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春秋时节成语

春秋时节成语

发布时间: 2021-01-31 10:10:50

❶ 春秋时期的成语

奇货可居 伯玉知非 彩衣娱亲 吹箫乞食 春花秋月 董狐直笔 匪夷匪惠 割臂之盟 管鲍之交 九原可作 轮扁斫轮 暮虢朝虞 前目后凡 秦晋之好 杀妻求将 若敖鬼馁 事齐事楚 四书五经 唐突西子 吴头楚尾 五羖大夫 吴市吹箫 夏五郭公 相惊伯有 研桑心计 叶公好龙 衣裳之会 易子而食 优孟衣冠 郢书燕说 郑卫之音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老马识途 胡服骑射 上行下效 高山流水 大公无私 举棋不定 叶公好龙 千金一笑 一鸣惊人 宋襄之仁 叶公好龙 千金一笑 分庭抗礼 盗亦有道 萧史乘龙 三令五申
退避三舍 按图索骥 如火如荼 掩耳盗铃 高山流水 唇亡齿寒 买椟还珠一网打尽 上下其手 上行下效 投鼠忌器 脍炙人口 亡羊补牢

❷ 春秋时节是不是成语

“春秋时节”不是成语,“春秋()()”的成语只有2个:

1、春秋笔法
chūn qiū bǐ fá
【解释】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结构】偏正式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曲折的文字
【例句】初意却不过贪图少写一个字,并非有什么~。(鲁迅《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
【英译】Autumn and Spring style

2、春秋鼎盛
chūn qiū dǐng shèng
【解释】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
【出处】汉·贾谊《新书·宗首》:“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
【结构】主谓式。
【用法】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盛;不能读作“chénɡ”。
【辨形】鼎;不能写作“顶”。
【近义词】年富力强、年轻力壮
【反义词】奄奄一息、风中残烛、日落西山
【例句】这位男士正当~之时;服饰辉煌;相貌堂堂。
【英译】in the prime of one's life

❸ 春秋时期的成语,急!!!

与春秋战国相关的成语典故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❹ 描写“春秋季节”的成语有哪些

1、春兰秋菊(chūn lán qiū jú): 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2、春花秋内月(chūn huā qiū yuè):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3、春去秋来(chūn qù qiū lái):春容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❺ 春秋时期的成语 (根据文意,写出成语)

临渴掘井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昭公亲近小人,不听品格高尚之人的规劝内,结果被赶容出国家,逃到了齐国,这才明白自己原来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齐景公觉得昭公已知道悔过,认为若让他回去,应该能成为一个贤良的国君。齐国大夫晏子却认为:掉在水里的人,一定要等到掉进水里以后,才会想起应该防备失足;迷路的人,迷失了方向之后,才知道应该注意路径。犹如面临灾难的人,才急着铸造兵器;吃东西塞住咽喉的人,才急着去挖井取水(这就是成语临渴掘井的意思)。虽然这时候用最快的速度,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平时对各种事情不做准备,不加提防,等到事情已就要发生时,才忙着采取措施去应付,那是行不通的。

❻ 什么秋时节成语

秋高气爽 [qiū gāo qì shuǎ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褒义
出版 处

唐·杜甫《崔氏东权山草堂》诗:“高秋爽气相鲜新;暗风吹乱蛩悲咽。”
例 句

1. 十月的天气,~,同学们准备组织一次郊游活动

❼ 描写春秋季节的成语有哪些

笔底春风 白雪阳春 春冰虎尾 长春不老 寸草春晖
春蚕到死丝方尽 春风得意 春风风内人 春风和气 春风化雨
春风满容面 春风夏雨 春风一度 春风野火 春风雨露
春风沂水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晖寸草 春回大地
春和景明 春寒料峭 春华秋实 春花秋实 春花秋月
春兰秋菊 春露秋霜 春满人间 春梦无痕 春暖花开
春暖花香 春葩丽藻 春秋笔法 春秋鼎盛 春去秋来
春秋无义战 春色撩人 春色满园 春树暮云 春笋怒发
春生秋杀 春蛇秋蚓 春山如笑 触手生春 春深似海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诵夏弦 春蛙秋蝉 春宵一刻 春意盎然
齿牙春色 春意阑珊 春蚓秋蛇 春雨如油 吹皱一池春水
大地春回 大地回春 富于春秋 回春妙手 回春之术
寒木春华 虎尾春冰 鸿爪春泥 口角春风 枯木逢春
枯树逢春 枯枝再春 腊尽春回 柳暖花春 料峭春寒
漏泄春光 漏泄春光 丽藻春葩 马耳春风 满脸春风
满脸春色 满面春风 妙手回春 满袖春风 满园春色
暮云春树 皮里春秋 琼岛春云 秋实春华 秋月春风
秋月春花 如登春台 如坐春风 桃李春风 万古长春
杏花春雨 阳春白雪 一场春梦 阳春有脚 月旦春秋
雨后春笋 有脚阳春 有女怀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 沂水春风

❽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

1、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2、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4、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5、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❾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列举几个

1、纸上谈兵——赵括(战国赵):形容只会按照书本生搬硬套,不能联系实际。

2、老马识途——管仲(春秋):比喻做事很有经验

3、围魏救赵——孙膑

4、负荆请罪——廉颇(战国赵):比喻诚心诚意地承认错误

5、完壁归赵——蔺相如

6、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7、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8、三令五申——孙 武

9、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10、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11、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12、暗箭伤人(春秋郑):比喻在别人没有防备的时候,用不正当的手段害人。

13、朝秦暮楚: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14、图穷匕见: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❿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 50个以上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奇货可居
如火如荼
始作俑者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
天经地义
脍炙人口这个成语是从《孟子·尽心下》
亡羊补牢
狐假虎威
一字千金
一暴十寒
一网打尽
内助之贤
三折其肱
三人成虎
大公无私
上行下效
上下其手
安居乐业
不远千里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
伯乐相马
不耻下问
不遗余力
不自量力
从善如流
高山流水
邯郸学步
刻舟求剑
买椟还珠
一言九鼎
怒发冲冠
守株待兔
鸡鸣狗盗
毛遂自荐
曲高和寡
卧薪尝胆
杞人忧天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