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中国的四书五经是什么成语

中国的四书五经是什么成语

发布时间: 2020-11-19 06:48:30

成语玩命猜词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中国儒家经典书籍。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经》,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

㈡ 四书五经是成语吗

四书五经copy:【基本解释】: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拼音读法】:sì shū wǔ jīng

【使用举例】:君子是只读~,做八股,非常规矩的。(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

【成语出处】:汉·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书集注》。

㈢ 什么书什么经的成语

四书五经

查看《汉语词典》中“四书五经”的解释
--------------------------------------------------------------------------------
【注音】sì shū wǔ jīng
【出处】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 汉·班固《白虎通·五经》宋·朱熹著有《四书集注》。
【解释】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儒家经典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示例】君子是只读四书五经,做八股,非常规矩的。 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
【其它使用】
◎ 中文学院只教授四书五经、唐宋八大家及桐城派古文,其研习经史的方法全属旧有的一套,即偏重记诵之学,未足以言整理、研究。
◎ 在内地杂居区,因公文布告,以及票子书契、纳粮完税,均须汉文,兄弟民族为掌握政治经济上自卫的文化武器,迫而自办私塾,从《四书五经》上学认汉字,或是族中联合派”代表”到汉人城镇升学,培养出本族的代言人。

㈣ 四书五经指这个成语的是什么意思

四书五经:四复书、五制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㈤ 四书五经 成语

四书五经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
晨秦暮楚 犹言朝秦暮楚。比喻反复无常。
成帮结队 犹成群结队。众多的人或动物结成一群群、一队队。
出圣入神 指神奇高妙。
触目警心 看到某种情况,心中引起警觉。
床上叠床 比喻多余和重复。同“床上施床”。
家传户颂 家家户户传习颂读。同“家传户诵”。
言必有物 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㈥ 类似四书五经的成语

一差二错 唱三叹 一唱一和 一干二净 一国三公
一举一动 一来二去
三从四德 三番五次 三教九流 三心二意
四分五裂 四平八稳 四书五经 四通八达
五大三粗 五光十色 五合六聚 五湖四海 五花八门
七手八脚 七嘴八舌
九烈三贞 九牛一毛 九死一生
十拿九稳 十全十美

㈦ 四书五经这个成语指的是什么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古代一系列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

㈧ 四书五经中成语

  • 钓名欺世 钓:捞取。运用不正当手段捞取名著,欺骗世人。

  • 四书五经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

  • 晨秦暮楚 犹言朝秦暮楚。比喻反复无常。

  • 成帮结队 犹成群结队。众多的人或动物结成一群群、一队队。

  • 出圣入神 指神奇高妙。

  • 触目警心 看到某种情况,心中引起警觉。

  • 床上叠床 比喻多余和重复。同“床上施床”。

  • 家传户颂 家家户户传习颂读。同“家传户诵”。

  • 言必有物 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㈨ 四书五经中的成语

巧言令色 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出处--《论语》:“巧言令色,鲜仁矣.” 格物致知 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出处-- 《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隐恶扬善 隐:隐匿;扬:宣扬.不谈人的坏处,光宣扬人的好处.出处--《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宠辱不惊 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出处--《道德经》:“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