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成语素养
A. 人民日报强力推荐的50个传统文化成语
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应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合理地扬弃。一定的文化形成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但由于文化具有滞后性,因而当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的环境发生变化时,传统文化并没有消失,反而是跨阶段地影响与制约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因此我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要有选择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综合,用历史和科学的观点来考察中国的传统文化,切实把握和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本质内容,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现代化的基本精神理念,进行有选择性的合理的吸收、改造、发展和创新。例如,社会主义本来是西方的思潮,在中国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用中国人所能接受的方式来建设社会主义。从前我们也曾生搬硬套地学习西方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由于脱离中国的实际,所以成效不大,推广不开。当然,对待传统文化,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并非一切都好,一切都具有现代价值,它有精华,但也有大量封建糟粕的东西,如权力崇拜、个人崇拜,封建等级观念,专制主义、个人迷信、封建家长制、闭关锁国、践踏知识与人权、任人唯亲,唯书唯上,官本位,皇权思想,依附性人格,缺乏国民、公民意识,缺乏民主、法制观念,缺乏创新意识,缺乏科学精神,重农抑商,重义轻利,重群体轻个体,反对竞争,轻视效率等等。这些都是封建落后的东西,还对我们当今的社会有很多负面的影响,需要我们去判断去甄别去筛选去批判,但过去那种对传统文化不问青红皂白,一概怀疑、否定和批判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B. 传统文化中历久弥新的十五个成语典故
白云苍狗
唐朝诗人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僚任职。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怜悯他博学多才却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离而去的不幸,作《可叹》一诗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诗以天上浮云翻覆苍黄的变化,比喻人生荣枯沉浮无常。“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尘”句。(典见《杜工部集》)
绿叶成荫
晚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任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时年未及笄,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此后连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年已嫁三年,并已生两子。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诗以寄慨。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似经历,曾有诗云:“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用语不同,而实运化杜牧“绿叶成荫”的诗意。(典见《丽情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闲云孤鹤
五代时诗僧贯休,七岁出家,苦节峻行,颇负诗名。吴越钱缪称王后,贯休以诗投偈。诗云:“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辛苦踏林丘。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莱子衣裳功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他年明上凌烟阁,期羡当年万户侯!”额联尤为佳绝。但钱缪见后,令其改“十四州”为“四十州”。乃可相见。贯休不从,道:“州亦难改,诗亦难改。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后因以“闲云孤鹤”喻来去自由,不受羁绊。
C. 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微缩景观,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1:试题分析:世界文化遗产指"有形"的文化遗产,包括: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地方。所以对于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应予以保护。所以本题D为正确选项。点评:北京不仅是我们国家的政治中心,还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有众多名胜古迹。其中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历史内涵丰富和文化气息浓厚的民族瑰宝,深深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所以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要给予保护,不能随意毁坏。小题2:试题分析: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人民大会堂代表着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所以本题A为正确选项。点评:北京是我国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人民大会堂代表着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北京的一些故宫、长城等名胜古迹代表北京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北京有鸟巢等众多体育场馆代表着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通过不同的建筑表现出北京不同的城市职能。
D. 成语英雄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成语英雄》是河南卫视于2013年11月推出的一档亲情搭档参与的成语互动节目,采用了当下流行手机游戏“你画我猜”的模式,以亲情搭档形式,以画画猜成语为核心,体现心有灵犀、珠联璧合的默契,融入成语故事及选手间的情感故事,该节目请来名嘴崔永元、漫画大师蔡志忠、著名学者钱文忠三位重量级嘉宾担任“成语先生”,从绘画指导、成语解析以及背后故事三方面对选手进行引导,整个节目充满了传统文化感与人文历史情愫。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浓缩和集成,其中包含了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密码,每个成语背后都有故事,都有历史文化渊源,传递了最典型的中国传统观念和中国人千百年锤炼留下的处世哲学及世界观。如今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如何处理,几乎都能从成语中找到对应的答案。同时它也是汉语言一个鲜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用这种汉语形式进行良好的表达和沟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依然成为当今中国人喜闻乐见的社会教育和社会教化的重要形式,通过《成语英雄》这档节目,引起人们对成语和传统文化的兴趣,对汉语辞章之美的赏析和流连,对良好沟通能力的关注和对成语人文思想的思考。
集趣味性、功能性、思想性于一身,娱乐的包装手段,让成语的文化内核更加容易被观众接受。节目的选手都是以组合形式参赛的,他们有亲情组合、友情组合、爱情组合等,以这种形式参赛对他们的默契和沟通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在答题的同时向观众展现丰富的情感故事。该节目之所以吸引人,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观众的电视思维会跟着选手的的比赛节奏走,选手在画在猜,观众也在同时动脑子猜成语,实现了娱乐文化节目的动脑特征。
看过节目,不少观众才发现,有不少成语故事不但过去似是而非,甚至望文生义,而且已经误读了很多年,就产生了愧疚感。《成语英雄》对成语的独到解读,带给观众的是深深的“震惊”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当钱文忠说,勾心斗角在古代是一个褒义词,混水摸鱼并无贬义,分道扬镳也有“不相上下”的意思,小伙伴们都惊呆了。鲜有观众清楚,其实勾心斗角同“钩心斗角”,语出杜牧的《阿房宫赋》:“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混水摸鱼,也作浑水摸鱼,原意是指,在混浊的水中,鱼晕头转向,这时候摸鱼,可以得到意外的好处。但是钱文忠表示,混水摸鱼起初并无贬义,正因为“水至清则无鱼”,这一成语也可能来自早期渔民的捕鱼经验。除了古今异义的成语,节目中还出现了甘雨随车、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徐市求仙这种生僻成语,也让观众觉得很有意思。
通过看《成语英雄》,就应该让老师、家长和学生乃至社会教育人士明白,成语不只是用来修辞造句、写作文和写公文的,更不是用来表达和演讲,成语之所以流传得这么久远,是因为其中蕴涵着珍贵的思想价值和历史人文审美。对孩子来说,比死记硬背、不明其意更可怕的,是对待成语僵化的思维模式,教授成语,填鸭式地给孩子灌输标准答案,孩子的思考能力会越来越萎缩。就像“愚公移山”,大多数孩子受到的教育是:愚公的精神令人敬佩,值得学习。可按照法家的观点,愚公要想走出大山,只要开一条路就行了;按照道家的说法,你既然选择了深山,就安心待在里面好了;以现代人环保的眼光来看,愚公凭什么破坏自然资源呢?一个成语,如果能够从多角度进行社会性的阐释,给一个合理和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远比灌输标准答案更有学习成语的社会属性意义。激发人们特别是孩子的成语想象力,显得很迫切。
E. 关于如何面对传统文化的成语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移风易俗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F. 传承诗词、成语这类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第一,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传承诗词、成语有利于振兴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第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有利于建设文明的社会风气
G.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的古诗词不仅意境优美,而且形式多样,语言精练,思想深远,记录了中国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文化方面,古诗词更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古诗词可以说是真实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品质,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诗词易记易背,读起来朗朗上口,可谓是广为传诵。在全国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都有古诗词的学习、背诵,而且篇幅很大,内容形式也是涉及多个方面。比如,小学语文人教版的第十一册第一单元,课后穿插的三首古诗《墨梅》、《竹石》、《石灰吟》,都表现了作者坚贞不移、顽强不屈、勇于奋斗的坚强品质。还有第五单元的古诗两首,其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反映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再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反映了作者对母亲的真挚而深厚的敬爱、感激之情,尊老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从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可以看出,关于古诗的学习背诵内容很多,词就显得有些少,其实词也能传达出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比较详细具体。比如: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八单元,课后就有两首词《菩萨蛮》和《卜算子》,像这样的词类也很适合小学生阅读和背诵。古诗词的作者总是用形象、简短的语句,写出深刻的含义,可以说古诗词意境悠远,文化氛围浓厚,是小学语文阅读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2搜集春联
我们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多采,民间文化更是其中的精华之一。教师们可以布置学生在寒假做一道特殊的作业:每人至少搜集5副春联。到开学后,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对联,在班队活动中进行交流。还可要求学生表达这些对联类别,如:有两字的,三字的……十几个字的;按贴的地点来分,有贴在正门的、旁门的,有贴在厨房的、灶边的,有百货商店贴的、五金商店贴的;按内容讲,有赞扬美德的,有歌颂领袖伟人的,有反映改革开放成果的,还有以商品名开头的……这样归类后,学生对春联有了新鲜感,当他们想到小小春联中竟然有这么大的学问,觉得有收获,就会主动去读、背春联。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了语言、记忆了语言、积累了语言。除了搜集、整理春联这项活动外,还可以要求学生注意留心日常生活中顺口溜、歇后语、俗语以及过年过节时的传统习俗,适当搜集,加强积累,以便运用。
3熟记成语
3.1课内熟记成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的课后就有、有的在每个单元的园地里也有要求熟记的成语,这些成语大多两个一组,安排合理,或意义相近,或结构相同,或意思相反,或有所关联。教师们可要求学生把这些成语记熟,帮助他们了解成语的来源、本义、今义及运用范围,做到真正地掌握。除此之外,课后出现的成语,不但要求学生熟记,还要求学生会写会默。
3.2课外摘录成语。课外阅读中,学生常常接触到不少成语,通过“摘抄”的形式进行积累,比如每人准备一本“成语摘抄本”,一遇到成语就记录下来,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这此成语的大概含义,并在学习中尝试运用这些成语。此外,在课外活动中,为了配合学生摘录、积累成语,教师们还可以开展了一些诸如“我讲成语故事”、“成语接龙”、“谁是成语大王”等活动,它们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收集热情。
3.3生活中留心成语。只要处处留心,记住成语就不难。除了课本、课外阅读中有成语外,广播、电影、电视、日常用语中的成语也数不胜数。如果学生在生活中注意留心,日积月累,那么他们成语仓库里的成语就越来越多。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也就得到了稳步提高。
4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有效进行文化熏陶
比如: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中秋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中秋节有哪些别名?中秋节的来历?哪些著名人物写下了与月有关的诗词?中秋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又有哪些?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撰写报告,以网页、演示文稿等形式进行交流。还可以吟诗词、赏明月、吃月饼……一个传统节日,从查询资料到实践体验,可以安排一个较长的周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5营造文化氛围
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当涉及到传统文化课文教学时,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同时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或影像资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与此同时,也可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古筝曲创设传统文化的校园育人氛围。
6善于教学拓展
我发现每册的《语文园地》中,都系统编排了古诗名句、成语、名言警句、三字经、对子歌、农谚、对联等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些内容,无论对于学生学语言、学文化、学做人都是十分有益的。对于这些内容的教学,我的做法是学一项拓展一项。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了解了课本上原有格言警句的基础上,课下再搜集先贤留下的有关的名言警句、故事、以及名人轶事。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拓展了视野,由点及面,让学生看到了古人的美德,并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H. 请用一个成语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举例说明
博大精深
汉语成语,拼音为bó dà jīng shēn,意思是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 其形容对象多为某某内容。
出自明·姜世昌《〈逸周书〉序》。
I. 与传承与创新有关的成语
发扬光大
[拼音] fā yáng guāng dà
[释义] 发扬:发展,提倡;光大:辉煌而盛大。使好的作风、传统等得到发展和提高。
[出处]《周易·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享。”
J. 中华成语与传统文化教育
成语是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约定俗成的文化现象。成语言简意赅,使汉语更丰富,更生动,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