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编三成语故事

编三成语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1-25 03:08:30

❶ 韦编三绝的成语故事

韦编三绝_成语解释
【拼音】:wéi
biān
sān
jué
【释义】: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
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夹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❷ 改编成语故事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典故】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❸ 编一个成语故事

有一天,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在路上睡了一觉,醒来一看,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疯狂向专前冲属,结果撞在树上了,一个农夫刚好经过,将它捡回了家,农夫想:"如果每天都有兔子就不用干活了",
于是就一直等啊等啊,等了几个月都没等到兔子,所以他放弃了,回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死了,所以他重新种了一田禾苗,但长的很慢,所以就把他们拔高了一节,后来禾苗都死光了,农夫想啊,当农民可真苦啊,于是就想考取功名,由于家里没灯 ,所以就把邻居家的墙凿了个洞,借光看书,后来他发现邻居家有一个大铃铛,于是想偷过来玩玩,但是一拿铃铛就会发出生硬,所以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将铃铛偷走了,后来被人发现,于是流走在异乡,来到程家门口站了好几天,被人家请了进去,程家主人是个学者,教会了他很多东西,但后来因为偷东西,被人家赶了出来,于是便到山中隐居,后来听说国家有难,所以心血来潮,和山中认识的一个朋友苦练武功,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最后成了一个绝世强者,后来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成为了一代战神,他的名声从此流传四方...
这就是龟兔赛跑,守株待兔,凿壁偷光,掩耳盗铃,程门立雪,闻鸡起舞,名声鹤起的故事
纯手打,绝无抄袭,望采纳!

❹ 编一个成语故事字数三百字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指鹿为马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❺ 改编成语故事:退避三舍 跪求!!!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版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权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❻ 三省吾身自编成语故事

【成语】三省吾身
【注音】sānxǐng wú shēn
【释义】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内从多个容(三和九在文言文中有多个的意思)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自我反省
【结构】动宾式
【年代】古代
【日语】三たび我(わ)が艖(み)を省(かえり)みる
【英语】examine oneself every day on three points
【相近词】吾日三省
【同韵词】知人知面不知心、寸土尺金、耿耿此心、知遇之恩、饥馑荐臻、积毁销金、无父无君、扇枕温衾、池酒林胾、改过作新[1]
【出处】《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❼ 编,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有:

三绝韦编 [sān jué wéi biā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韦:熟牛皮。连编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刻苦。
出 处
元·鲜于必仁《折桂令·书》曲:“送朝昏雪案萤灯,三绝韦编。”

❽ 改编成语故事

咙咙咙呃够(long long long ago....),在山东清河县,武家有一对兄弟,哥哥叫武大郎,弟弟叫武二郎。大哥身高1米26,根本无容貌可言(为了他人自尊心,在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弟弟身高1米87,高大威猛,面容帅气阳光,自幼习武,读书时常常参与群架,以一当十,是当地居委重点管教的不良青年。

哥俩高中毕业后,大哥干起了饮食行业,经营烧饼,导致在当地M记、K记都开不下去.......后来赚了点钱,不知道从哪搞了个美若天仙的老婆,立业成家了。弟弟毕业后,经过当地居委的教育改造,成了派出所的一名联防队员,派出所长用树木花草为这些联防队员取一个好听点的名,看武二郎身姿挺拔,就取名“松”。二郎的本事也算是用上了正道,平日里抓个贼擒个匪的,自然不在话下。

但说这个武大郎,生意不错,又娶了那么一个漂亮的老婆,为何还整天垂头丧气闷闷不乐。终于有一天,他和武松说出了他的苦闷:“兄弟....我和你嫂子....生活质量实在不行...力不从心啊.........兄弟!去景阳岗帮大哥我买点虎鞭酒来,明天就是我和你嫂子的结婚纪念日了.....明天晚上.........”武松一听,似懂非懂:“原来大嫂喜欢虎鞭酒,大哥要当礼物的吧?好!包在兄弟身上!”“...........好,拜托了兄弟!明天一定要买来哦!”

第2天早上,武松就开始上街巡逻,见市面上太平,便拐往景阳岗。到了那里已经晌午,武松就找到了哥哥所说的那家大排档,点了些酒和菜,吃了一顿。吃饱结帐后,便低声问掌柜的:“老板,有虎鞭酒么?”那老板机警地问:“谁叫你买的?”“我们所长要的....”那老板一听,当即卖了一斤给武松,给打了8折。武松提拎着那瓶酒,回家了....

武松赶了半晌路,觉得又渴又热,闻了闻那瓶酒,酒瘾又上来了,便偷偷喝了一口,顿时觉得一股猛劲在自己五腑六脏里迂回撞击,舒服得不得了。“好酒!怪不得嫂子那么喜欢!”酒瘾难耐,武松走一阵就偷喝一口,不一会工夫,只剩不到半瓶了,这汉子倒也爽快,索性咕咚咕咚全给喝了:“这瓶我先尝尝.....大哥要...的,下....下午再重新.....买”。一瓶烈酒下肚,平日海量的武松这时候也步履蹒跚了。为了抄近路,他便翻墙进入了景阳岗野生动物公园,想横穿过公园回家.........

翻墙一使劲,酒劲也上来了。这武松,血气方刚,当即就开始一柱擎天了。一开始武松也没去在意。但是渐渐也开始呼吸急促,欲火中烧。殊不知,那纯正的虎鞭酒,真是“谁用谁知道”啊!这位热血青年,开始忍不住,开始放荡了.....连续蹭倒树苗8棵,蹭歪百年古树3棵。但还是消磨不了下身的那股热情.............

“要是能有个美女就好了........”

“要是能有个女人就好了........”

“要是能有个人就好了.......”

“哪里有猪........”就在这时候,他开始出现幻觉了,更危险的是,虎洞就在正前方......

武松四处寻找泄欲工具,往洞里一张望,喜出望外!一只公老虎正在打盹,在武松眼里,就如同一位美女在他面前躺卧.......他也顾不得自己是公职人员,扒下衣服,上前把那只吊睛白额大老虎(雄性壮年)就往洞外拖。那老虎被拖醒,当下很是郁闷:连午餐肉都如此猖狂,公然入洞戏弄我,传出去我就丢虎了!便怒吼一声-------

武松听了满心欢喜,那一声嚎叫在他耳里就仿佛一美人儿的一声嗲吟,把他的欲火升级为橙色。“姑娘,小生无礼了.....”一边沉重的喘息,这一身油滑滑的肌肉和他那诱虎的气息,直接把老虎的食欲升到最高级的红色。刚拖到洞口,武松便开始扒下身上剩余的衣物,那老虎见到午餐肉除去了包装,也迫不及待地扑上来。

老虎一跃而起,却被武松顺势一把抱住:“姑娘,你如此主动,倒弄得小生紧张起来了.....”老虎被抱得难受,又是一声咆哮,又是差点把武松的骨头都听酥了,欲火警报开始升向红色了......那老虎开始用力挣脱,而且又郁闷了:以往的午餐肉都是很容易吃啊,今天的怎么那么费劲....

武松开始用手抚摩着老虎的脊背,舌头也灵活地在老虎的脸上游走,恶心得那老虎眼泪都出来了,心里的预感越来越不祥。“兄弟,别这样好吗?我还是处......”武松的下身开始接触他的身体了....

“姑娘....不要怕...我也是处....咱...咱谁都不吃亏”

伴随着一声“嗷~~~~”的惨叫,武松和老虎,亲密接触了~,合体了~肉体和灵魂深刻交流了!什么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这就是!

任凭老虎如何求饶,武松一秒都没有停下他的疯狂行为。什么叫兽性大发?!这就是!

随着各种姿势的变换和时间的推移,一个时辰以后,老虎的嘶叫和气息渐渐微弱,当武松仰头闭目,全身抽搐,大叫一声“噢耶!”之后,人虎双双躺倒,老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夹出两滴晶莹的泪水,含辱而终..........而武松这时候的酒效已过,清醒过来,望见自己赤身光光,身边又是一只毛发凌乱的雄老虎,不禁又惊又恶心,爬起来猛吐一阵,就晕到了。被随后赶来的公园工作人员绑到派出所了.........

大郎一听兄弟出了事,赶紧到拘留所探视弟弟,刚见到弟弟的第一句话就问:“好兄弟!哥哥托你买的东西呢?......”

武松一阵心寒:“大哥,兄弟我身陷囫囵,你却只知道惦记那瓶讨嫂子欢心的酒,兄弟我只是太高扇不到你的脸........实不相瞒,那酒....兄弟我路上贪杯,全给喝了。我还想着下午再去另买一瓶.........”

说到这里,大郎急了,气得哇哇叫:“小子!坏我事矣!!!!……今天哥哥我非得用鞭腿教训你!”说着便使出全力,飞起一脚,踢到了武松的臀部上,被弹回来,摔倒在地。武松赶紧扶起大郎:“哥哥莫这样,今天的事情全是兄弟的错,大哥尽管数落我就是,不可这样虐待自己啊……”

....................

后来的事情是这样的:武松因为淫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吊睛白额虎”被判监禁半年,而那家卖虎鞭酒的大排档,也因为贩卖野生动物制品而被查处。据悉:武松喝下的整瓶高浓度的虎鞭酒,当量于武大郎用上一年。亏是武松身体好,要是别人喝怎么多早就攻心自残而死了。

再后来,武大郎到处买不到那个虎鞭酒,夫妻生活依旧不如意,最终导致了武松的嫂子潘氏出轨,武大郎也在不久后遭到暗算身亡。武松被释放后,为哥哥复仇......

本文来自 笑话吧(joke8.com) ,想看更多笑话/文章请关注本站

❾ 小学生自编成语故事大全

【井底之蛙】
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飞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远处飞来。我在天空中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相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这个“坐井观天”的成语故事家喻户晓,通常用来比喻某人的见识有限,眼光短浅。
【守株待兔】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可是却没有兔子再撞到树上。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了。
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言,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兽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
老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你当百兽之王,有何证据?”狐狸赶紧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而生畏的样子。”
老虎想这倒也是个办法,于是就让狐狸在前面带路,自己尾随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处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
转了一圈之后,狐狸洋洋得意地对老虎说道:“现在你该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兽,有谁敢不怕我?”
老虎并不知道百兽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谎言。狐狸不仅躲过了被吃的厄运,而且还在百兽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风。对于那些像狐狸一样仗势欺人的人,我们应当学会识破他们的伎俩。
【画蛇添足】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这个画蛇添足的人吗?
【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闵(min)王继承了王位。齐闵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闵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 “这——” 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打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拔苗助长】
古时候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每天他到稻田时,发觉那些稻苗长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烦,心想:"怎么样才能使稻苗长得高,长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终了想到一个"最佳方法",就是将稻苗拨高几分。
经过一番辛劳后,他满意地扛锄头回家休息。然后回去对家里的人表白:"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庄稼苗长高一大截!
他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黔驴技穷】
过去贵州(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了一头驴,运来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驴放到山脚下。
一只老虎看见了驴,以为这个躯体高大的家伙一定很神奇,就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着,后来又悄悄走出来,小心翼翼地接近驴,不知道驴子的底细。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大虎大吃一惊,远远躲开,以为驴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惧。然而,老虎反复观察以后,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殊本领,而且越来越熟悉驴的叫声了。
老虎开始走到驴的前后,转来转去,还不敢上去攻击驴。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驴,越来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断冒犯它。驴非常恼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里盘算着:“你的本事也不过如此罢了!”非常高兴。于是老虎腾空扑去,大吼一声,咬断了驴的喉管,啃完了驴的肉,才离去了。
唉!那驴的躯体高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本事。假如不显出那有限的本事,老虎虽然凶猛,也会存有疑虑畏惧的心理,终究不敢攻击它。现在落得如此下场,不是很可悲吗?
【愚公移山】
古时候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岁了。他家的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人们进进出出非常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咱们家的门口,咱们出门要走许多冤枉路。咱们不如全家出力,移走这两座大山,大家看怎么样?”。
愚公的儿子、孙子们一听,都说:“你说得对,咱们明天开始动手吧。!”可是,愚公的妻子觉得搬走两座大山太难了,提出反对意见说:“咱们既然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为什么不能这样继续生活下去呢?况且,这么大的两座山,即使可以一点点移走,哪里又放得下这么多石头和泥土?”
愚公妻子的话立刻引起大家的议论,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最后他们一致决定:把山上的石头和泥土,运送到海里去。
第二天,愚公带着一家人开始搬山了。他的邻居是一位寡妇,她有一个儿子,才七八岁,听说要搬山,也高高兴兴地来帮忙。但愚公一家搬山的工具只有锄头和背篓,而大山与大海之间相距遥远,一个人一天往返不了两趟。一个月干下来,大山看起来跟原来没有两样。
有一个老头叫智叟,为人处事很精明。他看见愚公一家人搬山,觉得十分可笑。有一天,他就对愚公说:“你这么大岁数了,走路都不方便,怎么可能搬掉两座大山?”
愚公回答说:“你名字叫智叟,可我觉得你还不如小孩聪明。我虽然快要死了,但是我还有儿子,我的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一直传下去,无穷无尽。山上的石头却是搬走一点儿就少一点儿,再也不会长出一粒泥、一块石头的。我们这样天天搬,月月搬,年年搬,为什么搬不走山呢?”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听了,再也没话可话了。
愚公带领一家人,不论酷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贪黑挖山不止。他们的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帝。上帝于是派遣两名神仙到人间去,把这两座大山搬走了。但是愚公移山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它告诉人们,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先写这些吧,你可以到这个网站上找,很多的
http://www.gushi51.com/chengyugushi/SZCY/index.html

❿ 成语故事编小品

草船借箭
(剧本)
第一幕
地点:周瑜大营
人物:周瑜、诸葛亮
周瑜(轻蔑地):诸葛亮,水战急需弓箭,本都督限你10天造10万支箭。
诸葛亮(气愤):竟对本相公如此无礼,你小子欠揍呀?10天,你想打败仗啊!3天就够了!
周瑜(目瞪口呆):3天?诸葛先……生,你发热了吧!?
诸葛亮(得意洋洋):你才发热了呢,咱们打个赌,如果我赢了,打你屁股;你赢了,你打我屁股。
周瑜(怀疑):好吧。
第二幕
地点:诸葛亮的帐篷
人物:鲁肃、诸葛亮
鲁肃(责备):我的诸葛先生哟,你夸下那么大海口,是不是想被人打屁股呀!
诸葛亮(胸有成足):你以为我开玩笑呀?告诉你我的秘密——气象卫星。
鲁肃(惊呆了):没想到你有这玩意!
诸葛亮(得意):我早已知晓,后天晚上有雾,我设计:将20只船上扎满稻草人,敌军以为我军偷袭,夜晚雾定不敢冒进,便会放箭,这样10万支箭不就轻而易举地自己来了吗?
鲁肃(十分佩服,连连夸奖):诸葛先生真行,令人敬佩!
诸葛亮(谦虚):过奖了,过奖了!
第三幕
地点:江面
人物:诸葛亮及蜀军高级将领、兵卒,曹操及其所有将士
诸葛亮(命令):起航,目的地——曹营!
曹操小兵(报告):报——,东吴起兵进攻我军。
曹操(从床上跳下):真的吗?!快,令水陆两军射箭手,击退他们!
诸葛亮小兵(报告):报——,所有稻草人身上已插满弓箭!约十万余支。
诸葛亮(命令):返航,谢曹丞相赠箭!
曹操(哭):哇哇!白白地把十万余支箭给了他们,呜呜……
第四幕
地点:周瑜大营
人物:周瑜、诸葛亮
诸葛亮(兴奋):都督,你要的十万支箭全部造好,请都督清点。
周瑜(异常惊讶):真的?!
诸葛亮(高兴):都督好像忘记了一件事儿?
周瑜:什么事?
诸葛亮:咱们打赌啊,都督忘了吗?
周瑜:恩……,等一下,我溜——
诸葛亮:你小子敢跑,看我不逮住你……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