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窠臼成语典故100字
1. 不落窠臼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词
目
不落窠臼
发
音
bù
luò
kē
jiù
释
义
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出
处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四:“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2. 不落窠臼这个成语的意思
词 目 不落窠臼
发 音 bù luò kē jiù
释 义 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出 处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四:“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3. 不落窠臼的典故
不落窠臼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 bú luò kē jiù,意思是指比喻不落俗套,有独创风格(多指文章、作品)。窠臼:老套子,旧格式。
成语典故
宋代吴可的《藏海诗话》中有三首《学诗诗》,其中便有"跳出少陵窠臼外,丈夫志气本冲天。"
【成语故事】中秋夜,贾府在大观园中设团圆宴,众人散去后,林黛玉独自凭栏伤心流泪,史湘云来安慰她。两人转换话题,改对月吟诗联句,她们就大观园的建筑名称由来而发感慨,其中"凸碧山庄"与"凹晶溪馆"的取名不落窠臼。
注意:不可写作"不落巢臼"。
造 句:颐和园的设计风格真是独具匠心,不落窠臼。
示 例:1这位年轻画家的画在创作手法上不落窠臼,别具一格。
4. 别具一格的成语故事
别具一格_成语解释
【拼音】:bié jù yī gé
【释义】: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出处】:清·吕留良《与施愚山书》:“咏见赠诗,风力又别具一格。”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
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
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
《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4)不落窠臼成语典故100字扩展阅读:
【近义词】标新立异、别开生面、别有风味、独具一格、不拘一格、别出机杼、别具匠心
【反义词】如出一辙、千篇一律、依样葫芦、普普通通、老生常谈、如法炮制
【成语】: 标新立异
【拼音】: biāo xīn lì yì
【解释】: 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来源于《世说新语·文字》:《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不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
支道林,名遁,是东晋时的佛教学。有一次,支道林在洛阳白马寺同太常护国将军冯怀一起聊天,谈到《逍遥游》,支道林说出了一种新的道理,大大高于郭象、向秀的解释,树立了一种新的见解,超出当时许多著名学者的认识。
支道林所作的分析见解,都是那些著名学者苦苦搜求思索没有能够解决的。后来人们就吸收了支道林的意见来解释《逍遥游》。
5. 不落窠臼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词 目 不落窠臼
发 音copy bù luò kē jiù
释 义 窠:鸟兽的窝。臼:一种中间凹下的舂米器具。窠臼:比喻老套子,旧框框。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出 处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四:“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示 例 1.这“凸”、“凹”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
2.这位年轻画家的画在创作手法上不落窠臼,别具一格。
近 义 不落俗套
用 法 作主语、谓语、定语;用于文章和艺术
6. 不落窠臼成语练习
别出心裁
biéchūxīncái
[释义] 别:另外;裁:安排取舍;心裁:出于个人内心的设计、构思、筹划。指另外想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主意、新办法。也作“别出新裁”、“自出心裁”。
[语出] 明·李贽《水浒全书发凡》:“今别出新裁;不依旧样。”
[正音] 别;不能读作“biè”。
[辨形] 裁;不能写作“栽”。
[近义] 别开生面 标新立异 独出心裁
[反义] 千篇一律 鹦鹉学舌 如法炮制
[用法] 表示与众不同的新主意或办法。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动宾式。
[辨析] ~和“别具匠心”;都表示“想法独特;与众不同”的意思。但~偏重在“心裁”;指心中的设计、筹划;可表示构思、主意或办法与众不同;“别具匠心”偏重在“匠心”;指“巧妙的心思”;一般用于艺术构思与众不同;范围比~窄。
[例句] 新闻报道的方式也~;把历史镜头、现实镜头连续播映;把赛场内的比赛和赛场外的活动同时报道;使人耳目一新。
[英译] beoriginalinone’sideas
7. 不落窠臼的成语意思
不落窠臼
不落窠臼 [bù luò kē jiù]
[释义] 窠:鸟巢;臼:舂米的石器。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专套。
[出处] 明·胡属应麟《诗薮》:“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8. 不落窠臼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中秋夜,贾府在大观园中设团圆宴,众人散去后,林黛玉独自凭栏伤心流泪,史湘云来安慰她。两人转换话题,改对月吟诗联句,她们就大观园的建筑名称由来而发感慨,其中“凸碧山庄”与“凹晶溪馆”的取名不落窠臼。
不落窠臼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 bú luò kē jiù,意思是指比喻不落俗套,有独创风格(多指文章、作品)。窠臼:老套子,旧格式。
【近义词】别具一格、别开生面
1、别具一格,拼音是bié jù yī gé,意思是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出处:清·吕留良《与施愚山书》:“咏见赠诗,风力又别具一格。”
2、别开生面,指新的面貌。原指画像经重新绘制,面目一新,后比喻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式样。
《红楼梦》中也典现“别开生面”一词,“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
(8)不落窠臼成语典故100字扩展阅读:
【反义词】因循守旧、千篇一律
1、因循守旧,指的是沿袭旧规,不思革新,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
用法:如果因循守旧不求进取,那么人就不会进步。
2、千篇一律是一个成语,读音是qiān piān yī lǜ,原指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现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也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呆滞的意思。
出处:沙汀《磁力》她又开始说起千篇一律的恳求的话语来了。
9. “不落窠臼”的成语解释
意思是指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10. 成语100个
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 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6. 不为(wéi)已ji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2.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6.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8.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1. 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2. 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33. 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34. 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谷子。
35. 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36. 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37. 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38. 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39. 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40.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41.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42. 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43. 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44.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45.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
46. 对簿公堂ì bù gōng táng: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
47. 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
48.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
49.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
50. 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语出《诗经》。
52. 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夷,平常。
53. 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54.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55. 粉墨登场:化妆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56.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即是"。
57. 感同身受:心里很感谢,如同亲身感受到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58. 高屋建瓴(líng):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建,倾倒;瓴,水瓶。
59. 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