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筹下之盟的成语意思

筹下之盟的成语意思

发布时间: 2020-11-18 19:38:02

成语城下之盟的意思

城下之盟_成语解释
【拼音】:chéng xià zhī méng
【释义】: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出处】:《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❷ 含有城 盟 三 十 立 而 之 下能组成哪两个成语

1、三十而立
解释: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出处:《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城下之盟
解 释: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出处:出 自 《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❸ ()下之盟 成语

“城下之盟”指战败国在敌人兵临城下(或大军压境)的严重威胁下被迫订立的屈辱性条约。
绞国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小国,在今湖北郧县西北。当时,强大的楚国就是它的近邻。《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伐绞,军其南门。莫敖屈暇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无捍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人获三十人。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门,而复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有一次,楚国侵略绞国,集中兵力攻打绞国国都的南门。绞国人坚决保卫,严守不出。楚军一时攻它不下。“莫敖”(楚国官名)屈瑕说:“绞国人轻率,缺乏计谋,我们可以诱敌出城。让我们的伙夫去打柴,故意不派兵保护,他们见了一定会出来抓。”带兵的将领依计而行。绞国人果然出来,一下就抓去了三十个楚国人。第二天,绞国人更加大胆,争着从北门纷纷出城,追到山里去抓打柴的楚国人。楚军预先在山里设伏,这时就堵住北门,伏兵齐起,把绞国打得大败。于是强迫绞国订立了“城下之盟”。

设A速度X,B速度Y,距离为L
因为用时间相同所以路程比等于速度比
X/Y=(L-54)/54=(2L-38)/(L+38)
L=124

❹ 成语“城下之盟”来自哪个典故

中华成语大词典

城下之盟
【拼音】:chéng xià zhī méng
【解释】: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专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出属处】:《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示例】: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哉。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
【近义词】:身不由己、不由自主
【反义词】:自食其力、自强自力
【语法】:作主语、宾语;用于政治与军事方面
【英文】:a treaty signed under coercion
【日文】:城下(じょうか)の盟(ちか)い(一般に屈辱的な条约)
【成语故事】:春秋时楚国攻打绞国都城,在坚固的城防工事下,楚军并没有得到什么便宜。楚将屈瑕对楚王建议智取绞国。第二天故意派打柴的士兵给绞兵活捉,第三天又是如此,但伏兵早已攻入绞国,绞国无法,只好与楚国订立屈辱盟约

❺ 城下之盟可以组成什么成语

城下之盟 ( chéng xià zhī méng )

解 释: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合约。

出处:出 自 《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用 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政治与军事方面

示 例: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哉。(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

近义词:身不由己、无可奈何、不由自主反义词自食其力、自强自力

英 文:a treaty signed under coercion

❻ 成语接龙兴师动众后面什么城下之盟

众志成城

❼ 城下之盟的成语典故1

绞国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小国,在今湖北郧县西北。当时强大的楚国就是它的近邻。据《左传·桓公十二年》载,有一次,楚国侵略绞国,集中兵力攻打绞国国都的南门。绞国人坚决保卫,严守不出。楚军一时倒也攻它不下。“莫敖”(楚国官名)屈瑕说:“绞国人轻率,缺乏计谋,我们可以采取诱骗的办法引诱他们出城。让我们的伙夫去打柴,故意不派士兵保护,他们见了一定会出来抓的。”带兵的将领,依计而行。绞国人果然出来,一下就抓去了30个楚国人。第二天,绞国人更加大胆,争着从北门纷纷出城,追到山里去抓打柴的楚国人。楚军预先在山里设下埋伏,这时就一面堵住北门,一面伏兵齐起,把绞国打得大败。于是强迫绞国订立了“城下之盟”。“城下之盟”,指战败国在敌人兵临城下(或大军压境)的严重威胁下被迫订立的屈辱性条约。

❽ 城什么盟百成语

城下之盟

【拼音】

chéngxiàzhīméng

【解释】

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出处】

《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结构】

偏正式成语。

【用法】

多用于政治军事方面,有时省作“城下盟”。

一般作主语、宾语。

【正音】

“盟”不能读作“mínɡ”。

【辨形】

“盟”不能写作“蒙”。

【近义词】

身不由己、不由自主。

【反义词】

自食其力、自强自力。

【例句】

以某种较大的让步为钓饵,诱胁中国订立城下之盟。

【英译】

atreatysignendercoercion

❾ 城下之盟成语意思

城下之盟
_网络汉语
[读音][chéng xià zhī méng]
[解释]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出处]《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伐绞……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例句]以某种较大的让步为钓饵,诱胁中国订立~。
[近义]身不由己
[反义]自食其力

❿ 成语什么下之盟

“城下之盟”:指战败国在敌人兵临城下(或大军压境)的严重威胁下被迫订立的屈辱性条约。
绞国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小国,在今湖北郧县西北。当时,强大的楚国就是它的近邻。《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伐绞,军其南门。莫敖屈暇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无捍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人获三十人。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门,而复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有一次,楚国侵略绞国,集中兵力攻打绞国国都的南门。绞国人坚决保卫,严守不出。楚军一时攻它不下。“莫敖”(楚国官名)屈瑕说:“绞国人轻率,缺乏计谋,我们可以诱敌出城。让我们的伙夫去打柴,故意不派兵保护,他们见了一定会出来抓。”带兵的将领依计而行。绞国人果然出来,一下就抓去了三十个楚国人。第二天,绞国人更加大胆,争着从北门纷纷出城,追到山里去抓打柴的楚国人。楚军预先在山里设伏,这时就堵住北门,伏兵齐起,把绞国打得大败。于是强迫绞国订立了“城下之盟”。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