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教育成语
1. 形容家长培养孩子的成语
望子成龙
wàng zǐ chéng lóng
【解释】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德公望子成龙,一会想送他上英国,一会又想送他上美国。”
【结构】动宾式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望女成凤
【例句】家长要有~的愿望,更要有培养和教育孩子成材的行动。
2. 形容培养的成语
一字师 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出处: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白首北面 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出处:《文中子·立命》:“夫子十五为人师焉,陈留王孝逸先达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岂以年乎?”
百年树人 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百世之师 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病民蛊国 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昔刘晏桑弘羊,利尽缁铢,而未尝病国病民,后世犹说其聚敛。”
伯乐相马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不堪造就 指没有培养前途。
出处:茅盾《蚀·追求》八:“第三是学生们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应当淘汰出去──这是清校。”
传道受业 受:通“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出处: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果行育德 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出处:《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俭以养廉 俭:节俭;廉:廉洁。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教无常师 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出处:《尚书·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口传心授 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出处:明·解缙《春雨杂述·评书》:“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
老师宿儒 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能者为师 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出处:《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青出于蓝 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过于蓝 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出处:宋·朱熹《答吕季克书》:“其所著书乃如此,若《原说》者,则可谓青过于蓝矣。”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下》:“东坡盖学徐浩书,山谷盖学沈传师书,皆青过于蓝者。”
孺子可教 指年轻人可培养。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师道尊严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师严道尊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十年生聚 比喻培养实力,为报仇雪耻作长期的准备。
授业解惑 授:教,传授。惑:疑难。传授学业,解除疑难。
桃李之教 指老师的教诲。
无师自通 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出处:唐·贾岛《送贺兰上人》诗:“无师禅自解,有格句堪夸。”
兴观群怨 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出处:《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朽木粪墙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出处:《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学如穿井 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学无常师 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指凡有点学问、长处的人都是老师。
出处:《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熏陶成性 熏陶:感化,培养;性:习惯。经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种习性。
出处:《宋史·程颐传》:“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与之处,以熏陶成性。”
鸦巢生凤 乌鸦的窝里生出了凤凰。比喻贫苦人家培养出了才化的人物。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如何是异类?’显端曰:‘鸦巢生凤。’”
言传身教 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出处:《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一字之师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衣钵相传 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
出处:《旧唐书·神秀传》:“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尊师重道 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出处:《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名师出高徒 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桃李遍天下 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天下 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3. 形容“培养”的成语
1、白首北面
读音:【bái shǒu běi miàn】
释义: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出处:《文中子·立命》:“夫子十五为人师焉,陈留王孝逸先达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岂以年乎?”
2、百年树人
读音:【bǎi nián shù rén】
释义: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4. 有关培养的成语有哪些
4、孺子可教
【拼音】:rú zǐ kě jiāo
【解释】:指年轻人可培养。
【造句】:
1、他年轻有为,个个都说他孺子可教。
2、这个年轻人认真上进,许多长辈都说他孺子可教。
3、我相信你是一个聪明人,同时也是一个孺子可教的人才。
4、这个小孩刚8岁就拉得一手好提琴,真是孺子可教。
5、这孩子聪明伶俐,在表演方面悟性很高,孺子可教,将来前程似锦。
5. 形容培养人才的成语
1、百年树人
成语拼音:bǎi nián shùrén
成语解释:百年:形容时间长;树:栽培;造就;人:指人才。形容人才的培养不容易;需要很长时间。也指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
成语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2、孺子可教
成语拼音:rú zǐ kě jiào
成语解释:指年轻人可培养。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3、鸦巢生凤
成语拼音:yā cháo shēng fèng
成语解释:乌鸦的窝里生出了凤凰。比喻贫苦人家培养出了有才华的人物。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如何是异类?’显端曰:‘鸦巢生凤。’”
4、人才辈出
成语拼音:rén cái bèi chū
成语解释:人才: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辈出:成批地连续出现。有才能的人一批接一批涌来。形容人才一批接一批不断涌现。
成语出处: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格局第六》:“犹之诗、赋、古文以及时艺,其中人才辈出,一人胜似一人。”
5、求贤如渴
成语拼音:qiú xián rú kě
成语解释:慕求贤人,如渴思饮。形容求贤心情十分迫切。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
6. 有关形容教育的成语有哪些
1.教导有方
【拼音】:jiào dǎo yǒu fāng。
【解释】: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出处】: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凡此种种,虽然是他叔祖教导有方,也是他福至心灵,官星透露,才得一变而为闻一知十的聪明人。”
2.诲人不倦
【拼音】:huì rén bù juàn。
【解释】: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例句】: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近义词】:不厌其烦。
【反义词】:误人子弟。
7. 关于教育的成语
良师益友、诲人不倦、谆谆教导、谆谆告诫、触类旁通
一、良师益友 [ liáng shī yì yǒu ]
【解释】: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自】:夏衍《知公此去无遗恨——痛悼郭沫若同志》:和一位缔交半个多世纪的良师益友诀别,悲痛之情是难以尽述的。
二、诲人不倦 [ huì rén bù juàn ]
【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有什么在我哦?
三、谆谆教导 [ zhūn zhūn jiào dǎo ]
【解释】: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恳切、耐心地教导。
【出自】:毛岸青《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父亲,您生前谆谆教导我们,不要那种脱离人民的虚无主义、个人主义。
四、谆谆告诫 [ zhūn zhūn gào jiè ]
【解释】: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告诫:规劝。恳切耐心地劝告。
【出自】:周.孔子编订《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翻译】:反覆耐心教导你,你既不听也不睬。
五、触类旁通 [ chù lèi páng tōng ]
【解释】: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出自】: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我真高兴,得着两个新鲜的意思,让我对于生活的方法,能触类旁通的思索一回。
8. 关于培养的成语
成语标题 成语解释
一字师 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出处: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白首北面 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出处:《文中子·立命》:“夫子十五为人师焉,陈留王孝逸先达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岂以年乎?”
百年树人 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百世之师 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病民蛊国 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昔刘晏桑弘羊,利尽缁铢,而未尝病国病民,后世犹说其聚敛。”
伯乐相马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不堪造就 指没有培养前途。
出处:茅盾《蚀·追求》八:“第三是学生们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应当淘汰出去──这是清校。”
传道受业 受:通“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出处: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果行育德 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出处:《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俭以养廉 俭:节俭;廉:廉洁。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教无常师 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出处:《尚书·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口传心授 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出处:明·解缙《春雨杂述·评书》:“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
老师宿儒 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能者为师 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出处:《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青出于蓝 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过于蓝 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出处:宋·朱熹《答吕季克书》:“其所著书乃如此,若《原说》者,则可谓青过于蓝矣。”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下》:“东坡盖学徐浩书,山谷盖学沈传师书,皆青过于蓝者。”
孺子可教 指年轻人可培养。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师道尊严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师严道尊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十年生聚 比喻培养实力,为报仇雪耻作长期的准备。
授业解惑 授:教,传授。惑:疑难。传授学业,解除疑难。
桃李之教 指老师的教诲。
无师自通 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出处:唐·贾岛《送贺兰上人》诗:“无师禅自解,有格句堪夸。”
兴观群怨 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出处:《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朽木粪墙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出处:《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学如穿井 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学无常师 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指凡有点学问、长处的人都是老师。
出处:《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熏陶成性 熏陶:感化,培养;性:习惯。经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种习性。
出处:《宋史·程颐传》:“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与之处,以熏陶成性。”
鸦巢生凤 乌鸦的窝里生出了凤凰。比喻贫苦人家培养出了才化的人物。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如何是异类?’显端曰:‘鸦巢生凤。’”
言传身教 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出处:《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一字之师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衣钵相传 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
出处:《旧唐书·神秀传》:“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尊师重道 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出处:《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名师出高徒 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桃李遍天下 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天下 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9. 形容培育的成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悔人不倦:诲:教导.倦:厌倦.比喻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诲人不倦】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多用于赞美教师.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厌:满足;诲:教导.学习总感到不满足,教导人从不厌倦.
【呕心沥血】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赞美教师为学生用心的艰苦.
【德高望重】德:品德;望:声望.赞美教师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至圣先师】至:最.旧时特指孔子,现引申为形容教师德高望重.
【不悱不发】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不愤不启】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得意门生】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后泛指学生.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公门桃李】公:对人的尊称.尊称老师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
【高业弟子】高业:高才,对别人学生的敬称.学业优异的学生.
【高足弟子】高足:高才,称呼别人学生的敬辞.成绩优异的学生.
【满城桃李】桃李:比喻学生.城中到处都有自己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
【门墙桃李】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门生故旧】指学生和旧友.
【门生故吏】故吏:过去的吏属.指学生和老部下.
【立雪程门】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10. 形容培育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培育的成语有:复玉不琢、不成制器,有教无类,桃李满天下,金针度人,授业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