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防微杜渐成语典故故事

防微杜渐成语典故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1-18 10:35:23

Ⅰ 有没有关于安全生产的成语和典故啊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民族文化经典——成语中,蕴含着安全观念及安全方略,它们对企业树立牢固的安全观念,抓好安全工作有着许多有益的启示。
居安思危——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意思是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要想到出现危险的可能;想到了出现危险的可能,那么思想上就能有所准备;思想上重视了,有准备了,则危险就不会出现。居安思危要求我们要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正如孔子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老子所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安不忘危,预防为主,是我们抓好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哲学理论告诉我们,安和危、福和祸之间不是相互隔绝,互不相干的,而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我们要居安思危,就必须做到警钟长鸣,经常反思。不能反思昨天的隐患、他人的事故,做不到安全警钟长鸣,安全毛毛雨常下,今天的安全就会转化成明天的事故。
防微杜渐——出自《元史·张桢传》:“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比喻在坏思想、坏事情刚露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他发展。从微小之事抓起,重视事物的“苗头”,使事故和灾祸刚一冒头就被制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做到防微杜渐,首先要树立“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的思想。安徽芦岭矿仅仅因为一名电工违章操作,带电打开瓦斯探头接线腔盖板这样一件“小事”,而造成了震惊中外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夺走了86条鲜活的生命。其次要狠刹“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已成为煤矿安全的最大隐患。“三违”不除,矿无宁日。安全工作只有从小处着眼,防微杜渐,才能抓住安全工作的关键。
曲突徙薪——出自《汉书·霍洌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则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此段大意是客人让主人把直的烟囱改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搬离灶台,否则将有火患,主人却不听,时间不长,主人家果然失火。比喻只有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曲突徙薪”典故给我们安全工作启示之一是对待“三违”要有铁的手腕,铁面无私的精神。在反“三违”斗争中,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作用,而且要严格管理,勇于较真,以铁的手腕,铁面无私的精神,制止“三违”。启示之二是对职工要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使职工明了什么是安全,怎样才能安全,切不可“嘿然不应”,否则必“俄而家果失火”。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羊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扩大损失。古语“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是说“吃一堑,长一智”;“前车已覆,后来知更何觉时”谓之“前车之鉴”。安全事故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它不仅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穴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相当于我国GDP总量2%?雪,而且付出了惨重的生命代价?穴平均每年100万起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达14万左右?雪。血的教训不吸取,不“补牢”,还会“亡羊”?熏后果将不堪设想。
长治久安——出自《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意思是建立永远安定太平的政局,实现久安的关键在长治,长治才能久安。实现长治久安,一要坚决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到践行“三个代表”的高度,抓严抓实;二要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严格准入制度,要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安全整治、安全评估结合起来,以安全质量标准化检验安全整治、安全评估的效果,以安全整治、安全评估推动安全质量标准化,努力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度。三要变生产安全为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安全不生产。
成语中的安全观念,不失为安全警世良言。但面对复杂多变,形式多样的灾难和事故,仅以寥寥只言片语对待,失败就不能避免。正如《三十六计·总说》中所说:“阳阴燮理,机在其空;机不可设,设在其中。”我们只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曲突徙薪、亡羊补牢,才能做到长治久安;只有以变化和发展的眼光对待灾难和事故,才能在生产工作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Ⅱ 成语典故:防微杜渐

防微杜渐
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回以制止,不让它发答展。
[拼音]
fáng wēi dù jiàn
[出处]
《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例句]
任何事情都应防微杜渐,避免大错误的发生。
[近义]
防萌杜渐 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 以防万一 ...
[反义]
江心补漏 养痈遗患 放任自流

Ⅲ 成语故事大全有哪些

1.【成语】弃之可惜

【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

【释义】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典故】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看到这样情况非常着急,总想好好劝劝他,但是楚襄王只顾享乐,根本听不进别人说的话。有一天,庄辛实在忍不住了。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和一些人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国家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啊!” 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就这样,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楚国几乎没有什么抵挡就让秦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城(今河南信阳市一带)。到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于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 庄辛说:“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吗?” 楚襄王说:“我现在太后悔了,不知道现在还迟不迟?” 庄辛说:“那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于是,庄辛就讲道: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听到这个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于是他接着对庄辛说:“庄爱卿,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于是,庄辛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来,改正过错,秦国是灭不了楚国的。楚襄王听了,便遵照庄辛的话去做,果真度过了危机,振兴了楚国。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