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舍已为人的成语故事

舍已为人的成语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1-18 09:16:39

A. 舍本逐末成语故事

http://ke..com/view/137226.htm
【典故】
一天,齐王派出了一个使者,要他到赵国去问候赵威后。
齐王的这位使者,没到过赵国,更没见过赵威后。但他早已听说,赵威后是一位很贤德的王后,所以,他十分高兴地接受了这一差事。他想去向赵威后问安,赵威后一定会很欢喜。她一欢喜,说不定会回赐一件什么贵重的小礼品。因此,他觉得此次出使赵国,还是一件十分难得的美差呢。
披星戴月,马不停蹄,终于到了赵国京都邯郸。
邯郸,在齐王使者的想象中十分美丽。是啊,那雕梁画柱的梳妆楼;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那热闹非凡的市桥;那巍峨秀丽的丛台……他听人说过了很多很多回,可就是没有见过。因此,一路上盘算着,待办完了公事,一定要好好地看看邯郸,饱饱眼福。
他直奔赵王城,去问候赵威后。
果然,赵威后不负贤名。当齐王的使者被一位鲜丽的宫娥引进后宫时,那赵威后早已端坐在一个绣墩之上,在等候了。她一身的正气,满脸的慈祥。
礼仪过后,齐王使者把随身带来的齐王问候赵威后的亲笔信,递给了赵威后。但不知怎的,那赵威后竟然没有先去拆阅齐王的信,却躬身问齐王使者道:“你们齐国今年的收成好吗?”
“好。”齐王使者答。
赵威后又问:“黎民百姓好吗?”
“好。”齐王使者答。
赵威后再问:“齐王也很好吗?”
“也很好。”齐王使者答。
随着赵威后的问候,该如何回答,齐王使者都回答过了。可齐王使者心里却很不是滋味。他是直率的人,心中有啥,便会说啥。再说,见赵威后是那样的慈祥与宽厚,于是,他问道:
“尊贵的威后,吾奉吾王旨意,专程向你来问安。照说,你若回问的话,也该先问候我们的大王。可你先问的,却是年景和百姓。你怎么把低贱的摆在了前头,而把尊贵的摆在了后头呢?”
赵威后微微地笑了:
“话可不能这么说。我所以先问年景和百姓,后问候你的大王,自有我的道理。”
齐王使者:“什么道理?”
赵威后:“你想想看:假如没有好年景,那黎民百姓靠什么活下去呢?同样,假如没有黎民百姓,又哪里有大王呢?所以说,我这样问才合乎情理;不这样问,便是舍本逐末。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这……”
齐王的使者,张口结舌了。
召见一结束,齐王的使者,一没有去观光那雕梁画柱的梳妆楼,二没有去踏看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也没有去游览那巍峨的丛台和热闹的市桥,便直接回齐国去了。
在归国的路上,齐王的使者一直觉得肩上沉甸甸的。虽说那赵威后什么礼品也没有赐给他,可他并不认为是空手而回。他觉得,赵威后的那不是“舍本逐末”的几句问候,比什么礼品都贵重,都沉重……

B. 白云亲舍成语故事

【成语】: 白云亲舍
【拼音】: bái yún qīn shè
【解释】: 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成语故事】:
狄仁杰是唐朝并州(今山西太原)人,他年轻时曾做过并州法曹参军。
当时他的父母远在河阳(今河南孟县),一次,狄仁杰外出办事登上太行山,由于思乡情切,不由向河阳方向远眺,只见一片白云在天上孤零零地飘浮。
狄仁杰指着那片白云对随行的人员说:“吾亲舍其下。”意思是,他的双亲就往在那片白云下面。他怅望了好久,直到那片白云散云才离开。
公元700年9月,锹仁杰病逝,终年七十一岁。武则天闻讯,非常悲痛,流着眼泪说:“朝堂空矣!”传说,狄仁杰死后葬于邯郸磁县狄仁村,墓冢尚在。“白云亲舍”,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C. 舍己为人的成语故事

舍己为人

【读音】:shě jǐ wèi rén
【解释】: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出处】:《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D. 讲成语故事:白云亲舍

【成语】:
白云亲舍
【拼音】:
bái
yún
qīn
shè
【解释】:
亲:指父母;舍:居住专。属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成语故事】:
狄仁杰是唐朝并州(今山西太原)人,他年轻时曾做过并州法曹参军。
当时他的父母远在河阳(今河南孟县),一次,狄仁杰外出办事登上太行山,由于思乡情切,不由向河阳方向远眺,只见一片白云在天上孤零零地飘浮。
狄仁杰指着那片白云对随行的人员说:“吾亲舍其下。”意思是,他的双亲就往在那片白云下面。他怅望了好久,直到那片白云散云才离开。
公元700年9月,锹仁杰病逝,终年七十一岁。武则天闻讯,非常悲痛,流着眼泪说:“朝堂空矣!”传说,狄仁杰死后葬于邯郸磁县狄仁村,墓冢尚在。“白云亲舍”,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E. 舍本逐末的意思 成语故事舍本逐末出自哪里

舍本逐末
shěběnzhúmò
[释义] 抛弃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
[语出]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正音] 舍;不能读作“shè”。
[辨形] 末;不能写作“未”。
[近义] 舍近求远 贪小失大
[反义] 追本求源
[用法] 用作贬义。比喻办事处理问题抓次要的;不抓主要的。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结构] 联合式。

F. 舍本逐末成语故事主要内容

“舍本逐末”成语故事主要内容:

战国时候,有一次齐王派遣使臣到赵国去拜访赵威后,以示友好。赵威后很热情地接待来访的使臣。使臣在献上齐王准备的礼物后,又呈上一封齐王写的信。赵威后收下了信,并马上拆开来看。她请使臣坐下,亲切地问道:“久未问候,贵国的庄稼长的好吗?”

使臣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我是奉了敝国国君之名前来问候您的,可是您不先问候敝国国君,反倒先问起庄稼,这分明是先贱而后贵。难道说,一个治理万民的君王,会比不上庄稼和百姓?”赵威后听了并没有生气。

反倒笑着对使臣说:“这你就错了!没有庄稼,如何养活人民?这不是贵贱之分,而是本末之别啊!难道说要先舍根本,去问那些末节吗?”齐国使臣对赵威后的这一番话非常佩服,并且为自己刚才无礼的态度感到惭愧。

现在,人们用“舍本逐末”来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6)舍已为人的成语故事扩展阅读

舍本逐末

【解释】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抛弃根本追求枝节,耕田的人不能很少,邪恶不能禁止,都是起源于钱。

【示例】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逐末。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贪小失大、掘地寻天、舍本求末、舍近求远、寻流逐末、轻重倒置、事倍功半、买椟还珠、本末倒置、南辕北辙、损本逐末、秦伯嫁女、本末颠倒、因小失大、劳民伤财、离本趣末

【反义词】逐本舍末、大处落墨、追根寻源、追本求源

G. 舍生取义的成语故事

舍生取义的成语故事
春秋末期,晋国有六大家族,分别是智氏、韩氏、赵氏、魏氏、范氏、中行氏。这六家你打我我打你,先是范氏、中行氏灭亡,再以后是韩、赵、魏灭了智氏,也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晋阳之战”。 如今单说这期间有一个刺客,虽然不是王侯公卿,也不是什么推动历史进程的大人物,几千年来却一直以舍生取义的精神为老百姓称赞。那么这位是谁呢?他就是春秋时期着名的悲情英雄——豫让。 豫让最初在范氏家族当门客。所谓门客,就是当时的大族世家养一些人,平时也不做什么事,到了需要的时候,就要这些人出力卖命。门客分上中下三等,下等门客就是管饭,过年过节发点过节费什么的。中等门客吃饭有鱼肉,出门有车,待遇要好一些。至于上等门客,是要参与大事的,也就是心腹了。 豫让在范氏那里挺不招人待见的,当他是下等门客,一日三餐倒不愁,不过始终不见重用。豫让不想这么碌碌无为一辈子,就跳槽到了中行氏的门下。中行氏对他还不错,把他提到了中等门客,生活方面好多了,但是豫让待了两天还是不满意,又走了,就到了智氏门下。 当时智氏是晋国最大的势力,家主智伯慧眼识人,见到豫让好生恭敬,直接提拔为上等门客,凡有大事都要找他商量,把个豫让感动的,决心辅佐智伯干一番大事业。但是很不走运,当豫让出外办事的时候,智氏家族被韩、赵、魏三家联手给灭了。 灭就灭了吧,反正春秋时期谁厉害谁就是老大,但是赵氏家主赵襄子办了一件糊涂事,不但把智伯的头颅悬挂在城头示众三日,还扬言要把这头颅做成酒杯,用来喝酒赏月!这话传到豫让耳朵里,他想,智伯把自己当个人看,这个仇一定要替智伯报了! 再说赵襄子,那是春秋时期了不得的人物,有点像三国时期的曹操,也就是奸雄一个。他以少胜多灭了智氏,也担心复仇,随身总带着一群侍卫,连吃饭睡觉都不离开。 这一天,赵襄子上厕所,到了厕所外面,隐隐看到里面好像有人影。他这人疑心大,就让侍卫进去看看是什么人。侍卫们进去,很快带出个脏兮兮的大汉来:“启禀主公,这人是个清厕工。”赵襄子利目一扫,看见大汉袖筒里有反光,立即大喝一声:“给我搜身!” 这一搜就在袖筒里搜出一把匕首。不用说,大汉就是豫让了。他见事情败露,知道很难活命了,就破口大骂赵襄子的残暴。赵襄子听了几句就明白了:“你是智伯的门客豫让啊,想不到智氏一族后人那么多,却没有一个敢来的,反倒是你一个小小的门客有这般胆识!”停了停,他又说:“我敬你是一个义士,就不杀你了,你走吧。” 这话把豫让说愣了。不杀我?哪有这种好事啊。不过看上去赵襄子不是开玩笑,于是他对赵襄子深施一礼,说:“感谢您的不杀之恩,不过这个仇我还是要报的。”说毕扬长而去。 赵襄子打的是什么算盘呢? 他知道眼下虽然灭了智氏,可是韩氏、魏氏也不是省油的灯,需要时时提防,这就需要大量充实自己的人马。他放了豫让,是给侍卫以及所有部下看的:看见没?我是多么尊重讲义气的人呐,就连刺杀自己的人也能放过,你们也要对主公我讲义气,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不过放归放了,他可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开玩笑,让侍卫画了豫让的画像,传给大家看,让他们都小心这个人。想了想还是不放心,干脆派人监视起豫让来,看看他每天都在做什么。 这时候豫让住在朋友青平家里,赵襄子虽然没抓自己,却来了个全天候监视。就连上个厕所,都被人从外面偷窥。豫让一想,这还怎么报仇啊,看来只能使出非常手段了。某一天夜里,豫让离开朋友家,失踪了。青平连忙去街上找,找了好几天也没找到。当时春秋时期的城可不大,青平直纳闷,豫让这是藏哪里了? 其实,豫让还在这个城里,他知道要避开赵襄子的耳目很难,就穿了一件乞丐衣服,把生漆涂到脸上手上。生漆可是有毒的,没多久皮肤就溃烂了,好好一个人变成了人见人厌的乞丐。 外貌改变了,可声音变不了,豫让装乞丐乞讨的时候,难免要说话。这一天,路上遇到朋友青平了。青平听出了他的声音,也不管豫让身上有多脏,就去抓他的手。豫让慌忙躲闪,可是没躲开。这时青平就说了:“像你这样的人,我知道劝也是白劝,可是也没必要残害自己的身体啊。你可以假装归顺赵襄子,近身的时候突然杀掉他不就行了吗?” 豫让说:“那不行,我杀赵襄子是为了一个义字,如果假装归顺再出手,那我就不是义了,对赵襄子就是欺骗。你不用多说了。”青平还是不肯撒手,豫让甩脱他就跑了。 这时豫让又想,自己的声音既然能被朋友听出来,那么赵襄子的人也能听出来,他就用了一招狠的,吞火炭!把烧得通红还带着火苗的木炭吞下去,那是什么滋味?但豫让坚持住了,他成功地毁掉了自己的嗓子,虽然能说话,但是彻底哑了。 这一番努力不是白费的。晋哀公四年,赵襄子骑着马,后面跟着一队徒步行进的侍卫从赤桥经过。豫让埋伏在桥下的洞里,怀抱着长剑静静等候。这一刻,他想起了把自己当个人物看的智伯,想到了长达数月的隐忍。 来了!马蹄声碎,像敲在豫让的心上。近了!他握紧长剑,手上青筋暴起。到了!豫让如猛虎般跃起——刺出——收剑——呆住。他发现骑马的人只是一名侍卫,赵襄子步行随后。 历史结结实实地跟豫让开了一个玩笑。当赵襄子骑马来到赤桥前,他的马怎么也不肯前行。一向疑心过重的赵襄子就下了马,让一名侍卫骑上过桥。于是,豫让的致命一击成为烟花泡影。 豫让呆呆地看着腹部遭到重创的侍卫倒在地上。赵襄子看着豫让,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他恨,为什么明明放过这人一马,还敢再次前来;他敬,好一个为主报仇的义士,让他这颗奸雄的心也为之颤抖;他悲,这种人物为何不是自己的麾下,不然何愁大业难成? 此时,众侍卫已把豫让团团围住,就要万刃分尸。豫让微微闭目,面带悲愤。这时赵襄子一举手,说:“慢!豫让我问你,你跟过范氏,跟过中行氏,最后跟智氏,可你从来没有给范氏和中行氏报过仇,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替智伯报仇?”豫让笑笑:“很简单,因为他把我当个人物看,我就用人物的行为来报答。这就是,士为知己者死啊!” 赵襄子被他这种舍生取义的行为深深感动了,他沉吟半晌,决定再次放过他,不由说:“豫让,我就再——”这时众侍卫大声呼喊:“主公,他不但连续行刺,还杀伤了我们的人,这个人不能放!” 赵襄子闻言有点犹豫。反倒是豫让分外从容,他轻轻坐在地上,说:“我已经尽了力,仇却未报,活着有什么意思?请您把外袍赐给我吧,我要砍上三剑,以便对死去的智伯有个交代。” 赵襄子的手有些抖,不过还是脱下了袍。豫让举剑连砍三下,大笑三声,又大哭三声,然后拔剑自刎。 这就是悲情英雄豫让,一个在历史长河中始终难以湮灭的人物。他的舍生取义,他的士为知己者死,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该文章《成语故事《舍生取义》》来源于出国留学网,网址:https://www.liuxue86.com/a/3245956.html

H. 舍近求远的成语故事

出处:《孟子·离娄上》:「道在迩而求诸远。」《後汉书·臧宫传》:「舍近谋远回者,劳答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释义:舍去近处的,追求远处的。形容做事走弯路。

故事一
古代有个人,顽固不知变通。有一天,他跟儿子一起出门,途中,儿子不小心掉到河裏,他没有立即跳到河裏抢救,反而是千里迢迢的跑到越国。别人问他为什麼要这样做,他说:「因为我听说越国人的游泳技术高明,所以我不辞千里来到越国,就是想要找个高手来救我儿子啊。这样难道不对吗?」

I. 求田问舍有怎样的成语故事

求田问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qiú tián wèn shè,本意是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房价。比喻没有远大志向。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广陵太守陈登见胸无大志的好友许汜来拜访,问他有什么事情。许汜说只想谋求田地,购置房产,陈登只是简单招待他,让他睡下床。几年后,许汜在荆州牧刘表手下任职,同刘备谈起此事,刘备说:“要是我就会让你睡地上”

J. 求田问舍成语故事

【释义】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询问房价。指只知买田置屋,谋求个人私利。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登传》。
陈登是汉献帝建安年间的广陵太守,他在任时,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百姓对他赞誉很高。
一次,陈登的一位老朋友许汜到下邳来拜望他。陈登知道他是个胸无大志,只知求田问舍的庸人,因而对他十分冷淡。
晚上,许汜在陈登家中留宿,陈登独自高卧在上床,却把许汜安置在下床,许汜受到如此冷遇,便对陈登怀恨在心。
几年后,许汜投奔到荆州牧刘表手下任职。一天,刘表、刘备和许汜三人在一起谈天闲聊,评点天下的英雄人物。
许汜借这个机会,故意污蔑陈登说:“陈登这个人,徒有虚名,他待人粗暴无礼,十分狂妄蛮横,算个什么英雄啊!”
刘备问许汜:“你说陈登粗暴无礼,这有何根据呢?”
许汜气愤地把几年前拜游陈登一事细细地说给刘备听,刘备听后不仅没同情许汜,反而教训许汜:“你只知道求田问舍,而不知道忧国忧民,以天下安危当己任,当然得不到陈登的青睐。”
许汜听了,羞得面红耳赤,一言不发。刘备又讥笑道:“亏得你遇到的是陈登,如果碰到我的话,我将睡在百尺高楼之上,而让你席地而睡,这就不仅仅是上床与下床的差别啦!”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