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乐成语
⑴ 知足常乐成语
知足常乐 [zhī zú cháng lè]
汉语词语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5个义项
展开
知足常乐,汉语成语,拼音是zhī zú cháng lè,意思是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对已经取得的成就感到满足并取得快乐。出自先秦·李耳《老子》。[1]
中文名
知足常乐
拼音
zhī zú cháng lè
出处
先秦·李耳《老子》
解释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快速
导航
哲学意义
相关名言
相关词语
成语出处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译文:“天下有道,退马还田以耕种。天下无道,兵马驰骋于郊。祸患没有比不懂用兵之道更大的了,过失没比中敌人利诱之计更大的了。所以知识充足之足,才是恒常之足”。孙子曰:“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2]
哲学意义
据统计,在《老子》中,“知足”凡4见,分布于3章中。
第三十三章:“知足者富。”其前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其后是“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这里所说的“富”,含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是否“富”,既有客观标准,又有主观感受,而且二者都有相对性。在这种意义上说,如果自己不知足,永远也不会感到富,所以“知足者富”是有一定道理的。
老子这样说,是否要人们不求进取呢?如果情况果真如此,他为什么还称许“知人者”、“自知者”、“胜人者”、“自胜者”、“强行者”、“不失其所者”和“死而不亡者”呢?就拿“死而不亡者”来说,什么样的人才够格呢?老子说的“死而不亡者”是指那些能为历史留下高尚道德、杰出功勋或旷世思想学说等,从而能长久活在后人心中的人,亦即名垂青史的人。要做一个这样的人谈何容易!只能终生弹精竭虑,奋斗不止永远不“知足”,方有可能实现。所以,老子这单说的“知足”绝不是满足现状、不求进取的意思。
第四十四章:“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此文的前一句是“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什么样的人“甚爱”即爱则如命呢?什么样的人才能“厚藏”即囤积则物呢?只能是帝王将相、贪官污吏、奴隶主、新兴地主等。这些人敲骨吸髓、横征暴敛,到头来必然逼得人民挺而走险。他们的下场不仅将受“辱”,甚至会人头落地。所以,老子在此劝诫他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六章:“罪莫大于甚欲,咎莫潜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为足,常足矣,”这里出现了两个“知足”。本章共分两段,其上段为“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两段连起来看,其下段当是对侵伐战争原因的揭示,主要是因为“无道”的侯土等统治者“甚欲,和“不知足”。所以,这单说的“故知足之为足,常足矣”,是用以劝诫侯王等统治者的。
从以上两章来看,老子要他们“知足”的是统治者和剥削者,而不是广大劳动人民。相反,老子对当时遭受残酷剥削和压迫、饥寒交迫的人民大众寄予极大的同情,并反映了他们的呼声、愿望和要求。在第二章,他要求统治者对劳动人民要“实其腹”、“强其骨”;在第七十一章,他要求统治者对人民“无种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在第八十章,他把“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作为治国的理想目标。[2
⑵ 有没有这么一个成语:达观常乐
是个成语。
达观者常乐 是从知足者常乐 演变而来的。
知足常乐
〖解释〗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版形容安于已经权得到的利益、地位。
〖出处〗 知足常乐语出《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故 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快乐的。
知道满足的人总是快乐的。
有: 知足常乐 能忍者自安的句子。
PS:~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互相帮助,祝你好运!O(∩_∩)O
————希望可以帮到您!觉得好就请点采纳答案吧,你的采纳是我的动力,谢谢!————
⑶ 知足常乐 成语
知足常乐 [zhī zú cháng lè]
[释义]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⑷ “知足常乐”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哪些
安于现状、无忧无虑 、安享天命
⑸ 表现知足常乐的成语有哪些
1、知足常乐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出处:先秦·李耳《内老子》:“容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知命乐天 命:命运;天:天意。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出处:《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3、乐无知命:意为自知满足则心常快乐。语本《老子》:“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委心任运,不失其为我。知足常乐,不愿乎其外。”王西彦《古屋》第一部四:“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养,就是古训所谓‘知足常乐’。“
4、自得其乐:就是自己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语出明陶宗仪《辍耕录·白翎雀》:“白翎雀生於乌桓朔漠之地,雌雄和鸣,自得其乐。”沈从文《新湘行记》:“渡头边水草间,有大群白鸭子在水中自得其乐的游泳。”叶圣陶《孤独》:“他们那样自得其乐,那样议论风生。”
5、心满意足:做了某事,或得到什么事物等,自己心情很愉悦,高兴,让自己觉得满意。 宋·吕祖谦《晋论》中:“君臣上下,自以为江东之业为万世之安,心满意足。”
⑹ 长安常乐有这个成语吗
知命乐来天 命:命运;天:天意。源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出处:《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知足常乐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⑺ 知之常乐有这个成语吗
知足常乐zhīzúchánglè
[释义]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内的利益、地容位等。
[正音] 乐;不能读作“音乐”的“yuè”。
[近义] 乐无知命 自得其乐 心满意足
[反义] 愤愤不平 郁郁寡欢 忧天悯人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连动式。
[例句] 我见到陋巷里有比我住房困难的大众;于是乎~;居然也心安理得了。
⑻ 与知足常乐相近的成语
知命乐天 命:命运;天:天意。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回的答人生观。 出处:《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知足常乐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⑼ 常乐无极是成语么谁能马上给我答案呢
不是
乐极生悲lèjíshēngbēi
[释义] 极:到极点。欢乐到极点就会生出悲伤之回事。
[语出] 《淮南子答·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正音] 乐;不能读作“yuè”。
[辨形] 极;不能写作“及”;悲;不能写作“卑”。
[近义] 否极泰来 物极必反
[反义] 乐而忘返 乐不可支
[用法] 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紧缩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