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目不识丁是的成语

目不识丁是的成语

发布时间: 2020-11-18 08:32:50

成语目不识丁什么意

【成语】目不识丁

【拼音】mùbùshídīng

【解释】指连一个字也不认得,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

【出处】《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② 目不识丁是成语不

是成语,目不识丁(mùbùshídīng),指连一个字也不认得,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出自《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其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构成主谓结构。历史上曾有关于目不识丁的争议,认为丁字应为“个”字,“丁”不过是古人的讹传;同时,历史上也有不少关于目不识丁的故事和典故,甚至出现过目不识丁的皇帝。目不识丁 ( mù bù shí dīng ) 目不识丁【近义词】胸无点墨、不识之无【反义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两脚书橱【解释】丁:表示最简单的字。目不识丁: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这句话是唐穆宗长庆年间幽州节度使张弘靖说的。据《旧唐书》列传第七十九载:“弘靖……谓军士曰: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同样,《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二也写道:“弘靖……尝曰:天下无事,而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③ 看图猜成语之目不识丁

【成语】: 目不识丁
【拼音】: mù bù shí dīng
【解释】: 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出处】: 《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举例造句】: 我试问如果你母亲要把你嫁给一个目不识丁的俗商,或者一个中年官僚,或者一个纨袴子弟,你难产也不反抗? ★巴金《家》二十五
【拼音代码】: mbsd
【近义词】: 胸无点墨、不识之无
【反义词】: 学富五车、满腹经纶
【歇后语】: 同行十二载,未知木兰是女郎
【灯谜】: 文盲;陌生人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英文】: completely illiterate

④ 目不识丁的故事,成语故事

《旧唐书·抄张弘靖传》:“今天下无袭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宋代学者孔平仲在《续世说》中认为:“一丁字”应作“一个字”。因篆文“丁”与“个”相似,误作“丁”耳。
宋代学者洪迈,在《容斋俗考》中也说:今人多用“不识一丁字”,谓祖唐书。以出处考之,乃“个”字,非“丁”字。盖“个”与“丁”相类,传写误焉。

⑤ 目不识丁相近的成语

目不识丁mùbùshídīng
[释义] 丁:表示最简单的字。形容连一个字也不认识。版
[语出] 宋·洪迈《容斋俗权考》:“今人多用不识一丁字;谓祖《唐书》。”
[正音] 识;不能读作“shì”。
[近义] 不识之无 胸无点墨
[反义] 学富五车 满腹经纶
[用法] 中性词。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胸无点墨”;都形容没有文化。但~偏重“一字不识”;“胸无点墨”偏重在“没有一点学识。”

⑥ 目不识丁的故事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宋代学者孔平仲在《续世说》中认为:“一丁字”应作“一个字”。因篆文“丁”与“个”相似,误作“丁”耳。宋代学者洪迈,在《容斋俗考》中也说:今人多用“不识一丁字”,谓祖唐书。以出处考之,乃“个”字,非“丁”字。盖“个”与“丁”相类,传写误焉。

⑦ 目不识丁成语故事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囊萤映雪 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⑧ 关于目不识丁的成语故事

目不识丁
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拼音]
mù bù shí dīng
[出处]
宋·洪迈《容斋俗考》:“今人多用不识一丁字;谓祖《唐书》。”
[例句]
他是一个目不识丁的粗人。
[近义]
不学无术 一无所知 不识之无 不辨菽麦 ...
[反义]
识文断字 精通文翰 学富五车 博览群书

⑨ 目不识丁是成语不

是成语,目不识丁(mùbùshídīng),指连一个字也不认得,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出自《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其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构成主谓结构。历史上曾有关于目不识丁的争议,认为丁字应为“个”字,“丁”不过是古人的讹传;同时,历史上也有不少关于目不识丁的故事和典故,甚至出现过目不识丁的皇帝。
目不识丁 ( mù bù shí dīng )
目不识丁
【近义词】胸无点墨、不识之无
【反义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两脚书橱
【解释】丁:表示最简单的字。目不识丁: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这句话是唐穆宗长庆年间幽州节度使张弘靖说的。据《旧唐书》列传第七十九载:“弘靖……谓军士曰: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同样,《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二也写道:“弘靖……尝曰:天下无事,而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⑩ 目不识丁的人被称为什么成语

目不识丁的人被称为粗俗之辈、村夫俗子、凡夫俗子。
1、目不识丁回
答mù

shí
dīng
【解释】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出处】《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2、粗俗之辈


zhī
bèi
【解释】指庄稼人或佃农,现指缺乏文化教养、行为、意识粗野庸俗的人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没有文化的人
【近义词】村夫俗子
【反义词】文人雅士
【例句】别跟他这种粗俗之辈一般见识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