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形容以诗书为伴
1. 形容诗歌的成语
抑扬顿挫
yìyángdùncuò
[释义] 抑:降低;挫:转折。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内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容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
[语出]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曹植)诗;委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正音] 挫;不能读作“zuò”。
[辨形] 挫;不能写作“错”。
[近义] 轻重缓急
[反义] 平铺直叙
[用法] 含褒义。多用来形容说话的声音;有时也形容乐声。一般作定语、状语、补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他的慷慨陈词;~;得到了与会群众的赞赏。
[英译] risingandfallingincadence
2. 用一个成语形容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反映李白诗歌艺术成就的成语: 1、精妙绝伦:精细美妙,无与伦比. 2、炉火回纯青:比喻学问答、技术或办事等达到精纯完美的境地. 3、活灵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 4、栩栩如生:形容形象逼真,像活的一样. 5、梦笔生花: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6、浑然天成:形容才德、文章等完美自然. 7、斗酒百篇:饮一斗酒,作百篇诗.形容才思敏捷. 8、鬼斧神工:鬼神所造,非人力所为.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高超奇妙.
3. 形容书法的成语有哪些
龙飞凤舞、笔走龙蛇、笔底龙蛇、力透纸背、铁画银钩。
一、龙飞凤舞
释义:像龙在飞腾;像凤在欢舞。原形容山势蜿蜒曲折;奔放雄伟。旧时迷信;认为是帝王气象。现形容书法笔势飘逸多姿。多指草书。
出自:《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朝代:宋
作者:苏轼
翻译:天目山的山,是苕水的发源,山势蜿蜒曲折集中在临安。
示例:老书法家运笔潇洒自如,写出的字如龙飞凤舞。
二、笔走龙蛇
释义:笔一挥动就能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
出自:《草书歌行》:“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朝代:唐
作者:李白
翻译:仿佛恍如听到鬼惊吓,当时只见龙蛇游走。
示例:他的书法在我们这些人之中要数佼佼者,一手字写得笔走龙蛇,十分出色。
三、笔底龙蛇
释义: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出自:《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闻公博学广记,笔底龙蛇,真才子也。”
朝代:明
作者:兰陵笑笑生
翻译:听说你博学广识,笔底龙蛇,真是才子啊。
示例:那幅笔底龙蛇的草书,真是出色惊人!
四、力透纸背
释义:力:笔力。透:穿过。形容书法遒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的背面。也比喻文学作品立意深刻或刻画人物极有功力。
出自:《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朝代:唐
作者:颜真卿
翻译:他们用锋利,常常想让他透过纸背,这一成功的最高境界。
示例:这篇草书写得真是力透纸背,气势非凡。
五、铁画银钩
释义: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出自:《用笔论》:“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
朝代:唐
作者:欧阳洵
翻译:徘徊周旋,容和风流,刚则铁画,她就像银钩。
示例:某书法家的字写得铁画银钩,天马行空。
4. 形容书多的成语有什么
博览群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罄竹难书 读书破万卷 奋笔疾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 临池学书 琴棋书画 黄耳传书 书声朗朗 书香门第 映雪读书 焚书坑儒 知书明理 书声琅琅 磬竹难书 读书三到 无巧不成书 四书五经 书通二酉 书同文,车同轨 书读五车 书香世家 郢书燕说 知书达礼 殷浩书空 书不释手 白面书生 掉书袋 罄笔难书 然荻读书 世代书香 骑牛读汉书 书不尽意 书空咄咄 书香人家 一介书生 枕经籍书 知书知礼 书香门户 书囊无底 书画卯酉 弃书捐剑 飘零书剑 寄雁传书 寄雁传书 两脚书橱 书不尽言 胜读十年书 虫书鸟迹 虫书鸟篆 丹书白马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解释
老虎借猪,相公借书 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书香铜臭
黄耳寄书
文弱书生 〖解释〗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摊书拥百城 〖解释〗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同“摊书傲百城”。
摊书傲百城 〖解释〗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
书声朗朗 〖解释〗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胜读十年书 〖解释〗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骑牛读汉书 〖解释〗形容刻苦攻读。
尽信书不如无书 〖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奋笔直书 〖解释〗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
奋笔疾书 〖解释〗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燔书阬儒 〖解释〗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著书立说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将南京元(玄)武湖赐与庄尚志著书立说,鼓吹休明。” 【解释】著: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示例】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自序》:“乃吾一切先哲~之宗旨。” 【故事】
白面书郎 〖解释〗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坐拥书城 见“坐拥百城”。
左图右书 见“左图右史”。
左书右息 喻倒行逆施。
着书立说 着: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枕经籍书 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凿柱取书 谓秉承先人的遗训。
凿楹纳书 谓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鱼书雁信 见“鱼书雁帖”。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鱼书雁帛 见“鱼书雁帖”。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有脚书厨 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拥书南面 见“拥书百城”。
映月读书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郢书燕说 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以讹传讹。
殷浩书空 晋中军将军殷浩被废,除名为民,在信安,常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后以“殷浩书空”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
以书为御 按照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去驾驭马匹。比喻死守教条,难以成事。
仰屋着书 仰:脸向上;着: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燕颔书生 见“燕颔儒生”。
学书学剑 学文练武。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乡书难寄 乡书:家书。家书很难寄回家中。比喻与家乡消息隔绝。
通书达礼 谓通诗书,懂礼仪。
四书五经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书香世家 同“书香门第”。
书香人家 同“书香门第”。
书香门户 见“书香门第”。
书通二酉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后因以此为喻。
书生之见 指书呆子的见解
书声琅琅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书囊无底 谓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书空咄咄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书画卯酉 犹言上下班。卯时签到,酉时签退。
书读五车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书不释手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书不尽意 犹书不尽言。
手不释书 犹手不释卷。
识字知书 谓有文化知识。
十年读书 谓长期努力于学业。
识礼知书 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世代书香 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
史不绝书 史书上不断有记载。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的事情。
磬笔难书 极言事实多,即使用完笔也难写全。磬,通“罄”。《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琴棋书画 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曝书见竹 谓睹物思人。
飘零书剑 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目不知书 见“目不识书”。
目不识书 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寄雁传书 谓传递书信。
黄麻紫书 见“黄麻紫泥”。
狐鸣鱼书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后因以“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衡石量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衡石程书”。
衡石程书 见“衡石量书”。
飞书走檄 迅速地书写文件。
燔书坑儒 同“焚书坑儒”。
咄咄书空 《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后以“咄咄书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读书君子 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读书得间 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丹书铁券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丹书白马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不刊之书 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伴食中书 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罄竹难书 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知书达礼 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有脚书橱 比喻学识渊博的人。也指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映雪读书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拥书百城 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仰屋著书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悬石程书 形容勤于政事。
无巧不成书 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徒读父书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书香门第 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同文,车同轨 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诗书发冢 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书缺有间 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三余读书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磬竹难书 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然荻读书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弃书捐剑 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牛角挂书 比喻读书勤奋。
囊萤照书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临池学书 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立地书橱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两脚书橱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据鞍读书 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借书留真 指借别人的书,抄写后留下正本,把抄本还给别人。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家书抵万金 比喻家信的珍贵。
焚书坑儒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读书种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读书三余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读书三到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掉书袋 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丹书铁契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大书特书 书:写。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刺股读书 比喻刻苦攻读。
裁书叙心 写了这封信表述心意。
博览群书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立地书厨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洪乔捎书 指言而无信的人
读书破万卷 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秉笔直书 秉:握。书写史实不隐讳
闭门读书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5. 形容名著的成语
【按图索籍】按照地图,搜索典籍。
【垂名青史】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垂名竹帛】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断墨残楮】指残缺不全的典籍。
【笃信好古】笃:诚笃;信:诚实;好:热爱。坚持自己的信仰,喜爱古代的典籍。
【功垂竹帛】垂:流传;竹帛: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建立伟大功勋,名载青史。
【高文雅典】雅:雅正;典:典籍。高深的文章,雅正的典籍。
【孤学坠绪】将要失传的学问典籍。
【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九经百家】泛指古代典籍和各种学术流派。
【九经三史】泛指古代典籍。
【经史子集】经:经书,指儒家经典着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着作;集:文集,即诗词汇编。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六经三史】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泛指古代典籍。
【六艺经传】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传:解释经书的书。泛指古代典籍。
【五典三坟】犹言三坟五典。泛指古代典籍。
【文籍先生】称熟悉文献典籍的人。
【遗编断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
【遗编绝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
【遗编坠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同“遗编断简”。
【永垂竹帛】竹帛: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因借指典籍。指人的姓名、事迹、功名记载于史书上,永远传于后世。
【遗篇断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同“遗编断简”。
【竹帛之功】竹帛: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借指典籍。指名垂史册的功绩。
【枕典席文】指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发人深思】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发人深省】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分条析理】形容言谈有条有理,深刻精辟。
【其味无穷】其中的味道没有穷尽。形容含义深刻,使人回味不尽。
【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深切着白】指深刻而显明。同“深切着明”。
【深切著白】深刻而显明。同“深切着明”。
【深切著明】深刻而显明。
【深切着明】指深刻而显明。
【深入浅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深入显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剔肤见骨】剔:从骨头上把肉刮下来;肤:肌肤。把肉剔下来,一直剔到了骨头。比喻对事物分析和解剖得非常深刻、彻底。
6. 与书有关的成语
有“书”字的:
【常用成语】
白面书生 闭户读书 秉笔直书 博览群书 刺股读书 大书特书 丹书铁契 丹书铁券
读书得间 读书三到 读书三余 读书种子 废书而叹 焚书坑儒 黄耳传书 借书留真
据鞍读书 立地书橱 两脚书橱 临池学书 囊萤照书 牛角挂书 弃书捐剑 磬竹难书
然荻读书 三余读书 诗书发冢 史不绝书 书不尽言 书缺有间 书声琅琅 书香门第
四书五经 徒读父书 悬石程书 仰屋著书 一介书生 郢书燕说 映雪读书 映月读书
拥书百城 有脚书橱 折节读书 知书达礼 著书立说
【多字成语】
读书破万卷 家书抵万金 惟有读书高 无巧不成书 书同文车同轨
尽信书不如尽无书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少字成语】 掉书袋
与“书”有关的
白首穷经 白首:白头;穷经:专心钻研经书。指直到年老还在钻研经籍,形容好学不倦
笔伐口诛 伐:声讨,攻打;诛:痛斥,责罚。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闭门读书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秉笔直书 秉:握。书写史实不隐讳
伴食宰相 伴食:陪伴人家吃饭。唐朝朝会结束时,宰相率百僚集尚书省都堂会餐。指身居相位而庸懦不能任事者
博览古今 博:广博。广泛阅读古今书籍。形容学问渊博
博览五车 博:广博;五车:五车书。广泛阅读很多书籍。形容学识渊博
出何典记 诘问见于何书,有何根据。借指无稽之谈
春诵夏弦 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读书破万卷 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横扫千军 横扫:扫荡,扫除。形容干净彻底地歼灭大量敌军。也形容诗文、书法等气势宏伟、气魄很大
立地书厨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陇头音信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案牍劳形 文书劳累身体。形容公事繁忙。
暗室求物 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傲贤慢士 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八百孤寒 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许许多多贫寒的读书人。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白衣秀士 指未曾获得功名的书生。
百读不厌 厌:厌烦,厌倦。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稗官野史 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苞苴竿牍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笔下超生 超生:佛家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博览群书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博通经籍 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布衣韦带 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残编断简 指残缺不全的书籍。
蚕头燕尾 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朝经暮史 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穿壁引光 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传檄而定 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舛讹百出 舛:错乱。讹:错误。错乱的地方很多。一般指书籍的写作或印制不精。
垂名青史 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大璞不完 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大书特书 书:写。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丹书铁契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箪食瓢饮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倒背如流 背:背诵。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
得胜头回 头回:前回。宋、元说书人的术语。在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做引子,谓之“得胜头回”,取其吉利之意。
雕虫小技 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掉书袋 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东观续史 东观:汉代官家藏书的地方。原指汉代女史学家班昭奉诏就东观续成其兄班固没有完成的《汉书》。后用以指女子才学高深。
董狐直笔 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斗方名士 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旧指冒充风雅的人。
读书三到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读书三余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读书种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断编残简 编:穿简的细长皮条;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文章。
断简残编 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编:穿简的细长皮条。指残缺不全的书籍。
堆案盈几 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对簿公堂 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发凡起例 发凡:提示全书的通例。指说明全书要旨,拟定编写体例。
飞鸟惊蛇 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焚书坑儒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丰筋多力 丰:丰满,丰实;筋: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多:多余。书法有筋骨,笔力雄健。比喻字体结构坚实而丰满,笔力强劲有余。
焚膏继晷 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风骨峭峻 峭峻:山又高又陡。形容人很有骨气,刚直不阿。也比喻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
奉天承运 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富面百城 形容藏书非常丰富。
腹载五车 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高文典册 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功标青史 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为青史。功劳记在史书上。指建立了巨大功绩。
古色古香 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古肥今瘠 比喻书法的不同风格。
浩如烟海 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滚瓜烂熟 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含英咀华 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皓首穷经 皓:白;首:头发;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
汗牛充栋 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胡肥锺瘦 胡:三国时的胡昭;锺:三国时的锺繇。胡昭的字体肥,锺繇的字体瘦。形容书法各擅其美。
画荻教子 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怀铅提椠 怀:怀藏;铅:铅粉;提:手里拿着;椠:古代书写用的木片。常带书写工具,以备写作的需要。。
黄卷青灯 黄卷:古代书籍用黄低缮写,因指书籍;青灯:油灯发青色的灯光,指油灯。灯光映照着书籍。形容深夜苦读,或修行学佛的孤寂生活。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画沙印泥 书法家比喻用笔的方法。
积案盈箱 案:桌;盈:满。堆满书桌,塞满书箱。形容书籍、文稿、卷宗等非常多。
祸枣灾梨 旧时印书,多用枣木梨木刻板。比喻滥刻无用的书。
记问之学 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家鸡野鹜 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也比喻人喜爱新奇,而厌弃平常的事物。
家鸡野雉 雉:野鸡。原意是晋庚翼把自己的书法喻为家鸡,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野鸡,以示贱近与贵远。亦比喻风格迥异的书法绘画等。
交梨火枣 道教经书中所说的“仙果”。
矫若惊龙 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金匮石室 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
经史百子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举例发凡 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指分类举例,说明全书的体例。
借书留真 指借别人的书,抄写后留下正本,把抄本还给别人。
惊蛇入草 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卷帙浩繁 卷帙:书籍或书籍的篇章。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
开卷有益 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部分国: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金壶墨汁 指极其珍贵罕见的书画用品。
渴骥奔泉 骥:骏马。如同骏马口渴思饮,飞快奔赴甘泉一般。形容书法笔势矫健。也比喻迫切的欲望。
据鞍读书 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鸾飘凤泊 原形容书法笔势潇洒飘逸,后比喻夫妻离散或文人失意。
九儒十丐 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离经辨志 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
两脚书橱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力透纸背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老生常谈 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
立地书橱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临池学书 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口诛笔伐 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琅琅上口 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鸾翔凤翥 翔:盘旋而飞;翥:高飞。比喻书法笔势飞动舒展。
六韬三略 《六韬》、《三略》:都是古代的兵书。后泛指兵书、兵法。
龙蛇飞动 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南面百城 旧时比喻尊贵富有。也比喻藏书很多。
龙跳虎卧 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
龙飞凤舞 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美女簪花 簪:插戴。形容书法娟秀。也比喻诗文清新秀丽。
名标青史 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率尔操觚 觚:方木,古人用它来书写。率尔:不加思索;操觚:指作文。原形容文思敏捷,后指没有慎重考虑,轻率地写。
名垂青史 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磨穿铁砚 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囊萤照书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怒猊渴骥 猊:狻猊,即狮子;骥:骏马。如愤怒的狮子撬扒石头,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形容书法遒劲奔放。
七行俱下 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囊萤照读 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牛角挂书 比喻读书勤奋。
群鸿戏海 鸿:鸿雁;海:指大湖。象许多飞鸿在大湖里游戏一样。形容书法遒劲灵活。
然荻读书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如锥画沙 象用锥子在沙上画出来似的。形容书法笔力匀整而不露锋芒。
磬竹难书 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入木三分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青史传名 青史:史书。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十年窗下 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三班六房 三班:指皂、壮、快班,均为差役;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房,均为书办胥吏。明、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
三余读书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人手一册 人人拿着一本(书)。多形容书的读者多。
诗礼之家 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水火兵虫 指使古书遭受损毁的四种灾害:水灾、火灾、战乱和书蠹。也泛指各种天灾人祸。
十行俱下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书缺有间 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十二金牌 金牌:宋代敕书及紧急军命,用金字牌,由内侍省派人速送。比喻紧急的命令。
十年寒窗 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硕学通儒 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书不尽言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香门第 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手不释卷 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铁画银钩 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屠毒笔墨 用笔墨毒害人。比喻内容不好的书。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孙康映雪 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徒读父书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微言大义 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万签插架 形容书籍极多。
文韬武略 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谋略。
韦编三绝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夏五郭公 《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五行并下 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仙露明珠 比喻人风神秀异。也形容书法秀逸圆润。
寻章摘句 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信笔涂鸦 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五行并下 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牙签万轴 形容藏书非常多。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学富五车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引经据典 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一目十行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颜筋柳骨 颜: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
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一箪一瓢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拥书百城 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映雪读书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有案可稽 案:案卷,文书;稽:查考。指有证据可查。
灾梨祸枣 从前印书用梨木或枣木刻板。形容滥刻无用不好的书。
有脚书橱 比喻学识渊博的人。也指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引锥刺股 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有案可查 案:案卷,文书。指有证据可查。
鱼传尺素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源头活水 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昼耕夜诵 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游云惊龙 形容书法精妙。
右军习气 右军: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比喻一味摹拟古人,不能自创一格。
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7. 与书为伴美文欣赏成语
爱憎分明àizēngfēnmíng
[释义] 憎:恨。爱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回。
[正音] 憎;不能读作“答zènɡ”;分;不能读作“fèn”。
[辨形] 憎;不能写作“增”。
[近义] 泾渭分明 旗帜鲜明
[反义] 暧昧不明 爱憎无常
[用法] 含褒义;表示对人和对事物的喜爱或厌恶。一般作谓语、定语;也作状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泾渭分明”都有界限清楚的意思。但~专指思维感情方面;“泾渭分明”多泛指人或事好与坏的界限。
[例句] 要做到~;首先应该划清是非的界限、敌友的界限。
8. 形容一本书带有书香的成语有哪些
活色生香:书面上呈现活生生的景象,而且散发出香味。形容诗画所描绘的回景物生动逼
真。
流芳答万古:流:流传;芳:花草的香味,比喻好的名声。指美名永远流传下去。
旁得香气:在一旁的人也能嗅到香味。喻指无关的人,由于条件便利,同样得到好处。
盐香风色:盐的香味,风的颜色。盐本无香,风本无色,佛家用以比喻法本无有。
余香满口:吃过东西后满口都是余下的香味。比喻文学或艺术作品耐人回味。
疏影暗香:疏影:稀疏的枝影;暗香:清幽的香气。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
无馨无臭:馨:香。没有香味,也没有臭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薰以香自焚:薰:香草。香草因为有香味才遭焚烧。比喻人因有才能而招来祸患。
9. 形容读书期间的成语
【案萤干死】:书案上借以照明的萤火虫都干死了。形容正直的读书人做官被贬或死后,居处荒凉的景况。
【暗室求物】: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傲贤慢士】: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八百孤寒】: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形容人数众多,处境贫寒的读书人。也比喻贫寒之士失去依靠。
【白面儒冠】: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白面儒生】: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白面书郎】: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白面书生】: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闭户读书】: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博览五车】:指读书多,学识渊博。
【不羁之士】:羁:拘束;士:读书人。不受拘束的读书人。
【布衣韦带】: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才贯二酉】: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
【朝经暮史】: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处士横议】:处士:古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横议:放肆地进行议论。没有做官的读书人纵论时政。
【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春诵夏弦】: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唇腐齿落】: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
【大璞不完】: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道学先生】: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读不舍手】: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读书得间】: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万卷书读破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比喻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书。
【读书三到】: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如同行万里路一样。形容多读书,则见多识广。
【方正之士】:方正:品行端正。品行端正不阿的读书人。
【废书而叹】:废:放下。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发出感叹。形容读书时对其内容有所感触而置书兴叹。
【废书长叹】:废:放下。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发出感叹。形容读书时对其内容有所感触而置书兴叹。
【焚膏继晷】: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负薪挂角】:负薪:背着柴草,汉代朱买臣背着柴草读书;挂角:把备读的书挂在牛角上,隋代李密骑在牛背上读书。指边劳动边读书,不畏辛苦。
【腹为笥箧】:笥:盛书等物的方形竹器;箧:箱子一类的东西。腹部成了书箱子。形容读书多,有学识。
【腹载五车】: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滚瓜烂熟】:象从瓜蔓上掉下来的瓜那样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含菁咀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同“含英咀华”。
【含英咀华】: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行吟坐咏】:吟、咏:声调抑扬地念、唱。走着也念,坐着也读。形容读书用功。
【闳览博物】:闳:宏大;闳览:博览群书,见识广博;博:广大。指读书很多,见多识广,能够辨别各种事物。
【画荻教子】: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积雪囊萤】: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见《尚友录》卷四。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见《晋书·车胤传》。形容刻苦攻读。
【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挟筴读书】:挟:夹持;筴:同“策”,指简册,书籍。手拿书籍,一心读书。形容勤奋学习。
【尽信书不如无书】: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巨学鸿生】:巨:大;鸿:通“洪”,大;生:读书人。比喻学识渊博的人。
【聚萤积雪】:聚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积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聚萤映雪】:聚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映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开卷有得】: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得:得益。读书总有好处。
【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开心明目】:开心:使心窍开通;明目:使眼睛明亮。指通过读书或做事开通心窍,扩大视野,提高观察力。
【匡衡凿壁】: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魁垒之士】:魁垒:光明磊落;士:旧时指读书人。为人正直,胸怀坦荡的人。
【琅琅上口】: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老虎借猪,相公借书】: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立地书厨】: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利路名场】:名场:旧指读书人求功名的场所。泛指寻求名利的道路和竞夺声名的场所。
【两脚书橱】: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磨穿枯砚】: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磨穿铁砚】: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目不识书】: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目不知书】:指不会读书写文章。
【暮史朝经】:史:指历史书籍;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纳士招贤】: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囊萤积雪】:囊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积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囊萤照读】: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囊萤照书】: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囊萤照雪】: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
【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贫士市瓜】:市:买。穷苦读书人买瓜只挑个大的。比喻以言谈和外貌取人。
【七行俱下】: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寝馈书中】:馈:吃饭。读书很专心,吃饭睡觉都忘记了。
【轻财好士】:轻视钱财,重视读书人。
【轻财重士】:轻视钱财,重视读书人。
【轻贤慢士】:轻:轻视;慢:傲慢。轻视有才能的,不尊敬读书人。形容轻狂傲慢,狂妄无知。
【穷愁潦倒】: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穷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读书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穷措大】:措:读书人。比喻贫穷的读书人。
【却客疏士】:却:拒绝;疏:疏远;客:外来人;士:读书人。比喻囿于地方观念,不用外来的人,也不用有才能的人。指妒贤嫉能。
【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儒士成林】:儒士:指读书人。比喻读书人很多。
【三绝韦编】:韦:熟牛皮。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刻苦。
【三余读书】: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舌战群儒】: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诗礼传家】:指世代皆读书习礼。
【诗礼人家】: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诗礼之家】: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食而不知其味】:东西吃下去,却不知道它的味道。比喻读书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士农工商】: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士穷见节】:士:读书人;穷:困窘;节:节操。读书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节操来。
【士穷见节义】:士:读书人;穷:困窘;节义:节操,气节。读书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节操来。
【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书呆子】:指只知读书而缺乏实际知识的人。
【书生之见】: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书声朗朗】: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书香门第】: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书香门户】: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书香人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书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书生气】:书生:读书人。常用来形容看问题简单、幼稚,对实际问题缺乏了解。
【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硕学通儒】: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硕彦名儒】:硕:大;彦:有才学的人;名:有名声的;儒:读书人。指非常有名气的大学者。
【孙康映雪】: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太璞不完】:太璞:未治之玉。璞经过加工,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出来作官,就丧失了纯洁。
【铁砚磨穿】: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同门共业】:同门:在同一个老师门下;业:读书。同在一个老师的门下读书。即同学。
【徒读父书】: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兔园册】:本是唐五代时私塾教授学童的课本。因其内容肤浅,故常受一般士大夫的轻视。后指读书不多的人奉为秘本的浅陋书籍。
【兔园册子】:本是唐五代时私塾教授学童的课本。因其内容肤浅,故常受一般士大夫的轻视。后指读书不多的人奉为秘本的浅陋书籍。
【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惟有读书高】:只有读书以求进取,才是高尚的途径。
【文弱书生】: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文业砚田】:砚田:旧时读书人依文墨为生计,因将砚台比作田地。旧指以文墨为生的读书人。
【五车腹笥】: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五行并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五行俱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下帷攻读】:下帷:放在室内悬挂的帷幕,表示与外界隔绝。比喻专心读书。
【宵旰攻苦】:宵:夜;旰:天已晚。早起晚睡,刻苦读书学习。
【宿学旧儒】: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学而不思则罔】:罔:蒙蔽。只读书不思考就会上当受骗。
【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雪天萤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雪牖萤窗】:雪牖:指晋朝孙康映雪读书的典故;萤窗:指晋朝车胤囊萤读书的典故。比喻贫穷苦读。
【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淹滞措大】:淹滞:有才德而居下位者;措大:旧指贫寒的读书人。旧指当不上官的读书人。
【燕颔儒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燕颔书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同“燕颔儒生”。
【洋洋盈耳】: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摇头摆脑】: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一箪一瓢】: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一介儒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臧谷两亡】:臧、谷:两个人名。臧和谷一起放羊,一个去读书,一个去赌博,结果都丢了羊。形容做事马虎大意,不专心。
【凿壁借光】: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凿壁悬梁】:凿:打孔,挖洞;悬:吊挂。形容刻苦读书。
【摘句寻章】: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招贤礼士】:招:招收;贤:有才德的人;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广泛网罗人才。
【招贤纳士】: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折节向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枕典席文】:指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枕籍经史】: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枕经籍书】: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昼耕夜诵】: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朱墨烂然】:朱墨:朱笔和墨笔;烂然:光明的样子。形容读书勒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