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成语命题特点

成语命题特点

发布时间: 2021-01-28 19:49:03

⑴ 小学怎样复习

小学主要注重写作能力吧,多看一些课外读物,这样可以增加识字量,和写作能力.外语现在也很重要,多看看外语光碟读物什么的.数学方面基本上只要掌握基础就好了.
从基础做起,培养学习兴趣. 语文从字、词、句、段、篇入手,字词是基础,句重点在理解句子和修改病句,段和篇重点在积累一些书上要求的入手,只要熟读成诵就行了,小学阶段,以句最为重要。

数学从计算,几何,应用题三个方面入手,重点是五六年级的数学。
7点专家建议:
1 定制好作息时间。
把每天复习功课,文体活动,休息睡眠的时间安排合理,按计划行事,避免在家复习忙忙乱乱,毫无计划。
2 进入考试节奏。
按照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自己的复习时间。这样有助于进入考试状态,有助于在考场上正常发挥。
3 每天以考试的心态做卷子。
有些考生认为已经做了几个月的试题,临考前不用做了,看看就行了,如果这样的话,很可能会导致考试抓不住感觉,受盛会引响发挥。建议考生在考前每天都应以考试的心态做卷子,只有这样,到真正考试时,才能以平常心来对待。
4 抓住最佳记忆时间。
心理学研究证明,早上起床后半小时及晚上睡觉前半小时记忆效果最好。建议考生在这两个阶段复习最关键,最重要的课程内容。
5 最好不要看电视或大部头电影或玩电脑。容易上瘾的节目或游戏内容更不要沾边,不然容易在大脑形成优质兴奋灶,抑制已掌握知识的发挥。
6 适当进行自己喜欢的文体活动。
调节情绪,消除疲劳,养精蓄锐,以稳定,饱满的情绪迎战。
7 按照平时的饮食习惯平衡营养。
不可大鱼大肉,暴饮暴食,以免因此影响健康进而影响学习;也不要迷信什么补脑类,益智类保健食品,据说,制造这类产品的工厂的老板和工人,从不给自己的孩子服用这些东西。
8 要对自己有信心。

从这些地方入手,先复习书本上的知识,以及一些典型的习题,然后再做课外练习!

复习要注重劳逸结合,循序渐进!

⑵ 玩命题上,左,右三个物成语

物以类聚
wù yǐ lèi jù
【解释】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回指坏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结在一起。

【答出处】《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

【辨形】以;不能写作“依”。

【近义词】同流合污、臭味相投

【反义词】格格不入、水火不容

【例句】
(1)~;人以群分;这是社会中的一种规律性的现象。
(2)这个犯罪团伙的主要成员都是一些盗窃犯、流氓犯;真是~;人以群分。

⑶ 不入虎口焉得虎子是什么命题

  • 【成语名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释义】不进入老虎的巢穴,怎么能捉到小内老虎呢容?比喻不冒危险,就难以成事。今也用来比喻不经历艰苦的实践,就难以取得真知。

  • 【出处】《三国志·吕蒙传》:蒙曰:“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2]

  •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3]

  • 【汉语拼音】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 【英文翻译】Nothing venture,nothing gain或Blue who say,and the whos

  • 【字词解释】焉:怎么。

  • 【成语性质】中性词

  •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分句。

  • 【近义词】亲临其境、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安知非福)

  • 【反义词】胆小如鼠、胆小怕事

  • 【使 用】现已编入2011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中,为必考俗语之一

⑷ 半命题_____是我的一张名片填四字成语

横线上可以填自信、乐观、幽默、阳光、活泼、善良等等,写自己的性格特点或优点比较好写,然后通过具体的事例将这一特点或优点说明清楚,最后总结。

自己写吧,抄没有意义,自己写完后还会有一种成就感。

⑸ 成语谜语:命题不可太难

谜面:
命题不可太难
谜语类型:
成语
谜语谜底:
高深莫测

⑹ 命题老师:中考最易出错的45个成语,错一个就落10

最易出错的成语
1、七月流火
【解释】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七月流火”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误用】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闹出望文生义的笑话。
2、空穴来风
【解释】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指传闻有一定根据。
【误用】经常被误用来表示毫无根据的事情。
3、糟糠之妻
【解释】: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误用】:常被误用为长得丑陋的妻子。
4、久假不归
【解释】: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误用】:很容易让人理解为长期请假不归。
5、目无全牛
【解释】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极度纯熟的境地。
【误用】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6、首鼠两端
【解释】意思是迟疑不决,拿不定主意。
【误用】经常被误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前后不一致。
7、首当其冲
【解释】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
【误用】经常被误用为冲锋在前。
8、走马观花
【释义】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
【误用】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9、差强人意
【解释】意思是大体上使人满意。
【误用】经常被误用为不能使人满意。
10、一文不名
【释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名:指钱币发出声响,一文不名就是口袋里没有一文银元可发出响声,意即清贫,身无分文。
【误用】:常错用于代替“一文不值”,指一点价值都没有,后指人无用。
11、鬼斧神工
【解释】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技巧高超,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壮观的自然景物。
12、始作俑者
【解释】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误用】现在常被误用为第一个做某一件事或某一项任务的人。
13、炙手可热
【解释】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误用】经常被误用来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14、一言九鼎
【解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有份量,能起很大作用。
【误用】经常被误用来表示守信用。
15、登堂入室
【解释】: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误用】:常被误用为“进入屋子”。
16、不足为训
【解释】意思是不值得作为典范或法则。
【误用】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不值得教训某人。
17、万人空巷
【解释】: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误用】:常被误用作街巷空空无人之意。
18、身无长物
【解释】: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困。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9、石破天惊
【解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误用】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各种惊人消息。
20、罪不容诛
【解释】: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误用】:常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⑺ 隐含命题的成语

三人成虎。白马非马。指鹿为马。买椟还珠。

⑻ 用成语命题有什么妙处

言简意赅
言简义丰

⑼ 《我懂得了宽容》半命题作文(20个成语、5个优美句子)

漫漫人生就像一条道路,而生活便是这路边的风景。有时是风
和日丽、鸟语花香的初夏;有时却是凉风习习,草枯叶黄的寒冬。
但无论是哪一种风景,都使我们从中学会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
大海的蔚蓝,是因为它的宽容,才有深邃博大的底蕴;谷穗的
低头,是因为它的宽容,奉献给人沉甸甸的果实;树木的茂盛,是
因为它宽容,给予人们清新的空气。万事万物,都是以它的宽容,
在为世界创造奇迹,给生命富有新的活力。
记得几年前,一次大扫除,同学们热热闹闹地劳动着,有的拖
地,有的擦玻璃,有的擦黑板,整个学校呈现出一派欢乐的场面。
同桌提着水桶在那儿搞卫生,水桶里的水溅了我的鞋子上,我顿时
火冒三丈,眉头紧皱,破口大骂道:“你干什么啊,这可是我新买
的鞋子,你怎么那么不小心……”我滔滔不绝的训斥着。她可怜巴
巴地看着我,委屈的低下头:“我……我不是故意的,对……对不
起啊……。”她断断续续的说道,我没等她说完,我就一脚踩在她
的鞋子上,她白白的鞋子上顿时摆了一张“黑脸”。我“哼“的一
声,扭头就走了。她叹了一口气,无奈的回到了座位上。
这件事情我一直放在心上,这几天都没有跟她说话,她几次跟
我说话,我都不理睬她。就这样过了好一阵子。
几个星期后的一节体育课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天异常的好,
好得似乎是故意放晴的。我在和同学打闹嬉戏,我玩的正高兴,同
桌正巧从我身边经过。我一不小心就踩了她一脚,可那脚踩得很用
力,我愣了一下,呆板的身子代替了原先的灵活。“对不起,我…
…”我结结巴巴的说。心想:完蛋了,上次她不小心踩到我,我一
直没有原凉她,她可定会狠狠的踩我一脚的!可是她并没有这样做
。“没有关系。”她轻声说道。“上次我那样对你,你不生气吗?
”我惊讶的问到。她笑了笑,说:“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修
养。”这是,我惭愧地看着他,仿佛他和着晴朗的天融合在一起了
,天更加明媚了,此时的鸟儿在天空中兴奋的鸣叫着,直至从我头
顶掠过。
宽容就像春天的阳光,能释怀别人的对错;宽容就像仁爱的光
芒,能增长自己的智慧;宽容就像火热的壁炉,能温暖冰冷的心灵
;宽容就像不熄的火把,能点燃熄灭的火种。
宽容又如一缕清风,让人门感觉到凉爽;它又如一条小溪,清
洗着人们内心的肮脏;它又如一跟绳带,让你和朋友的友谊加深。
宽容更是一束光,折射出一个人良好的涵养;宽容更是一座桥
,支撑你跨越艰难,走向成功;宽容更是一条线,划定你为人处世
的基本底线。

⑽ 成语,病句,排序题命题及命题分析

全国高考语文除了北京卷、上海卷以及江苏卷等3套试卷外,其余15套试卷都考查了"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除了安徽卷、重庆卷以及福建卷等3套试卷是要求"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外,其余12套试卷都是采用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的考查形式,并且题干的要求都是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