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肉计这个成语的故事
① 请说出下列成语的详细典故
原文]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易经·蒙》卦)
[注释]
〔译文〕人们一般不会自我伤害,遭受伤害,必然是真实情况;我以假作真,并使敌人信而不疑,离间计就可以实现了。抓住敌人“幼稚朴素”的心理进行欺弄,就能顺着他那弱点达到目的。
〔新解〕“苦肉计”是通过自我伤害取信敌人,以便麻痹对方或进行间谍活动的谋略。
施用迷惑敌人的手法,若违背人们分析判断事物的习惯时,敌人就不容易一下子看透它的本质;不按“人之常性”行事,就如同水中看侧影一样,使对方得出与事物本质颠倒了的结论。这就是“苦肉计”成功的奥秘。
“苦肉计”的用法多种多样,目的和形式也不尽相同。“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是其中的一种。
它的特点,在于利用“人不自害”的常理,作出必要的牺牲,达到欺骗敌人的目的。
这种谋略,在近代和现代的间谍战中仍不少见。
【古兵法原文】:人不自害,受害必其。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原文今译】:人不会自己伤害自己,若受到伤害,必然是真。假作真时真亦假,离间计就可以实行了。这样,就如同蒙骗幼童一样,蒙骗敌方,使他们为我方操纵。这是吉祥之兆。
【出处原文】:孔明曰:“不用苦肉计,何能瞒过曹操?”
出处译文】:孔明说:“如果不采用苦肉计,怎么能瞒得过曹操?”这句话出自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而用“苦肉计”最早的记载见《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中要离断臂刺庆忌的故事。
② 苦肉计是成语吗
“苦肉计”是成语,是三字成语。
苦肉计
kǔ ròu jì
【解释】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我原不欲如此,但出于无奈,方走这条苦肉计。”
【结构】偏正式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欺骗对方
【例句】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八章:“会不会是姓刘的在卖苦肉计,有意的潜进来?”
【英译】the ruse of inflicting an injury on oneself to win the confidence of the enemy
【成语故事】隋朝时期,杨坚谋位成功,封杨广为晋王。杨广心中不服,一心想当太子,就找安州总管宇文述商议。宇文述知道独孤皇后妒心重,就给杨广出主意,让他回宫用苦肉计博得皇后的同情。这一计很灵,皇后鼓动皇上,废太子而另立杨广。
③ 黄盖自献苦肉计打一成语
黄盖自献苦肉计
(打一成语)
答案:屈打成招
④ 空城计 苦肉计是不是不是成语
是孙子兵法36计之一,是成语
⑤ “空城计”,“苦肉计”是成语么
“空城计”,“苦肉计”不是成语。
⑥ 成语苦肉计古代三国时期是写谁的
三十六计
编辑
简介
《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四计-苦肉计,指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
原文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①。童蒙之吉,顺以巽也②。
注释
①人不自害,受害为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正常情况下)人不会自我伤害,若他受害必然是真情;(利用这种常理)我则以假作真,以真作假,那么离间计就可实行了。
②童蒙之吉,顺以巽也:语出《易经·蒙》卦(卦名解释见第十四计注)。本卦六五.《象》辞:“童蒙之吉,顺以巽也。”本意是说幼稚蒙昧之人所以吉利,是因为柔顺服从。
本计用此象理,是说用采用这种办法欺骗敌人,就是顺应着他那柔弱的性情达到目的。
按语
间者①,使敌人相疑也;反间者,因敌人之疑,而实其疑也②;苦肉计者,盖假作自间以间人也③。凡遣与己有隙者以诱敌人④,约为响应,或约为共力者:皆苦肉计之类也。如:郑武公伐胡而先以女妻胡君,并戮关其思;韩信下齐而骊生遭烹。
出处
《苦肉计》选自《三十六计》[1]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解析
间谍工作,是十分复杂而变化多端的。用间谍,使敌人互相猜忌;做反间谍,是利用
三国
敌人内部原来的矛盾,增加他们相互之间的猜忌;用苦肉计,是假装自己去作敌人的朋友,而实际上是到敌方从事间谍活动。派遣同己方有仇恨的人去迷惑敌人,不管是作内应也好,或是协同作战也好,都属于苦肉计。
郑国武公伐胡,竟先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胡国的君主,并杀掉了主张伐胡的关其思,使胡不防郑,最后郑国举兵攻胡,一举歼灭了胡国。汉高祖派郦食其劝齐王降汉,使齐王没有防备汉军的进攻。韩信果断地乘机伐齐,齐王怒而煮死了骊食其。(感:为了胜利,花了多大的代价!只有看似“违背常理”的自我牺牲,才容易达到欺骗敌人的目的)
探源
苦肉计:人们都不愿意伤害自己,如果说被别人伤害,这肯定是真的。己方如果以假当真,敌方肯定信而不疑。这样才能使苦肉之计得以成功。此计其实是一种特殊作法的离间计。运用此计,“自害”是真,“他害”是假,以真乱假。己方要造成内部矛盾激化的假象,再派人装作受到迫害,借机钻到敌人心脏中去进行间谍活动。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已是尽人皆知的故事了。两人事先商量好了,假戏真作,自家人打自家人,骗过曹操,诈降成功,火烧了曹操八十三万兵马。
【故事】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杀了吴王僚,夺得王位。他十分惧怕吴王僚的儿子庆忌为父报仇。庆忌正在卫国扩大势力,准备攻打齐国,夺取王位。
阖闾整日提心吊胆,要大臣伍子胥替他设法除掉庆忌。伍于胥向阖闾推荐了一个智勇双全的勇士,名叫要离。阖闾见要离矮小瘦弱,说道:“庆忌人高马大,勇力过人,如何杀得了他?”要离说:“刺杀庆忌,要靠智不靠力。只要能接近他,事情就好办。”阖闾说:“庆忌对吴国防范最严,怎么能够接近他呢?”要离说:“只要大王砍断我的右臂,杀掉我的妻子,我就能取信于庆忌。”阖闾不肯答应。要离说:“为国亡家,为主残身,我心甘情愿。”
吴都忽然流言四起:阖闾弑君篡位,是无道昏君。吴王下今追查,原来流言是要离散布的。阖闾下令捉了要离和他的妻子,要离当面大骂昏王。阖闾假借追查同谋,未杀要离而只是斩断了他的右臂,把他夫妻二人关进监狱。
几天后,伍子胥让狱卒放松看管,让要离乘机逃出。阖闾听说要离逃跑,就杀了他的妻子。这件事不断传遍吴国,邻近的国家也都知道了。要离逃到卫国,求见庆忌,要求庆忌为他报断臂杀妻之仇,庆忌接纳了他。
要离果然接近了庆忌,他劝说庆忌伐吴。要离成了庆忌的贴身亲信。庆忌乘船向吴国进发,要离乘庆忌没有防备,从背后用矛尽力刺去,刺穿了胸膛。庆忌的卫士要捉拿要离。庆忌说:“敢杀我的也是个勇士,放他走吧!”庆忌因失血过多而死。要离完成了刺杀庆忌的任务,家毁身残,也自刎而死。
⑦ 苦肉计是不是成语
不是成语
36计里面的一计
意为按照常理,人不会伤害自己,要是受到某种伤害,一定是某种自己无法抗争的力量
导致的。利用好这样的常理,自己伤害自己,以蒙骗他人,从而达到预先设计好的目标,
这种做法,称为苦肉计。
苦肉计,不仅用于战争之中,还广泛地见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现代经商活动中,经营者利用“苦肉计”,对自己不合格产品集中进行销毁,用
以引起广大群众的注意,树立自己企业的良好形象,为下一步赚回更多的钱而埋下伏笔,
是非常可取之计。
⑧ 什么是苦肉计的成语大全
苦肉计,按照常理,人不会伤害自己,要是受到某种伤害,一定是某种自己无法抗专争的力属量导致的。利用好这样的常理,自己伤害自己,以蒙骗他人,从而达到预先设计好的目标,这种做法,称为苦肉计。苦肉计,不仅用于战争之中,还广泛地见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经商活动中,经营者利用"苦肉计",对自己不合格产品集中进行销毁,用以引起广大群众的注意,树立自己企业的良好形象,为下一步赚回更多的钱而埋下伏笔,是非常可取之计,但会有人为此付出代价。
⑨ 空城计、过五关,斩六将、苦肉计这些是不是成语
空城计、过五关,斩六将、苦肉计
这些是成语
这一点毋庸置疑很确定的!
求个采纳 谢谢你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