本纪》:“祸成矣,载可奈何。”

  12. 前倨后恭《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13. 三人成虎《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14. 狡兔三窟《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兔其死耳。”

  15. 悬梁刺股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

  16. 倚门倚闾《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17. 安然无恙《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18. 亡羊补牢《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19. 惊弓之鸟《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20. 纵横捭阖汉·刘向《战国策序》:“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鬼谷子·捭阖》:“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21. 安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22. 公子王孙《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

  23. 王孙公子《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

  24. 图穷匕见《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25. 犬兔俱毙《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

  26. 不自量力《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27. 自不量力《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28. 同甘共苦《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29. 城北徐公《战国策·齐策一》:“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0. 百发百中《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31. 旷日持久《战国策·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32. 门庭若市《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3. 忧国忧民《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34. 国富兵强《韩非子·定法》:“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强。”《战国策·齐策四》:“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35.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36.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

  37. 随踵而至《战国策·齐策三》:“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

  38. 得寸进尺《老子·道德经》:“不敢进寸而退尺。”《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39. 左支右绌《战国策·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40.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西汉·刘向《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

  41. 羽毛未丰《战国策·秦策一》:“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42. 寝食不安《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43. 挥汗成雨《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44. 摩肩接踵《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宋史·李显忠传》:“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45.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46. 远交近攻《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47. 见兔顾犬《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48. 比比皆是《战国策·秦策一》:“犯白刃,蹈煨炭,断死于前者,比是也。”宋·包拯《请救济江淮饥民疏》:“年亢旱,民食艰阻,流亡者比比皆是。”

  49. 田父之功《战国策·齐策三》:“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50. 大璞不完《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

  51. 不遗余力《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

  52. 犹豫不决《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周书·贺拔胜传》:“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

  53. 百步穿杨《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54. 白虹贯日《战国策·魏策四》:“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55. 贸首之仇《战国策·楚策二》:“甘茂与樗里疾,贸首之仇也。”

  56. 折冲尊俎《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于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57. 抱怨雪耻《战国策·燕策·乐毅报燕王书》:“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

  58. 干将莫邪《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曰)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

  59. 米珠薪桂《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60. 天府之国《战国策·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61. 胡服骑射《战国策·赵策二》:“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62. 积羽沉舟《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63. 寝不安席《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64. 旷日弥久《战国策·赵策三》:“太子丹曰:‘太傅这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

  65. 两虎相斗《战国策·秦策二》:“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史记·春申君列传》:“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

  66. 排难解纷《战国策·赵策三》:“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67. 以一当十《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68. 高枕无忧《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69. 四分五裂《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

  70. 门闾之望《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71. 曾母投杼《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

  72. 合从连衡《战国策·秦策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73. 挥汗如雨《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74. 比肩而立《战国策·齐策三》:“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

  75. 招贤纳士《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76. 甘苦与共《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77. 被山带河《战国策·楚策一》:“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

  78. 接踵而至《战国策·齐策三》:“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

  79. 势不两立《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80. 首身分离《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

  81. 图穷匕首见《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82. 一举成名《战国策·秦策》:“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 唐·韩愈《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遇其党必曰:‘非我之才,维吾舅之私。’”。”

  83. 积少成多《战国策·秦策四》:“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汉书·董仲舒传》:“聚少成多,积小致巨。”

  84. 长驱直入《战国策·燕策二》:“轻卒锐兵,长驱至国。”汉·曹操《劳徐晃令》:“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直入敌围者也。”

  85. 反璞归真《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86. 披坚执锐《战国策·楚策一》:“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史记·项羽本纪》:“夫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

  87. 前功尽弃《战国策·西周策》:“公之功甚多,今公又以秦兵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

  88. 天崩地坼《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89. 天崩地裂《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90. 早出晚归《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

  91. 北宫婴儿《战国策·齐策四》:“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92. 扶老携幼《战国策·齐策四》:“夫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93. 归真反璞《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94. 时不可失《战国策·秦策四》:“臣闻敌不可易,时不可失。”

  95. 委肉虎蹊《战国策·燕策三》:“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96. 曾参杀人《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


F. 《战国策》中的成语及由来简介

百步穿杨、比比皆是、侧目而谈、抵掌而淡、前倨后恭、曾参杀人、两虎相斗、远交近攻、积少成多、未路之难。

G.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和俗语,带解释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如:门闾之望(父母对子女的期望)、顾犬补牢(比喻事情出了版差错,宜立刻补救)、门庭权若市(厅堂热闹得像市集一样)、狐假虎威(比喻弱小的人仗这强大的人给自己打气)、画蛇添足(比喻多余的做法)、鹬蚌相争(比喻两败俱伤的竞争)、惊弓之鸟(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等
出自《战国策》的俗语,如: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同比喻事情出了差错,宜立刻补救也不算迟);宁为鸡口,无为牛(宁可在小的地方独立自主,也不能到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很辛苦的,记得加点分,谢谢)

H. 战国策成语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一尘不染——圣人具有三者之德,而无一尘之累。
大庭广众——以敞大众。
两败俱伤——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南辕北辙——犹至楚而北行也。
亡羊补牢——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曰:今日不出,明日
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羽毛未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引锥剌股——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足。
门庭若市——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反璞归真——颜斶知足矣,归反于璞,则终身不辱也。
狡兔三窟——狡兔有叁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
窟。
狐假虎威——虎得狐,狐曰:子勿敢食我,天帝使我长百兽,字若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
行,子随我后,百兽见我敢有不走者?虎以为然,遂与之偕行,兽见皆走,虎不知兽之畏
己,以为畏狐也。
惊弓之鸟——弓弦响,惊密林之鸟。
安步当车 《战国策·齐策四》
不遗余力 《战国策·赵策》
不翼而飞 《战国策·秦策》
侧目而视 《战国策·秦策》
反璞归真 《战国策·齐策》
高枕无忧 《战国策·魏策一》
汗马功劳 《战国策·楚策》
狐假虎威 《战国策·楚策一》
画蛇添足 《战国策·齐策二》
挥汗成雨 《战国策·齐策一》
狡兔三窟 《战国策·齐策四》
门庭若市 《战国策·齐策一》
亡羊补牢 《战国策·楚策四》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