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公务员考试中常考的成语典故

公务员考试中常考的成语典故

发布时间: 2020-11-19 08:36:04

㈠ 公务员考试不得不知道的十个成语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成语积累: 1)平时练题时多积累。 2)不熟悉的成语要查成语词典,对于特殊的成语要适当积累,日后随时翻阅,积累词汇。 3)分类归纳汇总积累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分类记忆,记忆一类词汇的特殊用法即可,减少记忆量,同类词汇汇总归纳也能够加深记忆。依据近年公务员考试考情知,考查的成语有:鞭长莫及、不谋而合、如出一辙、文不加点、安土重迁、革故鼎新、微言大义、一得之间,等。考生可参考四川省考行测复习资料夯实行测理论基础、了解行测答题技巧

㈡ 公务员考试必背的10组高频成语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成语积累:
1)平时练题时多积累。
2)不熟悉的成语要查内成语词典,对于特殊容的成语要适当积累,日后随时翻阅,积累词汇。
3)分类归纳汇总
积累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分类记忆,记忆一类词汇的特殊用法即可,减少记忆量,同类词汇汇总归纳也能够加深记忆。
依据近年公务员考试考情知,考查的成语有:
鞭长莫及、不谋而合、如出一辙、文不加点、安土重迁、革故鼎新、微言大义、一得之间,等。
考生可参考四川省考行测复习资料夯实行测理论基础、了解行测答题技巧

㈢ 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成语典故知道多少

一、考试中出现过的
程门立雪:易错点,程门立雪的主人公并非是“程”程颐。首先介绍一下这里的程颐,程颐乃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他一生不好功名,深受周敦颐《爱莲说》的影响,“出淤泥而不染”以及儒家“诚”的思想的影响,自二十多岁起就在民间授徒讲学,数十年如一日,对待学问的真诚使他成为天下学子心目中的贤师。让他的名声再一次抬升的事件就是我们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游酢和杨时。二人都是少年神童,杨时还曾经做过一些年的官,为了精进学问,四十多岁毅然辞官,投身程颐门下,同样游酢比杨时小几岁,二人一同拜师。拜师那天,大雪纷飞,二人到了程颐讲学的学馆,发现老师正在静坐修习,二人出于对老师的尊敬,没有叫醒程颐而是静静等候在老师的身前,任大雪落在身上,等程颐醒来时,看到二人身上落满了雪而眼里却没有不耐烦或者是疲倦的神色。程颐大为感动,悉心教导二人。
指鹿为马:易错点:这个成语意在明知是错的还说,而并非是不知道对错瞎说。这个典故得主人公是赵高,赵高其人是秦二世时期的宰相,当时的他想谋权篡位,但是他不知道都有那些大臣是向着他的,所以就设法试探一下,于是他故意给秦二世献上了一只鹿,指着鹿说:“这是马。”二世说道:“丞相弄错了吧,把鹿看成是马?”于是赵高问其他的大臣,有的不吭声,有的说是鹿,有的说是马。然后赵高就把说是鹿的大臣暗害了,这就是指鹿为马的含义。
二:历史人物成语典故
(一)病入膏肓——蔡桓公 讳疾忌医——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以时间为序,写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见面,又传神地再现两人见面时不同的神态、语言和性格,突出扁鹊慧眼识病,尽职尽责,敢于直言,机智避祸,和桓公的骄横自信、讳疾忌医。结尾,扁鹊不得不逃亡,暗示了专制君主统治下的残暴。文中深刻揭示了及时医过,防微杜渐的道理,颇能引人深思。典出《韩非子·喻老》。
(二)高山流水——俞伯牙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也比喻乐曲高妙。春秋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在《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补记:高山流水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其他九首为:十大古曲,则代表着经典之作,包括《高山流水》(古琴曲)、《广陵散》(古琴曲)、《平沙落雁》(古琴曲)、《梅花三弄》(古琴曲)、《十面埋伏》(琵琶曲)、《夕阳箫鼓》(琵琶曲)、《渔樵问答》(琴箫曲)、《胡笳十八拍》(古琴曲)、《汉宫秋月》(二胡曲)、《阳春白雪》(琵琶曲)。
(三)一诺千金——季布
一诺千金,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
(四)围魏救赵——孙膑
围魏救赵,三十六计当中对齐、魏一场战争的解释,出自《史记》
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她)撤兵的战术。
交战双方:齐、魏
涉及人物:
齐:田忌、田婴、孙膑
魏:庞涓、魏惠王、庞葱
赵:赵成侯、丕选
(五)三令五申——孙武
“三令五申”是我国古代军事纪律的简称,它最早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所谓“三令”,一令观敌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听金鼓,视旌旗,以齐其耳目;三令举斧,以宣其刑赏。所谓“五申”:一申赏罚,以一其心;二申视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画战阵旌旗;四申夜战听火鼓;五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三令”与“五申”的原意是教育将士应该在点阵中或军事行动中明确作战守则。如今,“三令五申”是再三地向下级命令告诫的含义。
(六)前倨后恭——苏秦
前倨后恭,原指先傲慢而后恭敬。出自于《史记·苏秦列传》。战国时期,苏秦一开始游历各国,得不到重用,回到家,嫂子也看不起他,后苏秦执掌六国相印,他嫂子对其特别恭敬。

㈣ 公务员考试成语高频词

国家公务员考试近年部分常考成语:
南辕北辙--想到达南方,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大相径庭--指事物区别明显,意见、看法截然不同。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比喻事情简单。
手到擒来--原指作战一下子就能把敌人捉拿过来,后比喻做事有把握,不费力就做好了。
唾手可得--比喻很容易就得到了。
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日异月殊--每天每月都有差异。形容变化大。
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形容事情闹得很凶。
惊天动地--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倚马可待--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比喻事情简单。
稳操胜券--比喻有充分的把握取得胜利。
人迹罕至--几乎没有人到的地方。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荒无人烟--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
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的事物,不足为奇。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止尽。比喻事物变换之快并且多。
屡见不鲜--多次见到就不觉得新奇了。
顶礼膜拜--原指跪下两手伏地,头顶着佛的脚,是一种佛教最高的敬礼方式。后形容对人崇拜恭敬到了极点。
并驾齐驱--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博大精深--多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

㈤ 公务员考试中常用成语,近义词,虚词辨析

1.文不加点
【错误理解】对于此成语,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情况,容易理解成“文章没有标点”,这就大错特错了!
【正确释义】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比喻作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出自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2.差强人意
【错误理解】不能让人满意。
【正确释义】原指能振奋人的意志,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资治通鉴·汉记》:“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汉 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3.不刊之论
【错误理解】不能刊登的言论。
【正确释义】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严复《原强》:“学问之士,倡其心理,事功之士,窃之为术,而大有功焉。故曰:民智者,富强之愿。此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
4.不忍卒读
【错误理解】读物没什么可看的。
【正确释义】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闽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联,一字一泪,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
除了以上成语,高频易错成语还有不足为训、望其项背、目无全牛等等,这些成语的意思你都了解吗?近几年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填空这一部分呈现高频词汇增多的趋势,这对我们考生来说是一个好的消息,但是我们该如何积累更高效,中公教育专家在这里给大家一些小建议:
第一:反复研读真题,真题中所有出现过的成语都要熟练掌握,不仅要懂得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
第二:成语要一组一组的积累,形似、意近放在一块记忆。比如,当我们做题看到“南辕北辙”,我们能联想到含义与之相近的“背道而驰”“针锋相对”“分道扬镳”,就放在一块儿积累。
第三:勤查字典,只要是感觉比较模糊的词语就要查字典,准确记忆,才能在近义词同时出现时准确区分。

㈥ 公务员考试常用成语600例

网络文库来就有 01、空穴来自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02、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03、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04、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05、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㈦ 公务员考试不常见的一些成语

虽然没有成语,但这20句名言在公务员考试中很实用!

  1.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2、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3.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司马迁

4、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明•谢榛)

5、公其心,万善出。——明·方孝孺

6、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清·何启

7、公正不但必须做到,为了令人信服,它还必须被人看到。——比奇科默

8、公正是赏罚公明者的美德。——亚里士多德

9、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刘。——淮南子

10、即使全世界都毁灭了,正义是不能没有的。——罗曼·罗兰

11、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

12、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林达生

13、虚假的坦白实在是一个可怕的事情。——巴尔扎克

14、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1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16、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17、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18、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19、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托马斯·曼

20、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亚里士多德

㈧ 公务员考试备考:公务员考试常识高频成语大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成语积累: 1)平时练题时多积累。 2)不熟悉的成语要查成专语词典,对于特殊的属成语要适当积累,日后随时翻阅,积累词汇。 3)分类归纳汇总积累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分类记忆,记忆一类词汇的特殊用法即可,减少记忆量,同类词汇汇总归纳也能够加深记忆。依据近年公务员考试考情知,考查的成语有:鞭长莫及、不谋而合、如出一辙、文不加点、安土重迁、革故鼎新、微言大义、一得之间,等。考生可参考四川省考行测复习资料夯实行测理论基础、了解行测答题技巧

㈨ 公务员考试 常识专项之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打印

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