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中考语文成语常见错误类型

中考语文成语常见错误类型

发布时间: 2020-11-18 08:29:23

① 中考语文关于成语和病句的选择题(有答案具体讲解的)

1.病句是指结构不完整,意思表达得不明确、不清楚,有错误的句子。进行修改病句训练的目的是认清写句子时容易犯的错误,使自己少写和不写病句,把意思表达得明确、通顺。
本年级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1)成分残缺:这种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如:“放声歌唱。”同学们知道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样”,这两个部分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缺一不可。
(2)意思重复:这种句子是前边说了一个意思,后边又重复说一遍,意思重复了。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这里“不正确”和“错别字”意思一样,连着用就显得重复多余。
(3)用词不当:这种句子是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用错了近义词等,造成词不达意,违反了句子的结构规律。如:“同学们热心欢迎新老师。”“热心”一词的意思是: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用在“欢迎”前面显然不合适。
(4)词序颠倒: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如:“今年的麦子丰收在望,长势喜人。”小麦长势喜人,才能丰收在望,词序颠倒了就不符合客观规律了。
2.修改病句的步骤。
(1)读懂原句,弄清本意。首先要仔细读病句,弄明白它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查找病因,确定病症。围绕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病句的原因所在,弄懂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
(3)对症下药,修改病句。弄清病因后,要针对句子存在的问题,想好删去什么、添上什么、更换什么,然后动手改病句。
(4)仔细检查,完成练习。读修改后的句子,看是否正确,是否保留了句子的原意。
3.修改病句的方法。
(1)修改成分残缺的句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缺少哪个部分。如:“放声歌唱。”这一句缺少了基本成分“谁”,所以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明确,修改的办法是补上这一部分,可改为:“同学们放声歌唱。”
(2)修改意思重复的句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哪个部分的意思是重复多余的。如:“我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了。”显然“不正确”重复了“错别字”的含义,修改的办法是把“不正确”或“错别”去掉一个,保留一个,成为:“我把不正确的字改正过来了。”或者:“我把错别字改正过来了。”
(3)修改用词不当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出哪个词语使用不当,以及错误的性质(用错了近义词,范围使用不当,词语搭配不当)。如:“小刚十分爱护时间。”“爱护”的意思是:爱惜并保护,用在“时间”前面不恰当,可改用“爱惜”(意思是因为重视而不糟蹋),成为:“小刚十分爱惜时间。”
(4)修改词序颠倒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出哪个词语的位置错了,如:“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校长的报告。”读句子后就能发现先讨论报告再听报告是不符合事情的先后顺序的,必须是先听报告再讨论报告,成为:“我们听了并且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② 中考语文:容易用错的90个成语

中国成语,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们难免望文生义,生吞活剥,结果,弄得这些词汇大大背离了原始意义,甚至驴唇不对马嘴,乃至出现成群结队的“拦路典故”、“傻瓜成语”。长期的、集体的以讹传讹,逐渐掩盖了成语的本来面目。其实,这种近乎数典忘祖的无知,绝不应听之任之,约定“俗”成。姑且挑选八个最常见的“拦路成语”,以飨亲爱的博友。恐怕至少有12亿中国人,没资格百分之百地跨过去。即便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也不能幸免。
(1)七月流火(本指“天气转凉”;后人竟望文生义,愣说成“盛夏时节,天上下火”为啥天太热?原来“太有柴”了。)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大火星”是一颗着名的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夏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由此可见,“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豳风》里这两句话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
(2)娑婆世界(佛教名词,常被生吞活剥地改装成“婆娑世界”善哉,善哉!佛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教主即释迦牟尼佛。“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共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业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3)空穴来风(原指有根有据的事儿,结果被篡改成了捕风捉影的意思真是“瞪眼说瞎话”。)这个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此语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师屈原的话:因为枳树(枳)弯曲(句),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呢。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所以,以“空穴来风”比喻不存在和没影儿的事,是不够妥当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确有来头,则比较恰当。
(4)床笫之私(床笫,是个迷人双眼的“马甲”,很容易误作“床第”。虽然两者模样酷似,可惜,后者根本不是中国话对不起,俺眼神儿不好。)床,好解释;笫(读作“子”),指“垫在床上的竹席”。“床笫”也就是床铺。引申为夫妻之间的语言或房事。但换上“床第”这套“马甲”,就什么“讲儿”也没有了。
(5)黄花(指“过时之物”。或许有人觉得,“”哪里不过时?“”才过时哩,便想当然地篡改成了“黄花”谁下的命令?凭啥愣改呀?)这个成语的出处,源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黄花蝶也愁。”黄花,也就是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
(6)美轮美奂(只形容建筑之美,如今,被滥用到所有事物上。尤其是电台、电视台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半吊子主持人,往往是张嘴就来,出口成错错了也不改,脸皮就是厚。)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晋文子赵武家里新落成一所房屋,晋国大夫张老去祝贺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轮,是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这个成语指高大的意思,专门形容房建筑屋高大华丽。现在?连唱歌跳舞、喝酒吃饭都“美轮美奂”了,上哪儿说理去?
(7)振聋发聩(本意是声音很大,令人警醒;竟被误作听力下降,像个呆头呆脑的聋子把醉汉弄醒?把醒汉弄醉?甭官怎么说,先把意图闹清楚;否则,干完活儿,准挨大嘴巴。)这个成语的出处在清代大才子袁枚那里,他写过《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中有句话:“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聩,耳聋。“振聋发聩”,即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8)始作俑者(原指做坏事,引领歪风邪气的“第一人”,现在,居然摇身一变,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起码也是开先河的任务看来,“屎盆子”完全可以扣在正面角色脑袋上。尝尝鲜儿吧您呐。)出处在《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这是理所当然的”贬义词“。

③ 中考语文:成语错误类型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语素意义,则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④ 中考语文50个出错率最高的成语

1、首当其冲【拼音】: shǒu dāng qí chōng 【解释】: 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出处】: 《汉书·五行志下》:“郑当其冲,不能修德。” 【误用】:许多电视节目、杂志书籍都在乱用,以为是第一个做事的人。 2、万人空巷【拼音】: wàn rén kōng xiàng 【解释】: 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出处】: 宋·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误用】:如果单凭字面理解,许多人都会误以为是形容人少冷清。 3、七月流火【拼音】: qī yuè liú huǒ 【解释】: 火:星座名,即心宿,每年夏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指夏去秋来,寒天将至。【出处】: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误用】:很多人都认为是形容天气炎热。 4、 不以为然【拼音】: bù yǐ wéi rán 【解释】: 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出处】: 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误用】:常误用为不放在心上。 5、不刊之论【拼音】: bù kān zhī lùn 【解释】: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出处】: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误用】:许多人都以为是不能刊登的文章。

⑤ 中考语文基础:成语运用中的语法错误方法

不当拆分造成误用

成语的意义不是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整体,随意地拆分,会造成运用的错误。

⑥ 求中考语文的所有易理解错、难以理解的词语和成语

八年级下文言文

1、通假字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四肢)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与之论辨(“辨”通“辩”)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板印书籍(“板”通“版”,雕版)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通“以”,以后)
文理有疏密(“文”通“纹”,纹理)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止”通“止”,只,仅)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有)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才美不外现(见通现,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

2、 古今异义
走送之(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这,此;今义判断动词)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古义为奔向;今义趋向)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为借;今义与“真”相对)
不敢出一言以复(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一次)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古义为只;今义为转折连词)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闻:古义指听;今义是用鼻子嗅)
虽人有百手(虽:古义为即使,假设连词;今义为虽然,转折连词)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古义指腿;今义指臀部。走:古义指跑;今义指行走)
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冒:古义指蒙、盖;今义指冒出)
药稍熔(药:古义指文中所提到的松脂、腊等物;今义指病的药品)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衣服的一种)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义为尚、还;今义为曾经)
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为挨着;今义为比较)
高可二黍许(许:古义为左右;今义为答应或表猜测)
尝贻余核舟一(尝:古义为曾经;今义为尝试)
无丝竹之乱耳(丝竹:古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文中指演奏的声音,今义指丝绸和竹子)
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指身体;今义指形状、样子)
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为有时,有的人;今义为或者)

3、 词类活用
手自笔录(手、笔:名词作状语,动手、用笔)
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袍、衣:名词作动词,穿着蕴袍敝衣)
是可谓善学者矣(善: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活用为动词,挂在腰间。)
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
会宾客大宴(宴: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状语,喂奶)
妇手拍儿声(手:名词用作状语,用手)
遥闻深巷中犬吠(遥:形容词作状语,远远地)
用讫再火令药熔(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做动词,出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形容词做动词,成为灵验的水)
苔痕上阶绿(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到,蔓上)
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用作动词,使……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劳累)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形容词做动词,辱没)
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容词做动词,吃尽)
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用做动词,鞭打)
食之不能尽其材(尽,使动用法,使……尽)

八年级上
1、通假字
圣人非所与熙也(“熙”通“嬉”,开玩笑)
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
乃记之而去(去:古义为离开;今义为到……去)

2、古今异义
寡人反取病焉(病:古义指辱;今义为疾病)
王曰,何坐(坐:古义指犯罪,今义为坐下)
3、词类活用
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心乐之(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九年级上
便要还家(要:)
谪(发闾左谪戍渔阳)
唱(为天下唱)
以(固以怪之)
披(身披坚执锐)
千转不穷(转:)
百废具兴(具:)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

古今异义
鲜美、
交通、
妻子、
绝境、
无论、
不足、
如此、
越明年(明年:)
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文:)

3、词类活用:
天下苦秦久矣(苦,名词活用为动词,苦于……)
失期,法皆斩(法,名词作状语,依法)
乃丹书帛曰(丹,名词作状语,用丹砂)
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
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夜篝火(篝,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笼子罩着)
尉果笞广(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功宜为王(功,名词作状语,按功劳)

词类活用:
猛浪若奔(奔,动词活用作名词,奔马)
互相轩邈(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比高远)
百废具兴(废:)
南极潇湘(极: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直到)
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活用作动词,起别号)
山水之乐(山水,名词活用作动词,欣赏山水、游山玩水)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酒:名词活用作动词,喝酒)
名之者谁(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

七年级上:
1、通假字
而置之其坐(坐: )
反归取之(反:)
略无阙处(阙: )
土人谓之“傍不肯”(傍: )
人皆伏其精练(伏: )

2、古今异义
至之市,而忘操之(操: )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及: )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指示代词,这儿,今是判断动词)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求:)
至于夏水襄陵(至于: )
沿溯阻绝(沿: 溯: )
虽乘奔御风(奔: )
不以疾也(疾: )
方为秋田之害(方: )
岁以大穰(岁: )
但逐层布板讫(但: )
匠师如其言(如: )
3、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奔: )
不以疾也(疾: )
每至晴初霜旦(霜: )
匠师如其言(如: )

七年级下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处决如流(处决: )
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龌龊: )
既薨(既: )
普明日复奏其人(明日: )
普颜色不变(颜色: )
卒用其人(卒: )
非显者刺(刺: )
池中奇峰绝壑(绝: )

3、词类活用
亦荆吴形胜之最(最: 副词用做名词,最美的地方??)
富人于五所园也(园: )
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下: )

这些不知有木有用。

⑦ 中考语文:中考成语考题集解析大全

可以去买一本成语的解析呢,书店特别多

祝你中考如意,望采纳呢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