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相对应成语
㈠ 与诸葛亮相关的成语
鞠躬尽瘁、兢兢业业、一心一意、诲人不倦、一丝不苟
一、鞠躬尽瘁
白话内释义: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容力。
朝代:三国·蜀
作者:诸葛亮
出处:《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翻译:微臣一定竭尽心力,就算是死也在所不惜
二、兢兢业业
白话释义: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朝代:清
作者:曹雪芹
出处:《红楼梦》第十四回:于是宁府中人才知凤姐厉害,自此俱兢兢业业,不敢偷安
翻译:于是宁府中人才知凤姐厉害,自此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不敢偷安
三、一心一意
白话释义:心思、意念专一。
朝代:近代
作者:裴松之
出处: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翻译:心思、意念专一,做事正直,不会三心二意
四、诲人不倦
白话释义: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朝代:春秋
作者:孔子
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孔子说:你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
五、一丝不苟
白话释义: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朝代:清
作者:吴敬梓
出处:《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翻译:上司访知,见世叔办事认真,升迁就在指日
㈡ 用什么成语来形容诸葛亮
神机妙算、鞠躬尽瘁、足智多谋、了如指掌、见多识广
㈢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有哪些
七擒七纵擒:捉拿;纵:放。比喻有收有放地控制对方。传说诸葛亮南征孟获,七次捉了他又都把他放掉,最后使孟获真正心服,不再背叛。现在多指善于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悦诚服。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后用来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语出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意寓不追求名利。不追逐名利与享受,表明高尚的志趣。 集思广益出自诸葛亮《诸葛丞相集》:“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思:思想,意见;广:增广;益:好处。集中众人的意见和智慧,可以收到更大更好的效果。 强词夺理强词:强辩;夺:争。进行强辩,无理硬说有理。《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三个臭皮匠,当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凡事只要大家一起商量,就能想出好办法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后出师表》。小心谨慎,不辞劳苦,竭尽全力,到死为止。 三顾茅庐出自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旧时文人常用于感激国君对自己的知遇之情。后比喻真诚实意地邀请别人。
㈣ 描写诸葛亮的成语有哪些
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鞠躬尽瘁 如鱼得水 思贤如渴 七擒七纵 龙盘虎踞 空城计 既生瑜,何生亮 集思广益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伏龙凤雏 汉贼不两立
俭以养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轻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盖世无双 如鱼得水
思贤如渴 七擒七纵 龙盘虎踞 空城计 既生瑜,何生亮 集思广益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汉贼不两立 俭以养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轻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成败利钝;凌上虐下;虎踞龙盘;
不知所云;闭门思过;不求闻达;豺狼之吻;方寸已乱;伏龙凤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龙蟠虎踞;龙盘虎踞;力排众议;苟全性命;盖世无双;肝心若裂;汉贼不两立;七擒七纵;如虎添翼;开诚布公;空城计;龙骧虎视;计日而待;集思广益;俭以养德;思贤如渴;所向无敌;我心如秤;临危受命;三顾茅庐;如鱼得水;任重才轻;妄自菲薄;危急存亡 ;上楼去梯;识时务者为俊杰;胸中鳞甲;游辞巧饰;作奸犯科;坐以待毙;众难群移 集思广益 凌上虐下;虎踞龙盘;不知所云;闭门思过;不求闻达;草庐三顾;豺狼之吻;淡泊明志;方寸已乱;伏龙凤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龙蟠虎踞;龙盘虎踞;力排众议;苟全性命;盖世无双;肝心若裂;汉贼不两立;七擒七纵;如虎添翼;开诚布公;空城计;龙骧虎视;计日而待;集思广益;俭以养德;思贤如渴;我心如秤;临危受命;三顾茅庐;如鱼得水;任重才轻;妄自菲薄;危急存亡 ;上楼去梯;识时务者为俊杰;游辞巧饰;坐以待毙;众难群移 作奸犯科;所向无敌;胸中鳞甲;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伏龙凤雏 汉贼不两立 俭以养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轻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
㈤ 形容诸葛亮聪明的成语25个
你好!
足智多谋 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别具慧眼 慧:聪明,有才智。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
聪明绝世 聪明到了极点,无人能与之相比。
慧心妙舌 聪明的心灵,巧妙的口才。
七窍玲珑 形容聪明灵巧。相传心有七窍,故称。
颖悟绝伦 颖悟:聪颖。绝伦:超过同辈。聪明过人。
聪明睿智 指聪颖明智。
通儒达士 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聪明一世 表示一个人一辈子聪明。
精明强干 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口齿伶俐 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雄才大略 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
策无遗算 所出的谋略周密准确,没有遗漏失算之处。
宏才大略 杰出的才能和谋略。
神谟庙算 指神奇的谋略和计划。
熊韬豹略 比喻高妙的用兵谋略。
材高知深 材:通“才”。知:通“智”。才能出众,智慧高超。
超超玄著 超超:形容高超;玄:微妙;著:明显。言论、文辞高妙明切。
文经武略 经世的文才和军事谋略。
神机妙算 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谋无遗谞 遗谞:才智不足之处。所设计谋没有不足之处。形容计谋周密,十分稳妥。
机变如神 机变:机智、权变。机智权变,神奇莫测。
远见卓识 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
踔绝之能 踔绝:高超。高超的本领、才能。
神通广大 神通:原是佛家语,指神奇的法术。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洞幽烛微 洞:洞察;幽:深远;烛:照亮;微:微末,精细处。形容目光锐利,能洞察事物幽深细微之处。
计深虑远 计:计谋。虑:考虑。计谋想得很深远。
见机而行 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临机应变 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 玲珑剔透 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
高瞻远瞩 瞻:视,望;瞩:注视。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希望对你有帮助。
㈥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5个)
1。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神机妙算。
这个……故事很多。
3。欲擒故纵。
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及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将他也放了回去。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这次,汉营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他们认为大家远涉而来,这么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是像开玩笑一样。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孟获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半夜时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于是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之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这回孟获却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待机而发。一天,忽有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不料这次他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孔明知他这次肯定还是不会服气,再次放了他。孟获带兵回到营中。他营中一员大将带来洞主杨峰,因跟随孟获亦数次被擒数次被放,心里十分感激诸葛亮。为了报恩,他与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汉营。孟获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再来战。这次,孟获回去后不敢大意,蜀军大举南征,孔明用计挑拨离间,使高定杀了雍闿、朱褒,提着两人首级来降,永昌之危遂解。太守王伉迎孔明入城,守将吕伉献上“平蛮指掌图”,孔明大喜,以吕凯为向导官,深入蛮境。正待出兵,忽报天子差使者前来犒军,乃为马谡。
孔明问马谡怎样才能平定南蛮造反。马谡说蛮人反复无常,必须令其心服才行。孔明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孔明大败南蛮的三洞元帅后,又布下伏兵,让王平、关索诱敌。二人假装战败,引南蛮王孟获入峡谷,再由张嶷、张翼两路追赶,王平、关索回马夹攻。孟获抵挡不住,被魏延生擒活捉。
孟获不服,要与孔明再战,若再被擒才服。孔明便放他回去。
孟获在泸水扎寨,请两洞元帅相助,他怕中孔明计谋,只守不战,要等天热后让蜀军自行退兵。
孔明令军士在树林中扎寨以避暑热,又令马岱领三千兵从沙河口渡河,绕到蛮兵后方,断蛮兵粮草,还招降了两洞元帅作为内应。
孟获坚守泸江天险,以为万无一失,每天饮酒取乐。蜀将马岱半夜渡泸水,夺了元帅董荼那的粮草,绝断了夹山粮道,孟获得报大怒,令武士重打董荼那一百大棍,免其一死。
董荼那心怀怨恨,趁孟获大醉,纠集手下将孟获绑了见孔明。孟获仍是不服,孔明让孟获看过蜀营的精兵粮草后,孟获仍是不服,便又将他释回。
孟获对弟弟孟优说,我们已知蜀军军情,你领百余精兵去向孔明献宝,藉机杀了孔明。
孔明问马谡是否知道孟获的阴谋,马谡笑着将孟获的阴谋写于纸上。孔明看后大笑,命人在酒内下药,让孟优等蛮人吃喝。
当夜,孟获带三万兵冲入军中要捉孔明,进帐才知上当,孟优等蛮兵全部烂醉如泥。魏延、王平、赵云又分兵三路杀来,蛮兵大败,孟获一人逃往泸水。
孟获在泸水被马岱扮成蛮兵的士兵截获,押见孔明。孟获说这次是弟弟孟优饮酒误事,仍不服气。于是孔明第三次放了他。
孟获为了报仇,借了十万牌刀獠丁军,来战蜀兵。孟获穿犀皮甲,骑赤毛牛。牌丁兵赤身裸体,涂着鬼脸,披头散发,像野人般朝蜀营扑来。孔明却下令关闭寨门不战,等待时机。
等到蛮兵威势已减,孔明出奇兵夹击,孟获大败,逃到一棵树下,见孔明坐在车上,冲过去便要捉拿,不料却掉入陷坑里反被擒获。孟获仍然不服,孔明又一次放他回去。
孟获躲入秃龙洞求援,银冶洞洞主杨锋感激日前孔明不杀其族人之恩,在秃龙洞捉了孟获,送给孔明。孟获当然不服,要再与孔明于银坑洞决战,孔明又放了他。
孟获在银坑洞召集千余人,又叫妻弟去请能驱赶毒蛇猛兽的木鹿大王助战,正在安排要与蜀军决战之时,蜀军已到洞前。孟获大惊,妻子祝融氏便领兵出战。
祝融氏用飞刀伤了蜀将张嶷,活捉了去,又用绊马索绊倒马忠一起捉了去。第二天,孔明也用计捉了祝融氏,用她换回了张嶷、马忠二将。
孟获要木鹿大王出战。木鹿骑着白象,口念咒语,手里摇着铃铛,赶着一群毒蛇猛兽向蜀军走去。
孔明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木制巨兽,口里喷火,鼻里冒烟,吓退了蛮兵的怪兽,占了孟获的银坑洞。
第二天,孔明正要分兵缉擒孟获忽得报,说孟获的妻弟将孟获,带往孔明寨中投降,孔明知道是假降,一声令下全部拿下,并搜出每人身上的兵器。孟获不服,说假如能擒他七次,他才真服。孔明于是又放了他。
孟获又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与孔明决战。孔明用油车火药烧死了无数蛮兵,孟获第七次被擒,才真心投降。
孔明见蛮地已平,班师回国。行至泸水,狂风暴雨大作,兵马不能过河。当地土人说是鬼怪冤魂作怪。孔明在泸水边祭祀亡灵,放声大哭。泸水才变得平静,大军方能渡河而回。
大军回到成都,后主刘禅出城三十里迎接。刘禅与孔明并车而行,设太平筵,重赏三军。从此每年有三百多个邻邦向蜀国进贡。
三国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三国演义》取材于三国历史,这里选取的是一些和诸葛亮有关的故事。
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这木鹿大王之营极为偏僻,孔明带兵前往,一路历尽艰险,加上蛮兵使用了野兽入战,使汉兵败下阵来。这之后汉兵又碰上了几处毒泉,使情况变得更为不妙。幸亏不久孔明得到伏波将军及孟获兄长孟节指点,他们才安全回到大营。回营后,孔明造了大于真兽几倍的假兽。当他们再次与木鹿大王交战时,木鹿的人马见了假兽十分害怕不战自退了。这次孟获心里虽仍有不服,但再没理由开口了,孔明看出他的心思,仍旧放了他。孟获被释后又去投奔了乌戈国,这乌戈国国王兀突骨拥有一支英勇善战的藤甲兵,所装备的藤甲刀枪不入。孔明对此却早有所备,他用火攻将乌戈国兵士皆烧死于一山谷中。孟获第七次被擒,孔明故意要再放了他。孟获忙跪下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
4。鞠躬尽瘁。
5。死而后已。
6.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㈦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6个
1、草庐三顾:
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专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2、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3、三顾茅庐:顾属: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4、七纵七禽:亦作“七纵七擒”。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
5、摇鹅毛扇:传说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军师也多执羽扇。因以“摇鹅毛扇”比喻出谋画策。
6、阿斗太子: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此人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指懦弱无能的人
㈧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1、三顾茅庐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开诚布公
【拼音】: kāi chéng bù gōng
【解释】: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㈨ 写出几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尽皆在此,随意取用。
〖按兵束甲〗 成语典故: 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案兵束甲〗 成语典故: 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阿斗太子〗 成语典故: 丈夫是个阿斗太子,哪怕你是诸葛亮,也只好叹口气。 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
〖半筹莫展〗 成语典故: 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
〖八攻八克〗 成语典故: 北敌势方强,娄师德八遇八克;南蛮心未服,诸葛亮七纵七擒。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
〖闭门思愆〗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来敏传》“坐事去职”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
〖比居同势〗 成语典故: 树叶强大,比居同势,各结朋党,竞进憸人。 三国·蜀·诸葛亮《兵要》
〖八面驶风〗 成语典故: 八面驶风,左右逢源,真乃诸葛亮也。 老舍《神拳》第三幕
〖闭门思过〗 成语典故: 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 《汉书·韩延寿传》自谓能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三国·蜀·诸葛亮《黜来敏教》
〖不求闻达〗 成语典故: 不求闻达于诸候。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不知所言〗 成语典故: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不知所云〗 成语典故: 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成败利钝〗 成语典故: 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迟回观望〗 成语典故: 上孜孜图治,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皆以从前言事诸葛亮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相率以言为戒耳。 《清史稿·李森先传》
〖除患宁乱〗 成语典故: 除患宁乱,克复旧都。 三国·蜀·诸葛亮《后主出军诏》
〖草庐三顾〗 成语典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豺狼之吻〗 成语典故: 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
〖淡泊明志〗 成语典故: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
〖德薄任重〗 成语典故: 德薄任重,惨惨忧虑。 三国·蜀·诸葛亮《坐上与杜微书》
〖顶头上司〗 成语典故: 邹韬奋《抗战以来·“诸葛亮”和“阿斗”搏斗》:“对于我们的‘顶头上司’,也以极诚恳的态度,商量挽救这一个文化堡垒的办法。”
〖二三其节〗 成语典故: 语曰奕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而二三其节,可以摧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
〖二桃三士〗 成语典故: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
〖方寸已乱〗 成语典故: 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伏龙凤雏〗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裴松之注引《襄阳记》
〖非学无以广才〗 成语典故: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负阻不宾〗 成语典故: 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固壁清野〗 成语典故: 社客(崔社客)宿将多谋,诸葛亮城各自保,固壁清野。 《北齐书·李浑传》
〖苟全性命〗 成语典故: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肝心若裂〗 成语典故: 腾用伤悼,肝心若裂。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豪杰并起〗 成语典故: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虎踞龙盘〗 成语典故: 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晋·吴勃《吴录》高城新筑压长川,虎踞龙盘气色全。 唐·雍陶《河阴新城》诗
〖好尚不同〗 成语典故: 人各有好尚。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
〖汉贼不两立〗 成语典故: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军不血刃〗 成语典故: 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 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成语典故: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鞠躬尽力〗 成语典故: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成语典故: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积功兴业〗 成语典故: 《意林》傅子曰:‘诸葛亮诚一时之异人也,治国有分,御军有法,积功兴业,事得其机。 卷五引晋·杨泉《物理论》
〖计日而待〗 成语典故: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积思广益〗 成语典故: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集,亦作“积”。
〖进贤进能〗 成语典故: 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器》
〖俭以养德〗 成语典故: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俭以养廉〗 成语典故: 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继之以死〗 成语典故: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开诚布公〗 成语典故: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
〖枯鱼得水〗 成语典故: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跨州连郡〗 成语典故: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蒙尘〗 成语典故: 主上蒙尘。 《三国志·诸葛亮传》
〖木牛流马〗 成语典故: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命世之英〗 成语典故: 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 《三国志·蜀志·邓芝传》
〖民殷国富〗 成语典故: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龙蟠虎踞〗 成语典故: 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晋·吴勃《吴录》
〖力排众议〗 成语典故: 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理所不容〗 成语典故: 且冲与扶风王言,显彰宣帝之短,对子毁父,理所不容。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
〖凌上虐下〗 成语典故: 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于东城,为笑千载,皆不以义,凌上虐下故也。 《三国志·魏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
〖陵上虐下〗 成语典故: 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裴松之引诸葛亮集
〖临危受命〗 成语典故: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难以逆料〗 成语典故: 凡事如是,难以逆料。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难以预料〗 成语典故: 凡事如是,难以逆料。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囊中取物〗 成语典故: 孔明大笑曰:‘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 《三国志通俗演义·诸葛亮二擒孟获》
〖偏安一隅〗 成语典故: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情见乎言〗 成语典故: 谓为信然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志气所存,既已定于其始矣。”
〖七擒七纵〗 成语典故: 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迁善黜恶〗 成语典故: 考黜之政,谓迁善黜恶。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考黜》
〖弃邪从正〗 成语典故: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
〖弃邪归正〗 成语典故: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
〖去邪归正〗 成语典故: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
〖亲贤远佞〗 成语典故: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尔其尊师重傅,亲贤远佞,非道勿履,非礼勿行。 唐·韩愈《顺宗实录》卷三
〖跷足而待〗 成语典故: 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 三国·蜀·诸葛亮《劝将士勤功己阙教》
〖七纵七禽〗 成语典故: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七纵七擒〗 成语典故: 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擒纵自如〗 成语典故: 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如虎生翼〗 成语典故: 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矣。 《三国演义》第三九回
〖如虎添翼〗 成语典故: 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臂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 三国·蜀·诸葛亮《心书·兵机》
〖人心如秤〗 成语典故: 我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 三国·蜀·诸葛亮《书》
〖如鱼得水〗 成语典故: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使法量功〗 成语典故: 是故先王之治国也,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 《韩非子·明法》良将之为政也,使人择这,不自举;使法量功,不自度。 三国·蜀·诸葛亮《兵要》
〖三顾草庐〗 成语典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成语典故: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毛泽东《组织起来》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成语典故: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毛泽东《组织起来》
〖三顾茅庐〗 成语典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事后诸葛亮〗 成语典故: 不是我事后诸葛亮,决定拉武装时我就说过,我们不拉出去,郭忠还可以存在,因为引不起小岛的注意。 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二章
〖社稷之器〗 成语典故: 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三国·蜀·诸葛亮《又称蒋琬》
〖十命可受〗 成语典故: 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三国志·蜀志·李严传》注引诸葛亮答言书
〖受命于危难之间〗 成语典故: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上楼去梯〗 成语典故: 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示?’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深入不毛〗 成语典故: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食少事繁〗 成语典故: 先是,亮(诸葛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许)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 《晋书·宣帝纪》
〖识时务者为俊杰〗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
〖事无大小〗 成语典故: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委萧瑀以庶政,事无大小,莫不关掌。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五
〖事无巨细〗 成语典故: 政事无巨细咸于亮。 《三国志·诸葛亮传》
〖视微知著〗 成语典故: 君子视微知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
〖视微知着〗 成语典故: 君子视微知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
〖思贤如渴〗 成语典故: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所向无敌〗 成语典故: 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三国蜀·诸葛亮《心书》《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士风劲勇,所向无敌。 注引《江表传》
〖芟夷大难〗 成语典故: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圣主垂衣〗 成语典故: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葛亮乾坤。 语出《易·系辞下》
〖舌战群儒〗 成语典故: 诸葛亮舌战群儒。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
〖受制于人〗 成语典故: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推诚布公〗 成语典故: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
〖畏敌如虎〗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卷三十五
〖危急存亡〗 成语典故: 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危急存亡之交〗 成语典故: 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危急存亡之时〗 成语典故: 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位极人臣〗 成语典故: 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 三国·蜀·诸葛亮《答李严书》
〖万全之计〗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亲待亚于诸葛亮”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威刑不肃〗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璋暗弱,自焉已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 裴松之注引《蜀记》
〖我心如秤〗 成语典故: 《冯堂书钞》我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 卷三七引诸葛亮《杂言》
〖威仪不肃〗 成语典故: 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诸葛亮已下则独擅一榻,项枕卧语,无所为屈。 《三国志·蜀志·简雍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成语典故: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诸葛亮集》
〖妄自菲薄〗 成语典故: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胸有鳞甲〗 成语典故: 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三国志·蜀志·陈震传》
〖胸中鳞甲〗 成语典故: 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三国志·蜀志·陈震传》
〖应变将略〗 成语典故: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游辞巧饰〗 成语典故: 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
〖元恶未枭〗 成语典故: 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挹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义结金兰〗 成语典故: 《太平御览》张温英才镶玮,拜中郎将,聘蜀与诸葛亮义结金兰之好焉。 引《吴录》
〖应机权变〗 成语典故: 若孝文卑辞匈奴,先主优与吴盟,皆应权通变,弘思远益,非匹夫之为忿者也。 三国·蜀·诸葛亮《绝盟好议》
〖一箭之地〗 成语典故: 放我一箭之地,埋锅造饭去。 元·无名氏《诸葛亮博望烧屯》第三折
〖应权通变〗 成语典故: 诏策亮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昔孝文卑辞匈奴,先帝优与吴盟,皆应权通变,弘思远益,非匹夫之为忿者也。 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
〖以弱毙强〗 成语典故: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
〖以柔克刚〗 成语典故: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
〖以柔制刚〗 成语典故: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
〖以弱制强〗 成语典故: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
〖扬武耀威〗 成语典故: 臣已有退诸葛亮之计。不用魏军扬武耀威,蜀兵自然走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犹鱼得水〗 成语典故: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与亮情好日密,自以为犹鱼得水也。 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先主志》
〖鱼游沸鼎,燕巢飞幕〗 成语典故: 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夕矣。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戒备》
〖鱼游沸釜,燕处危巢〗 成语典故: 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夕矣。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戒备》
〖摇羽毛扇〗 成语典故: 小说和戏剧上的诸葛亮,几百年来在群众中,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形象,即所谓摇羽毛扇的人物。 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
〖引喻失义〗 成语典故: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诛暴讨逆〗 成语典故: 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救大乱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
〖志存高远〗 成语典故: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三国·诸葛亮《勉侄书》)
〖坐而待毙〗 成语典故: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语出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陟罚臧否〗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作奸犯科〗 成语典故: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众难群疑〗 成语典故: 群疑满腹,众难塞胸。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众难群移〗 成语典故: 群疑满腹,众难塞胸。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志虑忠纯〗 成语典故: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中情烈烈〗 成语典故: 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悉人饥寒,此万夫之将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卷一
〖诛凶殄逆〗 成语典故: 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教大乱之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
〖诛凶讨逆〗 成语典故: 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教大乱之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
〖坐以待毙〗 成语典故: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斟酌损益〗 成语典故: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㈩ 用什么成语可以用来形容诸葛亮
神机妙算、足智多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料事如神
一、神机妙算
【解释】: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出自】:(周)瑜:‘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孔明的惊人机智,巧妙计谋,我不如他。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妙计、神机妙术、锦囊妙计、料事如神、妙算神机、足智多谋、能掐会算、用兵如神
【反义词】束手无策、机关算尽、无计可施
二、足智多谋
【解释】: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出自】: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
这个人善于料事和用计,可以和他一起做事。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老谋深算、运筹帷幄、聪明睿智、老奸巨滑、深谋远虑、智谋过人、神机妙算、大智若愚、诡计多端
【反义词】束手无策、愚不可及、一筹莫展、不可奈何、冥顽不灵、愚昧无知
三、鞠躬尽瘁
【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自】:臣只有一片愚忠,鞠躬尽瘁。 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死而后已、忠心耿耿、积劳成疾、鞠躬尽力、全心全意、呕心沥血、赤胆忠心
四、死而后已
【解释】: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士应该具有坚毅宏大的品格;因为士要把实行和弘扬仁道作为自己人生的使命,为此要奋斗终生,死而后已。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鞠躬尽瘁、全心全意、摩顶放踵、鞠躬尽力
【反义词】虚度年华、半途而废
五、料事如神
【解释】:料:预料。预料事情象神仙一样准确。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出自】:我又不能料事如神,除了硬挺之外,总不免要吃点小亏。 清·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四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明见万里、先见之明、料敌如神、不出所料、未卜先知、心中有数、神机妙算、断事如神、用兵如神
【反义词】防不胜防、鼠目寸光、不可揣度、臆则屡中、目光如豆、出人意料、不可捉摸、事出不意、胡言乱语、愚昧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