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成语发什么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成语发什么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1-28 01:42:39

⑴ 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善男信女

shàn nán xìn nǚ

【解释】佛教用语。原指皈依佛法的男女。后泛指信仰佛教的男男专女女。

【出处】《金属刚经·善现启请分》:“善男子,善女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结构】联合式。

【用法】多指两人以上。一般作主语、宾语。

【正音】善;不能读作“sàn”。

【近义词】善男善女

【例句】出入于寺庙的~们;一个个都显得虔诚至极。

【英译】pious men and woman

⑵ 这是什么成语什么意思

词语:清心可口

清心[ qīng xī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 [ qīng xīn ]

  • 1.心境恬静,没有挂虑:~修行。~苦读。

    2.使清心:~寡欲。

    3.中医指清除心火:~明目。~安神。

可口[ kě kǒu ]

生词本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 [ kě kǒu ]

  • 食品、饮料适合口味或冷热适宜:吃着家乡菜,觉得特别~。

⑶ 有哪些成语,意思是什么

1·初出茅庐 :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2·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3·卧薪尝胆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4·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5·游刃有余 :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6·完璧归赵 :璧:宝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7·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8·指鹿为马 :指着鹿,故意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9·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自慰。
10·价值连城 :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11·游刃有余 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12·循规蹈矩: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13·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14·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5·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16·不甚了了:甚:很;了了:明白。不很明白,不很懂。
17: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18·欢呼雀跃:高兴得象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
19·声色俱厉: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20·独木难支: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21·束手待毙:毙:死。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22·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23·胆战心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24·含辛茹苦: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25·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安定。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胆怯,对事情没有把握。
26·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27·冰肌玉骨 :冰:晶莹。肌骨如同冰玉一般。形容女子肌肤莹洁光滑。
28·丰衣足食: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29·挥汗成雨 :挥:洒,泼。形容人多。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也形容出汗多。
30·百炼成钢 :比喻经过长时间的多次的锻炼,变的坚强
31·发愤图强 : 发愤,决心努力 图,谋求 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富国
32·坚持不懈 :懈,松懈 坚持到底,一点也不松懈
33·迎难而上 :迎着困难前进
34·集思广益 :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35·群策群力 :策,计策主意 指发挥集体作用,大家一起想办法、贡献力量
36·革故鼎新 :革,改变,除去 故,旧的 鼎,音顶 鼎新,更新 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37·标新立异 :标,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 异,不同的,特别的 原指特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后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明与一般有所不同
38·独出心裁 :独,单独 心裁,指个人心中的设计或筹划 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39·举一反三:反,类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上类推而知道其他更多的事情
40实事求是 :本指根据实证,求得正确的结论,后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客观的处理问题
41·各抒己见 :抒,抒发,表达 每个人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42·不耻下问 :不耻,不以为耻 指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43·触类旁通 :触,碰,遇到 旁,别的其他的 通,懂得 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从而类推了解同类的其他事物
44·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 益,更加 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45·古为今用 :批判的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社会政治服务
46·薪尽火传 : 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47·和蔼可亲—— 性情温和,态度亲切
48·唉声叹气—— 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49·按兵不动—— 指挥官止住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战机;比喻接受任务后暂不执行,以观望形势的发展
50·黯然失色—— 阴暗的样子
51·慷慨激昂—— 形容语调高亢有力,情绪激奋昂扬
52·飞扬跋扈—— 鸷鸟飞扬,大鱼跋扈。喻指意气举动骄横放肆
53·纵横捭阖—— 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
54·略见一斑—— 喻指大致看到了事物的某个方面,斑:斑纹
55·有口皆碑—— 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纪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 碑:纪功碑。
56·并行不悖—— 彼此同时进行,不相妨碍
57·白璧微瑕—— 洁白的玉上有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事物还有小缺点,含有美中不足表示惋惜的意思
58·筚路蓝缕—— 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辛。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
59·刚愎自用—— 固执己见,对阻止、劝告或建议不耐烦
60·鞭长莫及—— 本意为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喻虽有力,力量亦达不到
61·明辨是非—— 明确地分辨是与非。形容判断力强
62·按部就班—— “按”本作“案”。部:门类。班:次序。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
63·别出心裁—— 独出巧思,不同流俗
64·层出不穷—— 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没有穷尽
65·为虎作伥—— 为老虎引路的鬼。比喻给坏人做帮凶,为坏人效劳。
66·得不偿失—— 得到的抵不上付去的
67·瞠目结舌—— 眼睛瞪得大大的,一时语塞。形容惊骇的样子
68·纵横驰骋—— 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放开马快跑。 形容往来奔驰,没有阻挡,也指英勇战斗,所向无敌
69·相形见绌—— 互相比较之下,一方显得很逊色
70·川流不息—— [行人、车马等] 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地行进
71·穷奢极侈—— 极端奢侈,也说“穷奢极欲”
72·鞠躬尽瘁—— 不辞劳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73·措手不及—— 来不及处理。
74·披星戴月—— 披星光,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或昼夜赶路,辛劳奔波
75·虎视眈眈—— 像老虎要扑食那样注视着。形容贪婪地盯着,随时准备攫取
76·赴汤蹈火—— 形容不畏艰难险阻,奋不顾身
77·中流砥柱—— 黄河中的坚强柱石。比喻能担当重任、起中坚作用的人或集体
78·穷兵黩武—— 出动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好战
79·出尔反尔—— 原指你怎么对人行事,人也怎么还报你。现多指反复无常,言行前后自相矛盾
80·流言蜚语—— 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
81·发愤图强—— 振作起来,谋求强盛
82·肺腑之言—— 谓由衷而发的真话
83·名副其实—— 名称与实质相合一致
84·重蹈覆辙—— 重新沿翻车旧辙走,比喻不重视总结经验,记取教训,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
85·言简意赅—— 语言虽精练简洁,但已概括要义
86·亘古未有—— 从古到今从未有过
87·如鲠在喉—— 像鱼刺卡在嗓子里
88·沽名钓誉—— 以不正当的手法博取名誉
89·事必躬亲—— 凡事都亲自去做
90·蛊惑人心—— 使人心意迷惑
91·顾影自怜—— 顾盼自己的身影,独自可怜叹惜。形容身世悲凉、失意
92·阴谋诡计—— 想达到某种目的的坏计谋、巧妙的策略或狡猾的计划;尤指不怀好意或应受指责的奸计
93·短小精悍—— 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后形容文章、言论等简短有力,队伍人少但强而有力
94·引吭高歌—— 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95·一丘之貉—— 同一个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96·老奸巨猾—— 深历世故,十分奸诈狡猾的人
97·焕然一新—— 光彩夺目,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98·拾人牙慧—— 拾取别人的片言只语当做自己的话
99·无稽之谈—— 不真实的或虚假的事情
100·畸形发展—— 某一部分发展过快而造成的整体不平衡状态
101·愤世嫉俗—— 不满黑暗的世道,憎恶不合理的社会习俗
102·声名狼藉—— 形容名声极坏
103·艰苦奋斗—— 艰难困苦的奋斗
104·故伎重演—— 旧时的一套伎俩重新施展出来
105·汗流浃背—— 形容满身大汗。亦形容万分恐惧或惭愧
106·草菅人命—— 菅:一种野草。杀人如同除草,任意害人性命
107·戒骄戒躁—— 要避免和戒除骄傲自满及浮躁的思想作风
108·矫揉造作—— 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109·弱不禁风—— 弱得受不住风吹。形容人体质虚弱
110·噤若寒蝉—— 冬天的蝉,一声不响。现在常用来比喻有所顾忌,不敢吭声
111·兢兢业业—— 形容做事谨慎,勤奋刻苦,认真负责
112·不胫而走—— 没有小腿却能跑。形容消息等传播迅速
113·迥然不同—— 差得很远,非常不一样
114·笑容可掬—— 掬:两手捧起。形容满脸带笑的样子
115·绝无仅有—— 再也找不出来,极为罕见
116·同仇敌忾—— 全体一致地抱着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
117·刻不容缓—— 急迫之极,一刻不能迟缓
118·脍炙人口—— 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为众人所称美
119·不寒而栗—— 不冷而发抖。指恐惧心理引起的惊抖
120·厉行节约—— 严格实行节约
121·雷厉风行—— 如迅雷,似疾风,形容办事果断、有力、迅速
122再接再厉—— 坚持不懈,毫不松劲,不断前进
123·励精图治—— 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
124·流连忘返—— 形容沉迷于游乐而忘了回去。后多指留恋某事,舍不得离开
125·余音绕梁—— 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
126·寥寥无几—— 形容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128·琳琅满目—— 满眼都是美玉。比喻精美的东西,出色的诗文,有用的人才很多
129·流芳百世—— 美名留传于后代
130·光怪陆离—— 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131·语无伦次—— 话说得颠三倒四,言语没有条理层次
132·满腹经纶—— 形容人很有才学和智谋
133·蒙昧无知—— 愚昧,不通事理
134·所向披靡—— 比喻力量所达到之处,敌人望风溃散或一切障碍皆被清除
135·靡靡之音—— 古指亡国的声乐。现指淫靡而不健康向上的庸俗音乐。
136·弥天大谎—— 彻头彻尾的谎言
137·秘而不宣—— 保守秘密,不对外宣布
138·绵里藏针—— 喻外表看来温柔,软弱,实则内心刻毒强硬
139·明珠暗投—— 旧时比喻怀才不遇,这里比喻好东西落到坏人手里
140·死不瞑目—— 人死还不闭眼,形容虽死而心犹未甘
141·苦思冥想—— 苦苦思考
142·漠不关心—— 不放在心上,粗枝大叶
143·墨守成规—— 比喻拘泥于成见而不善于机变
144·如法炮制—— 本指依照成法,炮制药剂。后比喻照样处理
145·路有饿殍—— 路边有饿死的人
146·居心叵测—— 心存险诈,难以预测
147·委曲求全—— 勉强迁就,以求保全;顾全大局,暂时忍让
148·任劳任怨—— 工作不辞劳苦,不怕受埋怨
149·耳濡目染—— 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150·莘莘学子—— 数量众多的学生
151·拭目以待—— 擦亮眼眼看着。形容对事情发展密切关注
152·各抒己见—— 各自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153·鬼鬼祟祟—— 行事暧昧而不光明
154·纷至沓来—— 接连不断地到来
155·恬不知耻—— 泰然处之,不以为耻
156·铤而走险—— 指没有办法,只得冒险
157·老马识途—— 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158·恣意妄为—— 肆意为非作歹

⑷ 每一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1、刻舟求剑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解释】: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处】: 《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刻舟求剑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解释】: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处】: 《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螳臂当车

【拼音】: táng bì dāng chē

【解释】: 当:阻挡。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出处】: 《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4、滥竽充数

【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解释】: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5、掩耳盗铃

【拼音】: yǎn ěr dào líng

【解释】: 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处】: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6、买椟还珠

【拼音】: mǎi dú huán zhū

【解释】: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7、东施效颦

【拼音】: dōng shī xiào pín

【解释】: 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出处】: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8、邯郸学步

【拼音】: hán dān xué bù

【解释】: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出处】: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⑸ 成语的用法是什么意思

对联写作指导(第四讲 词、词组的结构和句子成分)2008年02月02日 星期六 22:27第四讲 词、词组的结构和句子成分

一 词和词组的结构
写作对联,对仗时要做到句式一致、结构相应,必须理解、掌握词和词组的结构方式。要做到对仗工整,必须正确运用词和词组,让相同的结构相对。(这里讲的词,是语法上的词,不是文学体裁诗词的词。)

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字和词有联系,又有区别。字,是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汉字一字一音,有意义,多半可以独立运用,常常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过去称词为字,所谓“实字、虚字”,实即现代汉语的“实词、虚词”。

词的种类,按不同的标准划分,有不同的名称:

1.单音词·双音词·多音词 这是按音节的多少划分。单音词,就是一个音 节构成的词,在书面形式上用一个汉字表示,如“天”、“一”、“走”、“红”。双音词,就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词,在书面上是两个汉字,如“国家”、“对 联”、“勇敢、“我们”。多音词,就是由三个和三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在书面上是三个和三个以上的汉字,如“收音机”、“高层建筑”、“英汉大辞典”。 古代汉语常用单音词,现代汉语多将单音词扩展为双音词,如“美→美丽”,“民→人民”,“师→老师”。对联常使用古代汉语(文言),单音词多,所以要特别 注意掌握单音词。

2.单纯词·合成词 这是按词的意义成分来划分。单纯词,只包含一 个有意义的成分(词素),如“人”、 “海”、“大”。合成词,包含两个和两个以上有意义的成分,如“人民”、“伟大”、“大众化”。所有的单音词都是单纯词。单纯词不一定就是单音词,如“枇 杷”是双音词,但它是单纯词,因为它是两个字合起来才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成分。音译外来词,如“沙发”、“法兰西”、“富兰克林”,虽是双音或多音词,但每 个字只表示一个音,不表示意义,所以仍是单纯词。

词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它大于词,小于句子。两个单音词组成的词组和两个词素组成的合成词,在对联写作中经常使用,需注意掌握其结构方式。

合成词和词组的结构方式,常见的是联合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动补式、介宾式。

(1)联合式
又称并列式,是由同义(包括近义)或反义的词素或词所构成。

①同义联合

名词+名词 如:人民 土地 门户 干戈 肝胆 杨柳 莺燕 山岭
动词+动词 如:吟哦 撰写 修建 学习 寄寓 降落 攻击 叱咤
形容词+形容词 如:富裕 贫穷 丰富 善良 美丽 温暖 深厚

②反义联合

名词+名词 如:天地 水火 春秋 日夜 功过 恩怨 上下 东西
动词+动词 如:升降 起伏 兴亡 成败 悲喜 褒贬 有无 沉浮
形容词+形容词 如:高低 大小 深浅 难易 盛衰 冷暖 优劣

(2)偏正式
前一个词素或词修饰后一个词素或词。前是偏义,后是正义;前者像枝叶,后者像树的根干。

①形容词或名词、动词、数量词、代词+名词 如:大江 清江 三江 精心 苦心 灰心 二心 小园 家园 田园 此园 大门 寒门 佛门 蓬门 我国 强国 前程 鹏程 归程 历程 征程

②形容词或副词、动词+动词 如:快走 徐行 疾驰 奋进 挺进 新进 并进 畅想 猜想 浮想 还想 休想 大打 扑打 痛打 高飞 纷飞 腾飞 起飞 悲鸣 轰鸣 争鸣

(3)主谓式
前边词素或词如同主语,后边词素或词如同谓语;前者是被陈述的对象,后者是陈述部分。

①名词+动词 如:沙飞 水流 花开 叶落 蝉鸣 犬吠 虎啸 龙腾 心喜 客来

②名词+形容词 如:心急 胆怯 年轻 情深 意切 味长 词美 国强 官清

有些偏正式的合成词或词组,一经颠倒,即成主谓式的合成词或词组。如:大树→树大 狂风→风狂 好心→心好 贪官→官贪 强国→国强

(4)动宾式
又称支配式。前后词素或词间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前者表示动作或行为,后者表示动作或行为所支配的对象;前者如动词谓语,后者如宾语。

格式 动词+名词或代词 如:举重 滑冰 放心 签名 知己 爱人 恨谁 治国 读书 补课 过年 开花 防沙

有些主谓式的合成词或词组,一经颠倒,就成动宾式的合成词或词组。如:花开→开花 沙飞→飞沙 客来→来客 国治→治国 天翻→翻天

(5)动补式
又称补充式。前后词素或词间有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经常以后者来补充说明前者,在整个词义上,以前者为主;前者如动词谓语,后者如补语。

格式 动词+形容词或动词、副词 如:说明 说尽 改正 改好 提高 提前 抓紧 抓住 戳穿 赶跑 打痛 吃饱 穿暖 看清 望远 登高 美甚

有些动补式的词或词组,中间可以插进“得”,以表示可能;插进“不”,表示不可能。如“吃得饱”、“望得远”、“提不高”、“看不清”。

(6)介宾式
介词把它所带的宾语介绍给主语,介词在前、宾语在后。介宾式可以短到两个字,长到好几个字。

格式 介词+名词或代词 如:于此 以君之力 向前方 从南边 自海上
△ △ △ △ △
在山水间 为人民 对祖国 把亲朋好友 (△为介词)
△ △ △ △

以上,“式”即“结构”,联合式即联合结构,偏正式即偏正结构,以此类推。

词、词组结构方式对照表
结构各类
例 词
联合结构 国家 泥沙 良好 日月 东西
偏正结构 大家 白沙 好花 明月 东海
主谓结构 家大 沙飞 花开 月明 海啸
动宾结构 爱国 飞沙 卖花 看月 观海
动补结构 爱得深 飞起 卖完 看清 观遍
介宾结构 为国 向沙漠 在花前 对月 自海上

二 句子成分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单位。一个句子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说话和朗读中,句子有一定的语调,句子与句子中间有一个较大的停顿。

对仗,必须词组对词组,句子对句子。为了做好对仗,除了理解、掌提词和词组的结构以外,需要再了解有关句子的知识。

构成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是主语和谓语。句子可以有四种次要成分:定语,状语,宾语,补语。

1.主语和谓语
主语是谓语的陈述对象,表示谓语说的是“谁”或者“什么”。谓语对主语加以陈述,表示主语“怎么样”或者“是什么”。主语一般在前,谓语一般在后。用作主语的常是名词、代词。用作谓语的常是动词(包括“是”、“有”)、形容词。下例春联,名词作主语:

山河壮丽;
△△
岁月峥嵘。
△△

下例春联,形容词作谓语:

国家昌盛;
△△
人民安康。
△△

2.宾语
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一般在动词的后边,也可借助介词“把”、“对”等用在动词前边,表示行为的对象、成果、工具、处所或存在的事物等,常用名词、代词充任。如潘力生题人民大会堂联,名词作宾语:

一柱擎东亚;
△△
群星拱北辰。
△△

3.定语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成分。被修饰或限制的词是中心词。定语指出中心词的属性、形状、数量及所属的人、地方、时间、范围等。定语用形容词、数量词、名词、代词充任,在中心词的前边。如张广建题甘肃崆峒山联,数量词作定语:(黑三角表示中心词)

俯瞰河流,百尺楼台九曲水;
△△▲▲△△▲
凭临城郭,万家烟火四围山。
△△▲▲△△▲

4.状语
状语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成分。被修饰的动词或形容词是中心词。状语用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动量)、表示处所或时间的名词和介宾结构充任,一般在中心词的前边。如台湾剑潭古寺联,形容词作状语:

古迹重修,成观光地;
△▲
寺名长播,结香火缘。
△▲

5.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的补充成分。被补充的动词或形容词是中心词。补语表示行为的结果、数量,或性状的程度。补语由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动量)充任,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边;有时要借助“得”来表示(如“美得很”)。如陕西药王山药王庙联,形容词作补语:

医隐山林托迹远;
▲ △
仁昭今古惠民深。
▲ △

词组的功用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都可由有关词组充任。

三 句子种类
1.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句子的种类,按内容意思和语气划分,陈述事情的,叫陈述句,句末用句号;提出问题的,叫疑问句,句末用问号;要求听话人做或不做某种事情的,叫祈使句,句末用句号或感叹号;抒发某种强烈情感的,叫感叹句,句末用感叹号。

2.完全句和不完全句
按照句子成分来划分,有完全句和不完全句。

完全句又称双部句,主语部分、谓语部分齐备,意思完整。如隆中三顾堂联:

两 表 酬 三 顾;
一 对 足 千 秋。
└—┬—┘ └—┬—┘
主语部分 谓语部分

不完全句又称单部句,可分三种:

(1)无主句 只有谓语部分,没有主语部分;说不出主语,或无需说出主语。一般由动宾词组造成。有的祈使句就是无主句。如*青年时代自勉联:

( ) 与有肝胆人共事;
( ) 从无字句处读书。
└—┬—┘ └——┬——┘
主语部分 谓语部分

(2)省略句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对话,上下文)里,句子中某些成分可以不说。对联里,常省略主语“我”、“我们”,有时承前省,有时照后省,有时全联多处全省。如彭玉麟题黄鹤楼联,两处省“我”:

我从千里而来,( )看江上梅花,直开到红羊劫后;
谁云一去不返,( )听楼中玉笛,又唤回黄鹤飞高。

(3)独词句 由单独一个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省略的成分多而难以确定,意思比较含蓄。如“九一八”事变后,沈阳出现了这样一副极短的对联:

死;
生。 (倒写)

含义异常丰富:在日本侵略军的占领下,生离死别,生不如死;宁肯站着死,也不倒着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又如董必武挽谢觉哉联:

长征老战士;
文革病诗人。

谢觉哉,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代表,后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对无法无天的“文革”毫无办法,只能做个“病诗人”,意余言外。

3.单句和复句
按照句子的个数来划分,有单句和复句。

单句 又叫简单句。常由一个主谓词组构成,也可由一个词或其他词组构成。单句可以是完全句或不完全句。单句不一定文字都简短,单句可以因主要成分加上次要成分而复杂化,因而文字较长。

复句 是意思有密切联系的小句子组成的大句子。复句中的每个小句子叫分句。(在对联书籍中,为讲述方便,一般将逗号断开的词组都称作分句,和语法上的分句有所不同。)复句中各分句之间有联合关系、偏正关系。如李甲秾自勉联:

吃苦是良图,作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
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

上下联各由五个分句组成一个复句。中三个分句是联合关系,与最后那七个字的分句是偏正关系(因果);后四句与开头一句又是偏正关系(因果,倒装)。

分辨单句、复句,要着眼于句子成分和结构,成分有省略的要加以补充(独词句、无主句除外)。如陶行知题联: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孰为夫子?
小疑必问,大事必闻(的人),才算学生。

上下联的主语,都是省略了的“人“。半联是单句。

蔡元培挽鲁迅联:

著作最谨严,(著作)非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太沉痛,(遗言)莫作空头文学家。

上下联两句各有主谓语,下句主语是承前省略。半联是复句。

四 成语结构辨析
成语言简意赅,表现力强,写作中常用。了解成语结构,有助于对仗工整。

成语绝大多数由四字组成。它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主谓语齐全,如“青出于蓝”、“胸有成竹”、“骄兵必败”、“蚍蜉撼树”等。它可以是一个省略主语或谓语的不完全句,如“想入非非”、“与众不同”、“为民请命”、“喜怒哀乐”等。

成语,前两字和后两字的关系可以有种种不同。主谓关系如“玉石俱焚”、“人才辈出”。动宾关系如“煞费苦心”、“一改故辙”。偏正关系如“十万火急”、“娓娓动听”、“从宽发落”。

成语,前两字和后两字是联合关系的最多。联合关系的成语,前两字、后两字各自彼此又有种种不同关系。

1.联合+联合 如:

繁荣昌盛 富贵荣华 冠冕堂皇 多快好省 谦虚谨慎 古今中外
温良恭俭 激昂慷慨 麟凤龟龙 魑魅魍魉 酒色财气 风云月露
成败利钝 喜怒哀乐 轻重缓急 青红皂白 悲欢离合

2.偏正+偏正 如:

三心二意 三坟五典 五洲四海 千方百计 万紫千红 山珍海味
凤毛麟角 火树银花 火海刀山 花朝月夕 光风霁月 名缰利锁
舌剑唇枪 冰天雪地 枪林弹雨 良辰美景 良师益友 青梅竹马
明眸皓齿 国色天香 和风细雨 赤县神州 赤胆忠心 志士仁人
坚甲利兵 严刑峻法 社鼠城狐 陈规陋习

(以上偏正是“定语+中心词名词”)

三令五申 七拼八凑 千变万化 千锤百炼 并驾齐驱 坐言起行
条分缕析 高瞻远瞩 旁征博引 兼收并蓄 精打细算 潜移默化
先忧后乐 露宿风餐 旁敲侧击 明争暗斗 冷嘲热讽 倒行逆施
横征暴敛 阳奉阴违 道听途说 左顾右盼 长吁短叹 浅斟低唱

(以上偏正是“状语+中心词动词”)

3.主谓+主谓 如:

龙吟虎啸 龙骧虎步 龙盘虎踞 凤鸣鸾舞 风驰电掣 鸟语花香
心驰神往 耳闻目睹 眉开眼笑 功成名遂 珠联璧合 纲举目张
家喻户晓 豕突狼奔 狼吞虎咽 蚕食鲸吞 手忙脚乱 风吹雨打
众叛亲离 兰摧玉折

(以上主谓是“名词+动词”)

人寿年丰 民康物阜 民富国强 地大物博 地老天荒 年高德劭
日新月异 花好月圆 心旷神怡 珠圆王润 冰清玉洁 顽廉懦立
事半功倍 才疏学浅 口燥唇干 山穷水尽 脑满肠肥 羊狠狼贪
灯红酒绿 凶多吉少

(以上主谓是“名词+形容词”)

4.动宾+动宾

引经据典 求同存异 励精图治 披荆斩棘 披星戴月 披肝沥胆
呼风唤雨 改天换地 废寝忘食 扶危济困 正本清源 厉兵秣马
扬眉吐气 回肠荡气 抛砖引玉 沽名钓誉 见微知著 买椟还珠
坐并观天 玩物丧志 贪赃枉法 弄虚作假 吞云吐雾 折戟沉沙

前后是联合关系的成语,其中许多可以前后颠倒使用,如:

激昂慷慨→慷慨激昂 万水千山→千山万水
龙吟虎啸→虎啸龙吟 花好月圆→月圆花好

前后虽是联合关系,如果是前后两个行为有先后承接关系,一般不能颠倒,如“见缝插针”、“弄巧成拙”。

⑹ "理由很多"的成语意思是什么

  1. 好说歹说

  2. 振振有辞

  3. 理直气壮

  4. 作好作歹

  5. 推三阻四

⑺ 一发千钧成语是什么意思

一发千钧成语是什么意思

  • [ yī fà qiān jūn ]

  • 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版危险得好像千钧重权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 出 处

    《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例 句

    正在这~的危急时刻,飞机冲出了冷气团,终于脱险了。

⑻ 成语意气风发是什么意思

成语意气风复发意思是意志和气慨像制风一样强烈,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成语】:
意气风发
【拼音】:


fēng

【解释】: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象风吹一样迅猛,意志和气慨像风一样强烈。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出处】:
三国·魏·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宋·陆游《剑南诗稿·秋怀》:“形骸岁岁就枯朽,意气时时犹激昂。”
【近义词】:
神采飞扬、意气焕发、英姿飒爽
【反义词】:
精神不振、心灰意冷、垂头丧气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年轻人,褒义词。
【结构】:
主谓式
【举例造句】:这位教授意气风发,努力攀登科学技术的新高峰.

⑼ 意气风发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意气风发的释义: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意气风发[ yì qì fēng fā ]

1.【解释】内:意气:意志和容气概;风发:象风吹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2.【出自】: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3.【示例】:伟大的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建设自己的祖国。

4.【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9)成语发什么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扩展阅读:

近义词:神采飞扬[ shén cǎi fēi yáng ]

1.【解释】: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2.【出自】:丁玲《梦珂》:“她居然很能够安逸的,高贵的,走过去握那少年导演的手,又用那神采飞扬的眼光去照顾一下全室的人。”

3.【示例】:他神采飞扬地走向主席台开始做报告。

反义词:心灰意冷[ xīn huī yì lěng ]

1.【解释】: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2.【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回:“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

3.【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意志消沉。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