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镜成语典故
㈠ 以人为镜的成语典故
【出处】:《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於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墨子·卷五》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春秋末期,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内部变得四分五裂,实权逐渐由六家将军把持,他们是智氏、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魏氏。六家各有自己的地盘和武装,为了壮大自己,不断互相攻伐。后来,智氏的智伯瑶先后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又汇合三家的兵马,进攻赵襄子。这时,韩康子和魏桓子商议说:“赵氏现在的命运,就是我们两家将来的命运。赵氏早晨灭亡了,我们在晚上就会跟着灭亡;赵氏在晚上灭亡了,我们明天早上也就会跟着灭亡。只有我们三家联合起来,共同打败智伯瑶,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于是韩、魏两家与赵氏里应外合,内外夹击打败了智伯瑶,三家共同瓜分了智氏的土地,壮大了自己,后来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墨子评论说: “有才德的人,不以水为镜子,而是以人为镜子。因为以水为镜子只能照见自己的面容,而以人为镜子 才能知道怎样做对自己有利,怎样做对自己不利。”
《旧唐书·魏征传》也有一段记载说得是这个成语:魏征是隋末唐初著名的政治家,他尽心竭力辅佐唐太宗十七年,始终以谏诤为己任,有时甚至犯颜直谏、面折廷争,阻止或纠正了唐太宗许多错误行为和主张,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巩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去世之后,唐太宗伤心地说:“以铜作为镜子,可以端正衣冠;以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国家的兴亡;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现在魏征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很好的镜子啊!”
㈡ 翻译文言文《唐太宗以人为镜》。
“唐太宗以人为镜”并不是文言文,它是一句话,翻译为:“唐太宗把专人当作镜子”。
㈢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猜一成语
【谜面】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回以明得失 [人名答]
【谜底】 耶律齐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六则》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所以,可能是“择善而从”
㈣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猜一成语
【谜面】以铜为镜来,自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人名]
【谜底】耶律齐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六则》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所以,可能是“择善而从”
㈤ 镜子的故事
唐太宗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於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墨子·卷五》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春秋末期,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内部变得四分五裂,实权逐渐由六家将军把持,他们是智氏、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魏氏。六家各有自己的地盘和武装,为了壮大自己,不断互相攻伐。后来,智氏的智伯瑶先后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又汇合三家的兵马,进攻赵襄子。这时,韩康子和魏桓子商议说:“赵氏现在的命运,就是我们两家将来的命运。赵、氏早晨灭亡了,我们在晚上就会跟着灭亡;赵氏在晚上灭亡了,我们明天早上也就会跟着灭亡。只有我们三家联合起来,共同打败智伯瑶,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于是韩、魏两家与赵氏里应外合,内外夹击打败了智伯瑶,三家共同瓜分了智氏的土地,壮大了自己,后来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墨子评论说: “有才德的人,不以水为镜子,而是以人为镜子。因为以水为镜子只能照见自己的面容,而以人为镜子 才能知道怎样做对自己有利,怎样做对自己不利。” 《旧唐书·魏征传》也有一段记载说得是这个成语:魏征是隋末唐初著名的政治家,他尽心竭力辅佐唐太宗十七年,始终以谏诤为己任,有时甚至犯颜直谏、面折廷争,阻止或纠正了唐太宗许多错误行为和主张,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巩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去世之后,唐太宗伤心地说:“以铜作为镜子,可以端正衣冠;以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国家的兴亡;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现在魏征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很好的镜子啊!”
㈥ 急需:古代以别人为镜子,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的故事
君臣关系也要互相劝诫。古代所有能建功立业的君王,都是因为他身旁有非常好的臣子,懂得对他直言不讳。在所有谏臣当中,最有名的是唐朝的魏征。魏征有一天就跟唐太宗说:「我不要做忠臣,我要做良臣、贤臣。」唐太宗觉得很纳闷说:「为什么你不做忠臣?」接着魏征就说:「因为忠臣都会被杀头,我做良臣就好了。」唐太宗一听笑了。可是唐太宗是聪明人,他一边笑,一边想,忠臣都被谁杀的?暴君杀的。魏征这一个善巧的提醒,唐太宗一定不想做暴君。所以,魏征的言词非常有艺术,这样一叙述,已经把他的命保住了。有一次他劝诫唐太宗非常激烈,把唐太宗气得半死,大发雷霆,走回寝宫时还边走边骂:「气死我了,我一定要把他杀了。」到了寝宫,皇后看到唐太宗气成这样,知道一定是魏征的杰作。所以,皇后立刻去换上非常正式的衣服,然后走到唐太宗的面前,当场跪下去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唐太宗一头雾水:「我气得半死,你还恭喜我什么?」接着皇后就说:「一定是有明主出现,臣子才敢直言不讳。」唐太宗一听「我是明主」,气都消了。所以,一个君主能成功立业,他的身旁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帮助他。他有这么好的皇后,又有这么好的臣子,他才能成就。当我们的人生有些小成就的时候,绝对不能沾沾自喜,要马上想到在此过程中,有多少人对我们的关爱、提携,要念念不忘。当人能处处怀念别人的恩德,绝对不会贡高我慢,他会用一种谦卑、感恩的心去为人处事。也由于他懂得谦卑、感恩,他的事业才不会衰败下来。当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哭得很伤心,他说:「我有三面镜子:以铜为鉴,可正容颜、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用铜镜来观照自己,可以看到自己有什么不正之处;以历史来鉴定照察自己的作为,可以知道我这个做法是兴盛、还是衰败;旁边有这些大臣给我劝诫,我才知道所作所为是好、还是不好。而这三面镜子已经破了一面,所以他很伤心。这面镜子就是指魏征。
㈦ 关于"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故事,成语,名句.大家帮帮忙,急用.
唐太宗以魏徵做为他明白自己施政得失的一面镜子,而成就贞观之治的美誉.
㈧ 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以人为镜
唐太宗以人为镜
唐太宗把人当作镜子
唐太宗李世民说的[原文]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希望采纳,你的支持是我们的动力!
㈨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成语吗
哪有这么长的成语。这是李世民的话,
㈩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意思
意思是把别人的成败抄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出处:《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魏征去世了,唐太宗哭得很伤心,他说:我有三面镜子(以前都是铜镜),“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可以把他的衣服、帽子戴好;“以史为镜”,用历史来观照自己的施政,“可以知兴替”,怎么做才可以让朝代兴,怎么做会让朝代败,他可以从历史观照的到;“以人为镜”,用到一个贤良的大臣来劝诫他,“可以明得失”,可以了解到他所有的政策的得跟失,进而去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