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通今是成语吗
Ⅰ 类似“博古通今”的成语有哪些
1.学贯中西
【拼音】: xué guàn zhōng xī
【解释】: 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一回:“本领事久闻这位某观察,是曾经某制军保举过他留心时务、学贯中西的。”
2.满腹经纶
【拼音】: mǎn fù jīng lún
【解释】: 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出处】: 《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3.博闻强识
【拼音】: bó wén qiáng zhì
【解释】: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 《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Ⅱ 博古通今成语故事
博古通今
【汉语拼音】 bó gǔ tōng jīn
【名词解释】
学问渊博,通晓古今。语本《孔子家语.卷三.观周》。
【典故来源】
《孔子家语.卷三.观周》
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对曰:“谨受命。”遂言于鲁君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圣人之后也,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国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故其鼎铭曰:『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其口。其恭俭也,若此。』”臧孙纥有言:“圣人之后,若不当世,则必有明君而达者焉。孔子少而好礼,其将在矣。”属臣曰:“汝必师之,今孔子将适周,观先王之遗制,考礼乐之所极,斯大业也,君盍以乘资之,臣请与往。”公曰:“诺。”与孔子车一乘,马二疋,坚其侍御。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
【注解】
(1) 南宫敬叔:孔子弟子,孟僖子之子,春秋鲁人,生卒年不详。
(2) 老聃:李耳,生卒年不详。字伯阳,諡曰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孔子尝往问礼。着有《道德经》五千余言。
(3) 往:前往拜访。
博古通今
【典故说明】
“博古通今”原作“博古知今”。“博”、“通”都有见识广大的意思,一个人如果对于古今之事都能通晓,学问自然十分渊博。《孔子家语.卷三.观周》中记载着孔子曾对弟子南宫敬叔称赞老子,说老子的学问渊博,通晓古今,又明白礼乐的源流演变,明白道德的道理,可以作为自己的老师,便要弟子驾车,前往拜访老子,向他请教礼乐之事。后来“博古通今”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学问渊博,通晓古今。
Ⅲ 有没有“博古通今”这种形式的成语
化敌为友
继往开来
开天辟地
惹是生非
抛砖引玉
破旧立新
起死回生
弃旧图新
Ⅳ 博古通今成语解释
博古通今 bó gǔ tōng jīn:
含义:
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回容知识渊博。通答: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
近义词:
满腹经纶、真才实学、见多识广、通今博古、才华横溢、学富五车。
反义词:
不学无术、寡见少闻、孤陋寡闻、目不识丁、一知半解。
出处如下:
《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示例:
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博古通今。(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
Ⅳ 成语博古通今的意思是什么
博古通今
bó gǔ tōng jīn
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出专自】:《孔子家语·观周属》:“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示例】: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
【近义词】:满腹经纶、真才实学、见多识广
【反义词】:不学无术、寡见少闻、孤陋寡闻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人
Ⅵ 类似博古通今的成语
博古通今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不古不今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吊古伤今 吊:凭吊。凭吊古迹,追忆往昔,对现今状况有所感伤。
亘古通今 亘:横贯;通:贯通。指从古到今。
贵古贱今 只看重古代的事,而看不起当代的事。
厚古薄今 厚:推崇,重视;薄:轻视,怠慢。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多用于学术研究方面。
借古讽今 借评论古代某人某事的是非曲直,影射现实。
借古喻今 借:假借。喻:比喻。假借古人古事比喻现实中的今人今事。
是古非今 是:认为对;非:认为不对,不以为然。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认现代的。
颂古非今 指不加分析地颂扬古代的,否定现代的。
以古非今 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震古烁今 烁:光亮的样子。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
尊古卑今 尊崇古代的,鄙薄现在的。
陈古刺今 即借古讽今。借评论古代某人某事的是非曲直,影射现实。
镕古铸今 融会贯通古今知识。同“镕今铸古”。
格古通今 穷究古代,通晓当代。指学富识广。
亘古亘今 亘:横贯。指贯串古今,从古到今。
行古志今 按古道行事,为当今服务。指时异势迁,不可食而不化。
稽古揆今 指考古衡今。
稽古振今 指考查古事作为借鉴,以振兴现代。
极古穷今 指穷尽古今。
继古开今 指继往开来。
讲古论今 谈论古今事情,形容话题广泛。
迈古超今 指超越古今。
慕古薄今 慕:羡慕,仰慕;薄:轻薄。指厚古薄今。
泥古非今 拘守古代的而否定当今的。形容崇尚陈规旧法,贬低新鲜事物。
披古通今 披:翻阅。通:通晓。研究历史,通晓古今。
荣古陋今 推崇古代,苛责现今。同“荣古虐今”。
荣古虐今 推崇古代,苛责现今。
熔古铸今 指融会贯通古今知识。
茹古涵今 犹言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说古道今 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形容话题广泛。同“说古谈今”。
说古谈今 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形容话题广泛。
铄古切今 犹言融贯古今。形容学识渊博。
谈古论今 从古到今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谈古说今 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通古博今 形容知识渊博。同“通今博古”。
以古方今 用古代人的人事与今天的人事相比。
以古喻今 喻:说明。借用古代的事来说明今天的事情或道理。
以古制今 按照古代的成规来处理当今的事务。
引古喻今 征引古代史实或文献来喻说当前的现实。
引古证今 用古代的经验教训,证明现实中的事情。
援古证今 援:引。引述古事来证明今事。
援古刺今 引述故事古义以讽刺今事。
越古超今 超越古今。同“超今冠古”。
震古铄今 震动古人,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伟大。
酌古参今 指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参照。
酌古沿今 指斟酌古今沿革,以明源流。
酌古御今 指择古之善者以为治今的借鉴。
酌古斟今 指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参照。
酌古准今 择取古代之事,用来比照今天的情况。
Ⅶ 博古通今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解释】:通:来通晓;博:广博,源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出自】:《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示例】: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
【近义词】:满腹经纶、真才实学、见多识广
【反义词】:不学无术、寡见少闻、孤陋寡闻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人
Ⅷ 博古通今这是成语吗
是的。
博古通今_成语解释
【拼音】:bó gǔ tōng jīn
【释义】: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例句】: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
Ⅸ 成语博古通今的意思
博古通今 [bó来 gǔ tōng jīn]
生词本
基本释义源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出 处
《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通今。”
例 句
1. 我们的历史老师~,受到同学们的爱戴。
Ⅹ 博古通今成语
博古通今复bógǔ制tōngjīn
[释义] 博:广博;知道得多;通:通晓。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语出] 《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通今。”
[正音] 通;不能读作“tònɡ”。
[辨形] 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 满腹经纶 真才实学 见多识广
[反义] 不学无术 寡见少闻 孤陋寡闻
[用法] 用来称颂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博学多才”;都含有“学问渊博;知识丰富”的意思。但~偏重在通晓古今之事;“博学多才”泛指学问广博;具有多方面的才能。
[例句]
①我们的历史老师~;受到同学们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