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度外解析成语
Ⅰ 关于成语置之度外的问题
置之度外,这里的之,代指生死利害等事物或事情,但在这个词语里面并不确指内生死或利害等,具体指什么要容由需要表述的事物来决定,和英语的everybody用法差不多。比如,可以把生死置之度外,也可以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等等。
置之度外的解释:
一、《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注意,这个括号的应用就是对之字的解释。
二、《中国成语大辞典》(吉林文史版):把它放在考虑的问题之外。形容不放在心上。
三、《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版):事情不放在心上。
四、《中国成语典故考释》(山西经济出版社,成戎、叶辛著):在考释了出处之后,作了解释:后用“置之度外”一语,引申比喻把生死利害等情,不放在心上的意思。
Ⅱ 成语“置之度外”是什么意思
置之度外 [zhì zhī dù wài]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解释】: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专人的生属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出自】:《后汉书·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示例】:七十老翁,死生早~,由他去吧。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出 处
《后汉书·隗嚣传》:“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Ⅲ 成语置之度外的意思
置之度外释义:
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置之度外
[拼音] [zhì zhī dù wài]
[出处] 《后汉书·隗嚣传》:“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Ⅳ 成语"置之度外"的"度"作何解释
【解释】: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Ⅳ 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成语
徇国忘身复
拼音: xùn guó wàng shē制n 简拼: xgws
近义词: 舍生忘死、舍己为人 反义词: 自私自利
解释: 徇:为国献身。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
出处: 唐·白居易《赠裴垍官制》:“故太子宾客裴垍,忠正恭慎,佐予为理,事君尽礼,徇国忘身。”
Ⅵ 置之度外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
(把生死、利害等)放在考虑之外
Ⅶ 置之度外的意思
拼音
置之度外 ( zhì zhī dù wài )
释义
解 释: 不去考虑。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出处
出 处 《后汉书·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编辑本段用法
用 法 含褒义,多用来表示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得失放在心上。一般作谓语。 也含贬义,多用在一个人把团队的利益,国家利益置之度外而为了个人利益。 结构 偏正式;
示例
《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范蠡拾薪炊箭,面目枯槁。夫差时使人窥之,见其君臣力作,绝无几微怨恨之色,终夜亦无愁叹之声,以此谓其无志思乡,置之度外。” 七十老翁,死生早置之度外,由他去吧。(《孽海花》第二十七回) 他为了抢救落水的儿童,置之度外。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置之不理、置若罔闻、漠然置之 反义词 耿耿于怀、念念不忘
翻译
英 文 give no thought to <have no regard for>
来历
西汉末年,刘秀起兵打败了王莽的新朝,又镇压和收编了河北、山东一带的农民起义军,在洛阳建立东汉王朝,自己做了皇帝(即光武帝)。 在东汉建立之初,国内尚未统一,许多地方势力占据某些州郡和东汉抗争。有的虽然表示臣服东汉,实际上都仍旧保留地盘,并不甘服。而部分比较强大的农民军也相当活跃。刘秀花了5年多时间,才算打下了一个基本统一的局面,只剩甘肃的隗嚣和四川的公孙述两大军阀。这时,隗嚣表面上已向刘秀称臣,并且把儿子送到洛阳任官,表示归顺。公孙述自称蜀王,拥兵数十万,盘踞四川山区。因交通困难,刘秀对这两个人,暂不想征战,企图把连续苦战多年的部队好好整顿和休养一下再说。据《后汉书·隗嚣传》载,当时刘秀曾对将领们说:“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姑且把这两人丢在一边,暂不考虑吧!)后来,刘秀终于发兵,先消灭了隗嚣,接着又把公孙述的独立王国攻破。 上述《后汉书》所载刘秀那句话,就是成语“置之度外”的来历。
Ⅷ 置之度外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Ⅸ 置之度外,成语意思
把一切都抛在脑外。
Ⅹ 成语置之度外怎么解释
置之度外
[ zhì zhī dù wài ]
释义
[ zhì zhī dù wài ]
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回利害等放在心上。
详细释义答
【解释】: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出自】:《后汉书·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