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秋毫无犯成语题

秋毫无犯成语题

发布时间: 2020-11-18 09:19:35

A. 与秋有关的成语

秋毫无犯
春秋笔法
春华秋实
一叶知秋

秋水伊人
春秋鼎盛
明察秋毫
多事之秋

秋毫不犯
千秋万世
望穿秋水
富于春秋

秋毫勿犯
千秋人物
洞察秋毫
独有千秋

秋毫之末
千秋人物
暗送秋波
多事之秋

临去秋波 秋高气爽 老气横秋 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琨玉秋霜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各有千秋 华星秋月 平分秋色 一日三秋 落叶知秋 秋水盈盈 兼葭秋水 春花秋月 春蚓秋蛇 春花秋实 百岁千秋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疾风扫秋叶 秋月寒江 万代千秋 万古千秋 万岁千秋 一叶报秋 盈盈秋水 月旦春秋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冰壶秋月 春兰秋菊 皮里阳秋 秋波盈盈 秋风过耳 秋扇见捐 春去秋来 一字千秋 万载千秋 微察秋毫 秋收东藏秋月春风 春秋鼎盛 秋荼密网 秋风扫落叶 秋风落叶 秋高马肥 秋高气和 千秋万代 千秋万古 秋实春华 秋月春风 独有千秋 秋荼密网 秋风扫落叶 秋风落叶 秋高马肥 秋高气和 千秋万代 千秋万古 秋实春华 秋后算账 秋色平分 春秋无义战 春蛇秋蚓 皮里春秋 利析秋毫 春蛙秋蝉 秋月春花 千秋万岁 霜气横秋 叶落知秋 有事之秋 危急存亡之秋 遗臭千秋 望秋先零 社燕秋鸿 秋收冬藏 富于春秋 华屋秋墟 春生秋杀 多故之秋 春露秋霜 冰壸秋月 秋行夏令 秋豪之末 秋毫见捐 秋高气肃 千秋万世 凛若秋霜 秋风扫叶 秋风团扇 秋风纨扇 秋后算账 秋色平分 春秋无义战 春蛇秋蚓 皮里春秋 利析秋毫 春蛙秋蝉 秋月春花 千秋万岁 霜气横秋 叶落知秋 有事之秋 危急存亡之秋 遗臭千秋 望秋先零 社燕秋鸿 秋收冬藏 华屋秋墟 春生秋杀 多故之秋 春露秋霜 冰壸秋月 秋行夏令 秋豪之末 秋毫见捐 秋高气肃 凛若秋霜 秋风扫叶 秋风团扇 秋风纨扇

B. 秋毫无犯成语故事

【注音】qiū háo wú fàn
【出处】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持军整齐,秋毫无犯。《后汉书·岑彭传》
【解释】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军纪严明
【近义词】鸡犬不惊、道不拾遗、纤毫无犯

【反义词】胡作非为、无恶不作

【押韵词】无庸置辩、山不转路转、明教不变、罕闻寡见、妇人之见、浴血奋战、好谋无断、装门面、打个照面、磨礲浸灌、......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韩信因得不到项羽的重用就投奔刘邦,在丞相萧何的推荐下,刘邦拜他为大将,刘邦问韩信有什么高见。韩信把刘邦与项羽进行一番对比,说刘邦的军队与项羽的军队不同,对百姓的利益秋毫无犯,可以得天下
【成语示列】老夫一生公廉正直,与人秋毫无犯。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
【成语例句】

C. 秋毫无犯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韩信因得不到项羽的重用就投奔刘内邦,在丞相萧何的推容荐下,刘邦拜他为大将,刘邦问韩信有什么高见。韩信把刘邦与项羽进行一番对比,说刘邦的军队与项羽的军队不同,对百姓的利益秋毫无犯,可以得天下
注音】qiū háo wú fàn
【出处】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持军整齐,秋毫无犯。《后汉书·岑彭传》
【解释】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军纪严明
【近义词】鸡犬不惊、道不拾遗、纤毫无犯

【反义词】胡作非为、无恶不作

【押韵词】无庸置辩、山不转路转、明教不变、罕闻寡见、妇人之见、浴血奋战、好谋无断、装门面、打个照面、磨礲浸灌、......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韩信因得不到项羽的重用就投奔刘邦,在丞相萧何的推荐下,刘邦拜他为大将,刘邦问韩信有什么高见。韩信把刘邦与项羽进行一番对比,说刘邦的军队与项羽的军队不同,对百姓的利益秋毫无犯,可以得天下

D. 成语秋毫无犯的典故

抄秋毫无犯
qiū háo wú fàn
【解释】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辨形】毫;不能写作“豪”。

【近义词】鸡犬不惊、道不拾遗

【反义词】胡作非为、无恶不作

【例句】
(1)子弟兵纪律严明;~;受到群众的热情支援。
(2)解放军一路上~;深得人心。

E. 成语秋毫无犯是什么意思

成语
明察秋毫
英语
be
perceptive
of
the
slightest
发音
míng
chá
qiū
háo
【解释】:
。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示例】: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近义词】:洞若观火、明查暗访、洞察秋毫
【反义词】:不见薪新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故事
战国时期,齐宣王田辟想学齐桓公那样做霸主,他向孟子请教如何才能做上霸王。孟子告诉他要用仁义道德的力量统一天下,同时要对国情明察秋毫,体察民情,现在是能干不能干的事情,而是您愿干不愿干的事情

F. 成语秋什么无犯

秋毫无犯 [qiū háo wú fà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褒义
出 处
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刘邦)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例 句
1. 子弟兵纪律严明,~,受到群众的热情支援。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毫毛不犯 道不拾遗 鸡犬不惊
反义词
奸淫掳掠 巧取豪夺

G. 秋毫无犯的成语主人公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韩信因得不到项羽的重用就投奔刘邦,在丞相萧何的推荐下,刘邦拜他为大将,刘邦问韩信有什么高见。韩信把刘邦与项羽进行一番对比,说刘邦的军队与项羽的军队不同,对百姓的利益秋毫无犯,可以得天下

H. 秋毫无犯的成语解释

秋毫无犯qiūháowúfàn
[释义] 秋毫:动物秋后新换的绒毛。比喻十分纤细之物。形容军纪严明;对百姓无丝毫侵犯;也形容为人清正廉洁。
[语出] 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刘邦)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辨形] 毫;不能写作“豪”。
[近义] 鸡犬不惊 道不拾遗
[反义] 胡作非为 无恶不作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①子弟兵纪律严明;~;受到群众的热情支援。
②解放军一路上~;深得人心。

I. 成语秋毫无犯是什么意思

秋毫无犯抄
qiū háo wú fà袭n

成语解释:秋毫:动物秋后新换的绒毛。比喻十分纤细之物。形容军纪严明;对百姓无丝毫侵犯;也形容为人清正廉洁。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成语繁体:秌毫无犯
成语简拼:QHWF
成语注音:ㄑㄧㄡ ㄏㄠˊ ㄨˊ ㄈㄢ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秋毫无犯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辨形:毫,不能写作“豪”。
近义词:鸡犬不惊、道不拾遗
反义词:胡作非为、无恶不作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