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字成语 » 中考语文重点字词成语

中考语文重点字词成语

发布时间: 2020-11-19 14:38:04

『壹』 中考语文重点拼音词语和成语

中考总复习教案(一) 初三教案 中考总复习教案(一)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第1、2课时 字音第3、4课时 汉字第5、6课时 词语(成语)及运用第7、8课时 标点符号第9、10课时 修辞第11、12课时 病句(文)的修改第13、14课时 缩句、扩句、仿句第15、16课时 名句的识记第17、18课时 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第19课时中外名著第20课时 口语交际第21课时 获取信息与时事第22课时 图文转换第23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第二部分 现代文第24、25课时 记叙文阅读第26、27课时 说明文阅读第28、29课时 议论文阅读第30、31课时 散文阅读第32、33课时 小说阅读第34、35课时 现代诗歌阅读第三部分 文言文第36、37课时 文言实词第38、39课时 文言虚词第40、41课时 文言句式第42、43课时 文言翻译第44、45课时 课内阅读第46、47课时 课外阅读第48课时诗词赏析第四部分 写作篇第49、50课时 中考作文概述第51、52课时 全命题与半命题作文第53、54课时 材料作文第55、56课时 话题作文第57、58课时 选题作文第59、60课时 中考高分作文要旨第61-90课时 综合(模拟)练习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一)第一、二课时 语音一、复习要点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初中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考点分析同学们通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应该能够正确认读3500个左右常用字的字音。同学们应该了解《汉语拼音方案》,掌握汉语拼音规则,认读汉语拼音的音节。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语音考查一般放在试卷的最前面,往往是第一个题,试题分值往往在二到四分。有采用选择的形式,有采用让同学们注音的形式。以双音节词或者成语为考查重点。考查的往往是一些多音字、容易误读的以及生活中常用常见字的读音。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也常常会在阅读题中考查汉字的读音,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语境来确定多音字和重点字的读音。备考指南语文教学大纲已经给我们作了明确的要求,同学们应该以教材为基础,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字音。同时要了解一些有关注音的常识。语音复习,重在扎实的复习。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音理解下面的内容。1、掌握好声母和韵母声母21个: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韵母21个:(单韵母7个) a o e i u ü er (复韵母6个) ai ei ao ou ie üe (鼻韵母8个) an en in ün ang eng ing ong2、四声的准确标定与标调位置 声调五声:"-"(一声)、"'"(二声)、"ˇ "(三声)、"`"(四声)和轻声。标调识记口诀:"有ɑ不放过,无ɑ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隔声符号运用: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 用(’)隔开,如皮袄(pí’ǎo)。3、拼写注意事项拼写规则要领:i单独成音节时,前面加y,如衣(yi)。u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 把u写成w,如乌(wu)。ü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应加y,ü上两点省略,如雨(yu);ü 行韵母跟j、q、x相拼,省略ü上两点,如居(ju)、去(qu)、需(xu),与n、l相拼,两点不 能省略,如女(nü)、吕(lü)。大写和连写:人名、地名等专有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每句话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汉字拼写时,要按词连写,词与词之间要分开写。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例如:"儿童"拼作ér tóng,"花儿"拼作huār。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niu(牛),gui(归),lun(论)。b p m f w只能和"o"拼,不能和"uo"拼。如:"波"只能拼写成"bo",不能拼写成"buo","我"只能拼写成"wo"不能拼写成"wuo"。4、 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目的是为了避免误读。 误读的原因主要有: ①多音字误读。常用字中二三百个多音字,要了解这类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 ②形声字误读。形声字的“声旁”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音的差异,现代汉语形声字中有70%左右已不能按其“声旁”确定读音了,它们中有的声母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变化,仍然按照“声旁”的读音去读,就会发生误读。 ③形近字的误读。 5、要应对语音这一关,就要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 (1)注意平时的积累。要立足平时,立足所学的每一篇课文,阅读的每一篇文章。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没有把握读准的字,要勤查词典。日积月累,误读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 (2)定期检查巩固。为了防止遗忘,对一些易混淆的字音,尤其要引起重视。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巩固,也可通过同学间的相互检查共同提高。 (3)提高复习实效。字不离词,字音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词语环境。要把字音、字义和词语的运用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复习。 二、中考典例1、下列加红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C)A.脂肪(zhī) 干涸(hé) 心旷神怡(yí)B.魁梧(wú) 酝酿(niàng) 杳无音信(yǎo)C.湖泊(bó) 和谐(xié) 彼竭我盈(jié)D.褴褛(lǚ) 违背(wéi) 大声疾呼(jí)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常见多音的读音。C项中的"湖泊"中的"泊"应该读"pō"。2、下列词语中加红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B)A.铿锵(qāng) 挪动(nuó) 不无裨益(bì)B.琴弦(xián) 褴褛(lǚ) 载歌载舞(zài)C.兑换(ì) 处理(chù) 哄堂大笑(hōng)D.摇曳(yè) 别墅(shù) 大事渲染(xuān)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了汉语拼音的规则、常见字(包括多音字)的读音。A项中"锵"的注音"qāng",本身就不符合汉语语音拼写规则。C项中的"处"为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三声。就"处"来说,同学们应该能够辨析它在什么情况下读三声,什么情况下读四声。D项中的"大事渲染"中的"渲"应该读四声。3、给下面加红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惟妙惟肖_____ xiào ____(2)参天耸立____ sǒng __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常用字的读音。"肖"本身是多音字。即读"xiào",也可以读"xiāo",同学们要能够辨析这种常用多音字的读音。"耸"作为常用字,有一些同学往往误读为"ěr"。4、下列加红字的注音都正确的是(B)A. 绽放(zhàn) 对称(chèng) 潜滋暗长(qián)B. 斟酌(zhēn) 袭击(xí) 深恶痛疾(wù)C. 模样(mó) 教诲(huì) 不屑置辩(xiè)D. 提防(tí) 赔偿(cháng) 人迹罕至(hǎn)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常见多音字的读音。A项中的"对称"的"称"是多音字,应该读"chèn"。C项中的"模样"中的"模"应该读"mú"。D项中的"提防"的"提"是多音字,在这儿应该读"dī"。5、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红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1)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嗟__ jiē__(2)植物合成了这些食物,大部分都用来组成躯体和贮藏在种子或块根、块茎中。 贮__ zhù___解析:这两个字,都是生活中常见,但是同学们易错的。"嗟"容易读成"chā"。"贮"容易读成"chǔ"。6、下列词语中加红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A.浅尝辄止 谪守巴陵 B.不辍劳作 缀满繁星C.瞠目结舌 堂而皇之 D.杞人忧天 挤眉弄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同音字的读音。A项中的两个字都读zhé, B项"辍"读chuò,"缀"读zhuì,C项"瞠"读chēng,"堂"读táng,D项"杞"读qǐ,"挤"读jǐ。三、模拟练习:第三、四课时 汉字一、考点分析《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学生应该能够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在中考考试中,查考汉字,主要是为了准确区分常见的同音字,能够辨析简单的形似字,能够理解常见多音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和意义,同时要要求同学们书写汉字笔画清楚,字形正确、规范。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汉字考查一般放在语音考查的后面,或者与语音题结合在一起,试题分值往往二到四分。有的采用选择的形式,有的采用让同学们根据拼音书写汉字的形式。考查的内容都是在教材中出现,常用常见又易错的词语。此外,同学们还应该了解汉字构造,掌握常见字的笔顺、笔画、辨析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熟练使用汉语工具书,学会部首和音序检字法。对于汉字的考查,不局限于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在阅读题中,也常常考查同学们对于汉字的理解。二、备考指南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以教材为基础,逐课进行汉字的积累。把每一课中出现的重点字词都罗列出来。对于多音多义字,应该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析汉字的准确读音和意义。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辨析他们的区别。(一)纠正、防止错别字的方法1.分辨形旁,注意字音。如"贝"多和财物有关,"亻"多和人有关,"饣"多和饮食有关;"纟"多和丝、棉、麻有关,"氵"多和水有关;"衤"多 和衣服有关;"月"多和身体有关。2.看清声旁,分辨同音字,如"沧"不要写成"沦","经常"不要写成"经长"。3.分辨形似字意义,如"菅"和"管";分辨同音字意义,如"抱负"与"报复"。4.记住少数带多数。"辶"和"廴",从"廴"的字只有三个:"廷、建、延",其余均从"辶"。5.不随意简化(二)笔画和笔顺在书写汉字时,从落笔到抬笔,就是一笔或叫一画,这些点或画就叫笔画。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横、竖、撇、捺、勾、折、提。每一种笔画有一种或几种变形写法。写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叫笔顺。常见的笔顺规则有以下八种:先左后右,如"认"、"助"、"则"、"仁"等;先上后下,如"王"、"旦"、"恩"、"梦"等;先横后竖,如"十"、"干"、"主"、"井"等;先撇后捺,如"人"、"文"、"令"、"义"等;从外到内,如"同"、"月"、"闻"、"风"等;先进后关,如"园"、"田"、"因"、"国"等;先中间,后两边,如"小"、"水"、"办"、"少"等;先里头,后旁包,如"断"、"画"、"函"等。学习掌握汉字笔画和笔顺规则,有助于我们正确查检字典、词典,指导书写,还能使写出的字体工整美观,提高书写速度。(三)形声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另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表示字义的部分叫形旁,表示字音的部分叫声旁。形旁和声旁结合方式主要有六种。左形右声:偏 铜 冻 征 硝 城右形左声:攻 劲 削 瓢 故 雌上形下声:管 霜 爸 芳 崖 界下形上声:慈 斧 贡 忿 凳 膏外形内声:固 病 阀 园 裹 衷内形外声:闻 问 闷 辩(四)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有些字形体相近,不细心分辨就容易写错、用错。例如,"未来"的"未"和"末梢"的"末",区别仅仅在起笔两横"的长短,意思却完全不同。正确书写和运用形似字,主要靠认真。把字形认准,字义弄懂,一笔一画认真书写。还要在积累词汇的同时,分辨形似字。有些字读音相同,这类字叫同音字,例如,"唤""换""涣""焕"都读"huàn","壁"和"璧"都读"bì"。还有些字读音相近,如"浊"(zhuó)和"烛"(zhú)。分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从字义入手,并且记住经常和什么字组成词使用。不止一个读音,不止一个意义的字叫多音多义字。分辨这类字也要从字义入手,记住读这个音时表示什么意思,读另一个音又表示什么意思。例如:薄,用在"薄板"中读"báo",表示厚度;用在"薄弱"中读"bó",表示单薄、弱;用在"薄荷"中读"bò",是一种植物的名称。

『贰』 中考语文必考170个四字成语复习攻略

成绩出来后!找自己省的查询分数的网站,或者找到市的查询分数网站!!输入自己的考生号,就能得到分数!或者发布成绩的隔天学校就会通知你来领成绩单和毕业证!

『叁』 中考语文知识点精讲:常考成语

1. 安然无恙: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出自】:《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注意:安然无恙是一点损害都没有,有一点的小伤也不能叫“无恙”。 2. 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注意:该成语为贬义 3. 跋山涉水: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出自】:《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4. 百看不厌:看了多遍,不感厌倦。【出自】:宋·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诗:“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5. 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注意:该成语既可以作贬义,也可以做谦辞(说自己)用 6. 搬弄是非:搬弄:挑拔。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出自】:《庄子·盗跖》:“摇唇鼓舌,擅生是非。”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许多事非。” 注意:该成语为贬义 7. 变本加厉: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出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注意:作贬义用,注意“厉”的写法 8. 变幻莫测:变幻:变化不可测度。变化很多,不能预料。【出自】: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当是时,见王于北亭,犹高山深林巨谷龙虎,变化不测,杰魁人也。” 注意:一定是“无法揣测”的变幻,那种能够预知的变化不可以用这个词。 9. 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出自】: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注意:用于人的创造,特别是艺术性创造,而不能用于自然景观 10.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1. 不可救药: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 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出自】:《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注意:该成语为贬义 12. 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出自】:《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 13. 不谋而合: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出自】:晋·干宝《搜神记》卷二:“二人之言,不谋而合。” 14. 不期而遇: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出自】:《谷梁传·隐公八年》:“不期而会曰遇。” 注意:“事先没有商量”而有遇见,只要商量过就不能用这个词了。 15. 不屈不挠: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肆』 中考常考成语及解释的中考语文

行尸走肉,金蝉脱壳,百里挑一,金玉满堂,背水一战,霸王别姬,天上人间,不吐不快,海阔天空,情非得已,满腹经纶,兵临城下,春暖花开,插翅难逃,黄道吉日,天下无双,偷天换日,两小无猜,卧虎藏龙,珠光宝气,簪缨世族,花花公子,绘声绘影,国色天香,相亲相爱,八仙过海,金玉良缘,掌上明珠,皆大欢喜,逍遥法外

『伍』 初一至初三语文重点成语汇总

九年级上册重点成语:
第二单元 哲思华章 第5课 敬业与乐业
(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3)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4)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第6课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1) 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了的时候。 (2) 媚上欺下:讨好巴结上级,欺负下级。 (3) 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 (4) 恪尽职守:严格遵守,尽职尽责。
第13课 事构的正确答察不止一个
2、解释下列词语。
(1)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2)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3)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4)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
(5)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6)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2、解释下列词语。
(1) 格物致知;穷究事物的原理和法则,而总结出理性的知识。 (2)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3)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4)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第15课 短文两篇
2、解释下列词语。
(1)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陆』 中考语文必考四字成语复习攻略大全

七年级(上) 《童趣》 1、明察秋毫——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庞然大物——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4、怡然称快——为之怡然称快。 5、夏蚊成雷——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十则》 6、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见贤思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1、死而后已——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山市》 13、历历在目——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塞翁失马》 14、塞翁失马 《龟虽寿》 15、老骥伏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浣溪沙》 16、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7、似曾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七年级(下) 《木兰诗》 18、扑朔迷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孙权劝学》 19、吴下阿蒙——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0、刮目相待——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夸父逐日》 21、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八年级(上) 《桃花源记》 22、世外桃源 23、豁然开朗——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4、怡然自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5、与世隔绝——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6、无人问津——后遂无问津者。 《大道之行也》 27、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8、夜不闭户——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长歌行》 2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八年级(下) 《五柳先生传》 30、不求甚解——好读书,不求甚解。 《小石潭记》 31、犬牙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岳阳楼记》 32、百废俱兴——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33、气象万千——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4、心旷神怡——登斯楼也,则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5、飞沙走石——作则飞沙走砾。 36、汗流浃背——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流浃背。 九年级(上) 《陈涉世家》 37、鸿鹄之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8、披坚执锐——将军身披坚执锐。 《隆中对》 39、如鱼得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出师表》 40、三顾茅庐——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1、妄自菲薄——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九年级(下) 4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鱼我所欲也》 44、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曹刿论战》 45、一鼓作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6、再衰三竭——再而衰,三而竭。 47、辙乱旗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 48、门庭若市——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愚公移山》 49、愚公移山

『柒』 中考语文重点词语、成语。

1盘古开天抄 2夸父追日 3精卫填海 4女娲补袭天 5后羿射日 6嫦娥奔月 7大禹治水 8愚公移山 9哪吒闹海 10女娲造人 11天狗食日 12吴刚伐桂 13牛郎织女 14八仙过海 15太公钓鱼 16劈山救母 17神笔马良 18后羿射日 19武王伐纣 20西天取经

『捌』 中考语文常见成语及解释.最好有例题

在网络文库中搜索-----2011年中考语文成语
一定能满足您的需要!

『玖』 中考语文常考成语、词语有哪些

具体来说太宽泛了,那些习题集、试卷上应该都有,最主要的是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意思不太一样的、或者说是你理解有偏差的容易考。

『拾』 语文的文言文(中考)重点字词以及一些标点,病句,易错成语的解释

常见的病句类型
一 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几乎每年中考都有此类语病题。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例如:
⒈主谓搭配不当
① 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② 我国钢铁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是“钢铁”而不是“生产”。)
⒉动宾搭配不当
① 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② 纪念“三八”节的到来,大家认真准备节目。(“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⒊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①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② 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⒋关联词搭配不当
① 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应将“也”改为“就”。)
② 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二 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例如:
⒈缺主语
① 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
② 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多用了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应去掉“通过”或“对”。)
⒉缺谓语
① 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② 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⒊缺宾语
① 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② 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⒋缺必要的限制语
① 细菌是有害的。(应加上“有些”)
三 重复多余
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 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 第二,语意堆砌。例如:
① 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谓语重复,应删去“打”)
② 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语意堆砌 ,"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③ 走近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停下脚步和驻足意思重复,删除一个)。
④ 欢迎英雄凯旋归来。(“凯旋”就包含“归来”,应删去“归来”。)
四 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如:
① 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 ”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② 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 “生产的棉花”)
③ 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
④ 这首歌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倍受欢迎的。(语序不合习惯,应把“倍受”移至“广大的”前面。)
⑤ 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五 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例如:
① 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两句意思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 听了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把“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与“听了他的报告,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教育”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应选其中一种。)
六 句意歧义
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例如:
① 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 (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领导,不明确。)
② 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③ 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④ 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应把"一种"提到句首。)
七 不合事理
不合事理是指在表述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思维,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等,造成不合事理。例如:
①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② 再就业工程能否顺利实施,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能否”包含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只能说“再就业工程的顺利实施,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而不能说“再就业工程不能顺利实施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四、中考典型题例:
例1.(2005、威海)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淮安。
B.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C.在酷热的夏季,雪碧、娃哈哈、农夫山泉等矿泉水是深受考生喜爱的夏季饮品之一。
D.中国珠峰登山队之所以能成功登上珠峰,是因为全体队员不畏艰险、团结协作的精神。
[解析]A项将“<<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和“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淮安”两句式杂糅,应选取其中一种表达。C项列举的是三种饮品,与“之一”矛盾。D项滥用关联词,应去掉“之所以”。答:B
例2.(2004、潍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使用并研制了禽流感灭活油乳剂疫苗,在实验室检测中,免疫有效率可达100%。
B.经过阿富汗和伊拉克两次战争,美国得出无须依靠大型军事基地也可以打赢一场战争。
C.今年以来,随着国产儿童动画图书《哪吒传奇》的全套上市,《哈利、波特》这部风靡全球的少儿读物在中国少儿图书界的霸主地位被打。
D.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发出通知,大幅度降低24种常用药最高零售价,平均降价幅度为30%,降价金额约35亿元左右。
[解析] A项语序不当,应将“使用”和“研制”交换位置。B项“得出”后缺少了宾 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上“的结论”。D项“约”和“左右”语意重复。答:C
例3(2004、佛山)下列语句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
B.一只狗在一只麻雀看来该是多么大的怪物啊!
C.通过这次丰富多采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解析]A 同学和团员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C缺少主语。D句式扎糅 答:B
五、技巧突破
辨析及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1)语感法 辨析句子正误,首先得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 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 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 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有无滥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六、拓展延伸
1 、下列语句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B.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C.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D.大家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2、下列语句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麓山红叶、登高远眺的好时候。
B.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C.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D.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3、下列语句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大家看了赵本山的小品,往往会忍俊不禁地笑。
B、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C、春节晚会上,残节人表演的大型舞蹈《千手观音》,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D、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
A、没有石油工业,交通运输等各种工业的发展都是不可想象的。
B、这样重复的课程当然增加了同学们很大的负担,对于青年的健康问题是个极大的矛盾。
C、就在这时,机器忽然发生故障,锅炉不得不熄火了。
D、老干部和新干部要搞好团结。
5、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集躁不安等。③有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一句,修改意见:
第二句,修改意见:
6、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片断,仔细阅读后,请选择4-6处(不得超过6处),用规定的符号(不必全使用)加以修改。(4分)
记得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母亲正拿着一张77分的数学责骂我:“你告诉我,你一年混下来,考不上重点高中怎么办”?没等我开口,她又说:“进普通高中?”我耻辱地点点头。“那要是普通高中也没考取呢?”我想了一会儿,记得当时我信心地回答:“我非普通高中一定能 考 取 不 可。”

拓展延伸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5、句③中要表达的意思是“防止上网”,结果表达为“防止不上网 ”,应删去“不”;句④语序颠倒,把“有效的”与“寻找”调换。 6、修改参考: ①“母亲正拿着一张77分的数学”后应加上“试卷”一词; ②“责骂”一词不恰当,可改为“责问”、“责备”等词语; ③“‘你告诉我,你一年混下来,考不上重点高中怎么办’?”一句,问号应在引号内;④“我耻辱地点点头。”中“耻辱”一词不恰当,可改为“惭愧”、“羞愧”等词语;⑤“我想了一会儿,记得当时我信心地回答:”中“记得当时我”多余,应删去;⑥“信心地回答”中“信心”一词不恰当,可改为“自信”、“信心百倍”等词语;⑦“我非普通高中一定能 考 取 不 可。”一句句式杂糅,可改为“我非考取普通高中不可。”或“我一定能考取普通高中。”等,如句号改为感叹号亦可。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