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比喻成熟低调成语

比喻成熟低调成语

发布时间: 2021-01-24 20:07:43

『壹』 形容低调的成语有哪些

  1. 不骄不躁(bùjiāobù zào):不骄傲,不急躁。

  2. 功成不居(gōng chéngbù jū):任其自然存在回,不去占为答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3. 不亢不卑(bù kàngbù bēi):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4. 长揖不拜(zhǎng yī bù bài):对长者或尊者只弯腰行拱手礼,不跪拜磕头。

  5. 不露圭角(bù lù guī jiǎo):喻才干不外露。

  6. 不露锋芒(bù lù fēng máng):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贰』 形容一个人很厉害但不张扬,很低调有什么词语或成语

默默无闻
深藏不露
藏龙卧虎
卧虎藏龙
高深
隐士
幽深

『叁』 形容低调 成语

虚怀若谷
xū huái ruò gǔ
【解释】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版容十分谦虚,权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出处】《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褒义。多用来形容人非常谦虚。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辨形】若;不能写作“苦”。

【近义词】谦虚谨慎、大智若愚

【反义词】自高自大、目空一切

【例句】敬爱的总理对群众诚恳热情;~;使每个见过他的人都深受感动。

『肆』 形容低调有实力的成语 形容低调有实力的诗句

1、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心。——北宋 徐庭筠《咏竹》

白话译文:还没有从土里生长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节一节的了,即使生长到很高的的高度也保持虚心谦卑的态度。

2、不露锋芒[ bù lù fēng máng ]

基本释义:锋芒:比喻锐气或才干。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器,不露锋芒。”

白话译文:寇准能断大事,不拘泥于小事情;有干大事的才能,但不显露出才干。

3、大智若愚[ dà zhì ruò yú ]

基本释义:也说大智如愚。形容聪明的人,不炫耀自己,从表面看好像很愚笨。

出处:宋·苏轼《贺欧阳修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白话译文: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像很胆怯的样子,有大智慧的人表面看好像很愚笨。

4、不露圭角[ bù lù guī jiǎo ]

基本释义: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出处: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遇人浑浑,不见圭角。”

白话译文:遇到人都显得浑浑噩噩的,才干不外露。

5、虚怀若谷[ xū huái ruò gǔ ]

基本释义:胸怀像山谷那样的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谷:山谷。

出处:战国 老子《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白话译文:纯朴得好像未经雕琢,旷达得好像高山空谷 。

『伍』 形容很低调的成语

形容低调成语:
不露圭角 不露锋芒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虚怀若谷
不矜不伐 不卑不亢 戒骄戒躁 不骄不躁 功成不居
一谦自益 益谦亏盈 谦虚谨慎 不亢不卑 长揖不拜

『陆』 形容很低调的成语

不露锋芒 锋芒:比喻锐气或才干。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寇准)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器,不露锋芒。”
不露锋铓 比喻才干不外露。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寇准)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器,不露锋芒。”
不露圭角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出处: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遇人浑浑,不见圭角。”
藏龙卧虎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出处: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锋芒不露 锋芒:刀剑的尖端,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或心机;露:显露。有才干或心机却不外露。形容满腹才干或心机,表面上看不出来。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补》:“宋寇准拜相时,朝廷所下诏书有:‘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圭角不露 圭角:圭之锋芒有棱角。指深沉不露锋芒。
出处:《礼记·儒行》“毁方而瓦合”汉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晦迹韬光 晦、韬:隐藏;迹:踪迹;光:指才华。指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不使外露。
出处:《隋书·薛道衡传》:“粤若高祖文皇帝,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韬神晦迹则紫气腾天。”
潜光匿曜 隐藏光采。常指隐居。同“潜光隐耀”。
弢迹匿光 指隐藏行迹与光采,不使外露。
出处: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彭越观时,弢迹匿光,人具而瞻,翼尔鹰扬。”
韬光晦迹 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韬光敛迹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晦迹”。
韬光灭迹 指隐藏自己行迹,不使外人得知。
韬光养晦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韬光隐晦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养晦”。
韬光隐迹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晦迹”。
韬光用晦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养晦”。
韬光韫玉 隐匿光采,韫藏宝玉。比喻隐藏才华,不露光芒。
出处:《隶释·汉小黄门谯敏碑》:“君商时度世,引己倍权,守静彻冗,韬光韫玉,以远悔咎。”
韬晦之计 韬:把才华隐藏起来;晦: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韬神晦迹 指隐藏踪迹。
卧虎藏龙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出处: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养晦韬光 指隐藏行迹和才能,不露锋芒。
隐迹埋名 隐藏行踪、埋没名姓以求不使人知。
遵时养晦 遵:遵循,按照;时:时势;晦:隐藏。原为颂扬周武王顺应时势,退守待时。后多指暂时隐居,等待时机。
出处:《诗经·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遵养时晦 遵:遵循,按照;时:时势;晦:隐藏。原为颂扬周武王顺应时势,退守待时。后多指暂时隐居,等待时机。
出处:《诗经·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真人不露相 指得道的人不以形相现于人前。借喻不在人前露脸或暴露身分。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悟空,这里人家,识得我们道成事完了。自古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恐为久淹,失了大事。”

『柒』 形容一个人低调的成语

不露锋芒 [bù lù fēng má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锋芒:比喻锐气或才干。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出 处
宋·吕祖谦《吕东莱文集·杂说》第二十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例 句
1. 他虽满腹经纶,但所到之处,~。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不露圭角 不见圭角
反义词
锋芒毕露 大言不惭 锥处囊中

『捌』 形容“一个人很厉害但不张扬,很低调”有什么词语或成语

形容“一个人很厉害但不张扬,很低调”的成语有深藏若虚、深藏不露。

1、深藏若虚,读音是shēn cáng ruò xū。意思是把宝贵的东西藏起来,好像没有这东西一样。比喻人有真才实学,但不爱在人前卖弄。

出自《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译文:我听说,一个好的商人,他有很多的钱财,但表面上却看不出来;一个有修养的人,内心藏着盛大的德行,外表却看起来很愚笨无知。

2、深藏不露,读音是shēn cáng bú lù。比喻人有知识才能但性格内敛,不爱在别人面前卖弄自己的才能。

例句:他总是深藏不露一心一意干自己的事业。

(8)比喻成熟低调成语扩展阅读:

与形容“一个人很厉害但不张扬,很低调”相反的是脱颖而出。

脱颖而出的读音是tuō yǐng ér chū,意思是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颖:尖子。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译文:假使我毛遂早能像锥子放在布袋里似的,一定会脱颖而出,岂止是仅仅冒个刀尖而已?

例句:改革开放以来,不少有才华的青年脱颖而出。

『玖』 形容低调的成语

不露圭角
不露锋芒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虚怀若谷
不矜不伐
不卑不亢
戒骄戒躁
不骄不躁
功成不居
一谦自益
益谦亏盈
谦虚谨慎
不亢不卑
长揖不拜
满招损,谦受益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