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一个亲和义字成语

一个亲和义字成语

发布时间: 2020-11-18 14:07:03

1. 疯狂猜成语一个亲和天是什么成语

天外有天tiān
wài
yǒu
tiān
[释义]
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多用来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阅历不尽。亦作“山外有山”、“峰外有峰”
[语出]
《敦煌曲·何满子四首》其四:“金河一去路千千,欲到天边更有天。”

2. 亲和义,义在手上,疯狂猜成语

大义灭亲 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求采纳啊啊啊

3. 有没有亲和秀两个字在一起的成语或古诗词

亲和秀的成语,
很多啊,
比如山清水秀,
眉清目秀。
清莹秀澈

4. 亲和友还可以组成什么成语

至亲好友、
访亲问友、
探亲访友
串亲访友、
疏亲慢友、
远亲近友、
求亲靠友

5. 有亲和心这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吗

一见倾心,心满意足,心心相印。

6. 亲和所组成一个成语

亲眼所见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
亲眼:用自己的眼睛;
所见:看见了;
总体意思: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

近义词
亲眼看见,亲眼目睹,耳闻目睹,亲身经历,亲身体验,亲身感受,亲眼见证

7. 表示人很亲和的成语

平易近人píngyìjìnrén
[释义]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宽广;后比喻态度平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语出] 《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正音] 人;不能读作“yín”。
[辨形] 近;不能写作“进”。
[近义] 和蔼可亲
[反义] 咄咄逼人 盛气凌人
[用法] 多用于形容不摆架子;对人谦虚;易于亲近别人方面。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和蔼可亲”、“和颜悦色”都可形容态度温和;不同在于:①“和蔼可亲”和~都有使人容易接近或亲近的意思;并多用于长辈;不用于小辈;“和颜悦色”没有使人容易接近的意思;也不限于长辈。②同样形容温和时;“和颜悦色”偏重于脸部表情;“和蔼可亲”和~偏重于态度作风或表示人的性格特点。
[例句] 周总理一向~;和蔼可亲。
[英译] besimpleandeasytoapproach
[成语故事]
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周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事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所以“平易近人”本指政治的通俗简易。

可是到了唐朝,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凡言“民”处皆改为“人”,此语也不例外。如白居易《策林》十二引用这句话时就改成了“平易近人”。这样一改,意思也就变了,从指政治变为指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也指文章风格浅显易懂。

8. 带亲和旧的成语

喜新厌旧是一个成语,读音是xǐ xīn yàn jiù,意思是指自己拥有过的东西或人,自己却喜欢上其他的东西或人。

9. 成语中含有亲和义的成语有哪些

大义灭亲 :
出自《左传·隐公四年》的大义灭亲,讲述的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曾经劝谏卫庄公,希望教育好庄公之子州吁。庄公死,卫桓公即位,州吁与石碏之子石厚密谋杀害桓公篡位,为确保王位坐稳,派石厚去请教石碏。石碏恨儿子大逆不道,设计让陈国陈桓公除掉了州吁与石厚。”的故事

大义凛然 舍生取义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义无反顾 义愤填膺 义薄云天 断章取义 义正辞严 见义勇为 顾名思义 见利忘义 背信弃义 义正词严 望文生义 仗义执言 微言大义 义不容辞 深明大义 急公好义 天经地义 言不及义 忘恩负义 居利思义 大义灭亲 高义薄云天 仁至义尽 义形于色 开宗明义 义结金兰 义不取容 仁浆义粟 引喻失义 重财轻义 礼义廉耻 义胆忠肝 义不反顾 义气相投 乡利倍义 不仁不义 多行不义必自毙 负恩忘义 瘠义肥辞 行侠好义 义无旋踵 义愤填胸 乐善好义 释生取义 仗义疎财 义正辞约 义重恩深 贪利忘义 舍生存义 三谏之义 仁义道德 气义相投 弃义倍信 情深义重 义断恩绝 义断恩绝 义不生财 义海恩山 义浆仁粟 无情无义 惜客好义 计行虑义 假仁假义 负气仗义 负义忘恩 慷慨就义 精义入神 负德背义 负恩背义 蹈节死义 薄情无义 大仁大义 道义之交 不义之财 成仁取义 词严义正 恩断义绝 见利思义 含仁怀义 毫无疑义 晓以大义 深文大义 疏财仗义 仗义疏财 缘文生义 重义轻财 忠孝节义 绨袍之义 仁人义士 轻财重义 明公正义 向风慕义 言简义丰 干名犯义 慷慨赴义 拘文牵义 从容就义 蹈仁履义 词言义正 辞不达义
春秋无义战 词严义密 背恩负义 背恩弃义 背恩忘义 辞严义正 槌仁提义 背义负恩 背义负信 背义忘恩 道同义合 恩山义海 恩深义重 反经合义 多情多义 据义履方 捐身徇义 绝仁弃义 绝仁弃义 慷慨仗义 居仁由义 见义必为 见义当为 见义敢为 高义薄云 割恩断义 孤恩负义 孤文只义 辜恩背义 辜恩负义 假人假义 以义断恩 以义割恩 侠肝义胆 忘恩失义 忘情负义 忘恩背义 沐仁浴义 旁文剩义 利不亏义 履仁蹈义 轻财贵义 轻财好义 轻财仗义 轻身殉义 轻身重义 轻生重义 轻死重义 穷不失义 取义成仁 疏财重义 思断义绝

10. 形容态度亲和的成语

冬日可爱 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出处:《左传·文公七年》:“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冬日夏云 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出处:宋·陈恬《程伯淳赞》:“本以正身,改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
尔雅温文 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出处: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生得眉清目秀,尔雅温文,且又性情蕴藉,聪颖过人。”
好声好气 形容语调柔和,态度温和。
和蔼近人 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出处:明·李开先《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迄今才八阅月,绝从生之文法,除苛细之科条,虽若凛不可犯,而实蔼然可亲。”
和蔼可亲 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出处:明·李开先《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迄今才八阅月,绝从生之文法,除苛细之科条,虽若凛不可犯,而实蔼然可亲。”
软谈丽语 指谈话时态度温和,言辞柔美。
出处:明·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三:“饮酒娱乐,软谈丽语,交欢释闷者不为少矣。”
温柔敦厚 温柔:温和柔顺;敦厚:厚道。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
出处:《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
温文尔雅 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温文儒雅 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为首的是个半老的儒者气象……次后便是一个温文儒雅的白面书生。”
心平气和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出处: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温良恭俭让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出处:《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