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中考文言文成语考察

中考文言文成语考察

发布时间: 2020-11-18 18:27:11

Ⅰ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的成语

中故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十则》讳疾忌医、病入膏肓《扁鹊见蔡桓公柳暗花明《游山西村扑朔迷离《木兰诗》熟能生巧《卖油翁》
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黔驴技穷《黔之驴》
老骥伏枥《龟虽寿》
源头活水《观书有感》
愚公移山《愚公移山》
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挥汗成雨、比肩继踵、张袂成阴《晏子故事两篇》
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小石潭记》
画蛇添足、买椟还珠、滥竽充数、塞翁失马《寓言四则》
鸿鹄之志、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醉翁亭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百废俱兴、气象万千、心旷神怡《岳阳楼记》
舍生取义《鱼我所欲也》
箪食壶浆《隆中对》
一鼓作气、再衰三竭、辙乱旗靡《曹刿论战》
三顾茅庐、妄自菲薄《出师表》

Ⅱ 小升初出自文言文的42个考试常考成语汇总

各地不同,在六年级上学期末时就该着手准备了,可以向有经验的家长(根据所报学校不同,经常到自己选择的中学门口转,问下中学家长,他们有经验,肯定知道)

Ⅲ 文言文成语阅读题目及答案

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 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其始折旋疾徐( ) 乃四顾胆落(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椎鼓径进……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慢 看 2、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3、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不能自满或应该不断进取)

Ⅳ 我要15篇成语故事文言文带翻译的!!!

1.狡兔三窟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翻译: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险,你只有一处安身之所,不能高枕无忧啊!
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翻译:刘邦(对樊哙)说:“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樊哙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于是就走了。
3,乐不思蜀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 “此间乐,不思蜀。”
翻译:司马文王同刘禅一起欢宴,司马文王喊来乐工舞女,特地为刘禅演唱刘禅故国蜀地的乐音舞蹈,在旁的人们都为刘禅的忘国感到悲伤,只有刘禅一人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又另一天,司马文王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好,这里欢乐,我不思念蜀国。”

Ⅳ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及解释

7-9年级文言文中的成语

1、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2、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3、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4、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5、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6、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7、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8、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9、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10、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11、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原来形容人多,后来也形容出汗多。
12、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形容人多,拥挤。
13、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使楚》)
14、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15、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16、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17、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战斗。(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18、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19、水落石出——《醉翁亭记》)
2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孟子二章》)
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孟子二章》)
22、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23、气象万千: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24、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范仲淹《岳阳楼记》)
25、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26、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27、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28、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29、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
30、三顾茅庐: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出师表》)
31、妄自菲薄:不知自重,轻视自身价值。(《出师表》)

Ⅵ 初三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中的成语有哪些

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不能自己 忍俊不禁 呕心沥血 人声鼎沸 很多

Ⅶ 文言文成语阅读题目及答案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注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自--从。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前进。
19.亦:也。
【译文】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0
分)
(1)涉江(

(2)遽契其舟(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是吾剑之所从坠(



(5)求剑若此(
..

(6)不亦惑乎(


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2分)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这篇文言文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
一、
解词
1、

2、
立即,匆忙
雕刻
3、


4、

不译
5、

这样
6、
迷惑,糊涂
二、
1、他的
2、他
三、
翻译句子
1、
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2、
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四、
主旨
告诉我们应懂得随着形势的改变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
应懂得随着形势的改变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的道理。
应懂得随着形势的改变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
望采纳!

Ⅷ 语文的文言文(中考)重点字词以及一些标点,病句,易错成语的解释

常见的病句类型
一 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几乎每年中考都有此类语病题。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例如:
⒈主谓搭配不当
① 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② 我国钢铁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是“钢铁”而不是“生产”。)
⒉动宾搭配不当
① 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② 纪念“三八”节的到来,大家认真准备节目。(“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⒊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①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② 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⒋关联词搭配不当
① 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应将“也”改为“就”。)
② 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二 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例如:
⒈缺主语
① 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
② 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多用了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应去掉“通过”或“对”。)
⒉缺谓语
① 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② 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⒊缺宾语
① 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② 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⒋缺必要的限制语
① 细菌是有害的。(应加上“有些”)
三 重复多余
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 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 第二,语意堆砌。例如:
① 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谓语重复,应删去“打”)
② 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语意堆砌 ,"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③ 走近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停下脚步和驻足意思重复,删除一个)。
④ 欢迎英雄凯旋归来。(“凯旋”就包含“归来”,应删去“归来”。)
四 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如:
① 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 ”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② 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 “生产的棉花”)
③ 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
④ 这首歌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倍受欢迎的。(语序不合习惯,应把“倍受”移至“广大的”前面。)
⑤ 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五 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例如:
① 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两句意思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 听了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把“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与“听了他的报告,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教育”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应选其中一种。)
六 句意歧义
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例如:
① 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 (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领导,不明确。)
② 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③ 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④ 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应把"一种"提到句首。)
七 不合事理
不合事理是指在表述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思维,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等,造成不合事理。例如:
①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② 再就业工程能否顺利实施,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能否”包含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只能说“再就业工程的顺利实施,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而不能说“再就业工程不能顺利实施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四、中考典型题例:
例1.(2005、威海)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淮安。
B.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C.在酷热的夏季,雪碧、娃哈哈、农夫山泉等矿泉水是深受考生喜爱的夏季饮品之一。
D.中国珠峰登山队之所以能成功登上珠峰,是因为全体队员不畏艰险、团结协作的精神。
[解析]A项将“<<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和“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淮安”两句式杂糅,应选取其中一种表达。C项列举的是三种饮品,与“之一”矛盾。D项滥用关联词,应去掉“之所以”。答:B
例2.(2004、潍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使用并研制了禽流感灭活油乳剂疫苗,在实验室检测中,免疫有效率可达100%。
B.经过阿富汗和伊拉克两次战争,美国得出无须依靠大型军事基地也可以打赢一场战争。
C.今年以来,随着国产儿童动画图书《哪吒传奇》的全套上市,《哈利、波特》这部风靡全球的少儿读物在中国少儿图书界的霸主地位被打。
D.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发出通知,大幅度降低24种常用药最高零售价,平均降价幅度为30%,降价金额约35亿元左右。
[解析] A项语序不当,应将“使用”和“研制”交换位置。B项“得出”后缺少了宾 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上“的结论”。D项“约”和“左右”语意重复。答:C
例3(2004、佛山)下列语句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
B.一只狗在一只麻雀看来该是多么大的怪物啊!
C.通过这次丰富多采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解析]A 同学和团员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C缺少主语。D句式扎糅 答:B
五、技巧突破
辨析及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1)语感法 辨析句子正误,首先得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 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 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 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有无滥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六、拓展延伸
1 、下列语句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B.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C.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D.大家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2、下列语句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麓山红叶、登高远眺的好时候。
B.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C.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D.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3、下列语句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大家看了赵本山的小品,往往会忍俊不禁地笑。
B、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C、春节晚会上,残节人表演的大型舞蹈《千手观音》,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D、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
A、没有石油工业,交通运输等各种工业的发展都是不可想象的。
B、这样重复的课程当然增加了同学们很大的负担,对于青年的健康问题是个极大的矛盾。
C、就在这时,机器忽然发生故障,锅炉不得不熄火了。
D、老干部和新干部要搞好团结。
5、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集躁不安等。③有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一句,修改意见:
第二句,修改意见:
6、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片断,仔细阅读后,请选择4-6处(不得超过6处),用规定的符号(不必全使用)加以修改。(4分)
记得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母亲正拿着一张77分的数学责骂我:“你告诉我,你一年混下来,考不上重点高中怎么办”?没等我开口,她又说:“进普通高中?”我耻辱地点点头。“那要是普通高中也没考取呢?”我想了一会儿,记得当时我信心地回答:“我非普通高中一定能 考 取 不 可。”

拓展延伸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5、句③中要表达的意思是“防止上网”,结果表达为“防止不上网 ”,应删去“不”;句④语序颠倒,把“有效的”与“寻找”调换。 6、修改参考: ①“母亲正拿着一张77分的数学”后应加上“试卷”一词; ②“责骂”一词不恰当,可改为“责问”、“责备”等词语; ③“‘你告诉我,你一年混下来,考不上重点高中怎么办’?”一句,问号应在引号内;④“我耻辱地点点头。”中“耻辱”一词不恰当,可改为“惭愧”、“羞愧”等词语;⑤“我想了一会儿,记得当时我信心地回答:”中“记得当时我”多余,应删去;⑥“信心地回答”中“信心”一词不恰当,可改为“自信”、“信心百倍”等词语;⑦“我非普通高中一定能 考 取 不 可。”一句句式杂糅,可改为“我非考取普通高中不可。”或“我一定能考取普通高中。”等,如句号改为感叹号亦可。

Ⅸ 含有文言文的成语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