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从不上打一成语
1. 和一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查无实据
拼音: chá wú shí jù
解释: 查究起来,没有确实的根据或证据。
没查没利
拼音: méi chá méi lì
解释: 指言语不实。
明查暗访
拼音: míng chá àn fǎng
解释: 明里调查,暗中访问。指多方面调查了解情况。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8回:“差你往齐东村明查暗访,这十三条命案是否服毒?”
追根查源
拼音: zhuī gēn chá yuán
解释: 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同“追本溯源”。
出处: 木青《不许收获的秋天》第二一章:“而眼下,在群众追根查源的时候,或者说对曾番有所怀疑的时候,曾番自然要来个搅浑水。”
2. 关于颜色的成语
关于颜色的成语有:红飞翠舞、姹紫嫣红、黑白分明、花红柳绿、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五彩斑斓、绚丽多彩、青红皂白、灯红酒绿、花花绿绿、浮翠流丹等等。
1、红飞翠舞
拼音: [ hóng fēi cuì wǔ ]。
含义:红、翠:指服装的色彩,泛指各种各样的颜色。形容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
用法:作谓语、定语。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真是十分热闹。”
白话释义: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呼三喊四,喊七叫八,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
2、姹紫嫣红
拼音: [ chà zǐ yān hóng ]。
含义: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白话释义: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
3、黑白分明
拼音: [ hēi bái fēn míng ]。
含义:黑色与白色对比鲜明。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白话释义: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好事坏事的界限都清楚明白了,然后百姓就知道所应该做的事。”
4、花红柳绿
拼音: [ huā hóng liǔ lǜ ]。
含义: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
出处:五代·蜀·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白话释义:五代·蜀·魏承班《生查子》词:“花木繁茂间隔清朗的天空。。”
5、五颜六色
拼音: [ wǔ yán liù sè ]。
含义: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白话释义: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只是每个人穿的轻柔舒卷如云之物各色各样,它们的形状也不一样。”
3. 正室欲杀小妾,却因太漂亮不忍下手的成语是什么
对于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吧?她们分别是“沉鱼”西施、“落雁”、王昭君、“闭月”貂蝉、“羞花”杨玉环。他们的名字和雅号可以说已经成为美的代名词了,但是在古代还有一个人堪称为第五大美女,有着“丢刀”的美誉,她的故事相比于其他四大美女也更加的真实和惊心动魄。
后来这一段故事便衍生出了一句家喻户晓的成语“我见犹怜”。一为可怜李姑娘之身世,一为怜爱李姑娘之容貌。在魏晋时期,对于美十分的推崇,而司马兴男会有这样的举动也属于正常。
4. 关于刘邦项羽的电视剧有哪些可以推荐几部吗
今天我向你们推荐几部有关刘邦项羽的电视剧:《楚河汉界》,《楚汉骄雄》,《鸿门宴》,《汉刘邦》,《楚汉风云》,《西楚霸王》、《破釜沉舟》。
《楚汉骄雄》
主要讲述了秦末动荡之势,群雄逐鹿中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舞台上,刘邦和项羽这对好友在造化弄人之下争夺天下。胸怀大志的项羽,一生以反秦为己任,结果却落得乌江自刎,性命不保;而出身市井的刘邦本无争霸之心,偏偏最后竟得到天下。
以上是我推荐的电影,希望大家喜欢。
5. 成语故事60个(简短些,100字左右)
1.《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6. 唐朝史上最残忍的酷刑有哪些,哪一个最让人难以忍受
自660年唐高宗李治患“风眩病”以来,朝廷的一干政务就转交到了皇后武则天的手里。
经过23年的苦心经营,到683年李治驾崩,武则天已完全掌控了朝政,其党羽亦遍布朝野。
同是这一年的12月,李治和武则天的第三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
这位中宗皇帝为人懦弱,无论才干还是武艺都比不上大哥李弘和二哥李贤。
按理说,这么一个糊涂君王,理应是武则天手中最好的傀儡。
可谁知道,在李显称帝的第55天,武则天就带兵入宫强行将其废黜,原因仅是唐中宗说了一句要将皇位让给他人的气话。
接替李显继位的是武则天的四儿子李睿,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生身父亲。
不过,这位新继位的皇帝更像是个囚徒,正如史书记载的那样,“政事决于太后,居睿宗于别殿,不得有所预。”
请君入瓮
席间,来俊臣故作愁眉之状引来周兴询问。
接着,来俊臣告诉周兴最近的囚犯都不肯老实招供,苦恼的他毫无办法。
周兴一听,立刻露出得意的神情,他告诉来俊臣自己最近想了一种新刑罚:准备一只口小肚大的巨瓮,底下烧上炭火;谁要是不招,就把他放进大瓮里去,灵验的很!
周兴话音刚落,来俊臣就让人搬来了一口大瓮,然后按照周兴的主意用火围着烤。
不一会儿,来俊臣突然站了起来,板下脸对周兴说,“有内状推史,请兄入此瓮!”
周兴一听,吓得二话没说便招了供。
或许是考虑到周兴为自己办事的确卖力,武则天法外开恩,免除了周兴的死罪,将其发配到了烟瘴重叠的岭南之地。
史载周兴未至岭南,便被仇家所杀。
7. 从秦朝至清朝的开国皇帝的主要事件和相关成语典故
秦始皇(前259—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亦作“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又称秦始皇帝。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称之赵政(赵正)、秦王政为妥,但后世多称之嬴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文臣:李斯、尉缭,武臣:蒙恬。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第一个以早期汉族为主体的强大秦汉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王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虽为千古一帝,但秦始皇残暴不仁,导致了各路诸侯的猛烈反抗...........秦始皇死后3年秦朝灭亡。
西汉太祖
汉太祖刘邦(前256—前195),字季(一说原名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今江苏沛县)人,汉族。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登高一呼,天下英雄云集于其麾下,号称“沛公”;前207年刘邦所率义军率先攻入秦都咸阳,前206年被义军盟主项羽封为汉王,封地为汉中、巴蜀(因此在战胜项羽后,定国号为“汉”);前202年刘邦在定陶城边的汜水北岸称帝,后建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农民起义领袖转化而来的布衣皇帝。他以非凡的政治敏感和政治魄力,借农民反秦大起义的革命风暴登上历史舞台,继而又知人善任,拔出同列,削平群雄,最终战胜了“一世之雄”的项羽,建立了强大的西汉王朝,不失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东汉光武帝
汉光武帝刘秀(前6—57年),汉族,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朝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西汉皇族后裔刘秀与兄在家乡舂陵乘势起兵,与众英雄并争天下。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登基称帝,建立了东汉王朝。经过长达十数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绿林、赤眉、隗嚣、公孙述等诸多割据势力和为数达百万的大小农民起义军,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纷争战乱20余年的中华大地再次归于一统。天下定后,刘秀推行“偃武修文”的国策,发展生产、大兴儒学,从而奠定了日后东汉王朝近两百年的基业。
西晋武帝
晋武帝司马炎(236—290),字安世。晋朝第一位皇帝。政治家。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司马昭长子。曹魏末年,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相继控制朝政。魏咸熙二年(265)。司马炎继位为丞相、晋王、大将军,执掌全国诸军事。同年十二月,司马炎篡夺政权,消灭曹魏。称大晋皇帝,太康元年(280)灭东吴,结束了分裂长达半个世纪的三国时代。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晋武帝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太康元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晋武帝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刻,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还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贾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并亲身听讼录囚。但灭吴后,逐渐怠惰政事,荒淫无度。他为了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然而诸王统率兵马各据一方,晋武帝死后,诸王为争夺中央权力,内讧不已,形成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东晋元帝
晋元帝司马睿(276-323)东晋的开国皇帝。字景文。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司马懿曾孙,司马觐之子。在位六年。十五岁嗣琅邪王位。八王之乱后期依附于东海王司马越,越以其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汉主刘渊举兵后,中原局势恶化,司马睿用王导之谋,请移镇建邺(今江苏南京)。朝廷遂于永嘉元年(307)命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九月南下。他在王导、王敦辅助下,优礼当地士族,压平叛乱,惨淡经营,始得在江南立足。建兴四年(316)汉刘曜陷长安,俘晋愍帝。西晋亡。次年三月,司马睿即晋王位,始建国,改元建武。他广辟掾属以为辅佐,有“百六掾”之称。六月,孤悬在北方的晋地方长官刘琨、段匹磾、刘翰等汉、胡一百八十人上书劝进。司马睿于318年即皇帝位,改元太兴,据有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区,史称东晋。东晋初年政治上由王导主持,军事上依靠王敦,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对大权旁落不满,引用刘隗、刁协、戴渊等为心腹,企图排斥王氏权势。素有野心的王敦于永昌元年(322)以诛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直扑石头城(即建康)。王导为保全王氏家族利益,暗助王敦。王敦攻入建康,杀戴渊等,刘隗投奔石勒。同年闰十一月己丑日,晋元帝忧愤病逝。
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541-604),大隋帝国开国皇帝,伟大的政治家,民族英雄。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被尊称为天朝的“圣人可汗”。隋文帝精心治理,隋朝迅速强大繁荣起来。他不仅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还使隋朝成为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甲兵精锐,威动殊俗的强盛国家,史称“开皇之治”。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由于隋文帝的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他被外国人看做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隋文帝下令修建西京大兴城(即后来长安城所仿照原形)和东京洛阳城,大兴城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等国的都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隋文帝于西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他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中国重新置于一个政权治理下,外御强敌突厥、契丹,内令人民安宁生息,功业之伟大,连后世盛唐也没有完全恢复隋朝的国土面积。
唐高祖
唐高祖李渊(618—626)。唐代开国皇帝。自称西汉前将军李广、十六国时期西凉国开国君主李暠之后裔。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汉族,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父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母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故特见亲重。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迁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615),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当时,隋末农民战争遍布全国,政局动乱。李渊便与次子李世民在大业十三年五月起兵叛乱,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李渊叛乱后,一面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始毕可汗派兵马相助,一面召募军队,并于七月率师南下。此时瓦岗军在李密领导下与困守洛阳的王世充激战方酣,李渊乘隙进取关中,又消灭群雄统一全国。在位九年,后其次子李世民一手导演了夺嫡的“玄武门之变”,被迫传位于次子李世民,被尊为太上皇。贞观九年崩,死后庙号为高祖。
武周则天帝
武周则天皇帝武曌(624-705),汉族。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民间起义,曾出现一个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在男子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她以一个妇女的身份高居皇座,做出了为当时皇族、重臣特别是贵族集团所望尘莫及的丰功伟绩,对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当时人民生活的安定,在客观上曾起着一定的作用;这种作用,连历来为封建皇朝御用的史臣也无法一笔抹杀。但一个女皇帝的曾经存在,毕竟是触犯封建礼法的,于是那些御用史臣们就不得不颠倒是非,尽量从私生活上进行造谣、污蔑,把武则天说成是有史以来最为淫乱的罪人。今天,要在戏曲舞台上为武则天翻案,对我来说是有困难的。总之,如何正确而形象地塑造这样一个女政治家,是越剧表演艺术上的新课题。作为一个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两朝盛世的女皇,武则天应该具有杰出的政治才干和高逸的政治风度。
北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太祖,涿州(今河北)人。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朓,祖父赵敬,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赵匡胤称帝后,先后攻灭后蜀、南汉和南唐等割据政权。赵匡胤统治时期,吸取唐朝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导致灭亡的教训,接受大臣赵普的建议,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夺了武官的权力,从而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使宋朝没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问题。比起其他朝代,宋朝社会比较安定和公平,文学、哲学、美术、科技、教育等也比较发达。但重文轻武的结果也导致宋朝军事力量不足,和外族战争多以败仗收场。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在北征契丹的途中,与其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死,得年49岁。关于赵匡胤的死,《续湘山野录》有“烛影斧声”的说法。
南宋高宗
宋高宗(1107-1187),名赵构,字德基,南宋开国皇帝,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赵构政治上昏庸无能,然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正草千字文》及《光明塔碑》等。
元世祖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1294)1260年—1294年在位。成吉思汗之孙,蒙哥汗(宪宗)弟,蒙古族。讳名呼必赉,睿宗第四子,蒙古族,拖雷正妻唆鲁禾帖尼的第二子(总第四子)。元朝的创始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语尊称薛禅皇帝。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
明太祖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是继汉高祖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的君主。朱元璋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朱元璋在位期间通过廷杖大臣、废宰相、设锦衣卫、大杀功臣(也包含惩治贪赃枉法的元勋)等诸多辣腕建立起一套维护皇权的体制,正是由于朱元璋在位期间的这些举措,使得大明朝276年时间内,无外戚专权或军阀割据。宦官也没有形成唐末的气候,党争现象亦未形成唐末“牛李党争”的祸乱。
清太宗
清太宗(1592-1643),满洲爱新觉罗氏,名皇太极(亦作皇太子、洪太极、黄台吉),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后金第二代君主。明天启六年(1626年)在沈阳继后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聪。他对内大力推行封建化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对外相继征服了蒙古和朝鲜,并多次带兵攻打明朝,将西部国界扩张至锦州、宁远一线。十年四月改元崇德,改国号大清,正式称帝。逝于崇德八年(1643年),年五十二岁。后葬于沈阳昭陵(今沈阳市北陵公园北)。
8. 含有四字的成语故事
塞翁失马、老马识途、马革裹尸、伯乐相马、鹬蚌相争、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羽扇纶巾、锦囊妙计、舌战群儒、干干净净、弯弯曲曲、雪中送炭、一叶障目、指手画脚、取长补短、嫦娥奔月、四海为家、管中窥豹、拔苗助长、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垂头丧气、光彩夺目、金碧辉煌、千里迢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